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是中国人浸入骨髓的哲学精神,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那环境优美、人居和谐的所在,一直是我们渴望抵达的理想国。在长达五千年繁荣鼎盛的农业经济时代,人口增长、科技发展、文化灿烂。然而,古代中国虽然GDP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高出生率和高技术改进能力相互抵消,人均GDP长期徘徊不前,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一个“高技术水平、低人力资本、高人口增长和人均收入停滞”的“高水平动态均衡”中。
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和工业经济时代的来临,中国经济在农业经济时代创造的辉煌很快被淹没。中国经济没能实现有效的转型,错过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结果是强大的经济体逐渐衰落,最终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千年辉煌”之后陷入“百年沉沦”。中国人民饱受外族欺凌,在空前深重的灾难和饥寒交迫的现实重压下,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非正常死亡之惨烈,惨绝人寰;非正常死亡人口之众,震惊世界。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和谐社会的观念,是平等、自由、博爱嘛”。孙中山希望“和谐社会不仅是一个名词,一句空话,或一个形式,要让它成为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让它成为我们牢不可破的信念”。
曾经饱受耻辱、饱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比谁都更渴望和谐社会。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历了艰苦创业和经济起飞两个阶段,完成了五千年来中国农业革命之后的又一次经济革命即工业革命,改变了中国人均GDP长期停滞的状态,创造了难以想象的社会财富,影响着今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并将深刻地改变人类未来的经济前途和命运。
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已经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地区收入和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在拉大,“中等收入陷阱”阶段的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老龄化问题、腐败问题,将是我们前进的障碍。
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梦想,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梦想,在向我们靠近,在我们身上化为现实,我们将生活在“蓝天白云”下的“美丽中国”,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如何将实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梦想与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联系在一起,无疑是摆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有专家测算,中国的GDP总量将在2029年超过美国,到2049年——也就是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为美国的3倍——前提是:中国经济在2029年之前保持7%的增长,而2029年到2049年保持3%的增长;美国保持2%的增长。
非富无以保邦,非强无以保富。只要我们继续秉承公平正义的社会发展宗旨,继续高举爱国统一的旗帜,继续保持改革开放的政策,中国民族梦寐以求的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局面一定会实现!一个13亿的人口大国要实现自己五千年的“民族梦想”,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挡!
三、世界需要中国
——“10年来,中国积极开展对外援助,累计免除50个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近300亿元人民币到期债务,承诺对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7%的税目的产品给予零关税待遇。”
——国家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为7025万人次,同比增长22%;中国人出境旅游花费达到6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00亿。
——2008年开始的世界金融危机,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中国一直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交易计划等安排向有关国家提供资金支持,中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救援计划。自2009年2月起,中国陆续在欧洲采购超过人民币150亿元(合22亿美元)的商品,以刺激贸易和投资活动。
——随着参与全球经济的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据商务部统计,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来,平均每年进口7500亿美元的商品,相当于为贸易伙伴创造了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在华投资的外商企业累计汇出的利润是2617亿美元,年均增长30%。中国对外投资企业聘用的当地员工接近80万人,每年在当地纳税超过100亿美元。
以上四项实例,说明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从出国旅游到进口,中国对于世界越来越重要。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需要中国!
2008年8月出版的《时代》周刊封面是一只熊猫正拿着打气筒给瘪了的地球打气。这个场景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在很多国家眼中重要的角色定位。
世界对于中国的需要,主要在于经济上的依赖和需求,包括消费、制造和投资三个方面:中国的消费现状和潜力成为经济的亮点;我们今天要客观看待中国制造为世界带来的贡献;中国的投资机会吸引了世界资本,中国资本输出也在持续改变游戏规则。
套用美国主流刊物上面的一句感慨:“我们今天错过中国,我们错过的可能就是世界的未来”。
未来中国如果能够在资源、环境、人口等众多约束条件下,探索出全新的工业化现代化模式,将对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榜样。同时,中国如果能够成功走出一条和平发展道路,探索出新型大国关系,走出人类依靠战争决定胜负的怪圈,将是这个世界的福音,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
四、中国走向世界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8年,中国开始了气势如虹的改革开放;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起步,奔跑,加速,构成了中国的飞跃三部曲。自此,中国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更重要的是,这旋律悠扬、力量惊人的三部曲,让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
以“入世”为标志,中国完成了经济融入全球化的进程。十多年过去,从加入世贸组织到今天,“入世”为中国经济更好地走向世界、更好地融入世界主流经济,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提供了一个法律框架。同时,中国可以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贸易规则等方面借鉴其他成员的经验。中国外来投资与整个贸易、出口等的速度增长特别快,中国经济规模变得这么大,很大程度上与世界经济接轨分不开。中国深入参与世界格局调整、深刻影响世界发展走向。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从未如此紧密,世界对中国的期待从未如此急切,中国道路成为世界未来发展的重要参照。
当2008年开始爆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应对得当,率先走出危机阴影,赢得了新一轮发展的先机。前所未有的全球金融危机带来“几十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中国的“突然”崛起人们还不适应,但中国在危机中的表现表明,中国始终提倡包容发展,与新兴国家、美国、欧洲以及周边国家等全面合作,把世界的问题看作与自身直接相关,中国是合作者、贡献者,而不是旁观者。
金融危机以后,中国被推向了国际事务的中心舞台,成为国际事务的主要决策者和参与者,这也是中国首次以平等的伙伴地位参与全球治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有机会与发展中国家一起发出共同的声音、提出共同的主张和议程,携手维护共同的发展空间、发展利益和发展权益。
除了经济上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对外文化交流上,也开辟了自己的道路,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合作、开放、包容的发展中国家的形象。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致力于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在重大问题上始终同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中国推动以对话、谈判等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在各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迄今为止,中国共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累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军事人员、警察和民事官员2万余人次。
中国广泛开展各个领域国际合作,支持联合国及安理会改革,推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与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全球性挑战。
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中非合作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中阿合作论坛、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会谈、核安全峰会、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中欧合作、APEC、与东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每一个重大国际进程,中国都发挥着积极参与倡导、促进合作共赢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经济不同阶段发展和产业升级调整,都给世界经济和不同国家地区人民带来了实惠。在“走出去”战略的号召下,中国经济的外向延伸不仅加速了全球经济的融合发展,也让中国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了发展动力。
同时,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在践行和谐世界理念的过程中,中国为各国文化的交流共进做出了重要贡献。
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不仅成为中国软实力的一张名片,也为世界人民的和平友谊与文化交流提供了成功的平台。中国同多国成功举办的“中国年”、“感知中国”等大型人文交流活动,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和在海外设立中国文化中心。“中国热”、“汉语热”,成为国际潮流。
2004年,中国开始探索在海外设立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孔子学院。如今,遍布世界108个国家和地区的390多所孔子学院和500多所中小学孔子课堂,已成为各国人民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的园地。
中国这个正在走向世界强国的大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