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743300000025

第25章 活跃的当下(1)

自由只有在活生生的当下、在日常生活里才会出现。现在的生活、每天的生活是活跃的当下,永远是活跃的,当下的。要摆脱矛盾而获得自由,一个人必须毫不选择地觉知现在。在每个当下觉知,它不是源自于时间,所以没有未来与过去。

在每个当下真实地觉知

念头、象征或见解都会阻碍我们观察。要想认识自己,就不能有先入为主的想法、知识、象征或印象;这样我就能在每个当下真实地觉知了。

——《世界在你心中》

上高中的时候,我们梦想上大学;上大学的时候,我们梦想谈一段美好的恋爱;大学毕业后,我们梦想找一份好工作;工作后,我们梦想升职拿更多的薪水,或是梦想和心爱的恋人结婚;结婚后,我们梦想拥有一个可爱的宝宝;拥有宝宝后,我们梦想将孩子培养成伟大的人……无论是从人生的哪个阶段来看,我们似乎都在更多地想着接下来要做什么,要成为什么,为下一步算计,又为将来的事担忧。我们把时间分为今天和明天,坚信“明天更美好”,因此常常把生活寄托在明天之上,今天的生活也是为了明天做准备,生怕明天的生活会过得不好,生怕自己比别人差,还怕明天会后悔,所以我们一直活在恐惧之中。然而我们从来没有好好观察过今天,也是每一个当下所发生的事情。

我们把时间划分成昨日、今日及明日的思想,因而助长了心中的恐惧。思想制造出了当下与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之间的界分,它藉由心理上的时间感促成了恐惧;思想就是恐惧的源头,也是痛苦的源头。我们是否能真的看到思想的本质、运作的模式,以及如何制造出整个过去、现在、未来的结构?因此,我们如果利用时间作为解脱恐惧的工具,我们就永远也无法解除恐惧了。

思想是过去的产物,思想根本没有新的,而且这些陈旧的念头总是干预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我们总是利用思想去干预当下,例如当我们正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地借鉴过去的经验,于是这些经验就开始对此刻的行为加以评判、谴责或辩解。传统修行都企图以这种方法来解决当下这一刻的问题,于是就产生了具有自我感的观察者以及偏离真相的观察,由此就产生了虚假和真相的矛盾和冲突。

要摆脱矛盾,一个人必须不选择地觉知现在。重要的是一刻接一刻地觉知,不积累任何觉知带来的经验,因为在积累的那一刻,我们只是在依据那个积累、那个模式、那个经验而觉知。我们的觉知正被我们的积累所制约,因此不再有观察而只有解释。有解释的地方就有选择,而选择会制造冲突,在冲突中不可能有了解。

若是我们时时刻刻都很警觉,能觉知一言一行以及所有发生的事,察觉思想的活动,觉知到自己是如何在说话、如何在走路、如何在反应、如何摆姿势等等,那么所有深埋的东西很容易就会暴露出来;这不需要花什么时间,因为我们已经不再抗拒什么,也不再刻意挖掘什么,我们只是一直在观察与聆听。处在这种觉知的状态里,所有的东西都会暴露出来。

在每个当下觉知,它不是源自于时间,所以没有未来与过去。因此,这个绝对的静止不动是超越所有思想的,而这个当下是无止境的,因为它不受时间的影响。不要刻意地为未来去设想什么,只是旁若无物地观察这一刻所发生的事情即可,透过无为的觉知,我们自然会出现正向的精神状态。透过对不觉知的了解,觉知自然会出现。

不满足的火焰

不满足是必须持续明亮燃烧的火焰,而不能用某种兴趣或活动来窒息它,追求兴趣或活动只是摆脱痛苦的反应,而不能真正消除你的不满足。

——《生命的注释——思考从结论开始吗》

民间曾经流传过一首《十不足诗》:

终日奔忙为了饥,才得饱食又思衣。冬穿绫罗夏穿纱,堂前缺少美貌妻。娶下三妻并四妾,又怕无官被人欺。四品三品嫌官小,又想面南做皇帝。一朝登了金銮殿,却慕神仙下象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有上天梯。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九天还嫌低。

所谓欲壑难填,人类欲望的空间永远也不能填满。因为人的贪欲无穷无尽的,所以人为欲望所苦,也就感觉到不快乐。世界上的物质太丰富了,金钱、权力、女色、地位、名望等,无论我们怎么追求,也不可能拥有全部。作为小小的个体,我们根本不需要拥有那么多的物质享受,因为它们既不能带来永恒的快乐,更不能带来生命的智慧。

弘一法师曾经说过:“事能知足心常暖,人到无求品自高。”知足常乐,乃是快乐人生的一条智慧法宝。快乐和幸福都是建立在满足之上的,而不是建立在不满足的感觉上。贪得无厌,从不知足,那么我们就会时刻感到痛苦不堪、烦躁不安、忧心忡忡、紧张焦虑。我们总喜欢把那些不实际的、不可能实现的愿望摆在眼前,心里面想着非要达到目的才行,于是不满足的火焰就会越烧越旺。我们的心就像是一个无底洞,永远也没有填满的时候。不满足的欲望就像原上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实现一个欲望,下一个欲望又会接踵而至。欲望实现不了的时候便产生了痛苦,而欲望一旦得到满足很快就又有了新的更进一步的追求。所以总是不满足,就是总会有痛苦。

有一个小朋友丢失了一个玩具,十分难过。正在寻找玩具的时候,另一个朋友见他可怜,就从自己的包里取出一个玩具给他。这时候,这个小朋友显得更伤心,他的朋友非常不解地问他:“你现在不是又有一个玩具了吗,为何还这样伤心?”小朋友回答说:“因为我本可以有两个玩具,而现在却只有一个。”

只肯获得,不愿失去,这似乎是人类的一大通病。我们每个人都似乎生活在一种接连不断的获得之中,总想要得到更多的、更好的。然而,大多数人都生活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境地。比上不足,能激发斗志,但也容易带来精神压力;比下有余,能知足常乐,但很多人也担心因此导致不思进取。所以我们总能给欲望和贪婪找到一个很好的借口,把野心标榜为责任、理想、上进、奋斗。

当我们实现了某种目的,这些所谓的责任和积极进取不同程度上确实满足了我们的野心和欲望。在生活中,我们从简简单单的事情里面找到了小小的满足,例如涨薪、升职,于是我们内心那无休止的不满足常常被肤浅地转化为这些令人满意的成就。当我们试图到达什么地方,或者成为什么,就必定有努力挣扎的痛苦,而产生痛苦之后,我们就想要逃避它。当我们知道贪婪和欲望会制造更多的竞争和掠夺,我们就想停止不满足的心态,想要逃避。只要我们一开始逃避,我们就永远不可能看到不满足的真实面目。因此,对于不满足的火焰,我们不要逃避、不要抗争、而是真实地去了解它。

一旦我们了解了不满足的真相之后,就会有一颗平常的心、单纯的心。记得一位名人说过,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脱俗,最高是返璞归真的平凡。野心如果能够下降为平常心,其实也就上升成了智慧心。在人生的道路上,当我们取得一些成绩的时候,如果我们都能知足,就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在遇到生活中的困难时,便也能泰然处之。知足常乐,在烦躁与喧嚣中,会过滤掉不满足的躁动和焦虑,从而获得一份宁静从容的智慧。

寻找和寻找的状态

寻找不是寻找的状态。我们出于不满意、不快乐、恐惧而寻找,寻找总是寻找已知的东西;寻找的状态就是清醒的头脑。它不再出于一个动机而寻找,也没有要获得的客体。

——《生命的注释——单纯的品质》

从来到世上的那一刻,为了找到生命的意义,我们的生活似乎一直处在一种寻找的状态当中:寻找幸福、寻找友谊、寻找真爱、寻找安全、寻找金钱……在接二连三地寻找当中,最后我们是否还能找到自己最初的目标?

一个木匠在工作的时候,不小心把新买的手表掉落在满是木屑的地上,他一边大声抱怨自己的大意,一边手忙脚乱地拨动地上的木屑,想找出他那只心爱的手表。许多伙伴也提着灯、打着手电筒来帮他寻找。可是大伙儿忙活了大半天仍然没有任何结果。等这些人都去吃饭的时候,木匠的孩子悄悄地来到那个地方,没一会儿功夫,就找到了手表。

木匠又高兴又惊奇地问他的孩子:“你是怎么找到的?”

孩子回答说:“我只是静静地坐在地上,然后就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我顺着声音去找就找到了。”

心烦意乱、焦躁不安的我们即使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也很难找真正想要的东西,急切的头脑越是想获得什么,就越容易陷入一种混乱和狂躁当中。而当我们的头脑处于安宁、单纯、寂静的状态下,我们常常能不费太多气力地达到最初的目标。

我们的生命是短暂易逝的,日常生活中又充满了太多的欲望,所以我们总是在寻找一种永恒的状态,寻找一种能够让我们的心智、我们的生活保鲜的东西;或者有人在追求比满足稍纵即逝的欲望更伟大的物质。所有的这种寻找的都是一种自我的形式,它仅限于我们头脑的衡量范围之内。无论寻找什么,一个东西也好,或者是寻找通往智慧的途径也好,开始寻找的头脑,它的运动总是处于自己或宽或窄的范围之内。

寻找是在衡量,如果头脑停止衡量、比较、选择、筛选、肯定和否定,就没有寻找。我们总是在寻找更多的经验,想有新的感觉,或者重复旧有的,我们渴望实现自己、成为什么。我们是一个动机制造者,只要有动机存在,不管是多么细微的,我们的头脑就是处在制造混乱和恐惧的不安静状态。因为它总是通过不停地较量和争夺之后才能够寻找到预定的目标或理想的状态。一旦我们感觉到白费力气时,必定会使我们转向暴力,通过强制的手段一再征服和控制。

可是我们为什么要寻找,我们一直在寻找的是什么?事实上我们在寻找什么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正在寻找的状态。

寻找是一个动作,是一个对头脑制造的想法的否定和肯定过程。一个人所寻找的那个东西只是他自己欲望的反应罢了。如果我们要寻找上帝、快乐、安静,或者其他想要的,那些就是我们已经知道或者已在脑海里构想、想象过它们了。所谓的寻找总是寻找已知的东西,因为寻找的头脑在等待、期盼、妄想时,它找到的东西总是可以识别的,因此是已知的。

寻找是局限在思想领域中的,所有的寻找和发现都只是在头脑的界限之中,它不会发现它自身之外的东西。但是寻找的状态是完全不同的,它和寻找完全不一样,它不是一个反应,它是寻找的反面。寻找的状态无法被描述,但是如果我们的头脑足够清醒,那么它就能够了解寻找是什么,就有可能处于那种状态中。

抛开概念生活

概念即语言、观念、理论。现实不是概念,现实就是我的日常生活。而我们在一堆语言里打转,不愿去面对生活的事实。

——《智慧的觉醒》

对许多人来说,语言、概念无比重要,似乎有了这些语言概念我们才能去行动。如果没有概念,我们似乎就根本无法理解这个地球上的任何事物,无法理解人、动物、植物,无法理解“你”和“我”。

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学家,天生具有一股特殊的文人气质,迷倒了许许多多的女人。某天,一个女子来敲他的门,说:“让我做你的妻子吧。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哲学家虽然也很中意她,但仍回答说:“让我考虑考虑。”

事后,哲学家用他研究学问所惯有的精神,将结婚和不结婚的好处和坏处分别罗列下来,才发现原来好坏均等。他不知该如何抉择。于是,他陷入长期的苦恼之中,无论他又找出了什么新的理由,都只是徒增选择的困难。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人若在面临抉择而无法取舍的时候,应该选择自己尚未经验过的那一个。不结婚的处境我是最清楚的但结婚会是个怎样的情况,我还不知道!对,我应该答应那个女人的请求。”

于是哲学家来到女子的家中,问女子的父亲说:“请你告诉您的女儿,我考虑清楚了,我决定娶她为妻。”女子的父亲冷漠地说道:“你来晚了十年,我女儿现在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

我们不是那位哲学家,但是我们和他一样喜欢活在一个凭空想象的世界里,靠抽象概念、观念、理论生活,希望通过演算或逻辑推理来求得生活的答案,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无法实际的原因。假如我们要结婚,是否就需要先去弄明白“丈夫”或“妻子”这些概念所表达的意思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们的丈夫或妻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有思想、新鲜的、活动着、懂得爱的人,而不是一个可以用一堆语言来描述的死的定义或概念。

抱有概念,即信仰、观念、理论、结论、定义等,抱有这些词语去概念化地生活,那么这些语言化的名词或动词就会阻碍我们真正去看、去行动。因此我们说我们有行动方面的问题,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问题,我们还有行动和概念之间产生的冲突。正如那位哲学家一样,用十年的时间去研究关于“婚姻”的概念,从而导致了他在抉择时产生了行动和概念的矛盾,最终错过了一位中意的伴侣。

看到这里,你应该已经明白:概念只不过是一堆陈旧的语言、观念和理论,然而现实不是概念,现实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我们真的能够抛开概念去生活吗?

同类推荐
  • 安住在折腾中

    安住在折腾中

    《安住在折腾中》,本书收录了法眼寺方丈,明一法师的数十篇日记一系列禅修讲稿。书中不仅记录了明一法师作为僧人的日常修行,劳作,弘法的点点滴滴,更令广大读者有机会分享到这位正信正行,爱国爱教高僧的修行体悟用人生智慧。广大信众用佛门弟子都将从中受益。
  • 荀学探微(中国哲学新思丛书)

    荀学探微(中国哲学新思丛书)

    本书的主要内容在于矫正后人对荀子天论和性论之误解。荀子言天道,分本体与现象两部分。本体不见其事而见其功,皆知其所以成而莫知其无形,这属于天职的部分。现象即能生之本体所产生的自然现象,有其运行的规律,所谓“天行有常”,故人若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这属于人职的部分。荀子讲明于天人之分,其目的即强调人伪比天性更重要。荀子论性,认为人既有好利疾恶之性,亦有好义欲善之性。但好利疾恶不等于恶,人一味放纵好利疾恶之性,以至争夺生而辞让亡、残贼生而忠信亡,才是恶。同理,好义欲善不等于善,只有学至全尽、知类明统、深思熟虑,实际上建构出礼仪法度来,才是善。荀子批评孟子的性善说是“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是因为孟子不重视后天人为之伪。因此荀子言性,只是本始材朴,无所谓善恶。故与其说荀子是性恶论者,不如说是善伪论者。
  •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熹是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重点,“曾点气象”则是理学中的重要话题。本书从朱熹关于“曾点气象”话题的讨论契入,直探朱子思想中的有无虚实之辨等关键问题,旁及历史上相关“曾点气象”的评论,进而引出中国哲学中关于精神境界、本体与功夫的讨论,以小见大、以一贯多,在诸多方面填补了以往朱子研究的空白。本书充满创新精神,将“曾点气象”的研究范围从《论语集注》扩展到朱子全部文本做全面分析,有《论语集注》稿本的发展及相关书信的考辨对朱子的观点做历史性的分析,都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
  • 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这是一本聊出来的书。作者八十岁以后,不再上大课,学生知道其喜欢散步,路线又比较固定,所以经常与作者在路上“偶遇”,与作者一起散步聊天。谈天说地,论古道今,即成此书。书中既有对人性问题的探索,也有对历史问题的求解,既有对命运问题的省思,也有家国情怀和对社会问题的倾心关注。大到世界革命,小到同性恋。问题广泛,五花八门,却处处不离哲学,每每有思想火花的迸发。作者自嘲是“马路哲学”,其实是传道授业的一种方式。
  • 原本大学微言

    原本大学微言

    《大学》是儒家的代表作之一,相传为孔子的学生曾子(曾参)所著。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是宋代以后士人学子必读的教科书。文中以“明明德”“亲民”“至善”为纲,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对道德修养与社会政治的关系做了系统的论述,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本书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有关《大学》的讲记。书名中说的“原本大学”,指的是《大学》的古本《小戴礼记·大学》。作者以渊博的学识,综罗大量的文史典故,对《大学》中的微言大义做了揭示,给人以知识的乐趣和人生的启悟。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复旦大学出版社将老古公司二〇一一年四月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
热门推荐
  • 凤再上

    凤再上

    趴在皇后位上,担着反派的名,左手冷宫,右手龙床。有没有第三条路?朱玄澹:“爱后,是你辜负了朕啊~”简凤涅:“臣妾申请辞去皇后一职!”
  • 假道为圣

    假道为圣

    徐金穿越到一个众生皆可修道的世界,却成为唯一生来就不能修道的人。为了活得更自在一点,徐金决定走一条拆东墙补西墙,哦不,抢遍天下奇珍异宝,只为让众圣同意借点元神的可怜,啊呸,彪悍人生路。……PS:假:借。如,狐假虎威……不对,是假途灭虢。
  • 倚桥向东歌

    倚桥向东歌

    一个在言情界打滚多年的资深宅女,某日躺在床上突然想把自己脑中YY的故事写出来。so~我就来了。
  • 肆意成疾

    肆意成疾

    一个谜团在她5岁时就埋下,她揭开迷雾后,亲人的离世,更多的苦难围绕着她,她再一次任务中失去了记忆,开始回归正常生活,她喜欢上了一个人,明恋。他出国学习,她执行任务,慢慢地磨合,他喜欢上了这个坦率真诚的女孩,两个走了好长一段路,任务完成,命悬一线,他执意娶她,婚后他们有了一个很可爱的女孩,很幸福。但真相也在一点一点逼近她。陆景预的出现,段舒佳的威逼,祁小柒死在她面前,宗鹤仅居然是宗清的孩子,一件件的谜团揭开,撕得她疼痛,她拿自己为赌注,最后陆景预后悔了,段舒佳入狱了,林煜白忏悔了,可曾经那些坐在北屿海边的六个人再也不会重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恶魔校草,别过来

    恶魔校草,别过来

    她宋小顾乖巧懂事她发誓自己真的只是想要卖个萌,赚个钱,然后混个小日子,愉快的生活一辈子来着的。她只是一个不小心的将“安眠”的校草的“果照”复印了将近几百张卖个了他的那些个疯狂的女粉丝而已。结果自己就真的一个不小心的被安眠给盯上了!然后!然后……再然后……她就扑街了,哦,阿门。
  • 我明天就高考了

    我明天就高考了

    自我感情抒发作品,高考前的解压吐槽小萌文。宋安宁,一个普通的女子高中生,有爹有妈,有姐有弟,还有一个表面小王子的沙雕男友。大家一起加油吧~=真的不知道该咋分类这书=
  • 花千骨番外——穿越篇

    花千骨番外——穿越篇

    “我”穿越到了《花千骨》,当上杀阡陌的女儿,改变了历史,成功撮合杀姐姐和小骨。与此同时,自己也误打误撞,找到了生命中的如意郎君。嘻嘻,此书有甜文,也时而夹杂着虐心,到底可爱公主与高冷杀手能擦出怎样的火花?我们拭目以待吧!
  • 一笑倾城:废柴要逆天

    一笑倾城:废柴要逆天

    她是21世纪的顶尖杀手代号:紫龙,他是汐磷大陆天赋最好的人,也是最冷漠的人,但是他对她只有宠(折)(磨),“妈的,你从我身上起开”某女恼羞成怒“娘子乖,再来一次,一次就够了”某男安抚着某女“真的?”“真的”结果第二天早上某女扶着腰说“你这个骗子”(宝宝还只是学生党,写得不好不怪我)
  • 能说会道办好事

    能说会道办好事

    言谈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把两个陌生的人由陌生变为熟悉,由熟悉变成知己或亲密的朋友;它可以解救危机,打开通往坦途的顺利之门;它甚至可以叱咤风云,一句话抵得上千军万马,可以翻江倒海、气魄无穷。周恩来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曾激励了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发愤读书;马丁·路德·金一次充满豪情壮志的演讲让美国黑人风起云涌寻求自由;贝多芬一句“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更是激发了许多人战胜困难的勇气。同样,周围的人给你一点小小的赞扬和鼓励,就能使你找回自信,完成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