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深,在寺内缓缓散步。看风中低语的古树,看树叶滑落潭水,看青苔暗侵石阶,看夜鸟梦呓巢穴,看回廊结构出种种复杂的故事,看老藤椅凝思深夜的含蓄,看时间失去滴答滴答的声音,看僧人们的睡眠呈现一种寺庙独有的静寂。
看细细的茸毛在皮肤上悄悄生长,皮肤的质感因此变得柔和而华丽;看身体的条条曲线向着灵魂蜿蜒,欲念因此变得清晰;看你的眼睛里面有我的眼睛;看你的笑意包含着我的笑意;看你心情覆盖了我的心情,什么都看得见。朋友们和我自己,在这一段时间里,都变得很透明和很简单。不思不想,无忧无虑。所有的牙齿,都曾经被烟垢污染,不记得何时有过今夜的灿烂。一笑,就有月光闪烁,这月光注定会温暖日后漫长的生活。这就是兴福寺的月亮!
兴福寺的月亮是世界上唯一的月亮,因为它有兴福寺,它有兴福寺生长了千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还有兴福寺的院墙作为我们获得某种特定感受的保障。兴福寺的月亮不是单纯的月亮,是成了精的月亮,是我们的月亮。因为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
我在新疆遇见过又大又圆清澈如水的月亮,可它的背景是沙漠,那种月亮像假的,你就是无法把它当真。点了篝火,一夕狂欢,狼狈的是天明之后的灰烬和残酒。那种月亮更适合失恋少女,行吟诗人,偷香窃玉者,野外科技工作者和深受声名富贵所累的成功者,不是我。而我,真是喜欢兴福寺的月亮。从离开兴福寺的那一刻起,我的等待就已经在悄悄蔓延。我会耐心地等待再一次的缘分和机会,能够再去兴福寺住几日。到了晚上,就出来晒月亮。
慧心禅语:
梦窗国师诗云:“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境由心造,心既主人,心无物欲,方寸之间皆海阔天空永无崖畔。胸怀坦荡,宛若长空浩日,烦恼则无处藏身。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的菩提身,思索生活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有一分禅心来解救,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有一颗禅心。我们每个人随时都可以晒月亮,因为月亮就在自己心中。
听泉——【日本】东山魁夷
鸟儿飞过旷野,一批又一批,成群的鸟儿接连不断地飞了过去。有时候四五只联翩飞翔,有时候排成一字长蛇阵。看,多么壮阔的鸟群啊!鸟儿鸣叫着,它们和睦相处,互相激励;有时又彼此憎恶,格斗,伤残。有的鸟儿因疾病、疲惫或衰老而离群。
今天,鸟群又飞过旷野。它们时而飞过碧绿的田原,看到小河在太阳照耀下流泻;时而飞过丛林,窥见鲜红的果实在树荫下闪烁。想从前,这样的地方有的是。可如今,到处都是望不到边的漠漠荒原。任凭大地改换了模样,鸟儿一刻也不停歇,昨天,今天,明天,它们继续从这里飞过。
不要认为鸟儿都是按照自己的意志飞翔的,它们为什么飞?它们飞向何方?谁都弄不清楚,就连那些领头的鸟儿也无从知晓:为什么必须飞得这样快?为什么就不能慢一点儿呢?
鸟儿只觉得光阴在匆匆忙忙中逝去了。然而,它们不知道时间是无限的,永恒的,逝去的只是鸟儿自己。它们像着了迷似的那样剧烈,那样急速地振翅翱翔。它们没有想到,这会招来不幸,会使鸟儿更快地从这块地上消失。鸟儿依然呼啦啦拍着翅膀,更急速、更剧烈地飞过去……
森林中有一泓清澈的泉水,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悄然流淌。这里是鸟群休息的地方,尽管是短暂的,但对于飞越荒原的鸟群说来,这小憩何等珍贵!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这样,一天过去了,又去迎接明天的新生。
鸟儿在清泉旁歇歇翅膀,养养精神,倾听泉水的絮语。鸣泉啊,你是否指点了鸟儿要去的方向?
泉水从地层深处涌出来,不间断地奔流着,从古到今,阅尽地面上一切生物的生死荣枯。因此,泉水一定知道鸟儿应该飞去的方向。
鸟儿站在清澄的水边,让泉水映照着身影,它们想必看到了自己疲倦的模样,它们终于明白了鸟儿作为天之骄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鸟儿想随处都能看到泉水,这是困难的。因为,它们只顾尽快飞翔。
我也是群鸟中的一只,所有的人们都是在荒凉的不毛之地上飞翔不息的鸟儿。
人人心中都有一泓泉水,日常的烦乱生活,掩蔽了它的声音,当你夜半突然醒来,你会从心灵的深处,听到悠然的鸣声,那正是潺潺的泉水啊!
回想走过的道路,多少次在这旷野上迷失了方向,每逢这个时候,当我听到心灵深处的鸣泉,我就重新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泉水常常问我:“你对别人、对自己是诚实的吗?”我总是深感内疚,答不出话来,只好默默低着头。
我从事绘画,是出自内心的祈望:我想诚实地生活。
心灵的泉水告诫我:要谦虚,要朴素,要舍弃清高和偏执。
心灵的泉水教育我:只有舍弃自我,才能看到真实。
舍弃自我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我想。然而,絮絮低语的泉水明明白白对我说:“美,正在于此。”
慧心禅语:
大自然的魅力在于它强大的生命力。越是在原始的地方,我们越是能感觉到生命力的强大。大自然的神奇,可以让人真切地体会到生命的渺小和珍贵;大自然的美丽,可以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美好。
飞翔不息的人们,当你迷失于山林田野,当你疲倦于千山万水之时,不妨背垆地囊,到大自然中放逐自己。掬一捧清泉,听一池细雨,醉倒在山风中。
享受生活,就是努力丰富生活的内容,努力提升生活的质量。愉快地工作,也愉快地休闲。散步、登山、滑雪、垂钓,或是坐在草地上海滩上晒太阳。在做这一切时,使杂念中断,使烦忧消散,使灵性回归,使亲伦重现。用乔治·吉辛的话说,是过一种“灵魂修养的生活”。
空谷足音——韩少功
如同文学中良莠混杂的状况,佛经中也有废话、胡话。而《六祖坛经》的清通和睿智,与时下很多貌似寺庙的佛教旅游公司没有什么关系。
佛学是心学。人别于一般动物,作为天地间物心统一的唯一存在,心以身囚,常被食色和沉浮所累。《坛经》直指人心,引导一次心超越物的奋争,开示精神上的自由和幸福,开示人的自我救助法门。《坛经》产生于唐,也是一个经济繁荣的时代,我们可以想象那时也是物人强盛而心人委颓,也弥漫着非钱财可以疗救的孤独、浮躁、仇憎、贪婪,等等,“文明病”。《坛经》是直面这种精神暗夜的一颗明敏、脆弱、哀伤之心。
追求完美的最好思辨,总是要发现思辨的缺陷,发现心灵无法在思辨里安居。六祖及其以后的禅学便大致如此。无念无无念,非法非非法,从轻戒慢教的理论革命,到最后平常心地吃饭睡觉,一次次怀疑和否定自身,理论最终只能通向沉默。这也是一切思辨的命运。
思辨者如果以“人生”为母题,免不了总是充当两种角色:他们是游戏者,从不轻诺希望,视一切智识为娱人的虚幻;他们也是圣战者,决不苟同惊慌和背叛,奔赴真理从不会趋利避害左顾右盼,永远执著于追寻终极意义的长旅。因其圣战,游戏才可能精彩;因其游戏,圣战才更有知其不可而为的悲壮,更有明道而不计其功的超脱——这正是神圣的含义。
所幸还有艺术和美来接引和支撑人们。有人问:“什么是禅?”法师回答:“你来的时候经过了那条峡谷吗?峡谷里空空的脚步声就是禅。”
能从思辨通向美。在这一点上,禅比当今很多心学都高出了一个品位。《坛经》从本质上说无须得到人们的尊宠,无意成为人们的人生最高法典和学术指导手册。《坛经》的清通和睿智在于它宣布自己什么也不是,一切禅理禅法什么都不是,充其量只是对空谷足音之类禅境作一次又一次力不从心的诠释。
当然,这种诠释洞示着美的精神深度。当一切美都面临着商业化前景的时候,当空谷足音也可能成为皮鞋商们广告用语的时候,大心之人与其他人不同,他们在静静的峡谷里能听到更多。所闻皆佛,所闻皆我,这些独步者在刹那间顿入了美的永生。
慧心禅语:
禅,是一种智慧,一种感悟,看不到,摸不着,听不见,说不清,学不尽,思不完。禅,生活中处处都是,流水是禅,高山是禅,浮云落花,脚下的路都是禅。世间的万物都是禅的身影,空空幽谷中的足音是禅的偈语。是否能够听见空谷中的足音,取决于我们内心对于清净的取舍。如果你的内心足够安详宁静,那么不管在哪里,你都能发现美,感受到美。美的深度不仅在于精神上的享受更在于灵魂上的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