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校辅导员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
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要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具有根本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关键问题,完善辅导员队伍选聘机制、管理机制、培养机制和发展机制,也就是在“高进、严管、精育、优出”四个关键环节上构建长效机制,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1、完善辅导员队伍选聘机制
高校要坚持严格的选聘标准和选聘程序,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从源头上保证辅导员队伍的质量。辅导员的配备应坚持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要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专职辅导员岗位,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原则上,高校新招录的专业教师首先要担任一定时间的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研究生数量较大的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一定比例配备研究生辅导员。
2、完善辅导员队伍管理机制
加强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要对其履行职责提出严格的要求。辅导员工作要进行定期考评。考核结果要与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对工作不称职的要及时调离工作岗位。通过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考评,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要将优秀辅导员表彰奖励纳入各级教师、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体系中,按一定比例评选,统一表彰。要树立一批辅导员先进典型,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充分肯定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贡献。
3、完善辅导员队伍培养机制
高校要以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为龙头,以辅导员培训基地和研修基地举办的培为重点,以高校举办的系统培训为主体,逐步构建分层次的培训体系。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辅导员轮训工作,以实现骨干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4、完善辅导员队伍发展机制
要为辅导员的发展搭建平台,让更多优秀人才在这个岗位上有所作为,真正做到政策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要鼓励一部分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门人才,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确保辅导员骨干力量的相对稳定。要把专职辅导员队伍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也可向教学、科研工作岗位输送。高校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要重视辅导员的经历。
(二)创设辅导员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1、经济待遇上倾斜
提高辅导员待遇,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和心理落差,是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一个重点。“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学校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5]。因此,高校应通过分配制度改革,适当提高辅导员的经济待遇。学校应设立辅导员岗位津贴,并实行辅导员通讯补贴,确保辅导员收入不低于同资历专业教师,并高于同级别的行政管理干部。
2、职称评审上单列
虽然目前高校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术职务系列,但辅导员由于偏重德育实务,绝大多数因为“理论欠缺”而难以晋升高一级别的专业技术职务,以致容易出现目标缺失和职业倦怠问题。因此,构建契合辅导员岗位特点、偏向实务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显得非常迫切。例如,可以设立“学生教育与管理”专业技术职务,并且应在学术要求上与其他专业区别对待,从而能让辅导员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职务。而只有解决了辅导员的职称问题,才能从根本上稳定这支队伍。
3、岗位聘任上单设
高校应该将辅导员岗位与学校的教学、科研岗位等系列并列,单独设立辅导员岗位聘任系列,并按照辅导员的学历、资历、工作能力、工作实绩和研究成果等,把它分为多个等级,形成职业化的发展梯次。高校在设置辅导员岗位等级时,应将最高级别的岗位设为相当于教授级或正处级,并设立对辅导员来说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聘任条件,这样就能使表现突出的辅导员达到一定的工作年限就有可能成为教授级或正处级,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专职辅导员的成就动机。
(三)构建学习型组织
为了使高校辅导员队伍不断提高专业管理能力,需要运用组织学习理论把高校辅导员队伍和其管理部门构建成学习型组织,促使其不断学习,以适应高校不断变革的要求。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断创新、进步的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的组织[6]。
按照彼得·圣吉构建学习型组织的观点,将高校学生工作部门构建成学习型组织的具体对策有:
1、激励辅导员不断超越自我
要创造条件,激励每一位高校学生工作者积极进取,不断地自我超越,让每一个学生工作者都看到前途和希望。学生工作人员的晋升不能有年龄和性别歧视,不能厚此薄彼,而应给每一个人提供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舞台和空间。同时,对自我超越、追求进步和终身学习的人员进行奖励,对不思进取、维持现状的人给以警告和鞭策。
2、促进辅导员成员不断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个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式。一个人可能容易改变其思想和行为,但不容易改变其思维方式。建立学习型组织就要促使每一位辅导员不断反思自己内心的思维图像,在自我剖析以及和其他人进行交谈中发现自己思维定式的缺陷,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以便在学生工作中不断创新。
3、建立辅导员队伍的共同愿景
高校的目标必须是全体成员(包括辅导员)所赞成的,也是出自他们的自愿,这样的目标才能起到凝聚和导向作用。所以,要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建立具有吸引力的目标。有了共同的愿景,辅导员队伍才能积极投身到工作中去。在高校,为了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就需要提出具体的、可行的、大家乐意接受的目标,不切实际的目标或不为大多数成员接受的目标只能对组织起干扰作用。
4、促进团队学习
在教育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第一线的辅导员最有发言权,最有实践经验,他们需要的不再是领导告诉他们如何工作,而是需要引导者和设计者,帮助他们激发自己的工作热情,挖掘自身的潜力,形成团队协作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如以“辅导员之家”形式建立不同研讨方向的学习型辅导员团队,能够满足辅导员的归属感和成就感。由于学习型组织结构呈扁平化的特点,辅导员可以面对面地讨论、质疑、思考,在团队里大家彼此信任、互相启发、产生思维互动。辅导员沙龙成为辅导员探寻工作规律,互相交流、沟通的学习平台。
结束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多元化思想观念汇聚在校园中,如何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大学生显得极为重要。辅导员作为思想教育的骨干力量,责任重大,只有在思想认识、处事方法和工作效率上有所突破,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新形势。因此,研究如何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粱金霞 徐丽丽.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推动辅导员队伍健康发展——全国103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6
[2] 赵庆典 李海鹏.努力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
[3] 练玉春.你好,高校辅导员[N].光明日报,2006.11.8(3)
[4]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8
[5] 中央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6] (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物[M].上海:三联书店,1998
作者简介: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探索》本书为学术性论文汇编,主要汇集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相关论文。
屈艳(1982-)女,重庆梁平人,助教,四川理工学院基础教学部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周健华(1984-)男,四川达州人,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城市管理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