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看上去似乎和往常没有什么两样的下午。君墨玦如同往常那般留在御书房和自己的兄长,也就是如今的皇上,君墨衡,商讨国家大事。
等到议事完毕,也已经是夕阳西沉,晚霞满天的时辰。也难怪,正是寒冬十月,积压下来的朝政事物都要在年底之前处理妥当,又恰巧是楚国和陈国战乱纷争的时节。虽然这绵延的战火并不足以撼动强大的蜀国,但是蜀国地处边境的百姓们都遭了秧。虽然算不上流移失所,食不果腹,但也是生存的十分艰难。
瞧着窗外红霞绚烂多姿,把前几日御书房窗前积下来晶莹的雪也映得红彤彤的。君墨衡瞧着窗外的景色,心里确实对于边关百姓的无尽担忧。
“皇兄,臣弟有一事相求,还望皇兄能够允许。”温润淡雅的男声响起,也唤回了君墨衡的神思。
君墨衡回过神来,待听清了自己弟弟的问话,有点儿不可置信。
唔,自己的弟弟,这是在,向自己提要求么?
从小到大,从幼年时的相携互助,到少年时的金戈铁马,一直到现在的位高权重,自己的这个弟弟向来是清心寡欲,毫无所求,这样的十几年下来他可是从来没有过一句在君墨玦嘴里出现的对于自己的一句请求啊。
何止是请求,就连自己时不时在恰当时机里尽心挑选的赏赐也有很多被君墨玦给婉拒了。
君墨衡对此表示很惊讶。当然了,也还是有点儿小激动的。自己终于能够完成弟弟的心愿了!这可是作为一个哥哥对于弟弟,作为一个皇上对于臣子,最大的乐趣之一啊。
但是君墨衡马上调整了一下自己的表情,努力地不让自己嘴角的雀跃太过明显。端着一派老成持重的模样,沉声询问着那个微微垂着头站在面前的弟弟。
“墨玦想要什么尽管说就是了。我们兄弟之间不需要拘于这些虚礼。”
瞧着端坐于上位眉眼含笑的兄长,君墨玦却仍旧低下了头。
他垂在身体两侧的双手不自觉地握起拳头,像是紧张,又像是期待,虽然脸朝着地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是露在柔顺黑发外的一双耳朵却像是染上了窗外晚霞的色泽。
“臣弟还望皇兄同意楚国提出的联姻一事。”
君墨玦听出了自己声音里微微的颤抖。
这次君墨衡更加难以置信了。
“什么?”连他都没有注意到自己有些拔高的声调。
“臣弟还望皇兄同意楚国提出的联姻一事。”
听着自己的弟弟重复了一遍,又确认自己没有听错之后,君墨衡感觉到非常的不可思议。
如今的楚国抛来和亲的枝条,看上去虽然同意了能够多一个同盟国家,但是稍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能看出来,如今楚国和陈国虽然看上去势均力敌,但是楚国却是耗尽了整个国家的兵力在负隅顽抗。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等着坐收渔翁之利。完全不必自己出手就能得到出兵抗争的效果。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同样精通兵法战术的弟弟居然会向自己提出这样的要求?君墨衡想到了今天在早朝上和众位大臣商讨楚陈之战时自己弟弟反常的沉默。
“嗯?同意的理由?说来听听。”君墨衡吃惊过后,心里是浓浓的好奇。然而如果就这样答应了君墨玦的要求,那么故事背后的秘密他可就无从得知了。所以嘛,势必要摆一摆谱,装作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这样才能在他的口中探到自己想要的事情。
直觉告诉他,这件事可是非同一般的!
其实,从任何角度来看,君墨衡都是一个极其英明神武的好皇帝。
自从即位以来就宵衣旰食,一门心思扑在这朝中大大小小的繁琐事务,所发布的法令政策都是惠国惠民,除苛捐,废杂税,让百姓们都能够安居乐业。更是在朝堂上推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将那些毫无作用的冗员一律贬谪退官,选贤举能,求贤若渴。
有人曾在民间走访调查,百姓们对于君墨衡这个皇帝的支持和满意都要大大的超过了蜀国之前的历任君主。
但是看上去严肃沉稳的皇上,却是个极其重视感情的人。
当然了,这种感情不会是和后宫妃子的你侬我侬,花前月下,也不会是和自己的臣子们称兄道弟,心慈手软,作为一个很年轻的帝王,他膝下也尚无子嗣。那么,皇帝陛下的重感情就体现在他对于他唯一的弟弟君墨玦的身上了。
曾经有一次皇家狩猎,君墨玦只是多看了一只被射杀的白虎,皇帝陛下就大手一挥,极其豪气的将这一只被射中眼眶而死,皮毛保存极其完好的白虎送给了君墨玦。
从这个小小的事情就可以看出,皇帝陛下对于自己的这个弟弟是多么的偏爱了。
如今不就是出个兵吗?又不是什么祸乱朝纲,伤天害理的事情!
但是君墨玦显然不愿多谈,只是向皇帝行了个礼就要稳稳当当的离开了御书房。然而作为一个老谋深算的皇帝,君墨衡是不会让自己的计划失败的。
“现如今朝中的局势你也明白。和楚国联盟我们失去的和得到的可是不成比例的?而且你不是向来本着修生养息的态度,说什么不同意出兵杀戮,想要天下太平,不让自己的子民受到伤害么?”君墨衡挑了挑眉毛,脸上的玩味毫不掩饰的显露了出来。
既然被看穿了,自己索性也就明白这说吧!
“这事关江山社稷,你若是不能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那我可是万万不能同意的!”
君墨玦正要向前的身形在听到君墨衡的话之后就顿住了。他就那样静静的站着,似乎在思考着什么,表情却是有些严肃。
“臣弟自然有自己的理由,还望兄长答允。”
夕阳似火,映照在在君墨玦年轻儒雅的侧脸上。窗外白雪皑皑,而他一袭白衣,脸上有一种叫做温柔的情绪。
第二天,圣旨颁布,蜀楚联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