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896000000057

第57章 回望插队岁月(51)

(作者系北京市马甸中学初六八级毕业生,曾在陕西省宜川县云岩公社高堡大队插队,退休前在北京市冶金建筑研究总院工作。)

永远的记忆

孙广山

作为首批到革命圣地延安插队的北京知青,我曾在宜川县云岩公社高堡生产队劳动锻炼近3年。40多年过去,岁月如梭,光阴陪伴着我们这一代人已步入暮年,很多亲人和当年在村里最熟悉的老乡已相继作古。每当回想起那时的情景,总会感慨万千。那段插队的农村生活,在跌宕起伏的一生中虽然只是一小段,但却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人生第一步

1968年底,毛主席发表了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最高指示,各行各业立即以各种方式向学生及家长进行动员,迅速掀起了上山下乡的热潮。

学校请来插队地区的农村干部作报告,宣讲农村“形势一片大好”。校园里传播着:再不走,下个插队地点可能是青海、甘肃,再想回家都不容易了。宣传鼓动和恐惧的消息,终于撼动了忐忑的坚持。常一起商量出路的我们五位同学,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痛作抉择:去延安插队吧,于是纷纷回家禀告。其实家长们已经无须再晓之以理,单位和社会的压力使他们早已不堪重负。大人们默默地为我们准备着行装,母亲给我整理出一摞洗补好的四季衣服、新做的被褥和旧木箱子。转户口那天天气阴冷,来到派出所,从窗口递进“上山下乡喜报”和户口簿。民警同志面无表情地接过材料,略微审核一下就给办了迁出手续。走出派出所,天空飘落着雪花,从小玩耍长大的街道,虽然清冷了许多却令人依依难舍,从此我就不再是北京人了。

1969年元月9号早晨,我们在学校集合,乘专车到北京站。站台上早已黑压压的站满了送行的人们,红旗招展锣鼓喧天,高音喇叭播放着激昂的歌曲。挤进车厢时大家还感到新奇,彼此招呼着把行李往行李架上放。站台上开车的铃声响起,同学们纷纷把头探出窗外寻找各自的亲人。车头一声撕心裂肺的长鸣,沉重的闸瓦松开了紧抱着的轮鼓,车厢在颤抖中移动的一刹那,人群中爆发出排山倒海般的哭喊,那声音淹没了机车巨大的轰鸣。随着枯枝摇曳的杨树和僵直挺立的电杆一棵棵向后移去,送行的人群和车站的轮廓一点点变小,逐渐消失在泪眼婆娑之中。就这样,我们充满困惑地迈向了新的人生。

寒冷的旅途

送延安插队知青的专列,在寒风里行驶了一昼夜,终于停在陕西富平车站。这里属于渭北高原,县城不大。一座砖塔巍峨地矗立在黄土坡上,北面不断向上延伸的高原显得那么神秘,据说到宜川还得再坐一整天汽车。当晚住宿在县城的一座旧仓库里,空荡的库房四处漏风,只是地面铺了一层厚厚的麦秸。草草吃过晚饭就和衣而卧。想起下午路遇在这里插队的西安知青,他们说:来这里半年哪都不习惯,干活很累常常想家,好在离西安不远,可以随时回去。还说宜川比富平穷,粮食不够吃生活条件更为艰苦。一席话,使本来就心里没底的我们愈加感到茫然。

早晨天还黑黑的就被喊声吵醒叫起吃饭了,每人一碗红烧肉两个烧饼。

那年月虽然只有年节才能吃上炖肉,但是早晨起来懵懵懂懂就吃肉,既没心情也没胃口。许多同学连肉带碗一并扔进了墙脚下的大锅里,我啥也没吃揣上烧饼就登上了蒙着篷布的大卡车。拉知青的汽车有六七十辆,亮开大灯迎着刺骨的寒风浩浩荡荡驶上了盘山公路。汽车行驶在凹凸不平的沙石路上,车厢底板激烈地颠簸,屁股就像挨板子一样震痛,只好手扶车槽帮站起来看着那光秃秃的黄土高原发呆。路过每个集镇或县城,都有组织好的锣鼓唢呐队伍,扭着秧歌欢迎我们。人们穿着自家织染的土布黑棉袄,挥舞着粗糙的大手向我们致意。路边柴火摞成的矮墙把院落与道路隔开,柴垛上搭着晾晒的深蓝色土布棉被,可以看到芝麻粒般大小的白色斑点儿在被里儿上爬行,后来才知道那是虱子。

农田里种着一撮儿一撮儿暗绿色的植物,趴在地上任凭风沙吹过。有人说是韭菜,可是天寒地冻的没有遮盖,还不早就冻死了?有人说是水稻,可是这么干旱没有一滴水,如何长高?还有人说是麦子,可是麦子是一垅一垅种的呀?最后坚持说是稻子的人解释说:那是“旱稻”,所以不需要水。大家一致认可了这个解释,心里也得到些许安慰。这里如果能种“旱稻”,将来就不愁没有大米吃了!后来才知道那是冬小麦,由于干旱少雨只能点播,所以小麦亩产只有几十斤。虽然人少地多但是土地干旱只能广种薄收,辛劳一年所得粮食仍然养活不了自己,许多地方要靠国家救济。汽车始终摇来晃去在山路上盘绕,晕车的同学一有机会就下去吐,直到把胃里的东西倒空还在干呕。终于熬到了宜川县城,在县体育场我们下车,各公社知青站队点名,听完了县领导的欢迎讲话后就各奔东西了。由于去云岩的路途还有100多里,我们只好在县中学再忍一宿。

次日早饭后,我们乘大卡车翻山越岭继续向北驶去。临近中午汽车停在云岩镇,在公社大院前的空地上纷纷跳下汽车,我深深呼吸一口冰凉的空气,心想:终于到了!但是回北京可真的不容易了!公社招待我们吃午饭,每人一碗小米拌着羊肉蒸熟的米饭,黄澄澄油乎乎的冒着热气,强烈的羊膻味儿扑鼻而来。饱受风寒和颠簸的我,只觉得胃里的东西一阵阵往上涌,没敢吃放下碗就赶快离开了。

我们5位男生和6位女生被分到了高堡生产队,宣布名单后,就见到来接我们的村民。他们头上系着白羊肚儿手巾,穿着前襟和袖口都磨得发亮的黑裤袄,腰里别着旱烟袋,用我们听不懂的方言嘘寒问暖,然后麻利地把箱子和行李结实地绑在驮架搭上了驴背。带队的村支书姓高,估计有50多岁,黑瘦的面容嘴里缺少门牙,但是不妨碍他笑容可掬地向我们介绍村里的情况。

我们似懂非懂地点着头,默默跟着乡亲们和载满行李的毛驴队,踩着石头过云岩河,沿着崎岖不平的小路向云岩河南面的山沟里走去。

上山的路有些陡峭,“之”字形向上攀爬着。脚下棉鞋的塑料底冻得邦邦硬,走在同样邦邦硬的山道上不住地打滑。女同学拉着毛驴身上的绳子,小心翼翼地跟着。我们则到路边折一根木棍拄着前进。爬上一道高台就问:还有多远?回答说:不远了,再上去这个台就快到了。可是上到了那个高台,再上面还有几层更高的。再问,还是回答:不远了。终于上到了最高处,一眼望去前面是一片平原,除了农田看不到村庄。衬衣早被汗水溻湿,额头上冒着热气,找一处避风的地方坐下歇会儿。肚子咕咕叫,取出在富平发给的烧饼,用力咬了一口,居然还是白糖馅儿的呢。想起自北京一路上发的食物,面包、香肠、苹果什么都有,要么不吃要么送人,大家都有些后悔。

高支书指着前方一片老槐树说:那就是高堡村了。我们疑惑地走过去向崖畔下一望,居然是上下三层的窑洞村落。一片朝向东南的山洼,人们沿着自然走向把斜坡切成了立面,再垂直向里钻成半圆形的洞,洞口用土坯砌成墙垛,安上门窗就是居所了。支书把我们领到一家宽阔的院落里,在一群老汉、婆姨和娃娃的注目下,我们提着自己的行李默默地走进了窑洞,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

生活的考验

男生住在下面的一孔窑洞里,每天到上面女生的窑洞去吃饭。刚去时,队里派人给我们做饭,点火烧柴锅过去大家都没干过。慢慢地我们才知道:

在陕北农村能把饭吃到嘴里真的很不容易。从驮水、推磨、发面、烧火、上屉蒸馍,得多少道工序呀,全都要亲自动手。由于生活习惯不同,不久我们就自己做饭了。日复一日的繁重劳动,每天回来面对的是没有蔬菜、没有副食、缺油少盐的饭。十几岁的我们没有经验不会计划,饭量越来越大,粮食越来越少。劳动生活异常艰苦,看不到前途和希望,情绪日渐消沉,没地方倾诉也没人指导。记得一天晚饭做烙饼,女生做剂儿擀面,男生看锅翻饼,烙熟一张我们吃一张,饼烙完也都吃光了,女生们只好饿着肚子掉眼泪。无望无序缺少沟通和理解,造成男女生之间的矛盾与隔阂越来越大,最后只好分灶各自开伙吃饭。

村里的青年路栓子结婚,他家徒四壁啥也没有,衣服帽子自行车都是借知青的,再穷按婚俗还是要摆桌请客的。那天从早盼到晚也没有人叫我们赴宴,直到半夜躺下了几位还在耿耿于怀嘀咕着。忽听到窑背上有人大声喊着,招呼我们上去吃饭。盼望的时刻到了,大家欢呼跃起,穿衣、蹬鞋、拔脚就冲出窑洞直奔饭桌。一盘摊米黄(糜子面的摊饼)、一盘白馍、一盘辣子面儿、一盘腌菜、每人一碗烩菜里面有一两片肉和豆腐,剩下就是白菜和萝卜了。风卷残云般的吞咽,三下五除二桌面已经是盘干碗净了。第一次喝到陕北的米酒,酸甜里飘出淡淡的酒香,每人都喝了好几碗,不是有喝酒的嗜好,而是可以灌满自己没良心的肚子。没等到再添一些饭菜时,司仪已经吆喝着让我们离开了,下一拨儿饥饿的客人都等着入座呢。

繁重的农活和艰苦的环境,使我们越发感到农村生活是那么艰难枯燥。

也有盼望的事情,就是每逢五号到云岩赶集。高堡距云岩25里山路,一个单趟要走两个多小时。村民去集上以物易物交换一些农具和油盐,而我们只是去邮局翻找一下家里的来信,顺便看看集市的热闹。如果能收到来信,真像过节一样的高兴。当然也有沮丧的时候,那就是来信告知:我们插队走了以后,没走的同学们都进了工厂。心里就像被人塞进了一块砖头,沉甸甸的难过了许久。有一次去公社办事,临走正赶上机关食堂开晚饭,我们索性买了饭票,吃完饭再回村。每人六两发糕一大碗烩菜,吃完跟没吃一样,临走把剩下的饭票都买成发糕带着。实在是没吃饱,路上忍不住边走边吃,没走多远就都吃光了,那一顿我们每人都吃了二斤多粮食,居然还没有撑的感觉。

每天天不亮就下地出工干活,留一个同学在家做饭。干到太阳正午,屋里人都来送饭了。由于手生饭做得慢,每次知青送饭都是最晚的。我们口干舌燥饥肠咕噜,手虽然还干着不停,心却望眼欲穿地盼望送饭的同学能早一点来。如果口渴,那比饥饿更加令人难忍。在严重缺水的黄土高原,庄稼和人都是靠天吃饭,但是每年降雨量却很少。人吃水要到南面沟底下泉眼淌水的石槽去取,用水瓢舀到木桶里,装满两桶放到毛驴背上,再上山走五里路,驮回来放到水缸里存着。队里毛驴少而且许多农活都靠它们完成,每家每天只能轮到一次驮水的机会,在这里水是最珍贵的。一瓢水先洗豆淘米再喂猪或做其他的,绝不轻易倒掉。洗手是奢侈的事,洗澡绝无可能。据说一生只有两次:出生和故去。在地里干活哪怕是在抓粪施肥,该吃饭了,饭前也就是拔一把青草,手在草团里揉一揉,拿起馍就吃。夏天在沟里锄地,天气闷热至极,不一会儿就嗓子冒烟了,只能摘些野果吃了解渴。运气好能找到一个水坑,旁边还有一颗颗牛羊的粪蛋儿,水面上浮着腻虫,噗的一吹小虫飞了,赶快趴地上就喝起来,边喝边吹,那就是渴到极限的我们。在山上干活就没这么幸运了,再渴也只能忍着,或者拔一把绿草,放到鼻尖上闻闻草的清香。至今,我家里厨房厕所都摆着塑料空桶,装洗涤用过的废水,再用来擦地板或者冲厕所。因为我曾经饱尝过缺水的艰辛,深刻地体会到: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只有水是不能再生的资源,每一滴水都来之不易,受我的影响,妻儿节水比我更加自觉认真。

艰苦的劳动

第一次干农活,就是把牛羊圈里的粪刨松,装到筐里担到田间地头积肥。

一条扁担挑两个筐压在肩膀上,开始还能忍受,第二天肩膀就酸疼了。然后两个肩膀交换着担,实在受不了就双手使劲向上撑着扁担。再后来两边肩膀肿起一手掌高,压上沉重的担子,肩头像针扎一样的锥疼,直到两肩麻木没了知觉。农活儿的种类也真是不少,我们是从抡镢开荒干起,犁地、播种、施肥、耱地、除草、收割、打场、晾晒、入库都干遍了。印象最深的就数收割小麦了,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眼看地里麦子熟了,天不亮就出发从最远的那片地开始割起。弯着腰手拿镰刀,搂一把麦子割下一刀,向前边走边割。慢慢地腰就开始疼了,直着腰没法割,弯着腰受不了,蹲着割使不上劲儿。手掌上磨破的水泡皮肤翻起来露出了嫩肉,镰刀把儿在手里好像握着一根烧红的铁棒。胳膊被麦芒扎的肿起一片片红云,汗水淹过就像撕皮似的刺痛。头顶上的骄阳炙烤着大地也炙烤着我们,大滴的汗水顺着裤脚流到地上瞬间就蒸发了。但是心里却默念着:千万别天阴,千万别下雨,万一下雨浇湿了场上的麦子,一年的希望就泡汤了。每年的麦收都是最受煎熬的。除去繁重的农活,劳动间隙也不能闲着,要抽空去山洼打柴。在山村烧水做饭全靠灌木柴火,而灌木都生长在陡坡上。一手捋着枝杈,一手抡起小镢照根部猛砍,砍不准砍到了腿上就惨了。开始劲儿小,好几下才能砍断,以后逐渐提高效率。柴砍好估摸着够背了,就用柔软的细枝条拧成绳子打好捆,镢把儿插进去扛在肩膀上,收工时背回来。我们没有干柴存货,都是随砍随烧。

用湿柴烧火很费事,难点着、冒大烟、火也不旺,饭做半截火就灭了还要重新点燃,所以我们常吃夹生饭。

同类推荐
  • 世纪回声

    世纪回声

    《世纪回声》内容简介:中国巨轮,乘风破浪,高歌猛进,短短六十载,已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成为人类文明史的一个伟大奇迹。中国文学,风起云涌,蒸蒸日上,流派异彩纷呈,名家力作迭出,同样令世人瞩目。为庆祝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我社启动“共和国作家文库”大型文学工程,力图囊括当代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以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文学价值观上的人民立场,展示东方文明古国的和平崛起、历史进程、社会变迁与现实图画,表现中华民族的艰辛求索、勇敢实践、创新思想及生存智慧。
  • 回到呼吸

    回到呼吸

    “天星诗库”是我社重点打造的诗歌品牌,精选60年代、70年代生的诗人,《回到呼吸》是诗人吕约的诗歌精选集,分《血缘鉴定》《回到呼吸》《女人大笑时》等六辑。她运用娴熟的技艺和女性经验的述说洞察人性,审视生活,或反讽权势,或关注现实境遇,或追问生命意义。诗歌风格独树一帜,视野开阔,主题丰富,想象奇特,语言犀利幽默,具有发现性和穿透力。
  • 善行天下

    善行天下

    全书收录了贾淑芳近些年创作的诗歌作品近100篇。贾淑芳的诗歌创作主题贴近生活,语言通俗凝练,尤其是对于人生与自然的认识,更展示了作者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审慎态度与独特视角。同时,许多诗作的语言简洁、纯朴,使读者的阅读比较轻松、顺畅,却又意味深长,感人肺腑。
  •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赛特的生平和总体创作情况。第二章以《如意郎君》的思想内容为研究对象,指出这部作品对西方文化、世俗主义和宗教宽容、印度现代化发展以及中产阶级壮大等社会问题的看法。接下来的四章从空间、性别、结构和语言等几方面对小说进行研究。第三章从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切入,指出了作家虚构的布拉姆普尔城象征了50年代初期的印度,还分析了文本内部空间象征手法的运用。第四章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如意郎君》中的男性和女性形象构建与更新一代人物所承载的象征意义。第五章重点研究《如意郎君》的叙事结构。第六章对赛特的本土语言与英语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中的文化象征意义。
  • 有一种爱叫心痛Ⅱ

    有一种爱叫心痛Ⅱ

    本书讲述了那些发生在地震中的真实故事。我们可以从每一个故事中,分享到那些感人的经历。在灾难面前,在生命受到威胁的特殊时刻,他们的选择让我们感动,让我们黯然流泪。
热门推荐
  • 末世之深渊召唤师

    末世之深渊召唤师

    深渊。这是这片土地的名字。无限层面的无底深渊。这里是无穷无尽,令人窒息的恐怖之地。这里是环境极其恶劣,生命极其危险之地。深渊。致力于死亡和毁灭的恶魔家园,亦是,陈锋是否能够在这末日生存最大的保障。身处末日,陈锋的能力便是沟通深渊,凭借力量亦或是一些特殊的祭品,能够从深渊之中召唤恶魔为己所用。他是……深渊召唤师。
  • 误惹废材小姐:霸王宠妻成狂

    误惹废材小姐:霸王宠妻成狂

    她,是特工女王,可笑的是她也逃不出七情六欲,该笑还是该哭?她最爱的人既然杀了她,和她的姐姐在一起,不恨他们,只恨自己太傻。她,人人皆知都废材三小姐,一心想成为太子妃,最后还是只得到了太子都白眼,也想成为太子妃都的二姐和四妹把她打的半死不活。他,高傲孤冷,蔑视天下,人又霸道,却认得了她,追她,宠她上天入地。
  • 造物弑神

    造物弑神

    一段迷失的记忆,断断续续,引出一道道令他无法解答的难题,无论是这片大陆,还是这个世界,都在引领着他,而这长达千年的历史之中,诞生出那么一位令世人为之恐惧的生物,而那生物我们称他为,噬神者!
  • 前生的你遇见今生的我

    前生的你遇见今生的我

    这段世上独一无二的故事属于世上独一无二的你,希望你此生幸福快乐!
  • 徐迅散文年编:秋山响水

    徐迅散文年编:秋山响水

    本书为徐迅散文年编第四卷,收入了作者1985到2000年创作的一百余篇散文随笔,其中以有写景、忆人、读书、追怀往事、怀念故乡为主题的作品,以及为他人撰写的序言及书评文字。文字清新温暖、朴素清新,写景的趣味盎然,抒怀的深刻隽永,导向积极,记录与友人交往的文字可见作者亲切真挚的为人。
  • 死神之王城本纪

    死神之王城本纪

    路过的朋友们,大家都去新书《冥灵天辰》那看看啊!点点收藏,投投推荐啊!让我的新书NB一回啊!大家别往王城这点收藏了、投推荐了!都去《冥灵天辰》那吧,帮帮文飞啊!
  • 乾坤武练

    乾坤武练

    杨光穿越修真世界,在一处陌生的时间里,开始了自己巅峰之路
  • 游戏人物伴身边

    游戏人物伴身边

    在网络里是个逗比却被现实挤压成悲剧?当游戏迈向自己的人生她该何去何从?是会咸鱼翻身还是会欲火焚身?敬请期待《游戏人物伴身边》
  • 他来自阿拉德

    他来自阿拉德

    【我...是神官吉格,我来自阿拉德大陆,作为哪里最强的鬼剑士之一,我曾操纵着所有鬼神在战场上驰骋,令敌人胆寒,受众人尊敬,我引导着所有的灵魂承载者走向鬼泣境界的巅峰,可是我...回不去了。】PS:吉格:别人都往我那个地方穿越。今儿我也要赶上一点时髦!话到最后,欢迎各位入坑加群!群号码:569265875,记住哟,是569265875。
  • 合租美眉

    合租美眉

    去年,我大学体育系毕业,想出去闯闯,有个要好的女性朋友在上海,我就一个人到了上海。刚到上海,果然是繁华的国际性大都市,我很顺利地在一家健身俱乐部找了一份健美教练的工作,然后就考虑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