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琳
广义的有效沟通是指信息发出者发出信息后,能被信息接收者及时、完整的理解与反馈。狭义上讲,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有效沟通是师生间在学习、思想、价值观等方面的交流、理解与互动,能有效促进辅导员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辅导员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骨干力量,全面负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是大学校园里与大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教育者,大学生成长中重要的指导者和领路人。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有效沟通能帮助辅导员更好地掌握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及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实现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有效沟通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确保学院各项稳定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有效沟通的障碍分析
有效沟通的影响因子在不同的沟通对象之间有所不同,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有效沟通的障碍可以简单分析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辅导员的自身因素
高校辅导员处于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结点位置”,不仅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管理,还常常要求协助保卫部门做好学生治安管理工作,辅助学院行政、教学部门贯彻落实各项任务等。具体、繁琐的日常工作让辅导员难于调适,导致大部分辅导员逐渐将自己的工作范围局限于办公室,较少的深入学生中间,忽视、甚至放弃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有的辅导员将自己定位为“灭火员”,只有在学生出现问题后才会主动找学生了解情况,工作浮于表面,缺乏主动性。这样的工作定位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和不满,导致学生对辅导员,甚至学院产生抵触和排斥心理,严重影响辅导员自身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新时期大学生的主体因素
新时期的大学生有更为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开放的言论与网络对他们的价值取向产生了很大冲击,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滋长也给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在大部分学生看来,与辅导员的沟通并不能对他们的生活和未来产生任何影响,当面对各类问题时,他们更愿意凭借自己的力量去解决,而不是通过与辅导员的沟通获取帮助。其次,有的学生认为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工作脱离实际,日常管理工作琐碎、老套,没有创新,意义不大。因此,辅导员的工作难以得到学生认可,特别是现在的辅导员队伍趋于年轻,大部分辅导员直接本科毕业便招聘进校,虽然在大学期间都曾担任过学生干部,但自身所学专业与思政工作相去甚远,加上工作经验不足,导致在短时间内难以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无疑也成为了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障碍。
(三)教育双方的认识因素
辅导员是学生的教育者,管理者,他们的工作常常带有目的性,因此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往往会将自己放在“说教”的位置上,忽视与学生的平等关系,给学生明显的距离感;对学生而言,在过去十几年漫长的学习生涯里,老师的形象都是高高在上,需要绝对服从,与老师沟通经常还会伴随耳熟能详的“大道理”与不尽情义的指责,导致他们在沟通中设立心理防线,避重就轻,不愿将心里话说出来。这些对教育的传统认识,造成了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难以拉近距离,极大的影响沟通效果。
(四)辅导员的沟通能力因素
沟通是一门艺术,是情感付出与收获的过程。有的辅导员不注重自身沟通能力的提高,不重视沟通技巧的应用,常常造成与学生沟通难以深入的尴尬局面,甚至对师生感情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如:沟通前不注重信息的收集,不能准确掌握学生情况,导致对学生产生错误的主观认识,不信任学生;沟通中不能做到和颜悦色,耐心专注,对学生表现得极不耐烦;忽略倾听的重要性,不懂得通过倾听发现问题;不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沟通,只顾自己滔滔不绝,不停打断学生谈话,不给学生表达的机会;不懂得换位思考,忽略学生感受,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谈话中不结合实际,一味追求内容空洞的大道理;表达能力差,语言条理不清,词不达意,等等。可以说,辅导员的沟通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沟通的有效与否。
(五)沟通渠道不畅因素
辅导员工作具有常做常新,常新常做的特点,这便要求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必须长期、有效地坚持下去,保证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掌握,对学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了解并妥善处理。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误解的事情时有发生,辅导员因掌握学生情况不及时,导致工作出现重大失误的也不在少数,这都是沟通渠道不畅,信息掌握不及时造成的。学生与辅导员之间如果没有很好的沟通渠道,学生便难以从辅导员那里了解到自身所关心的各类信息,对辅导员工作的公正性产生质疑;而辅导员也难以从学生那里掌握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导致信息滞后,沟通不及时。总之,沟通渠道不畅严重影响信息的搜集,对师生双方的交流造成了阻碍。
二、有效沟通策略分析
(一)尊重是沟通的前提
辅导员的工作与学生息息相关,换句话说,高校辅导员都是在做“人”的工作。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尊重永远是沟通的前提,是赢得友谊、信任的法宝,只有在平等地位上的沟通才可能是有效、有利的。作为辅导员,应该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兴趣爱好,言论,包括情感,用亲切的态度和行为去表达对学生的尊重;懂得“认识是一个过程”的道理,不能以“我做的一切都是为学生着想”为理由,将自己的观点和决定强加于学生;要尊重学生与自己在相同问题上的认识差异,甚至对立,要先学会理解他们还不算成熟的心理,常用换位思考的工作态度走进学生的内心,用情感去引导、帮助他们;学会放下教师的身份,接受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敢于承认自己工作中存在的疏漏与不足,及时弥补,赢得尊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感受到老师的尊重以及在沟通中所作出的努力,才能用同样的态度对待师生间的沟通,为沟通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础。
(二)采用灵活、正确的沟通技巧
沟通技巧是帮助沟通双方积极准确表达情感,获得对方认可,赢得共鸣的有效手段。所谓技巧,即巧妙的技能,意味着沟通绝不能追求模式化,程序化。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辅导员所面对的对象是上百个有思想、有主见、还具有较强批判精神的当代大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社会背景和成长环境,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提高沟通技巧和效率对辅导员显得尤为重要。沟通技巧的提高需要高校辅导员加强自身学习,积累经验,互相交流心得,在长期的学生工作中找到沟通的有效方法,巧妙应用。
1. 用情真挚
人们常说“用真心交换真心”,也就是指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想要得到对方的真心,自己必须首先拿出同样的诚意。因此,辅导员要实现与学生间的有效沟通,就需要在沟通中对学生动之以情,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情实意。在沟通中,辅导员要避免用情不真,表情冷漠,不能将自己放在旁观者的位置上对待学生的思想和感情;避免过分理性的对待学生,对学生传递的信息不能给出及时反应,伤害学生感情,破坏与他们沟通的基础。因此,在与学生的每一次相处中,辅导员要坚持从学生角度出发,换位思考,用心理解学生、用情打动学生,用语言和行动帮助学生,才能换来学生同样的情感回应,促进沟通深入有效的进行。经验告诉我们,沟通中表达真挚情感的方式有很多,语言上的关心,肯定,鼓励、关注的眼神,轻轻的安抚和陪伴,简单的肢体语言都能帮助传递内心的真情,通过这些情感的自然流露,会对师生间的沟通起到积极作用。
2. 耐心倾听
倾听是沟通双方接收、理解信息的重要途径,是信息接收者对信息发出者的尊重与关注。好的倾听习惯,能很好的帮助对方倾诉,因此,辅导员与学生沟通时,除了有责任为沟通创造轻松、自然的外部环境外,还应努力扮演好听者角色,这就要求他们在倾听时表情真诚,眼神专注;不随意打断学生谈话,不乱下结论,即使学生出现了错误的观点和看法,也要等学生把意思表达清楚后再进行引导;对学生正确的观点和思想进行适当的肯定和赞扬;对学生抒发的情绪、感受要有积极回应。同时,一个好的听者除了要认真地听,还要积极思考,在听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找到沟通的突破口。所以,辅导员还应该在倾听中观察学生的表情与肢体语言,捕捉他们的内心活动,对他们发出的信息及时反馈,帮助他们找到困惑与矛盾,给出解决意见。
3. 分析对象,区别对待
在辅导员工作中,会面对不同情况的学生,有违反校规校纪需要严肃处理的,有学习成绩落后需要鼓励的,有压力过大需要引导的,有家庭困难需要安慰、帮助的,有出现心理问题需要疏导的,等等。面对不同学生,我们要明确沟通目的,分析学生具体情况,从学生的心理感受出发,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比如,对行为规范出现严重问题的学生应该以宽严有度的思想教育为主,对心理脆弱,感情受创的学生应该以亲切的态度去关爱、引导。同时,在与学生的沟通工作中还要避免“重两头轻中间”的现象出现,不仅要重视差生、优生、家庭困难学生以及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还要对各方面表现不太突出的学生多关心,多沟通,鼓励他们勤奋学习,争当优秀,努力做到不忽视任何学生。
(三)提升个人魅力,增强在学生中的感召力
个人魅力比语言更能打动人。一个有魅力的辅导员,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与关注,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模仿的对象,能够将各种教育手段发挥的更好,从而取得积极扎实的教育效果,因此,培养和发掘辅导员的个人魅力是各高校做好思政工作的积极要求和有效手段。辅导员除了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丰富知识结构、积累工作经验外,还需要积极培养轻松自信的人生态度,亲切友善的处事方式,做到心胸开阔,宽容大度,坚持原则又灵活变通,谈吐轻松幽默,举止得体大方。这些由内而外散发的个人魅力能帮助辅导员在学生中树立高大健康的形象,比语言更好地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促进和巩固师生间的有效沟通。
(四)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保证沟通及时、准确
畅通的沟通渠道可以有效避免信息滞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对有效沟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中,有效的沟通渠道能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并通过这个渠道积极的反馈意见、建议;辅导员也可以通过这些渠道客观全面的掌握学生情况,在沟通中做到有的放矢。因此,为保证与学生沟通渠道的畅通,辅导员应完善信息公开制度,通过各种形式及时发布与学生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考核制度,评奖评优条例等,同时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反馈信息,接受学生的合理建议,保证信息处理快速有效;其次,定期召开班会,结合时政、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及日常管理教育,鼓励学生在会上发言、讨论,了解学生的主流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学生中的影响力,通过他们的积极了解,掌握学生学习、生活及思想状况;辅导员还应经常深入学生寝室,关心学生生活,通过与学生聊天、话家常等方式,倾听学生心声,真实全面的了解学生思想。这些畅通有效的沟通渠道,保障了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的针对性、准确性,帮助辅导员在工作中减少失误,准确把握学生情况,杜绝不公正的评奖评优等,维护自身工作的权威性。
(五)重视网络沟通与传统面对面沟通相结合
网络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它虚拟、平等、开放的特点可以帮助人们忘记现实生活中的贫富贵贱,身份高低,从而在交流中降低心理防线,畅所欲言。作为爱好新事物,向往自由的当代大学生,网络越来越成为他们学习、交流的主要阵地,这也要求高校辅导员懂得顺应时势,充分认识这个新的交流平台,利用网络与学生拉近距离,建立互动。网络沟通可以让学生消除在传统面对面沟通中产生的紧张情绪,帮助他们更加充分的表达自己;同时,辅导员可以有更加充分的时间去思考,整理思路,用更恰当的语言去引导学生。通过开放的网络平台,辅导员可以及时向学生发布消息,传达各项工作安排,学生也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将意见反馈,比传统沟通显得更加有效。但是,网络沟通绝不可能代替传统沟通,因为沟通是情感的交流,虚拟的网络很难准确表达情感信息,要想仅通过它来达到有效沟通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将网络沟通与传统沟通相结合是当前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的新的尝试与探索。
参考文献:
[1]俞航. 教师个人魅力对教育的强大影响. 科教文汇,2006(12)
[2]李素云. 论有效沟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科学之友,2007(2)
[3]牟红红,丁慧民,张敬师.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有效沟通. 现代企业教育,2007(2)
[4]孙永生. 有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 政工学刊,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