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896000000039

第39章 回望插队岁月(33)

黄土高原上,所有的生产和生活的难点就集中在一个“水”字上。吃水要到沟里去驮,没有牲口时,就要靠双肩下沟去担。农业生产上纯粹是靠天吃饭,天一不下雨,人们就唉声叹气,担心没收成。我们到村里不到一个星期就明白了这种困境,赶上那年村里遭了灾,牲口缺料乏瘦,老乡也不时人工去担水。大家自觉地放弃了每天的大规模洗漱,改为下沟时洗漱,还自我解嘲为“一三五不洗,二四六干擦,礼拜天休息”。我有一天睡觉时梦见我们窑洞前的沟里,满满的都是水,一直连到天边。醒来说给同学们听,逗得大家大笑了一阵。水之外的一个难题就是缺柴烧。旱塬上不像林区,没有那么多柴火,只能到山洼上折一些蒿子秆作燃料,也是靠天烧火。不仅我们知青,缺水和柴的困难是当地每一家人天天都要解决的难题。

由于缺水和卫生条件差,不出一个月不论男生和女生的衣服上都出现了虱子,一到晚上就瘙痒难耐,身上经常抓破皮。我们队的女生就到公社卫生院去找医生请教,医生教了一个办法,用中药百部煮水浸泡衣物可以杀灭虱子,大家就照办了,果然有效。尽管如此,由于水土不服加上无法及时清洁,不少同学都皮肤过敏,特别是几个女生身上挠破了,秋衣都粘在身上脱不下来,只能一点一点撕下来。多年以后回忆起那个情景,我们都还为那几个女生的坚毅和顽强感叹。

在农村缺医少药是长期以来的普遍现象,就是在今天也没有完全解决。

我们去插队的时候,医疗条件几乎为零。老乡生了病第一个办法就是扛,任由病情自生自灭。第二个办法是找些传统办法,吃点偏方土药,也能解决一些问题。如果还不能好转,那就只有采取花钱的办法,去公社卫生院或者县医院看病。也有请巫医看的,也叫跳大神的来看病的,这类病人通常是小孩、妇女和老人。和去医院一样,请巫医也是要花钱的。我们去插队时大家都对看病不方便有一些准备,同学们都带了一部分常见病的药品备用。还有几个人买了那时下乡必备的热门书籍《农村医疗卫生手册》。到了村里,才知道这里的医疗状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差。离村最近的公社卫生院要走30里山路才能到达。卫生院基本就是一排窑洞,几个医生,一个听诊器,还有一个简单的药房和注射室,不具备另外的检查手段。知青到了村里就隔三岔五有老乡来寻医问药。最使我们震惊的是1969年夏天,我们村一个叫让子的小伙子,不满30岁。一天听说他病了,几个知青一起去他家看望。那天只看见让子躺在炕上喘粗气,说是得了重感冒,发着高烧,大家问了病情,让家人及时喂药喂水就出来了。

第二天下午听说让子去世了,我们赶到他家,家里人说是发烧一直没降下来,转成大叶性肺炎去世了。这样一个健壮的小伙子转眼就被疾病夺去了生命,太让人不可接受了,所以以后大家有空就拿着《农村医疗卫生手册》学习。还有几个同学自学针灸,一些小病还能自己处理。大家觉得我们没有办法治病,起码应该能及时看出可能是什么病,及时送到医院去。不过也有让我们很为难的时候。一次我们队一个叫奎子的小伙子生病了,自己到公社卫生院去看了病,把青霉素针剂带回来,请我帮助他打针。我长到20岁只被别人打过针,从来没有给别人打过针。我为难了一下,觉得让奎子发着烧再跑30里山路去打针是不可能的。但自己又没把握,就跟奎子说我也没打过针,你要一定找我打就别怕死,奎子一口应承了。我就开始忙活了,先把注射器放到锅里蒸,然后翻开《农村医疗卫生手册》查了打针的程序和要求,同时努力回忆过去在医院看病时护士给病人打针时的操作方法。就这样手忙脚乱地把药品化开抽到针管里,对奎子说,你别害怕,你如果害怕的话就别看我。奎子躺到炕上用被子蒙住脑袋让我打。在那一刻不仅奎子紧张,我也紧张,一只手在他的臀部找下针的地方,另一只捏着注射器的手也直冒汗。就这样在紧张的气氛中完成了注射,打完针后奎子掀开被子竟然一头大汗。一回生二回熟,以后的几天就自如了。以后想起这事来我还是有点后怕,万一出点儿事简直不可想象,放在今天没人敢做这件事。

山区的农业劳动很繁重,春种夏收秋收秋种,加上冬季搞农田基本建设的土工活,其繁重程度现代的人难以想象。耕地播种,背拿粪壳勒算轻的,塬地拉车送粪,洼地吆驴驮子送粪,牲口乏瘦不能拉犁时还要人力拉犁,拉车往30里地外的粮站送粮,这都是精壮劳力才能干的活儿,一个家庭要是缺了壮劳力,真是只能望田兴叹了。我们几个男知青不到一年就成了队里的精壮劳力,除了摇耧等一些技术要求高的农活,一般的农活都学会了。当然因为我们年轻,那些重活总少不了我们。我印象里最辛苦的活儿就算每年夏收后到公社粮站去交粮了。一车准备交公粮的小麦,有800到1000斤,两个男劳力一车,两辆车一组。六月天热得能把人晒成干儿。为了躲过中午的大太阳,送粮的队伍早上三四点钟就出发,互相帮助推上坡,走30里山路到云岩粮站。上午九十点钟能到云岩粮站。大概是为了预防洪水,这个粮站修在好几十米高的石崖上,顺汽车路上去要多走一里上坡路,所以一般情况大家都是把拉粮的车停在石崖下,然后肩扛装满小麦的口袋,沿着石崖上陡峭的台阶一步一步扛到粮站院子里。这几十级台阶就是在石头上凿出来的大小不一的台子,有的地方刚能放下一只脚,下面就是几十米高的的石崖。所以没有把握的人是不敢从这里上去的。几个送粮的人轮流把两车粮食扛到粮站才能站着歇一会儿。上到粮站院里还不算完,交粮之前要先检验,没达到收购标准的粮食不能收,要马上摊在粮站的水泥地坪上晒,晒两三个小时,经验收后才能去交。交粮的过程也很麻烦,要先扛着粮食爬梯子走上风车,把麦子徐徐倒进风车的漏斗里。经过风车把粮食中的土、草棍和麦壳扇掉,重新装袋以后过秤,过完秤的麦子要顺着粮库的梯子扛到粮库顶上的放粮口,倒到粮库里,最后才是结算。交粮不顺利的时候,有时从早上天不亮就走,交完粮再走30里山路,天黑才能回到村里。队里对这一天劳动的报酬就是记十分工,每个送粮的人还可以在云岩街上唯一的饭馆里吃一碗三毛钱的大烩菜。

这碗烩菜里有几片肥肉,这可是那个时候在村子里半年都吃不到的。

在农村,男人有力气总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一次我们队的几个同学都去云岩赶集了,留我在家做饭。下午快收工时队里在场上分玉米,分到各家的玉米马上就要担回家去。我因为急着回去做饭,就用分玉米的大老笼装满玉米担回去了。第二趟回到场上再接着担时,被队长叫住,说你不能这样担东西,会把身子压坏的。说着就拿过秤来把装满玉米的大笼称了一下,竟有105斤,这样算一担就有200多斤。我听了吃了一惊,也奇怪刚才怎么挑走的,很多老乡也在说我不能再这样担玉米了。自己也觉得再挑这样重的担子恐怕会受伤,就换了一个小笼把剩下的玉米挑回了宿舍。事情过去很多年,当年的王兴章队长还记得我当年一担挑了200多斤的事。

除了干活出力,摔跤大概也是老乡衡量是否有力气的标准。1970年春,有一次几个年轻后生在一起干活,说起摔跤,当地叫“掂跤”,有几个人就想试试我怎样,抱住我非要让我和他们摔一跤试试,我摸了摸对手宽厚的脊背,心里没底,可又无法推脱,就抱住他开始用力。我发现这小伙子只会用干劲儿,拼命想把我抱起来放倒,灵机一动就在他脚后使了一个绊儿,上身往下一压,就把他压在身下了。这一下轰动了,几个年轻人大叫老聂了不得,会掂跤。村里一个叫徐兴子的小伙一定要和我摔一跤,这个比前一个厉害,据说能搬起场上石碌辘。可我不发怵,心里有底。这些年轻人不会使劲,我肯定能拿下他。两人一交手,我就感觉不一样,这个更有劲,必须动作要快,在他发力之前放倒他。我抱住他一使劲,脚下一个右绊儿,一下子就把他摔倒了。大概这小伙子感觉自己丢人了,倒在地上不肯放手,满脸通红,拼命要翻过来。我明白不让他一下他是不肯起来了,就放松了,被他翻身压在下面了。其实周围的人早已看清楚了,尽管我们的摔跤结束了,我把徐兴子摔倒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自此经常有人要和我掂跤,我也出手不凡,赢的机会较多。很多人认为我有力气,其实我知道,比起一些壮实的人我差远了。

40多年后我们回村时还有人向我提起和我掂跤的事。

1970年春,周总理在北京召开“延安地区知青插队工作座谈会”,提出北京市要对口支援延安建设,帮助延安建设“五小工业”,派北京干部帮助延安工作,协助教育好北京知青。这是在全国第一次把安置知青工作和加强安置地的经济建设作为一个统一的问题一起解决。1973年周总理陪同外宾到延安视察时,又进一步提出延安地区要“三年改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这些在延安地区的农村都是家喻户晓的事,我们最初是从延安报上知道这些消息的。我们把延安地区领导关于贯彻执行中央精神的文章讲话在干活休息的时候和晚上开会的时候念给老乡们听。北京支援延安建设的消息和“三年改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的口号,不仅我们知青听了高兴,老乡们听了也很兴奋。开会时一贯只听会不发言的老乡们也开始议论纷纷,年轻人更是摩拳擦掌要把村里变变样。一些青年人提出要在村东面的大沟里打坝淤地造田,由于这时春耕已经开始,没有时间做这项工作了,就放下没有开展。当年应知青的要求,找了些小麦良种种了一片试验田,但是因为没有人指导,这片试验田也没有结果。

到1970年冬季,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就开始了,主要是平整土地,公社书记还逐村来检查。1971年春我离开了村里,这项建议就无人提起了。在村里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老乡们对1958年搞“大跃进”时的一些做法是深恶痛绝的。有一次我们和老乡一起去延长县的雷赤镇赶集,那里离我们村有30多里路,过了二里半村的塬顶,下去就到了雷道河,这也是一条黄河的支流,水量比较大。“大跃进”时集宜川和延长两个县的力量修了个雷道河水库,由于预先规划没做好,当年过大的洪水一下子就把尚未完工的水库冲毁了。自此这个宏伟的工程就扔在那里没有再修。老乡们说这个工程:那是瞎想呢,胡闹呢。更有意思的是对那时宣扬的“点灯不用油,耤地(揭地,即耕地)不用牛”的共产主义美景,老乡们编了针锋相对的顺口溜:“点灯不用油——黑猫(摸)呗”,“耤地不用牛——镢掏(用镢头挖)呗”!可这一次大打改变延安面貌的翻身仗,有中央和北京市的支持,各级政府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部署也比较实在,老乡们的干劲儿确实不一样了。

陕北的老乡十分淳朴厚道,我们知青和老乡的关系十分融洽,看到我们知青没有菜吃,时常有老乡端一碗酸菜,或者提几个萝卜送来。婆姨女子总是热心地教我们做饭做家务。每逢出门或回家探亲,回到村里遇到婆姨娃娃老汉们,问候你的第一句话总是“你几时回来”。这是老乡们在心理上把你当成自己人的问候。听到这样的问候,我总是心里暖洋洋的。我曾在多年前写过一篇《珍贵的回忆》的文章,记述了与村里老乡之间的深情厚谊。其实还有不少人值得我去怀念。郭天仁,一个中年汉子,是我们村的大队党支部书记,他是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里我们村三个出去当过兵的人之一。他淳朴稳重,善于思考,坚持原则,处理事情公道正派,在村里很有威信。作为大队支书他基本不脱产,除了外出开会都在队里劳动,哪怕上午开完会,下午也要去参加劳动,大队里开会经常安排在晚上。不像后来一些地方的村干部,成天不下地还照记工分。

村里老乡很尊重他,说到他时直呼其名“天仁”,从来不加官衔。天仁对我们知青一直很关心爱护,知青们也很信赖他,经常有搞不懂的事情去找他请教,天仁也会耐心的告诉我们他的想法。说实话,知青刚到农村时有很多事情不理解,总是想凭着一股想当然的热情去做我们认为是革命的事。比如农民中存在的那些小农意识,经常被我们认为是自私自利、自发的资本主义,要去割尾巴。现在想起来,如果没有天仁的耐心说服,我们会办出很多傻事。天仁对我们知青是很支持的。1970年县里搞村村户户通广播,没有人会搞,大队里就让我来负责这件事。我到公社广播站去学了半天,就回村干起来。其实通广播也是个复杂的工作,从踏勘线路到计算需要的材料、人工,天仁一直和我一起从西回峁到大队的各个村逐一算计。然后根据计算出来的数量到公社广播站拉回各种材料。正式施工时,我在电杆上捆扎电线,郭天仁带着几个人在地面铺放电线,还要在电线上杆时把几十米长的线拉直。四五天的时间主线路建成了,我们又挨家挨户安装喇叭。广播开通的那天,全村的老乡不知有多高兴。我知道这里也有天仁的一番心血。

同类推荐
  • 李龙炳的诗

    李龙炳的诗

    作为一个农民,一个和文字打了二十多年交道的农民,命运之诗会永远呼啸在我的血液之中。我只能说,诗歌确立了我和世界更美妙的关系。我只能站在我的这片土地上,用语言的手打开一扇又一扇崭新的窝口,见证着时光流转,云飞雪落。我所有的诗歌,都与这片土地的宿命有关,都是对真理、正义、崇高、光明和美好无尽的向往。对文本的探索。无论明朗或晦涩,始终贯穿着坚定的精神立场,在爱与忧愤之间也有对落难的承担,隐逸着一份刀锋的光芒,这些诗歌是一个现代农民和土地和时代牢牢拥抱在一起的见证。我的创造和想象,探索和追求,就是为了在纷乱的汉语诗歌中获得独特而独立的音调,让自己拥有心灵的自足。
  • 文爱艺全集(1)

    文爱艺全集(1)

    文爱艺的诗被人称之为“青春流行诗”。它以忧郁、迷婉、清新、赢得了读者的青睐。语言对文爱艺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他的诗的语言,清新流畅、简洁凝练,配以喁喁絮语般的语调和参差的长短句,造成一种迷婉、绵延的语境,俘虏了读者的心。
  • 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我国古文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在其发展壮大成熟的过程中,名家辈出,成就斐然。那些丰富的散文作品,无疑是前辈遗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古文观止》这一清初康熙年间由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选本,共辑有自先秦至明末具有代表性的文章222篇。选择上轻重得宜,取舍有据,并以时代为经、作家为纬分为十二卷,每卷篇目匀称。篇幅适中,将几千年间名家巨擘所著的智慧结晶悉数囊括其中,概括而精当地铺展出了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其中重点反映了汉文及唐宋八大家文的独特风格及突出成就,可谓是中国古典散文和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这部雅瑟编著的《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从一般性的背景介绍,到字句梳理与注释解读。
  • 花下喝茶为读书

    花下喝茶为读书

    读书就是读味儿。和我们趣味相投的文字,总能触动我们心灵的某个敏感而柔软的角落,作者很善于写出她阅读每本书后感觉到的味道。《花下喝茶为读书》收录了作者近十年来的读书笔记,作者读经典,读名人,读朋友,从书里到书外,从文字到生活,娓娓而谈。
  • 纳训译一千零一夜

    纳训译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相传一国王痛恨王后与人有私,将其杀死,此后每日娶一少女,翌晨即杀掉。宰相女儿为拯救无辜女子,自愿嫁给国王,每夜讲故事,以引起国王兴趣,她的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终使国王感化。
热门推荐
  • 徒然的十二文字

    徒然的十二文字

    大历990年,斯涂诺帝国的最西端,商人车队和领头凡提,在沙漠中发现了一座遗迹,遗迹的大门上十二个巨大不明文字,这是财宝的指路牌,还是警示危险的劝戒辞,商人领头的凡提,命运的手将会把他推向何处,风波即将到来…………
  • 清风朗月:倾城天后养成记

    清风朗月:倾城天后养成记

    23年前,因为一场家族恩怨,她和她被调包。真正的夏家千金成了孤儿,而本该是孤儿的女孩儿成为了夏家千金。23年后,真正的千金归来,她本理应让位,却因为养父母的不舍,继续留在了夏家。夏朗月知道,她亏欠宫孜雨,于是竭尽所能的帮助她,可是宫孜雨却因为所有人对夏朗月的偏爱,而嫉恨夏朗月。夏朗月因为饰演著名导演沐清的电影《孤旅》的女主角一炮而红,走上演艺之路。宫孜雨也因为这部电影小有名气。之后,在真人秀栏目《相濡以沫》第三季里,夏朗月和《孤旅》男主角凌清风互相依靠,互相取暖,渐渐地生出爱意。“宫孜雨,我什么都可让你,只有他不行”
  • 逍遥新农民

    逍遥新农民

    被贬下凡的天庭土地神在懦弱青年的身上得以重生,得到了当年女娲补天剩下的最后一块石头练成的戒指会发生什么事呢?大杀四方.横扫全世界?那些和我有关系吗?种种菜,养养可爱的小动物。争取二十岁过上八十岁养老的悠哉小日子!嗯...话说昨天种的玉米该收了,应该可以卖个好价钱.今天中午是吃海鲜还是野味呢?嗯...这是个问题!看前任土地神怎么变身小农民逍遥天地间!.......................新人新书,望各位大大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拜谢各位了!!
  • 摩登武圣

    摩登武圣

    谁,震断苍穹;谁,斩灭浮生;谁,反袖遮天;谁,劫中沉沦。有神人妖魔各自为王撑天踏地,争霸天下;文贤武德手握权法翻云覆雨,逆乱乾坤。纨绔者初出茅庐,不知所谓,便淹死在天武大陆这潭无尽深水之中;武道大能者神通广大,担山赶月、追星逐日、焚天煮海、法天象地、三头六臂……无所不能。重生的灵魂,一朝再起风云。搅动十方星河,笑傲寰宇。……(书也是会流浪的,如果哪天被你发现它在某个地方流浪,请你把它收入书架,给它一个安宁发展的场所...)
  • 为你不饮忘情水

    为你不饮忘情水

    你有没有体验过带着前世记忆的人生?苏云霓就有过,她为了自己所爱的人,拒绝喝下了孟婆茶,获得了新生。世界这么大,她以为自己不会遇见他,一次假面舞会,老天爷却让她重新遇见了他。她对裴翎寒说:“你好!”崭新的一世即将开始。
  • 亿万星辰只于你

    亿万星辰只于你

    某记者:“薛少,在家一般谁说了算?”薛凡:“当然是我说了算,我说一老婆从不敢说二,我让她往东要是她敢往西,我上去就一巴掌。”这时旁边的颜夕轻咳嗽了两声,薛凡赶紧调整语气说:“好了,不说了,我老婆跟我承诺过,只要我把家务做完,工资上交,就允许我吹2分钟牛,时间快到了,我得回去暖床了,再见!”约会时,他说:你知道心与心之间最近的距离是什么吗?是拥抱!委屈时,他说:别怕,我长比你高不就为了天塌下来帮你顶着吗?求婚时,他说:言语无法表达,如果一定要概括,那就是我想跟你谈一场爱情,请判我一辈子属于你。她反问:你到底哪来的自信,觉得我会喜欢上你。他意味深长的一笑:因为,我会转弯啊。【1v1,双处双强】
  • 大佬在异世撮合姻缘

    大佬在异世撮合姻缘

    苏醒于异世,缘起于异世。看她怎么轰动这个世界,顺便牵个姻缘。(新书发行,多多支持。)
  • 情定300年后

    情定300年后

    她是清朝陈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温婉的的4女儿他是300年后陈氏十九世掌门人陈小旺嫡孙大概这就是天意,许他们相遇,许他们相爱(清水小白文,作者文笔一般)
  • The Improvisation Edge

    The Improvisation Edge

    All kinds of books have been written about building trust and teamwork. Karen Hough describes four secrets that help leaders, trainers, managers, and frontline employees adopt the improviser’s mind-set.
  • 全球神话再临

    全球神话再临

    在这个科技为主,质量守恒的时代,无鬼神,无超凡。平凡的蓝星少年得到了神话系统,当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神灵再临,科学家惊呼:我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