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在引发——建筑学专业素描课程教改之我见
“重在引发”!
这,可以说是在我国入世后,我们对建筑学专业素描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内容、课程结构等方面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主张。它是针对长期以来在建筑学专业素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那种“重在规范”的倾向,而提出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在这些教学改革中,体现了一种共识,即必须将建筑学专业素描作为具有目的性的设计教学训练,让学生不断地通过对形体的结构、材料特征的理性分析与感性直觉的思维交替组合,以提高学生的徒手表现能力。使学生获得对形体空间结构的独特理解,激活学生创新的潜能,从而引发他们自觉尝试并完成对未来建筑设计能力的构建与再造。
一 教学现状
传统的建筑学专业的素描教学在建筑美术教育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素描的训练不仅培养了未来建筑师坚实的造型能力,同时,也培养开拓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审美能力。但是,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1998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对各学科专业进行了整合并对其人才培养目标做了新的定义。面对入世的挑战,教育部发表了21世纪中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意见,表述为“高等学校要贯彻教育方针,按照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人才的总体要求,逐步构建起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富有时代特征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1](1)。
根据这些精神,回过头来看传统的建筑学专业的素描教学,我认为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当今世界各国高校的建筑学专业的设置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设在工科院校,另一种是设在美术院校或师范学院美术系。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建筑学专业基本设在工科院校,相对来说,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入学前的艺术素质比美术院校和师范院校美术系的学生低。虽然,许多学校对入学的学生加试了素描,但只作为参考分,并没有列入总分,这就为我们将来的素描教学带来许多困难。
(2)建筑学专业既有感性的成分,也有理性的成分,即所谓艺术与技术并重。其教学组织及教学管理显然有别于美术院校和师范院校美术系。其素描课程计划一年级完成,每周一次。时间长、课时少、教学分散,这都不利于学生在短期内掌握素描的传统技能和表现形式。
(3)近年来,国内建筑学专业素描纷纷出台新的教改方案和措施,修订了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改善了教学环境。还有的出版专著,编写教材。一些学成归国的学者带回了国外先进的素描教学思想和方法,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但是,从总的态势来看,就如何依据专业特点,通过素描基础的训练,使学生对复杂、模糊的形体有一个逐步理性化的认识与理解,使素描基础造型训练逐步转化为设计造型训练,使学生由素描造型思考转向设计造型思考,使素描造型意识向设计造型意识转化等方面探索的都还较少。
二 实行开放体系的教学
面对目前建筑学专业素描教学的现状,我们在教学思想及教学组织上提出对入学后的学生实行开放体系的教学,目的“在于使每一个人有可能自由地发展他的才能和爱好”[2](2)。
首先,让学生从认识素描出发,通过多媒体幻灯,了解世界上现有的素描教学体系及素描流派,如契斯恰可夫体系、阿雪裴体系、包豪斯体系、勒考克—罗丹体系和霍夫曼体系。应用电脑上网下载,引导学生去查看世界各国的素描图库并组织学生到图书馆以徒手临摹的形式收集各种素描的表现类型,结合绘画史进行引发式教学,这样有助于学生比较快地进入素描的角色,使学生在认识素描中发现兴趣。
其次,让学生了解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特点及专业特长。教与学是矛盾对立统一的两方面,实行开放式体系的教学,还要求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在教与学的实际中,与学生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不要因为学生的基础差、审美能力低,而不愿意或不热心与学生一起作画和作教学示范。恰好相反,伊顿说:“师生关系中最宝贵的时刻,即当教师成功地点亮学生的智性火花,迸发出他们的灵感时,这种课内活动及创造过程是不可能重现的。”[3](3) 因此,教师要通过与学生一起作画来细心体察学生弱点后面的长处,发现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意见,从而引发学生的创造性表现素描的能力。
最后,让学生搞清楚素描的目的是什么,素描教学在建筑学专业中起到怎样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建筑学专业的素描不可能也不应该照搬美术院校和师范院校美术系的素描教学模式,但它也不可能离开素描教学的内涵来改革。那么,在实行开放式体系的教学中,德加所说的“素描画的不是形体,而是对形体的观察。”[4](4)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素描作为一门视知觉的造型艺术,完形(格式塔)心理学派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中说“知觉作为认识”,“没有哪一种思维活动,我们不能从知觉中找到,因此所谓的知觉,也就是视觉思维。”又说“视觉的一个很大优点,不仅在于它是一种高清晰的媒介,而且还是在于这一媒介会提供出关于外部世界的各种物体和事物的无穷无尽的丰富的信息。由此看来,视觉乃是思维的一种最基本的工具。”[5](5)
显然,素描“对形体的观察”,包含了对形体观察后“知觉”的“视觉思维”,然后通过“思维的这一种最基本的工具”,完成对形体的结构分析、归纳、组织和再设计。建筑学专业的素描教学的切入点,即在此基础上与建筑学专业的创造型思维的理念结合起来了,由此把培养学生作为建筑设计师的基本素质,尽早介入素描教学的全过程,避免为素描而忘记了专业。
三 更新教学内容和手段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体制的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改革是先导”,[6](6)而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及教学组织的先导作用又要依附于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的更新来实现。建筑学专业素描教学作为建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是建立在“大建筑”的改革范畴里的,其教改必须依据建筑学专业学生的特点来展开。要把艺术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纳入训练过程,同时,要把素描和素描教学作为一个总系统和长过程来加以控制和引导,明确素描教学必须教素描,基本功也必须是素描的基本功。
从这点出发,我们在传统的建筑学专业素描教学的内容及手段上作了新的调整。按教学计划素描在一年级分为两个学期完成,共24周96学时外加一个集中周,把素描教学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有内容地分成三个部分四个单元进行。
第一部分为认识素描。通过开放体系的教学,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出一些国内外艺术理论的书籍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阅读,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课堂上,让学生以徒手临摹的形式,对素描的属性、类型、表现力等进一步了解。这部分我们安排3周12学时。
第二部分为徒手钢笔速写。在素描教学的全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素描与速写的结合,要告诉学生:对于建筑师来讲,徒手钢笔速写是获取感性知识和积累原始资料的一种有力的艺术手段,是使建筑设计构思形象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徒手钢笔速写的教学从讲授理论开始,练习线条入手,每周1—2张课外作业,先画简单的各种树木,然后画复杂的室内外建筑环境速写,最后用一个集中周,外出完成7—10张的城市高层建筑和古建筑的作业。
第三部分为设计素描。这部分在课堂进行教学,分四个单元进行。
第一单元的课题为形体透视、结构及表现线质的研究。在课程上,我们摆设各种凳子、立方体、石膏几何体,不同形状的瓶罐等,要求学生从认识形体对象开始,利用透视知识,逐步深化剖析形体外在比例关系、各部位的内在结构本质,净化形体中非原则性的部分,有意识地对形体进行一系列的分解和重组设计,将一个多义、模糊的形体明确地赋予其秩序感,并用线质的轻、重、粗、细、浓、淡,形体透视的延长线,形体结构的中轴线,形体空间表现的辅助线等,引发学生对形、体、空间关系的思考和徒手准确的表达能力。这一单元我们安排6周24学时,完成6张作业。
第二单元的课题为建筑设备、建筑模型的内外结构研究。我们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建筑模具、水龙头、卫生洁具、厨房用品,建筑装饰的斗拱、梁架、柱头,以及高年级学生设计的各种建筑模型作为教具,要求学生从设计入手,用理性的分析方法,把握形体的内部形态,设计理念,多角度、多视点地表现对象,让设计创造性思维引入素描的画面构成。表现形式仍然以线条为主,在保留画面对形体分析的表现痕迹基础上,可依照光源适当加些明暗,强化空间体积感。这一单元我们安排7周28学时,完成5张作业。
第三单元的课题为形体的明暗表现研究。传统的写实素描强调“三大面五大调”,对训练学生的体量感和空间感一直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与建筑设计效果表现的体量感是一致的。通过对素描课程结构的“整合”,我们保留了这个内容,并以不同的石膏几何体、各种瓶罐、水果等来教学。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耐心、稳固地观察形体和表现形体的能力。这一单元我们安排4周16学时,完成2张作业。
第四单元的课题为形体表面的肌理质感研究。伊顿说:“利用具有不同触觉的材料来达到某种程度的造型,这种研究对未来的建筑师、工艺师、摄影师、商业艺术家和工业设计师来说都是有很大价值的,这构成了他们造型技术与能力的重要基础。”又说“对材料与质地的研究促使学生从触觉质感的角度来看周围的各种现象。”[7](7)因此,我们选择各种不同质地、不同纹理的布材、木材、石材、铁材及现代装饰材料中的玻璃、不锈钢、铝塑板、彩釉砖等进行教学。要求学生从认识材料特征入手,用理性分析的思维方法,创造性地把感性直觉转化为视觉化的设计图面,从而使造型意识训练与研究成为专业素描训练的重要基础之一。在表现手法上限制学生,要以创新的构图、细致的笔法、饱满的激情、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专业精神艺术性地来刻画对象的表面肌理形态。这一单元我们安排4周16学时,完成2张作业。
四 小结
建筑学专业素描课程的教改不同于其他课程,因为它在形成之初就几乎是完全承袭了艺术院校或师范学院美术系的教学思路、内容与形式。因此,对它的改革难于“急功近利”,而是在逐步明确现今社会对建筑学人才的需求这个终端来思考教学与培养人才的方法,方能有所作为。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8](8)的形势下,走入21世纪的建筑学专业素描课程的教改必须与时俱进,需要与建筑学的“大建筑”观联系起来。任何全盘否定传统的建筑学专业素描教学的言论都是错误的;同样,不从根本上认识素描的内涵,不依据建筑学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主导思想观念、教学组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式的探索,对改观建筑学专业的素描教学现状亦是徒劳的。
此外,作为教师,还要清醒地意识到,“教师教育学生的主要目的应在于促进学生真正的观察力,真正的感觉与情感和正确的思维的培养。”[9](9)在艺术教育中,潘天寿说过:“如果一个数学教师,教一百个学生,做出题目答案相同,这个教师要受到表扬;如果一个绘画教师,教一百个学生,画出来一个面目,这个教师要打手心。”[10](10)这说明因材施教,发挥个性的重要。大学生正处在思想观念的成长期,精力、体力的旺盛期,他们大都积极寻找各种不同的素描表现手法,寻求着不同的思想方法。因此,我们通过实行开放体系的教学,更新教学内容和手段,打破僵化的教学框框来“规范”学生,依据建筑学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实践情况,让素描的训练从观察之初就渗透了理性训练的实际内容,使学生在素描教学的过程中逐渐确立设计观,使素描教学成为建筑设计创造性行为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环节,使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发学生的兴趣、分析、思索、归纳、创新、表现上,这就是我们对建筑学专业素描课程进行改革的出发点。
论建筑学专业素描教学的初步
建筑学专业属于实用艺术的范畴,作为实用艺术的一种形式,它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其一是功能性,即建筑能满足人们居住、生存、社会活动需要;其二是条件性,即建筑受一定的经济基础限制,同时亦受到一定社会关系支配;其三是艺术性,即建筑作为广义的造型艺术应该充分体现造型艺术的特征。
以上原因,决定了建筑学专业的基础教育之一的素描教学,必须以突出专业特点为前提,在教学内容、教学观念、审美引导、造型基本功等途径上要有所突破。以一种单一的素描教学模式代替一切专业学科(其中包括建筑学专业)的做法是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