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868200000005

第5章 宏观大势(5)

2013年7月16日,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专家和企业负责人的看法和建议。这也是继2013年7月9日在广西主持召开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以来,李克强一周内主持召开的第二次经济形势座谈会。在7月16日的座谈会上,来自研究机构、高校的专家对当前国内经济运行及世界经济形势谈了看法,来自机械、家电、节能、金融等行业的企业负责人反映了生产经营状况、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大家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总体平稳,转型升级有新的进展,但也面临一些难题和风险。李克强说,从国内外实践看,经济运行出现一定波动,有客观必然性。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中国经济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更加注重依靠转型升级。在这种情况下,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不仅要继续用好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办法,还要适应新形势,创新思路运用新举措,统筹考虑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形成科学的宏观政策框架,给市场以稳定预期,为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2013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4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中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都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挑战和机遇并存。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点没有变,具有不少新的有力支撑和难得机遇。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总体部署,将进一步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同时,要清醒认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抓住发展机遇,搞好统筹兼顾,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会议提出,要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改善宏观调控,科学把握宏观调控政策框架,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要抓好对中央改革总体部署的落实,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着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中国经济“三期叠加”:换挡期、阵痛期、消化期

“拐点”“换挡”“经济增长阶段转换”……近两年,关于中国经济的新的表述和判断层出不穷。特别是进入“十二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以来,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近年来少有的错综复杂局面,前所未有的呈现出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这种阶段性特征,避免对经济形势出现误判,宏观调控才能有的放矢、准确到位。

目前,各级各部门“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正在进行之中,以此为基础,2014年将是“十三五”规划制定的全面启动之年。在这两个规划相交的历史节点上,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会进行了全面推进改革的战略部署,以此为标志,一个全面改革的新周期已经开启。

冲破迷局:准确把握当前中国经济“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

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近年来少有的错综复杂的局面。这从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重要指标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可见一斑。

从传统的统计数据和分析方法来看,当前经济运行的有些指标是相互不匹配、不同步的。比如经济增速虽逐步放缓,但城镇新增就业总体平稳;工业用电量增速较低、铁路货运量略有下滑,但工业增速仍然相对较高;财政收入增幅回落大于经济增幅回落。再比如,货币信贷增速相对较高,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也比较快,但经济增速却逐步回落。这些数据的不匹配看似不好理解,但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这正是由于中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所决定的。

那么,什么是当前中国经济的阶段性特征?有分析认为,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阶段,加上世界经济还处于深度调整之中,使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更趋复杂。准确把握这种阶段性特征,避免对经济形势出现误判,宏观调控才能有的放矢、准确到位。

增长速度换挡期:能容忍降速,但不能过度失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年均近10%的持续高增长,把中国经济推上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随着国民经济总量等基数增大,支撑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以及制度安排和经济政策等要素正在发生变化,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逐渐下降。继2007年经济增速达到11.9%的相对高点后,2008年至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分别为9.6%、9.2%、10.3%、9.3%、7.8%,再到2013年增长7.7%。由此,中国经济从10%以上的超高速增长模式转型为中速增长模式,开始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经济增速放缓,一些人士惊呼中国经济“遇到了大麻烦”,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撰文直言,中国经济“撞上了长城”。毫无疑问,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在放缓,但仍然会保持一个较长期的中速增长。事实上,中国“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年均经济增速预期目标为7%,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全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为7.5%,中国经济已经主动放弃了高速增长的模式,贯穿和体现了一种中速增长的思维,这既符合经济发展的宏观规律,也符合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内在逻辑。而在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仍显不足、国内结构调整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七上八下”的经济增速对世界经济的复苏仍然是好消息,仍然是正能量。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期,社会预期的信心支撑就变得尤为重要。前不久,国务院有关宏观调控要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等讲话表明,中国政府不会坐视短期经济大幅下滑。从目前看,中国经济仍具有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潜力和条件,除了政府钱袋子仍相对充足、CPI企稳、PPI同比跌幅收窄外,利好长远发展的政策组合拳也正密集出台,制度改革的红利将持续释放。在这个背景下,2013年7月的工业、投资、出口和PPI数据都出现了止跌的态势。因此,包括发改委人士、投行学者乃至海外媒体的各界声音显示,中国经济有望在三季度触底企稳,四季度回升,而2013年的最终数据也证实了这一分析,充分体现了中国经济的抗跌能力。

2013年9月10日,李克强在大连同出席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中外企业家代表举行对话交流时,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前景的担忧。他表示,受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出现了放缓的情况,特别是2013年一季度和二季度,下行压力较大。但是,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稳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同时,把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统筹起来。可以说,最近一段时间,尤其是8月主要经济指标包括一些先行指标,像PMI、PPI、工业增加值、用电量、货运量等,都出现了回升向好的势头。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时候,有一种选择是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增加赤字,放松货币,这可能会起到短期效果,但是对长期未必有利。我们的选择是另外一种,就是保持定力,沉着应对,综合施策,精准发力。

特别是突出释放改革的红利,激发市场的活力,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使它们和稳增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应该说这些举措目前已经见到成效。未来我们在经济发展中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风险与挑战,但是,我们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解决问题的智慧,更有13亿人民的勤劳。

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克服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挑战,实现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如果说,我们当前用的是“站稳脚跟”的力量,我们的思想和精力、眼光更是朝着前方,向着未来5年、10年乃至更长时间。中国要实现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有三个基本的条件:第一,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远未完成,内需尚有巨大的潜力,将会持续地释放,发展由东向西循序推进,中国有着巨大的回旋余地。第二,中国在发展中的确还存在着不少体制机制上的障碍,改革依然是我们未来发展最大的红利。潜力在一定意义上是由差距形成的,也可以说,差距就是潜力。

我们通过释放改革红利会激发市场巨大的活力和长期发展的内生动力。

第三,中国的经济结构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经济结构优化是我们的重大课题,也是发展的潜力所在。通过优化结构,我们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从而有利于增加人民的收入,刺激消费,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巨大的需求与动力。李克强特别强调,正因为有这样的信心,所以我们面对严峻的挑战,权衡利弊,沉着冷静地采取既利当前更利长远的措施。

结构调整阵痛期:要扶持一批,也要淘汰一批

中国经济降速换挡,是主动调控、重塑中国经济的“必要成本”。

正如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所说,中国经济增速回落主要是因为进入结构转型阶段后潜在生产率下降的客观反映,受到国际环境仍然复杂严峻的影响,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主动调控的结果。2013年8月8日,阿根廷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豪尔赫·卡斯特罗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中国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并非周期性因素所致,而是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必然现象。长期来看,这种放慢增速、提高质量的政策有利于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给中国带来了重大机遇,并最终将转化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形成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2013年以来,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调结构的政策措施。如“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财税体制改革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促进信息消费、扶持光伏产业、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等,并初见成效。

当然,经济结构调整必然面临阵痛。在传统产业日渐衰落、落后企业不断淘汰的同时,新兴产业和创新企业的发育充满艰辛。特别是为了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一些行业难免受到较大冲击,有些企业甚至会退出市场,这些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就是结构调整中的“阵痛”。

对于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中国经济来说,结构调整是大势所趋,必须痛下决心。2013年8月14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在接受《经济日报》专访时提出,在稳增长方面,将积极地鼓励、促进信息消费,更多地用消费来拉动整个经济的增长,国务院马上要出台一个新的方案来鼓励信息消费。第二天,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扶持政策。在调结构方面,正在制定关于调整过剩产能的实施意见,下半年将陆续公布后两批淘汰落后产能名单。下一步,将加大企业兼并重组的力度,加大自主创新支持调整结构的力度。

结构调整是一场攻坚战和持久战,会引发种种“阵痛”,但调整也是机遇,早调早受益。调整得越及时,就越能为经济转型发展赢得时间。

产能过剩是个老问题,但放到当前“三期相叠加”的大背景下观察,又有一些新表现。这一轮产能过剩既有结构性特点也有全面性特点,既有传统产业也有新兴产业,既有落后产能也有先进产能,同时部分行业产能由相对性、阶段性过剩转向绝对性、长期性过剩。因此,着力化解产能过剩,是当前经济工作中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目前,调整中的机遇正在变成现实,一些地方和企业主动调整的意识明显增强。例如,广东省近两年加快“双转移”步伐,加快结构调整,形成了新型显示、软件、新材料和新一代通信等几个年产值超千亿元的新的经济增长极。而作为经济体量第二的江苏省,2013年8月7日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提出,下一阶段将坚持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正抓紧制订实施具体方案,对产能过剩行业“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而福建省财政支持的重点也放在了结构调整上,鼓励新兴产业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等方式进行融资,推动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

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要清理地方债务,更要防范新的金融风险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及时采取拉动内需和产业振兴等一揽子刺激政策,4万亿投资推动了经济增长迅速企稳回升,也对世界经济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从2008年年底到整个2009年和2011年年初,刺激政策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但从2011年二季度开始,一直到现在,是刺激政策成本的消化期。英国《金融时报》刊发题为《中国仍难消化“四万亿”效应》的文章称,尽管中国可能不会面临“雷曼”时刻那样的戏剧性局面,但它还是需要花数年时间来解决2008年4万亿元人民币刺激计划导致的过度放贷和过度投资问题。

同类推荐
  • 中国共产党如何治理国家?

    中国共产党如何治理国家?

    本书叙述和分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六十多年形成的基本制度和方略,据其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运行或实施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作用、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努力,了解其历史的合理性或必然性、正确性或优越性及未来走向。期望增进读者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行为的理解和认同,帮助境外读者对中国的独特制度多几分了解。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十六大以来理论成果(上)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十六大以来理论成果(上)

    《党建工作实务:十六大以来理论成果(上)》: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发出《关于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从现在起到2004年年底,在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地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学习教育活动。要通过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使各级新闻单位和广大新闻工作者增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贯彻执行党的新闻工作方针原则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维护队伍形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 中国国际关系现代化

    中国国际关系现代化

    国际关系现代化,就是使国家之间的关系由非现代状态向现代状态转变的过程。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国际关系现代化的现实基础与环境、国际关系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国际关系现代化的目标形态、中国推动国际关系现代化的方略等,如何扮演好新的角色,发挥好国际体系建设者的作用,与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国际关系进一步现代化,这是中国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西方政治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源远流长,而且已经完全融入了西方思想文化的血液,成为西方政治思想中一个历久弥新的源泉(晚近西方社会政治哲学以契约论的形式复兴就是一个明证)。书中主要讨论了国家与人民、国家与法律、自由与平等、国家与社会等问题。《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被誉为法国大革命的灵魂。在《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卢梭指出人类每向前发展一步,不平等的程度就加深一步。《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阐发了卢梭的政治哲学思想,为《社会契约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他整个政治学说的导言。
  • 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理论与实践(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理论与实践(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是公共政策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作为一种把关工具,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可以监督政策的具体实施。通过对政策效果的监控,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可以决定政策的保留、修改或者终结,是政府进行公共政策调整、改进或终结的重要依据。
热门推荐
  • 行政法一本通(第六版)

    行政法一本通(第六版)

    “法律一本通”系列丛书自2005年出版以来,以其科学的体系、实用的内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2007年、2009年、2011年、2014年,2016年我们对其进行了五次改版,丰富了其内容,增强了其实用性,再次博得了广大读者的赞誉。
  • 晚安少将先生

    晚安少将先生

    如果知道面前这位爷是帝都的太子爷,年纪轻轻就已经是绝密部队“战戟”首脑的顾战廷,打死沐之晴她也不会把鞋子砸到他身上,一封公函将她从军校调进她做梦都不敢想的战戟,谁能告诉为什么太子爷还记得那件事,不把鞋子还给她,给一封结婚报告是什么意思,难道那天晚上把太子爷打傻了?她的妥协带着危险的气味,她的生日是父亲的忌日,而她的枕边人是造成这一切的人,不单纯的开始能否有一个单纯的结局。一点点靠近,一步步沉沦,少将先生,我想告诉你,爱你很简单,不爱你,比毁灭世界更艰难。
  • 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案例读本

    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案例读本

    我们组织编写了《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案例读本》,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全面学习法律知识的辅助读物。本书以《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为指导,围绕宪法、国家基本法律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案例的形式,全方位介绍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便于广大国家工作人员学习法律知识,开阔法律视野,形成法治思维,强化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的观念和能力。本书包括以下板块:宪法与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程序法、国防法以及党内法规,涵盖了党纪国法的方方面面。
  • 致命诱惑:误惹冷情撒旦

    致命诱惑:误惹冷情撒旦

    那一年,时光已经停止,当错过太多,再次回头仿佛是场梦。四年后,顾凝竹回国,遇见了大学时期的爱人,种种误会,折磨,到底是真的因爱生恨,还是天灾人祸……“如果,我想再次挽留你,你能原谅我吗?”顾凝竹。穆云,“我根本不记得你,和你在一起,也只是为了报复你而已。”“凝竹,只要在你身边就好,我已经失去了爱你的权利,祝你幸福……”幕辰。悄然的爱情,缠绕三人之间,当真相浮出,当看到那病床上那昏迷不醒的人时,当他们重逢在一起时,仿佛他们看到了那一年……【本文全本免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论如何得到富婆的真心

    论如何得到富婆的真心

    当一个表面冷若冰山,实则内心灼热如火的女生,遇到一个表面看似完美,实则连小小蟑螂都怕的男生,他们之间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一本不太正经的书,谨慎入坑。本书纯属虚构,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 中国十大文豪——杜甫

    中国十大文豪——杜甫

    杜甫(712—770),我国唐代伟大诗人。他出生在河南巩县一个叫瑶湾的地方。杜甫从小体弱多病,但勤奋读书,十四五岁时便显露了非凡的文学才能。从20岁起,他先是游历了江南各地,后又漫游了山东河北一带。这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光下望星辰

    光下望星辰

    起初在齐暄的世界里,星辰象征着绝望与黑暗。可后来一个如星星般璀璨的女孩照进了他的生活,他觉得一切都变了。他望着漫天星辰,想的不只是那些不堪的事,还有那个女孩的笑容。他觉得自己一辈子也走不出这片星海了。但变数却是生在一个挂满星星的夜晚。那天沈奚言对齐暄说:“你站在光下,不要望星辰。”齐暄听了。他再也没有去想那些不堪的、令人绝望的事情,活在了阳光下。却再也没有那样一片璀璨的星海供他观赏了。
  • 科技之长生

    科技之长生

    当科技达到一定程度,长生是否能如愿以偿?
  • 放开历史代表让姐来

    放开历史代表让姐来

    历史代表即历史科代表称谓……讲述的是一个历史小白如何成功逆袭,实至名归的奋斗史。“柒柒,你想去参加科代表选举吗?”“啊?科代表?我们有多少科是主课啊?”柒柒一脸懵:“只有语文、数学、英语吗?我这三科成绩一般,不敢去。”“不是,还有生物、地理、政治和历史。”“历史?是讲故事的吗?我最喜欢看童话故事了,小学时候,喜欢看格林童话、一千年零一夜……”“讲的是从古至今的历史故事吧。”“那好,我要去当历史科代表。”从此,历史小白的心酸奋斗史一去不复返。
  • 鹿晗我的特工男友

    鹿晗我的特工男友

    他帅气冷傲,她绝世倾城,两人都为高级特工,一起做任务,一起玩乐。深爱着彼此。生活危险重重,却不失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