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定位:广东工业大学是具有50多年历史的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结合的、多科性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依托广东工业大学强势工科背景办学,目前专业设置涉及文学、工学两个门类,5个专业9个方向中有7个属于文学学科,2个则属于工学学科。因而学科定位是“一体两翼”,即以艺术设计学为主体,文学、工科两翼发展。艺术设计学是学院学科主体,发展工学学科为文学学科提供学科支持,注重学科互补,强化学科特色。在“一体两翼”学科规划基础上,合理构建学科群,整合教学资源,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办学类型: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层次定位指培养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高职生)。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培养应用型高级艺术设计人才,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以便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优势和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艺术设计人才。
办学特色:立足于学校工科技术背景,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中心,使“科技与人文相融、艺术与设计互动、理论与实践结合,感性与理性和谐发展”。同时积极鼓励学生面向社会、面向实践,力求把学院办成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环境艺术设计等综合艺术设计人才的摇篮,美术创作与设计创新的基地。
服务面向:高等学校的服务面向定位主要包含服务的区域和行业、人才培养的取向两个方面。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立足广东省,辐射全国,培养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为区域由“制造型经济”向“创造型经济”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腾飞提供艺术设计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遵循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特色鲜明的艺术设计学院主要体现在学院办学目标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上。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院将抢抓机遇,强化艺术设计学院“工科背景下的教学实践型艺术设计学院”的办学特色,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为达到学院办学目标定位所进行的教学改革的措施及形成的规范。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作了以下探索。
(一)调整专业布局,优化学科结构,改革课程体系,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学院广泛搜集并整理全国各类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办学资料,组织教师认真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学院的差距和发展潜力,结合近几年来学院的教学实践经验及教学改革研究的成果,凝练办学目标定位。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的,调整专业布局,优化学科结构,改革课程体系,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突出实践环节,重视双语教学,将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为四大板块,即公共基础、专业基础、设计基础及专业设计。
另外,学院重视各专业的交叉融合,不断加强相关领域的学科知识,发挥本校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全面发展的优势,注重市场调查和信息的搜集,同时以科学的工作态度遵循一定的有效的操作程序,开设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如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设计心理学、社会学、文案写作、材料学、设计管理及可持续设计方法等课程,并在课程中强调多学科、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改变长期以来注重专业个性和偏重知识技能传授的作法,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方式,推进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成效: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已在04、05级学生中使用,从各学期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学生反馈意见看,计划比较成功,符合广东艺术设计教育实际以及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发展方向。另外,这些举措也加大了专业发展的潜力,增强了专业吸引力,学院生源丰富,毕业生就业率高、适应性强。
(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素质
要培养既有扎实基础知识,又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和熟练的技术能力”的“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不能缺少的。如何营造使学生既能够最快、最易接受知识,又能够接受最新、广博的知识所需要的环境,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此,学院注重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实验中心,加强实验室、工作室、实习基地的建设。学院目前有实验室40多间,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固定资产800多万元。承担了本学院及相关学院的实验教学和实训、科研任务。学院不断根据学科发展,改善实验室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验”概念不同于综合性大学和工科院校传统的“实验”概念,其“实验”的概念至少包括实操、实验、实习及实训四种形式。学院教师积极探讨工科院校艺术类实验室的实验教学模式,将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作为具有目的性的教学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展示能力,从而引发他们自觉尝试并完成对课程方案的“无形”构建与“有形”塑造[68](68)。
同时,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改革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推广项目教学、课题教学、假期课堂、参与设计竞赛等强化实践教学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现有的部分专业教室逐渐向导师工作室转化,使专业教学与国际接轨,凸现学院办学特色。
(三)突出办学特色,注重与社会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合作
学院重视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吸收社会各界力量,注重与社会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合作,突出学院的办学特色。近年来,学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学理念,与省内外政府、高校、企业及英国、法国、挪威、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多所高校开展了密切的“产学研”合作与学术交流。
例如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就是由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和东莞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产学研合作机构,该机构于2006年11月16日正式挂牌成立,开业以来得到了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支持。目前已成为学院面向社会、服务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窗口。
此外,学院利用自己办学的地理优势,学科特点,师资条件,与广州市、区科技部门密切合作,积极参与广东省发展动漫创意产业的项目研究工作。广东工业大学与越秀区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广东工业大学创意产业研究院(越秀区创意产业研究院),地点设在艺术设计学院所在的校区,为学院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
同时,学院每年有计划地邀请国外知名教授、学者到校讲学,进行学术交流,项目合作,以此开拓学生视野,提升教师学术、科研水平。
(四)加强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建设,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研究
学院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在师资引进方面,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才。目前本学院共有专职教师80多人,其中正教授8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人,师资结构趋于合理。
在师资培训方面,选送教师出国攻读博士学位,鼓励年青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学历和非学历培训和再教育。制定和推行“老”教师传帮带青年教师制度,在学院的引导下,青年教师自行与师德良好、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签定“导师制责任书”。建立并坚持执行教师之间听课制度,激励教师互相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定期举办教学法知识讲座及研讨会,并建立教师培训资助计划。
在教学改革方面,以学科群为基础,以专业课程为方向,以责任教师为骨干,积极参与省市、国家级的教学改革研讨活动,申报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04年来学院已获得各类教改项目10多项,已发表教研论文50多篇。
(五)以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促进毕业设计的改革
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以论文写作和设计作品展示来综合评定成绩。论文的写作要求围绕设计展开,设计的选题采用假题假做、假题真做、真题真做、真题假做的形式展开毕业设计,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毕业设计,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全面考核学生四年来对专业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设计表现、设计程序掌握的程度,同时也是对学院办学目标定位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检阅。
因此,学院的毕业设计除了采用以上的设计选题形式外,突出的特色在于,依托广东经济发展的优势,结合教师参与社会艺术设计项目研究、开发的机遇,把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直接应用于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中,提高了学生的设计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职业道德,加快了学生与社会的接触,缩短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促进了毕业设计的改革。目前,学院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有80%来源于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
(六)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文化活动
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理论和实践,理论的基础在于课堂的教学,实践的知识在于设计思维的形成、设计技能的提升及设计才华的展示。学院一直以来把这些作为教学的重心,通过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推动学院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1)组织并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高水平的设计竞赛。
(2)定期举办“挑战杯”选拔赛、“大学生辩论赛”、“汉王杯广告设计大赛”、“设计艺术节”、“手绘效果图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
(3)定期举办海内外设计专家、教授的专业知识讲座,拓展学生的设计视野和审美品位。
(4)定期举办学院副教授以上教师的专业研究成果讲座及艺术与设计作品展览,活跃学院的学术氛围,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
(5)定期举办各专业学生的艺术与设计作品展览,增进学生之间的艺术与设计交流。
(6)定期举办职业生涯与创业讲座,扩大学生就业面,提高学生就业率。
(7)建立毕业学生资源库,定期对毕业生进行质量跟踪调查,并将意见反馈学院,以促进学院的教学改革。
对工科院校考研率与本科生教[69](69)质量成效的调查
一 问题的提出
1995年5月,由原广东工学院、原广东机械学院和原华南建设学院(东院)三院校组建的广东工业大学正式挂牌。八年来,经过合并—稳定—整合—磨合—调整—发展—提高到跨越式发展,广东工业大学已经从过去那种学科单一的学院合并为学科门类相对齐全的综合性工科大学,办学模式也从过去单纯的教学型转变为教学科研并进型的高校。本科教育克服了以往专业过窄、人文教育薄弱、教育内容偏旧、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单一、质量意识薄弱、科研成果低下等弊端,研究生教育从少到多,学生人数不断扩大。校园内从上到下形成了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只唯实,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创新能力的个性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人才新观念。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合校后的广东工业大学与国内外高等学校及兄弟院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如何抢抓机遇,“做大”本科教育,“做强”研究生教育,驾驭教学科研这两个轮子,“以后发优势和教育创新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70](70)是我校每一个教职员工必需思考的问题。本文拟从一个侧面对我校考研率与本科生教学质量的成效进行调查,目的在于对我校本科教育质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后,重新厘定我校本科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具体内容。并在此平台的基础上,探讨实施我校本科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路和对策,从而为确保我校有足够量的高质量研究生生源,提高我校考研率,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可操作的实践方法。
本文所引的问卷调查界定在广东工业大学,问卷分考研的形势分析、学校的教育模式定位及教育质量成效的评价等3部分,发出问卷220份,收回问卷212份,有效问卷212份,收回率96.37%。调查对象为大三的外语系、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应用数学系、计算机学院、自动化学院和材料与能源学院的部分专业的学生。
二 学生对考研的形势分析、学校的教育模式定位及教育质量成效的评价
在1998年本科生扩招的形势下,从1999年起,研究生开始扩招,2000年增长27%,2001年增长35%,2002年增长35%;2002年全国研究生扩招规模达到20万人,2003年将达到27万人[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