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胡质在魏国任州郡长官近三年,死后家无余财,只有朝廷赏赐的衣服和数箱书籍而已。对他的廉洁操守,人人称道。
胡质在荆州任刺史时,其家眷都在京都。一次他的儿子胡威到住所去看望他,等回家时,胡质拿出一匹绢给他,让他路上做盘缠。胡威跪在父亲面前说:“爹爹为官一向清正,不知此绢从何而来?”胡质说:“吾儿不必怀疑,此绢是我的俸禄所余。”胡威谢过父亲的赏赐,遂骑驴上路。一路上,他在打点住店时都是自己放驴,自己砍柴做饭。
后来胡威也官任刺史,政绩卓著,清名遐迩。入晋以后,晋武帝接见了他。晋武帝谈起当年胡质的生平事迹赞叹不已,遂问胡威道:“你的清廉和你的父亲比起来怎样?”胡威答道:“不如吾父。”晋武帝问:“为什么呢?”胡威说:“臣父清廉唯恐人家知道,臣清廉惟恐人家不知道,所以臣和家父相差甚远。”
有其父必有其子。父子俩清正为官,守着清贫日子,为国家效力,不贪不占。自古以来,凡清官都是家贫之人。因为依靠国家的俸禄,仅能糊口而已。相比之下,现在的许多为官者,明明工资是有数的,却住豪宅,开豪车,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人们有理由怀疑它的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