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曼昆说过:“交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生活状况都变得更好。”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运用经济学的知识为自己赢得幸福。经济学并不是只有经济学家们才能掌握的知识,它其实发生在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中。我们要像经济学家一样去思考,去积极寻找幸福的方式。
生活的赤裸真相:一切皆是交易
一位年轻、漂亮的美国女孩在美国一家大型的网站论坛上留下了这样一个问题:我怎样才能嫁给一位年薪超过50万的有钱人呢?面对这个有些世俗的问题,一位华尔街金融分析家对这位“傍大款”的美女进行了回应。
这位金融家这样写道: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跟美女结婚其实是个糟糕的经营决策。道理很明显,美女想嫁给有钱人,其实这只是一笔简单的“财”与“貌”的交易:甲方(美女)提供迷人的外貌,乙方(富翁)出钱。
这是一个貌视公平的交易,不过却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美女的美貌会消逝,富翁的资金却不会无缘无故地减少。事实上,富翁的收入很可能会逐年递增,而美女不可能一年比一年漂亮。
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富翁属于增值资产,美女则是贬值资产,不但贬值,而且是加速贬值。美女也许在未来五年时间内,仍能够保持窈窕的身材,俏丽的容貌,虽然每年都在减退。美貌消逝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如果外貌是美女仅有的资产,那十年后她的价值显然会贬值太多。
经济市场中的每一笔交易都有一个仓位,这个称之为“交易仓位”。一旦交易的物品价值下跌,理智的做法是立即抛售,而不宜长期持有。而与美女结婚后,由于有婚姻法的约束,在美女的价值降低后再抛售,会存在非常昂贵的交易成本。所以,对于富翁来说,针对一件会加速贬值的物资,正确的选择是租赁,而不是买入。
金融分析师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年薪超过50万的人,都不是傻瓜,他们只会与美女交往,而不会选择跟她结婚。
金融分析家利用经济学知识,让女孩和我们都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生活中的一切都是交易。恩格斯也曾说过:“人与人的关系就是赤裸裸的交易关系。”当我们认识到生活的真相后,也许能从生活的交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有一位刚从高校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为了找到合适的工作,对自己进行了一番“包装”。他在自己的简历中对自己的能力及不足进行了“明码标价”:
基本价值:+1800元——作为一名国家直属重点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在16年的求学生涯中耗费了家庭大量的金钱与感情,需要足够的物质来回报家人以及提供个人生活基本费用,并用于支付工作技能的进一步的发展。
技能价值:-300元——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学生,缺乏“一技之长”,所能干的工作似乎任何专业的人都可以胜任。但个人的优势只有在进入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后,才能有所发挥。为了感激企业给予这个机会,应该减去500元的薪金。
性格价值:+300元——开朗、活泼的性格,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团体的士气,在愉快的氛围中又能保持工作的高效。
经验价值:-500元——经验欠缺,短期内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但是请相信,作为一个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较高综合素质的社会新人,能很快完成从学生到管理工作者的过渡。在这份“报价单”中,这位毕业生对自己的各项素质进行了评价,一共有10余项,分别给出了或正或负的价值数额。最后,他给自己评定的市场价值是2000元。
这样的简历显然符合经济学道理,求职本身就是一种市场行为,求职者为卖方,企业为买方。求职者能将自己的特点一一介绍并明码标价,他的优劣企业一看便知。这和商家推销产品是一个道理,这种产品是干什么用的,有什么特点,价值是多少,让人一看便清清楚楚。
很多毕业生在对自己进行评价时,尽是“本人刻苦努力,成绩优良,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只要能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努力工作”之类。至于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擅长什么,能干多大的事,该拿多少钱,则让人摸不着头脑。
相对于那些不懂得经济学的毕业生,将自己明码标价的这位毕业生以经济学的眼光衡量自己,优势要明显得多。
实际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天,无不与交易有关。一个人从早到晚,甚至连睡觉的时候都离不开交易,因为我们的食物,生活用品包括睡觉的床与被单都是通过交易获得的。
正如经济学家曼昆所说:“交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生活状况都变得更好。”交易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密切相关,认清了生活的真相,我们在生活中就要学会运用经济学的知识为自己赢得幸福。
生活态度排行榜,理性是NO.1
有一位老人退休后,迷上了古董。他专注于收集各种古董,一旦碰到心爱的古董,无论花多少钱都要设法买下来。
有一天,老人在古董市场上发现了一件向往已久的古代瓷器。他花了很高的价钱把它买下来,老人把瓷器绑在自行车后座上,兴高采烈地骑车回家。
谁知,老人上了年纪,瓷器绑得并不牢靠。在骑了一段路之后,瓷器从自行车后座上滑落下来,摔得粉碎。老人听到瓷器摔碎的响声后,居然连头也没回,继续往前骑。
这时,路边有几位热心人连忙喊住老人:“老人家,你后座上的瓷器摔碎了!”老人停下车,很淡然地说:“嗯,听声音一定是摔得粉碎。既然摔碎了,那就不要了。”说完,老人骑车迅速消失在人海中。
老人的反应令人吃惊,常人遇到这种情况,肯定会从车上跳下来,对着已经化为碎片的瓷器捶胸顿足,甚至扼腕痛哭。但是,瓷器已经摔碎,所有的痛苦都无法挽回这个事实。捶胸顿足只会增加更多的伤痛,老人正是认识到了这点,才会选择理智地离开。
老人的行为,非常符合经济学家对“人”的认识。在经济学家眼中,人都是理性的。所有人都是“理性人”,这是经济学家研究人类行为时的基本假设。经济学家认为人的理性,是一个人能够权衡成本与收益,并能作出正确的选择。一个理性人能够在既定约束环境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理性人总是会最大限度地追求效用和满足感。
老人选择默默离开,显然是理性的行为。瓷器已经碎掉,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让它复原。这种业已发生的成本,已经无法收回,经济学上将这种成本称为沉没成本。面对无法收回的沉没成本,理性的选择是将其视为没有发生。
不过,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做到理性。我们在生活中的每一次选择都会有所投入,不管前期的投入能不能收回,是否还有价值,在作出下一个选择时,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考虑到这些。于是,前期的投入会把我们牢牢定在原来的道路上,无法作出新的选择,而且前期投入越大,我们越难取舍。
比如,你花了50块钱买了一张晚上的电影票。不想临出门时,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这时,你该怎么办?如果选择放弃,你损失了50元钱;如果执意要去看电影呢?那你不仅需要来回打车,还可能面临被雨淋湿,甚至感冒发烧,最终还要上医院看病等一系列的额外成本。面对已经投入的50元钱,这时,理性的选择是放弃这场电影。因为这50元钱已经是无法挽回的沉没成本,你没有必要为了这50元钱而投入更多的附加成本。
对于个人而言,作出理性选择和决定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不过,很多人并不懂得如何进行理性选择。比如一个歌迷,明知道花100元就能买一张演唱会的门票,而他仅仅因为喜欢歌星偏要掏1000元买一张票。这种行为并不符合经济人理性原则,因为按照经济人理性原则,他多花的900元是没有意义的。
很多人对于打牌赢来的钱,很乐意将其消费掉,但对自己辛苦赚来的薪水,往往舍不得消费,而要将它存起来。这看起来很正常,也符合人之常情,不过却是不理性的行为。从理性的角度看,不论是打牌赢来的钱,还是自己工作所得的薪水,货币的经济价值是等同的,二者的效用是一样的。
再比如,在商店进行打折的时候,对于降价金额一样的同类商品,人们往往愿意抢购降价幅度最大的商品,而不考虑自身的需求。比如商场里有两种空调,一种是适合小居室的小型空调,售价在2500元,还有一种适合较大空间的立式空调,售价为3000元。为了促销,商场将这两种空调都统一降价到2000元出售。尽管许多人家里的空间更适合小型空调,但大家还是乐意去抢购那种降价幅度更大的立式空调,而对降价幅度较小的普通小型空调懒得问津。
虽然大部分人刚买回去时,都觉得占了很大便宜。不过时间一长,就会发现大空调与自家的空间格格不入。大空调不仅占空间大,使得原本不大的房间更显拥挤,而且大空调的耗电量要远高于小空调,无形更增加了家庭的负担。所以说,非理性地选择大空调,并没有让家庭的幸福感增加,反而平添了更多的烦恼。
所以,我们在购买商品时,更应该考虑商品能够给自己带来的真正效用以及自己为此所支付的成本,而不应该过多考虑参考价格与实际价格间的差额。这样的选择,才是真正理性的消费行为。
理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会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好处。比如,作为一名理性的消费者,他会以最低的价格获取最大的利益,而理性的生产者会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不仅局限于消费行为,在日常的生活中,拥有理性的经济头脑,更是我们获得幸福的重要方式。
你完全可以拥有经济学家的思考方式
法国人布里丹养了一头小毛驴,他每天都会向附近的农民买一堆草料来喂这头毛驴。
这天,送草的农民觉得布里丹每天都买自己的草料,应该给他一点回报,于是,多送给布里丹一堆草料。布里丹非常高兴,他也没有多想,就将两堆草料都放在小毛驴身边。
这下子,小毛驴可为难了。它站在两堆无论是数量、质量,还是与它的距离完全相等的草料之间,不知所措。小毛驴胃口有限,它只能吃掉一堆草料。虽然它享有充分的选择自由,但由于两堆草料价值相等,客观上无法分辨优劣。于是,小毛驴左看看,右瞅瞅,始终无法分清究竟选择哪一堆好。
这头可怜的的小毛驴就这样站在原地,一会儿考虑数量,一会儿考虑质量,一会儿又看看草料的颜色,一会儿又比较下新鲜度。就这么来来回回的,小毛驴在无所适从中竟活活饿死了。
决策过程中这种犹豫不定、迟疑不决的现象被称为“布里丹毛驴效应”。小毛驴的故事也许有所夸张,不过,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种种抉择。如何正确选择对人生的得失意义重大,人人都希望得到最佳的抉择。
于是,我们在抉择前总会反复权衡利弊,但又找不到合适的手段来做出决定,结果就会出现举棋不定的局面。而在很多情况下,机会稍纵即逝,并不会留下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反复思考。如果我们犹豫不决,就可能会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布里丹毛驴效应”是抉择时的大忌,在面对两堆“草料”的时候,我们该如何选择?这个时候就需要充分利用经济学的手段。
面对两堆草料时,小毛驴需要做的就是判断出草料孰优孰劣。如果两堆草料相差无几,那么小毛驴的抉择应该更容易。因为它必须认识到自己只能消耗掉一堆草料,剩下的那堆再诱人,也产生不了太多效用。所以,以经济学的理性来抉择,小毛驴是很容易作出选择的,它只需要随便吃掉一堆草料即可。满足自身的需求,才是小毛驴的幸福所在。
经济学并不是只有经济学家才能掌握的知识,它其实发生在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中。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运用经济学来进行选择、取舍,这样才能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为了生活,为了满足生活中日益增长的需求,人们不得不在越来越多的目标中进行权衡取舍,作出抉择。有时候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通常不得不放弃另一件也喜爱的东西。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不同需求的决策。
经济学中的抉择包括了用既定的资源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也被经济学家称为资源配置问题。资源的有限性或者称为稀缺性,决定了每一个社会和个人都处在不断抉择中。
比如,一个学生必须决定如何配置自己有限的学习时间。他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经济学,也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打游戏。
这个时候,他应该如何抉择,就需要用经济学来分析。通过学习他可能获得不错的成绩,这样毕业会更轻松,以后找工作会更容易,不过他必须放弃游戏时间;而如果他把时间花在游戏上,他会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对于身心的发展又有帮助,不过学业会受到影响。
于是,学生就得充分考虑到两者的轻重。收益是他需要考虑的重点,他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决定了其成本固定,获得的收益最大是其选择的关键。学习能够换来未来更好的发展,而游戏可以带来一时的愉悦。两相比较,学生就会作出自己的抉择。
经济学关于抉择,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那就是“大炮与黄油”。我们把钱用于国防,购买足够多的武器(大炮)来保卫我们的安全。不过这样一来,我们用于提高生活水平的个人消费(黄油)就会减少。用来购买大炮和黄油的资金是固定的,作出怎样的抉择同样需要我们对收益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