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明
一、社会实践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大一新生在思想上对社会实践的重视,有利于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和社会实践的创新
培养大一新生的社会实践意识,就是对大一新生加强社会实践作用和意义的宣传,使学生了解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兴趣,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个体内部的思想矛盾和斗争,将社会实践内化为自身动力,促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的作用的发挥,将社会实践和日常学习活动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样,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自然将自己角色定义为活动的主角,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投入到活动当中,思想上就会高度重视社会实践,行为上积极投入,在每次活动后自己主动总结和反思,不断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在实践中不断巩固知识、更新知识,有利于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和社会实践的创新。
二、社会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大一新生认识和了解大学生活,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
我国高等的目的是: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实践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可定义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围绕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走向社会、深入实际,识国情、受教育、学知识、长才干、做贡献的一系列物质与精神活动过程的总称[1]。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更好认识社会发展趋势,以及对大学生成才的要求,从而结合自身实际,规划自我大学生涯,更好的服务社会,贡献自己的才干,实现自我价值。
作为刚刚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对大学的一切都充满新奇,以前习惯于跟随的高考指挥棒,现在却没有目标;习惯于大大小小的考试,现在却很少看到试卷;习惯于三点一线的生活,现在却不知如何安排时间。都在说大学是个“小小的社会”,但不知他们眼中的“大学”和“社会”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面对崭新的大学生活,时常被什么是大学,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在大学中发展,如何成长成才等问题所困绕,显得盲目,常常用“迷茫”来形容自己的思想状况,生活没有目标,即使有目标却不知道如何去努力,在行动上就不知所措,对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不能产生兴趣,很少去关心和参与,即使参与也显得盲目,不能很好的投入,很难融入大学生活,不了解自己需要什么,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更不知道通过何种方式去了解大学生活,何种方法去接触社会,对大学生活失去信心和兴趣,出现厌学等情绪,很容易染指一些不好的习惯,不利于健康成长,促使思想上没有意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不了解社会实践的作用和意义。
社会实践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帮助大一新生认识社会需求,自我需要,找到自我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切入点,根据自我实际情况树立发展目标,重视学校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珍惜社会实践机会,提高多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并积极投入到活动当中,逐渐认识社会实践作用和意义,为自我成长成才,全面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 “人的思想是万物之因,你播种一种思想就收获一种行为,你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你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个性,你播种一种个性就收获一种结果,总之一切都开始于你的思想。”在大一新生中播种社会实践意识的种子有利于大一新生在大学中更好的成长成才,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