登陆注册
48956100000033

第33章 儒家经济哲学(1)

儒家的著作中没有专对经济问题的论述,他们的经济观点绝大多数都夹杂在其政治和伦理思想中,儒家的经济思想也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20世纪初,西方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探讨了世界诸主要民族的精神文化气质与其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韦伯认为,经济行为的最合理化形态是资本主义,西方民族经过宗教改革形成的新教,对于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没有经过宗教改革的古老民族的宗教伦理精神对于民族的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针对中国,韦伯著有《中国宗教——儒家与道家》,提出儒家文化缺乏孕育资本主义精神的内在机制,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生。韦伯的思想影响极大,以至于学者在谈到中国经济现代化时,都把否定儒家思想,消解其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当作必要前提。

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整体趋缓,困难重重,但地处太平洋西岸的东亚地区各国经济却异军突起,充满了生机。人们在研究东亚奇迹的背后原因时,发现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属于“儒教文化圈”,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于是有学者一反韦伯的观点,认为儒家文化不但不阻碍经济的发展,而且是促进经济现代化发展的最好文化类型,并把儒家文化看作是医治现代西方社会发展各种弊病的良药,甚至预言21世纪是儒家文化振兴的世纪。儒家的经济思想,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是站不住脚的。韦伯提出民族精神文化气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观点,无疑是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并被此后的学者所采纳,但韦伯有关儒家文化阻碍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结论却是不正确的。韦伯以西方的现代化文明作为惟一合理的现代化模式,把世界经济的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而忽视了人类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多样性,拒斥不同于西方的其他现代化道路,具有明显的西方中心主义倾向。另外,由于当时西方对儒家文献资料翻译不多,使韦伯对中国儒家文化的了解不免有偏差之处。如他认为儒家文化缺乏信用意识和不提倡节俭,显然与事实不符。所以他的结论自然缺乏说服力。同样,认为东亚经济腾飞是儒家文化导致的直接后果,儒家文化是促进经济现代化的最好的文化类型的观点,也是缺乏令人信服的事实和有说服力的论证。

他们维护民族尊严的热情要多于严谨的学术探讨精神。20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证明了企图用儒家文化来拯救陷入危机中的世界经济只能是一种妄想。

我们认为,儒家思想是中国农业文明和自然经济的产物,它不可能完全适用于现代市场经济,但它和市场经济也不是根本对立的。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必须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原则,积极吸纳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同时对儒家文化中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充分加以利用,作为我们吸纳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的本土文化资源。对儒家思想中受历史和时代局限所产生的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要毫不留情地进行批判,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现代化之路。所以,我们不能抱民族虚无主义的态度,全盘否定儒家经济思想的价值,也不能过分抬高儒家经济思想的地位,而要以严谨的态度,去挖掘儒家经济思想中的精华。

一、取财有道的经济伦理

“义利之辨”是儒家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它所探讨的主要是道德与利益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观点认为,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和谐的宗法等级关系,人格理想是“内圣外王”的君子、圣人,这种理想表现在价值取向上,就是重义轻利。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孟子亦说:“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孟子·梁惠王上》)汉儒董仲舒说:“尽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而市场经济的直接目的就是通过商品交换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显然,儒家重义轻利的原则与现代市场经济的求利目的是相互冲突的。基于此,有人把儒家的这种“重义轻利”的传统看作是中国向现代化迈进的历史包袱,认为要建立市场经济,就必须消除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其实,这种看法并不符合儒家思想的原意。诚然,儒家的代表人物均重义,但他们并不排斥和否定利。

(一)义与利,人之所两有也

孔子曾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论语·里仁》)肯定了人对利的追求的正当性。他甚至表示:“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我们还能说孔子是排斥和否定利,漠视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吗?孔子反复强调当政者治民要“足食”,“富之”,都表明他对利的肯定和追求。说孔子漠视利,是出于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误解。这里孔子并没有把利和义对立起来,而是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谈“君子”和“小人”的职分。程树德《论语集释》引《群经平议》说:“古书言君子小人大都以位言,汉世师说如此。后世专以人品言君子小人,非古义矣。《汉书·杨恽传》引董生言日:‘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数语乃此章之镐解。此殆七十子相传之绪论而董子述之耳。”这种解释是完全正确的。这里的君子小人不是按道德品质来划分的,而是按社会地位来划分的。“君子”指统治阶级,其职责主要是统治民众,维护社会秩序,所以必须以“义”为重;“小人”指一般的劳动大众,他们的职责在于生产,逐“利”是他们本分。这就是所谓的“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左传-成公十三年》),“君子务治,小人务力”(《国语·鲁语上》)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并没有轻视“利”的意思。我们知道,孔子讲学授徒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统治人才,而不是造就擅长做具体工作的技术人才。统治人才,即“君子”的天职是为社会提供和谐秩序,为“小人”的生产劳动提供秩序保障。而具体的生产是“小人”,即一般劳动者的分内之事。所以孔子说:“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又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如果“君子”不学道,提高“治人”的才能,而去从事生产,在孔子看来就是不务正业。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完全合理的。现代社会不也是这样吗?!

孟子也承认“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并把“制民之产”当做其“仁政”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他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这表明孟子并没有抛开物质条件来空谈仁义。孟子所说的“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并不是表明他不重利,而是说要看长远之利,不能因眼前的小利而失去长远的大利。君主若能依仁义而行,就能得民心,能得民心,则可以王天下。

荀子则把义与利等同起来,他说:“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荀子·大略》)董仲舒也和荀子有着同样的见解,他说:“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他认为对利的追求是人类维持生存的前提,是不可或缺的。

其实,任何社会的正常运行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儒家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不可能不重视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二)以义节利

儒家虽然不排斥和否定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但他们又认为人对利的追求必须受道义的约束。孔子讲“义以为上”(《论语·阳货》),“见利思义”(《论语·宪问》),就是要求人们在面对物质利益时,首先要考虑是否合义,他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孔子承认富与贵是人之所欲,同时又认为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必须符合道义的要求,要做到当取而取,不以利害义。对符合道义的利,孔子提倡人们去积极争取,即“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而当利与义发生冲突时,孔子强调要以义为先,不顾其利。对通过不符合道义的方式得来的物质财富,孔子是持鄙视的态度的,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孟子亦说:“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孟子·滕文公下》)强调对物质利益的取舍要以是否合乎道义为标准。合乎道义,就是受人天下,也不为过;不合道义,就是一筐饭也不能去枉求。这与孔子的“见利思义”,“义以为上”的思想是一致的。

儒家之所以强调以义节利,是因为在他们看来,义与利的关系就是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人私利之间的关系,也是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或问义利之别,(朱熹)日:‘只是为己为人之分。”’(《朱子语类·卷十三》)程颐亦说:“义与利,只是个公与私。”(《四书章句集注·孟子尽心下》)儒家以为,社会的整体利益高于个人的私利,个人私利要服从于社会整体利益。儒家讲“以义节利”,就是防止个人自私自利之心的恶性膨胀,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争斗,造成社会的动乱,最终导致全体社会成员皆不利的局面。对此,孟子和苟子均有专门论述。

孟子见梁惠王,王日:“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孟子对日:“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日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日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厌。”(《孟子·梁惠王上》)在孟子看来,如果人人各怀利己之心,只知追求物质财富,而没有道义规范的约束,则“上下交征利”的情况就不可避免地要发生。臣为其利弑其君,子为其利弑其父,人人求其利以损人,结果导致社会混乱,社会的整体利益受损,在一个动乱的社会当中,个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也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孟子告诫梁惠王治国要以义为先,以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为第一要务。

在保障社会利益的前提下,个人利益也终将能实现。他说:“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日利。”

(《孟子·粱惠王上》)

荀子则从物质财富的有限和人私欲的无厌来论证以义节利的重要性。他说:“食欲有刍豢,衣欲有文绣,行欲有舆马,又欲夫余蓄积之富也,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荀子·荣辱》)然而,社会的物质财富毕竟是有限的,要想满足人人对物质利益追求的欲望,却是“势不能容,物不能赡。”(《荀子·荣辱》)因个人的私欲得不到满足,势必要引发争斗,争斗的结果必然会引起社会的混乱。在一个充满争斗的混乱社会中,个人的私欲更是无法得到满足。所以苟子认为,个人私欲的满足,必须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为前提,而要想维护社会群体的整体利益,就不得不对个人的私欲作必要的节制,以义来规范和限制个人的私欲,使每个社会个体的利益得到相对合理的解决。他说:“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是养人之欲,给人之求。”(《荀子·礼论》)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儒家并不是完全漠视对利的追求,没有脱离物质基础而空谈仁义。儒家“义利之辨”的实质,是主张个人对私利的追求,要符合道义,不能去侵犯他人和社会的整体利益,提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反对离义而言利,谋取不义之财。另外,儒家所处的时代均为农业经济社会,社会财富的获得主要依靠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必须有两个基本前提:一是有足够的劳动力,二是有一个安定的生产环境,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孔孟苟生活的东周时代,社会长期处于动荡战乱之中,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和奢侈生活,严重地破坏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儒家提倡统治者重仁义,轻言利,目的就是告诫他们不要过分搜刮压榨民众,使民众能够有从事生产劳动的基本经济条件,并提供一个安定的生产环境。从这一视角来看,重义本身就包含着重利。

(三)儒家义利观的现代价值

同类推荐
  • 辩谬篇

    辩谬篇

    辩谬篇是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的著名作品之一,诠释着哲学中逻辑思维的真正涵义。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上最大的贡献在于创立了形式逻辑这一重要分支学科。逻辑思维是亚里士多德在众多领域建树卓越的支柱,这种思维方式自始至终贯穿于他的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其中辩谬篇就是其中一部对逻辑具体剖析的书籍!
  • 老夫子品评韩非子

    老夫子品评韩非子

    韩非子(约前280年-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哲学家、散文家。《韩非子》共55篇,分为20卷,约10万言,为法家集大成之作品,其中大部分为韩非子所作。纵观《韩非子》全书,构思精巧,说理精密,描写大胆,文锋犀利,议论透辟,语言幽默。书中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韩非子》一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
  • 庄子全书

    庄子全书

    本书除了介绍《庄子》原文中的一些经典寓言故事,还列举了古今中外很多富有借鉴意义的小故事或人生实例,几乎涵盖了职场、营销、教育、友情、爱情、婚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等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让您在轻松中获得智慧,愉悦中体味哲理!
  • 通往“蓝花”深处

    通往“蓝花”深处

    本书从启蒙运动自身暴露出的内在困境谈起,对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哲学的产生与内容作了细致分析;从马克思对黑格尔现实哲学与浪漫派“形式反讽”的超越与融汇中,对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反讽本质进行了浪漫主义的诠释。
  • 李鸿章的成事之道

    李鸿章的成事之道

    李鸿章是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外交事业。李鸿章不仅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而且也是一位影响了近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晚清军政重臣。
热门推荐
  • 漫威之破碎维度

    漫威之破碎维度

    这个叫彼得·帕克的人进行着他自己的战争。他的对手没有信仰,不讲原则,他们只为了金钱和利益而活。为达目的,他们会不择一切手段。而他是这里唯一能够阻止他们的人,他是——蜘蛛侠!书友群:597340339
  • 旅行+绘画=世界

    旅行+绘画=世界

    这是中国最著名漫画家、插画家本杰明关于漫画、关于旅行的最新散文集。收录本杰明从未公开最新插画。收录本杰明巴黎、纽约、安古兰漫展参展画作。收录本杰明出道以来经典画作。本杰明在这本书中,详细记录了参加巴黎、纽约漫展的感受和见闻,比较分析了中国漫画和西方漫画的异同,对整个漫画产业发表了看法。
  • 合租恋人物语

    合租恋人物语

    最好的朋友在身边,最爱的人在对面。这是一个充满了爱情气息的小区,在这个小区的两个套间里,住了八个职业、性格、家世各异的年轻人,他们从陌生到熟悉,从互怼到相爱,从室友到爱人……在这里,他们经历了他们以前从未经历过的生活……
  • 古墓王爷太腹黑,神医娘子很白痴

    古墓王爷太腹黑,神医娘子很白痴

    她刚帮一男病人插尿管,咋就无缘无故的穿越啦?穿越也就算了,还穿越到死人古墓里!这男人死就死了,还非抓着她的手不放!救命啊!咦?…喊救命的是他?好吧!既然穿越过来刚好带有吊瓶先给他输液,扎两针先!救醒他非但不说感谢,还总是损她,捉弄她!还说她最最心爱的护士服是丧服!本故事纯属虚构
  • 豪门之殇

    豪门之殇

    “放心,就算我死了也和你们叶家没有任何关系,不要用那副可怜的样子看着我,只会让我感觉恶心!”青梅竹马,年少暧昧,情人变成了仇人。嫁入豪门方可拥有一切,可是豪门的生活又岂是那么简单。闺蜜争夺,情人仇恨。生活还要继续,咬紧牙关也要活出精彩。
  • 裴先生结婚吗

    裴先生结婚吗

    一场阴谋,她全家葬身火海,痛失一切豪门千金,化身女佣之女,步步为营为复深仇,她手撕堂妹、对峙亲妈、逼死叔叔一步步,夺回自己失去的一切!原本那个男人只是她的一颗棋子、一块跳板可没想到,最后却被他反杀!一步步,落入了他精心设计的爱的陷阱【1V1男洁女洁超甜超宠智商在线】——————————————————第一次:某女(胸有成竹):裴先生,我是专门来破坏你的婚约的。某男(漫不经心):那成功之后,你要答应我一个条件。what?被破坏婚约,竟然毫无反应还提条件?第二次:某女(自信满满):经过108次确认,我认为你适合单身。某男(非常不满):我认为这种情况你要负责!how?她只是帮他组织相亲,他看不上那些女人他有什么办法!第三次:某女(惶恐):戒、戒、戒指掉下水道了。某男(霸气):没事,我准备了十个。
  • 醉花缘

    醉花缘

    当杀伐果断的他遇上活泼机灵的她,该会发生些什么?是天意?还是人为?当真相浮出水面,是去?还是留。。。。。拱手让江山,低眉恋红颜,祸福轮流转,是劫还是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逢上年岁汹涌

    逢上年岁汹涌

    我自认没这种运气,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就遇到你。喜欢一个人的能力,我以为我早就失去了。我不擅赌,逢赌必输。但或许赌场之上,风水轮转,这一次最无证据的相信竟能是对的抉择。将我余生押在你身上,从初逢到入劫。不退,不换。
  • 从斗罗开始当国宝

    从斗罗开始当国宝

    开局一熊猫,变强全靠吞。这是你没有玩过的船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