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天底下最好的爸爸,也有天底下最好的妈妈,不苦。
记者在山路上碰到了一个乡下的孩子。
记者问,每天要走几里路才能到学校?孩子回答,5里。记者问,你觉得这里苦吗?孩子说,不苦。记者一愣,接着问,这里闭塞、荒凉,生活条件这么差,为什么你还说不苦呢?不等孩子回答,记者又接着问,你爸爸是干什么的?孩子说,在很远的煤矿下窑。妈妈呢?在家里种地。问到这里,记者满以为可以得出他想要的答案了,于是接着追问道,难道你觉得这样还不苦吗?孩子低头沉默了一下,缓缓地说:爸爸知道下窑很累,也很危险,爸爸每年过完春节就走了,但到年底能挣回足够一家人一年的花销来。妈妈每天忙完地里的活,做熟饭,便站在黄昏的土坡上等着我放学回来。我有天底下最好的爸爸,也有天底下最好的妈妈,不苦。
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只好跟着舅舅、舅母生活。七八岁懂事之后,便一直生活在没有父母的阴影里,自卑怯懦,不愿和其他孩子来往。每次考试成绩总是一塌糊涂,小学还没有毕业就辍学了。在那些年里,他的舅舅和舅母虽然没有责备过他,但也没有过分呵护他。受了别的孩子欺负,舅舅并不站出来,而是一把把他推出去,让他和别的孩子论理;舅舅把他带到别人家里,让他知道,即便父母双全的孩子,父母也不会为他安排好一切;舅舅还让他懂得了,假如你手头有两件事,如果其中一件没有做好,就要想办法一定把另一件事做好。那些年,他的成绩很差,但是因为他做好了其他的事情,一直是班上的班长。到后来,他不上学了,舅舅并没有让他在家里待多久,就一把把他推到社会上……他先是在建筑工地当小工,后来当了包工头,再后来开办私立学校,到现在,已经是一个拥有千万资产的富翁了。
他成功之后,有人曾经问过他,你能有今天,主要得益于谁?他说,我的父母。问的人感到很纳闷儿,他微微一笑,解释说,我的舅舅和舅母,就是我最好的父母。
是啊,父母是作为爱的形象站立在这个世界上的,他们竭尽自己的温暖和爱,绵绵不绝地给予子女,并努力地把这种爱幻化成疼溺、呵护、娇宠、荫庇,却不知道,最好的爱应该是一种承担,一种嘹望,一种放手。子女只有在你的承担中感觉到爱是一种付出,在你的嘹望中感觉到爱是一种牵挂,在你的放手中感觉到自己必须独自飞翔的时候,父母的爱才会显现出真正的价值来。
也就是说,当一个孩子,因为你的爱让他懂得了珍惜爱,因为你的爱让他懂得了分享爱,因为你的爱让他懂得了回报爱,这时候的你,就成了伫立在他心目中的最美的风景,他为你的爱而荣耀,同时他也会闪耀出自己的光华来,成为另一道卓越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