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是居室陈设品中最简便的雅俗共赏的一种装饰,便于更换,可以满足人们“喜新厌旧”的心理。照片中的人物、山水、建筑、花鸟、风景等很适合于客厅的装饰,往往能增加真实的自然情调。家庭照片放置于客厅、书房及卧室,可以引起人们对美好过去的追忆,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沟通;餐厅悬挂些清晰度高的静物照片,从生理到心理均能引起增进人们食欲的作用。选择照片要依据环境而布置,勿过分,以免陷入俗气。
工艺品包括了陶瓷、染织、特种工艺、玩具、壁挂等。陶瓷的种类分为日用瓷和艺术瓷两大类。陶瓷用品可放入书房、客厅中的博古架和书架上,亦可悬挂于墙上或独立出来摆设。染织用品主要指现在流行的蜡染、布贴画及少数民族生产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毡等,把这些装饰悬于墙面或铺在地上,都能起到点缀居室作用,使人有柔软的亲切感。
壁挂是一种特殊的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装饰用品,目前在一些家庭装饰中也日渐流行。某些传统的特种工艺品,如唐三彩、宋瓷、青花瓷、景泰蓝、古代青铜器、木雕、漆画、牙雕、木器、竹器、藤器等放置于居室中,可增加居室质朴纯真的文化气息。玩具走入家居,已不再是儿童的专利,它的出现使居室增添了欢乐的童趣意味。
日用器皿如果设计得体,买时有所选择,也能成为居室中既有艺术性又有实用性的装饰品,将其置于餐厅、客厅处,能使环境更加亲切,愉悦人心,但体量不宜过大。
美的东西往往是很平常的,而在某种环境中却体现出自身的审美价值。只要我们有了美的意识,提高了自己的文化层次及艺术的修养,合理地选择好居室装饰中的陈设品,在生活中去发现美、挖掘美、利用美,就能使居室产生出美的气氛,创造出美的意境来。
光影相随尽人意——谈居室环境设计中的灯具选择
居室光环境设计是创造居室氛围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的结晶。居室光环境设计分为硬性的光环境设计和软性的光环境设计。硬性光环境设计即是居室的自然采光设计,它主要是靠开放窗户来实现的,是居室在装饰前已经具备了的条件,人们能够改造的机会是很少的。相反,软性的光环境设计则是指居室装饰中的人工照明设计,它主要通过不同的灯具产生不同的照明视觉感受来实现的,是我们可以任意主观发挥和创造的“新奇和抽象”的居室光环境。因此,我们在居室光环境设计中,不仅可以考虑客观的硬性光环境设计,更重要的是,在居室空间中建立起与空间形状有关的生理和心理的主观感受相适应的软性光环境设计,利用不同的灯具照明来创造居室戏剧性的审美气氛。
居室光环境设计是由光(照明和布置)与色(色调、饱和度、显色性)组合而成的。不同的灯具产生不同的光,不仅扮演了照明的角色,而且作为居室装饰品的一个部分存在于居室的空间中。它能够产生一系列的视觉作用,诱导人的空间感受。由光而产生的影,渐而形成的形,加强了居室空间的空间层次感,丰富了居室色彩,使居室的空间环境在视觉上产生改变。这正如著名设计师路·康所说,“对我来说,光是有感情的,它产生了与人合一的领域,将人与永恒联系在一起,它可以创造一种形。这种形是用一般造型手段无法获得的。”
居室光环境设计中灯具有吊灯、吸顶灯、壁灯、台灯、落地灯、日光灯、嵌顶灯、射灯、槽灯、工作灯等。照明灯具的选择既要考虑到照明的色彩效果(冷光或暖光),照明方式(整体照明、局部照明、反射照明、组合照明),还要注意各个局部的灯具样式,色彩与居室整体环境的色彩相协调。“按照功能进行设计的原则是当代建筑规范中基本不变的原则。”这是著名设计师鲁诺·赛维说的。
目前一般的家庭空间按功能划分有客厅、卧室、书房、餐厅、厨房、卫生间等。客厅的照明以暖色灯光为主,要求安逸的感受,便于人们的身心松弛。为显映出居室空间的轮廓,家具、摆设等层次感和深度感,可选择组合照明,在天花的中央可安装上吸顶灯或吊灯或嵌顶灯等灯具照明。为了读书看报的需要,可选择局部照明的台灯或落地灯置于沙发附近。有时为了追求某种浪漫情调,可以在局部增设地灯或壁灯作反射照明。客厅内的艺术品宜用嵌顶灯或射灯照明以利于人们的欣赏;卧室的照明应提供适宜安睡的柔和灯光,创造舒适理想的休息环境。色光宜用不带刺激的暖光,以柔和、温暖、和谐、富于浪漫为原则。灯具可选择吸顶灯作全体间接照明。为满足睡前读书看报的需要,还可选择台灯、落地灯或射灯作局部照明;梳妆区的照明要掌握好光度,在附近装上些嵌灯作局部照明。大的衣柜前还得适当考虑安装一排射灯作局部照明以便取存衣物;书房是主人读书、工作的地方,灯光的考虑尤为重要。选择灯具时,要遵循光线均匀,手和身体不留影为佳,尽量用罩来控制灯光,避免产生强光刺激,妨碍主人读书、工作。书橱要装上嵌灯以便查找书籍资料之用。餐厅是吃饭的地方,灯光要讲求柔和和亲切的暖光。除用壁灯作反射照明外,最好设置一个可以自由伸缩的专门用来照亮桌面的暖色悬挂吊灯作局部照明,以增加人们的食欲。有时为了使饭菜的色泽更加鲜艳诱人,还可设置一个任意调节色光的装置;厨房和卫生间的照明要以干净、清洁的冷色光为主,可选择吸顶灯或嵌顶灯等灯具照明,灯光宜产生宽敞感,光度高为佳。
[1] (1) 教育部文件:《关于深化改革,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1998年,第3—4页。
[2] (2) 转引:《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年,第46页。
[3] (3) [瑞士]约翰·伊顿著,曾雪梅,周至禹译:《造型与形式构成——包豪斯的基础课程及发展》,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9页。
[4] (4) 转引:王中义,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浙江美术出版社,1992年,第2—3页。
[5] (5) 转引:王中义,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浙江美术出版社,1992年,第2—3页。
[6] (6) 陶纯孝:《迈向21世纪的中国专业艺术教育》,《艺术教育》,1998年第3期。
[7] (7)[瑞士]约翰·伊顿著,曾雪梅,周至禹译:《造型与形式构成——包豪斯的基础课程及发展》,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45页。
[8] (8) 转引: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98年5月4日。
[9] (9) [瑞士]约翰·伊顿著,曾雪梅,周至禹译:《造型与形式构成——包豪斯的基础课程及发展》,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06页。
[10] (10) 《潘天寿谈艺录》,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第207页。
[11] (11) 沃尔夫:《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36页。
[12] (12) 塞尚语:见《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第35页。
[13] (13)[瑞士]约翰内斯·伊顿著,杜定宇译:《色彩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第89—91页。
[14] (14) [瑞士]约翰内斯·伊顿著,杜定宇译:《色彩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第89—91页。
[15] (15) [瑞士]约翰内斯·伊顿著,杜定宇译:《色彩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第89—91页。
[16] (16) 文森特·凡·高著,平野译:《亲爱的提奥—凡·高对生活、艺术及未来的言说》,南海出版公司,2001年,第388—389页。
[17] (17)文森特·凡·高著,平野译:《亲爱的提奥—凡·高对生活、艺术及未来的言说》,南海出版公司,2001年,第3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