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 银行融资与LBO治理机制
银行通过对机构投资者等提供融资支持,特别是LBO的治理机制实现对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Leveraged buyout(简称LBO)杠杆收购是指收购公司主要通过举债来获得另一个公司的产权,使得该公司的新的资产结构主要成为债务,其后又通过目标公司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来偿还债务的购并方式。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增加公司的财务杠杆来完成购并交易。在杠杆收购的融资结构,通常是由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约占收购资金的60%。[142]收购者一般以尚未到手的目标公司的资产为抵押物,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银行在对收购者和目标公司的则务状况及现金流等分析、评估后决定是否提供贷款,银行对企业资产有最优先级求偿权,偿还债务的期限是5-7年。这一方式通常以目标公司资产或其存续公司未来经营过程中的现金流入为信贷资金担保,收购方要获得银行信贷资金支持,一方面需要对收购计划及收购完成后对公司的重组提出一套完整翔实的方案,以获得银行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有赖于政府的政策扶持。
银行在杠杆收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43] [145],杠杆收购也是银行对公司产生影响的重要途径。杠杆收购融资,促成企业兼并、改组,迅速淘汰经营不良、效益低下的企业。由于有拟收购企业的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做抵押,因而其贷款的安全性有一定的保障,加之由于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参股,因而可以充分调动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提高投资者的收益能力。
6.2.3 银行的信息传递治理机制
银行还可以通过其信息传递功能,在控制权市场发挥对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作用。在公司收购兼并中,因为银行与借款者的关系紧密,加上贷款人的特殊地位,银行比其他投资者能得到借款人更多的私人信息,银行可利用这些信息来控制公司,如把这些信息传递给第三方__收购方,那么银行对收购兼并的影响力度就非常大,同时达到直接威胁公司现有不称职的管理者,实现公司治理的目的。
一般而言,银行可以获得并购咨询费,同时还通过寻求优质借款人,减少银行事前的劣质借款人的违约风险。目标公司如果经营业绩差,管理水平低,银行债务的风险高,银行有动力通过寻求优质借款人,促成收购者取代与之的贷款关系。银行通过贷款传递信息,影响公司兼并收购等行为,实现对公司的治理,主要有以下主要因素及实现途径。
① 银行贷款强度是银行影响公司治理的重要变量
目标公司的银行会把它较差的经营业绩、以及低下的管理透露给其他潜在的收购者。如果一家公司的贷款主要来自一家银行,即贷款的集中很高,那么在经营不善时,银行由于考虑其贷款的风险,有转移债务的动机,所以会主动会把信息传递给其他潜在的收购者。因此,目标公司的贷款强度越高,银行的风险就越高,其利益动机驱使,会努力促成优质公司兼并劣质公司,劣绩公司成为收购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且收购的成功率也越高。
② 银行关系网络是影响公司兼并收购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于银行信息生产功能与信息传递途径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而言,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生产主要产生于对企业的资信调查,财务跟踪以及贷款履约等途径获得。而这些信息的传递对收购兼并更为重要。银行可以很便利地把目标公司的信息传递给与之有贷款关系的多个潜在收购者,这时发生收购兼并的可能性会增加。由于各个银行都会有很多客户,加上银行间也会有交流,事实上这时目标公司被暴露在众多的潜在收购者中,其被收购兼并的可能性很大。
6.3 我国银行的公司控制权市场机制实证研究
fama(1985) [73]和James(1987) [145]把银行看作公司的内部人。特别是,在他们作为私人贷款的供给者,他们可能收集到外部人无法获得的信息,信息优势把他们置于公司监督者的特殊位置。然而,银行监督作用与法律和制度环境密切相关。在我国,《破产法》不健全,银行对企业存在预算软约束,导致银行大量不良资产,难道银行这一大债权人对公司治理真的无能为力?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银行在公司控制权市场应该有所为,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由于我国银行不能持有公司股票,因此其在公司控制权市场中的作用仍然是基于银行贷款。事实上,在兼并活动中,银行可帮助确定兼并的收购价格,帮助策划兼并与抵制兼并。在公司收购兼并中,收购方特别在现金收购时往往需要大量的现金,这时银行便充当支付中介、时空中介、风险中介甚至规模中介,银行是主要的资金供给者,其他融资渠道都不如银行贷款便利。收购的成功与否与银行的融资支持密切联系,但由于以举债为主要融资方式的收购即杠杆收购风险较大,目前在我国还未得到法律等的支持,因此其作用还不明显。但银行把贷款产生的信息传递给潜在的收购者,可促成兼并收购。因此,我们主要检验银行贷款和他们的信息生产和传递功能在影响公司收购兼并中的作用。
6.3.1 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银行在收购兼并的作用研究,从查阅到的文献看,主要从股东控制和贷款人生产和传递信息、以及主银行作用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① 从股东控制角度的研究,认为银行不一定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Franks, Mayer(1998) [32]对德国银行控制的研究,利用了事件研究法,发现银行对投标结果产生实质影响,其权力主要来源于监事会中的席位和中小股东的投票权委托。中小股东的委托投票确实可以限制大股东的权力,但是投标价偏低,又显示了银行并没有完全从维护中小股东利益角度而行动。Boehmer(2000) [33]研究了股东集中和银行控制对收购公司方公司绩效的影响,发现银行与其他大股东比较时,银行控制是有益的,但是由银行这一大股东控制下的并购最糟糕,认为在大股东控制,无论是银行还其他大股东都不能保证是最大化公司价值。
② 从贷款人生产和传递信息的角度,有学者认为银行在控制权市场上对公司有重要的约束作用。Allen, Jagtiani, Peristiani, Saunders(2004) [34]研究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作为投资顾问在收购兼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目标公司聘请自己的贷款银行作投资顾问时,可获得更高的超常收益;而收购方公司聘请商业银行投资顾问与否,对超常收益的影响不显著。收购方公司更多利用以前的贷款关系来选择其投资顾问,贷款关系越密切的银行被选为顾问的可能性越大。这可能是因为商业银行作为目标的顾问时,由于商业比其他投资人拥有更多的信息,在目标公司定价时提供了一种鉴证作用(certification effect),因而提高其超常收益。而由于商业银行是公司的贷款人,由于其自身利益的驱使,可能会因为利益冲突而使信息发生扭曲,弱化其鉴证效应。对收购方公司,银行可能是收购后期的重要融资来源,因而其鉴证作用被利益冲突所抵消。Ivashina, B. Nair, Saunders, Massoud, Stover(2005) [35],对银行及银行贷款在公司控制权市场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银行贷款强度和银行客户网络显著地影响着贷款公司,且与借款者成为收购目标正相关。此外,并购的成功率与借款强度也呈正相关关系。于是得出银行在公司控制权市场上对公司有重要的约束作用的结论。
③ 对主银行作用的研究,认为主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英美的市场接管机制而发挥重要作用。日本主银行为企业提供了保险,目的是使其免受敌意接管的困扰。Hirota(1990) [141]检验了主银行为其客户提供了隐含保险的假设,并证实了主银行为其客户提担保的假设。不过,迄今为止,有关主银行提供隐含保险的命题还只能算是一种假,有待于更多的经验研究来证实。但总体来看,日本企业兼并收购的水平较低,且一般都认为主银行与企业的经营者之间实际上是一种隐含的契约,主银行为企业经营者的职业安全提供了保险。从日本企业兼并收购的类型来看,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同一企业集团不同企业间的合并,或者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之间存在着准母子公司的关系。较强的一方增加了对较强一方本来已存在的控制,以便扩大销售额、降低费用、注入新的资本可管理人员,或者是因目标企业经营出现了问题,收购企业对其所做的挽救措施。在这种类型的合并中,目标企业的主银行通常中整个过程的推动者。所有兼并与收购案例中,约有20-30%的情况属于这一类。另一类是两个或三个规模不等的公司所达成的水平型或垂直型兼并。这与英美模式中的兼并是相似的。可见日本主银行在公司收购兼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而国内关于银行在收购兼并中作用研究的实证文献还很少,从作者能够查阅到的文献资料来源还没有找到相似的文献。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银行是企业的主要资金供给者,是企业的大债权人,但我国限制商业银行持有企业的股份,因而银行也只能是企业的债权人。而我国的法人治理结构中,没有债权人董事,银行无法通过内部治理的“用手投票”机制控制公司。因此,银行可能利用其贷款人的信息生产和传递功能,来实施对公司的治理。本文借鉴了Allen等(2004) [34]、Ivashina等(2005) [35]的研究思路,从银行与客户的关系,探讨其中信息的流动对公司收购兼并的影响。
6.3.2 研究假设
在我国,商业银行对LBO融资案例少,因此,银行通过控制权市场机制影响公司治理,只能通过银行作为贷款人的信息生产和传递功能发挥作用。如果一家公司的贷款主要来自一家银行,即贷款的集中很高,那么在经营不善时,银行由于考虑其贷款的风险,有转移债务的动机,所以目标公司的银行会把它较差的经营业绩、以及低下的管理透露给其他潜在的收购者。银行贷款在公司融资来源中占有比率高,银行贷款的风险高,仍然有转移债务的动机,因而,假设1:目标公司的贷款越多,或贷款强度越高,其成为收购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大。
银行对目标公司的贷款强度高,银行的风险越高,其利益动机驱使,会努力促成优质公司兼并劣质公司,因而收购成功率就越高。即,假设2:贷款强度与收购成功率正相关。
6.3.3 数据和方法
本文的数据来源: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来自国泰安CSMAR和色诺芬CCER的相关数据,公司银行贷款的数据主要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以及巨潮资讯网披露的年报资料。本文采用统计软件是eviews5.0。
①变量描述
本研究中,我们部分借鉴了Ivashina等(2005)的研究方法,我们选用了两组变量,一组是关键变量,另一组是控制变量。所有变量的含义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