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学家眼中,婚姻是一个买卖市场。获得过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贝克尔说过:“由于男人和女人为寻找配偶而竞争,所以可以假定婚姻存在一种市场。”而实际上,婚姻市场的存在,早已无须假定。
恋爱是个函数
张晓和女友约好了晚上见面,为了不让女友等自己,张晓六点钟一下班就赶紧打车过去,花费30元。在花费200元吃完饭后,已经八点多钟,张晓喜欢看的球赛也已接近尾声。然后,张晓继续陪女友逛商场,到晚上十点,女友终于有所收获,她买下了一瓶价值300多元的防晒霜。
购物之后,当然还要找个地方休息一下。于是,张晓又带着女友去了休闲酒吧,一人要了一扎啤酒。身心得到放松的同时,张晓的腰包也一起松了下来。时间过得很快,眼看已近午夜,张晓明天还得上班,只得打的回去。回家之前,当然得先把女友送回家。于是,先得打的城南城北地绕上一圈,这个花费足够两个人去吃一顿麦当劳了。
这样的情节,对于恋爱中的男女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恋爱中的青年男女对精神层面的追求越来越需要经济的支撑。
早在2002年,西安青年联合会与社会调查事务所曾对西安市100对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恋人进行了一次有趣的调查。该调查结果显示,72%的准新人恋爱全过程的花费在12000~35000元。
据统计,恋爱初期的花销占总花销的40%,这一阶段往往是男性追求女性的开始,所以基本上由男性埋单。恋爱初期男女主要的交往地点为咖啡店、酒吧、电影院等各种娱乐场所,这一阶段男女之间互表情意的礼物多为鲜花、巧克力、书籍、衣物等。
到恋爱中期,此阶段的开发占总开支的25%。这一阶段,男女双方的关系已基本确定,消费方式也从最初的狂热演变为比较务实的消费方式,其中男女双方的消费支出比例大致为6∶4。
在恋爱的最后阶段,此阶段花销占总花销的35%。因为双方已经开始准备步入婚姻殿堂,此阶段的消费就带有强烈的针对性。日常的吃、娱乐等消费基本降低到平时水平,购买家电、家具、日常用品等支出大大增加,这些支出一般由女性负担,此时男性的支出主要是买房和装修。
通过对恋爱不同时期的分析,男女的投入比例不难看出,恋爱也可以称为是一个经济市场。在这个市场之中也会存在着供给与需求,存在着成本与收益。
既然属于经济市场,恋爱就有投入和产出。简单地讲,恋爱可以看做是两个人分别“投入”一份感情,“产出”了爱情。不过,在这个市场之中,也需要遵循一般的市场规律。两个人的“投入”必须成一定比例,相互之间需要计较产出投入比,不能说一个付出双份的“投入”,而另一个却坐享其成。这样是难以产生真正的爱情,结果不是“单相思”就是分手。
在经济学范畴里,市场出现和存在的必然前提是供给与需求的存在。商品市场中的供求双方是厂家和消费者,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双方是员工和企业,那么,在恋爱的市场中的供求的双方就是男女。由于男性在恋爱中往往更为主动和大胆,女性在恋爱中通常处于被动地位,所以,可以将男性定义为恋爱市场中的需求方,而女性则是供给方。
恋爱是需要计较“投入”的,这个投入就是恋爱的成本。它包括准备恋爱时的搜寻投入,谈恋爱时的恋爱投入以及失恋后的失恋投入。
搜寻投入是指为了寻找到合适的恋爱对象,所花费的搜寻信息的投入,最典型的搜寻投入是征婚广告。恋爱投入则是恋爱过程中的花费,主要包括时间和金钱。失恋投入主要是失恋后精神层面的痛苦感受,以及为了发泄情绪而花费的成本,例如,疯狂的喝酒、抽烟、购物、甚至一些过激行为。
恋爱中有很多投入是属于沉没成本,这种成本经济学上的定义是投入付出后无法再收回的成本。在恋爱的过程中,就包括花费的时间、内心的感受以及共同消费掉的经济费用。
在恋爱的过程中,恋爱的投入是有变化的。在刚刚开始恋爱时,恋爱的投入是比较低的,因为彼此还比较陌生,女方对男方在时间和金钱上的要求都比较少。随着恋情的进一步发展,双方逐渐熟悉起来,这时双方在时间和金钱上的投入都开始增多。不过,随着恋爱时间的进一步增加,恋爱双方对“浪漫”的需求会有所下降,会逐步变得更加现实,并开始为婚姻做准备,花费又会逐步减少。如果用一个曲线图来表示,恋爱的时间—成本趋势的话,这个函数曲线将是一个“n”型。
恋爱既然有投入和付出,当然会有产出和收益。恋爱的“产出”主要体现在享受一种愉悦的心理感受和婚姻的形成。如果恋爱顺利进行并以婚姻而结束,那么,恋爱的产出大于投入。如果恋爱最终以失恋而告终,其产出就有可能小于投入成本。
在经济市场中,要想获得“产出”,投入是必须的。恋爱也是如此,爱情与金钱本来就相互依存,浪漫也需要有物质的支撑。爱情的幸福之路是由金钱、物质与时间铺成的。所不同的是,每个人投入产出比存在差异。
恋爱就像是经营一桩生意,有的人能做到高投入,低产出;有的人则能做到低投入,高产出。要想在恋爱中获得浪漫、幸福的感受,享受爱情的高“产出”就需要学会计较爱情中的“投入”。
幸福婚姻没有秘诀
在现代都市中,很多男女都不愿意过早踏足婚姻。“剩女”、“剩男”们日益增多,他们未婚的理由很简单:需要权衡好机会成本。
如果将婚姻比作市场的话,每个人其实都在用自己手中的筹码,换得自己所需。筹码可以是美貌、财富、智慧,也可以是地位、身份、情感。男女双方通过婚姻,进行交换,各尽所需才能皆大欢喜。
男女在选择婚姻时,会遵循一些基本的经济学规律:权衡取舍时,会充分考虑到机会成本。比尔·盖茨选择创业而不是读大学,是因为读大学的机会成本太高。那不仅仅是学费的开支和时间,还有读书的几年里他创业获得的收入。机会成本过高,往往就意味着放弃这个选择。
在选择婚姻的时候,就需要充分考虑到结婚的机会成本。
首先,婚姻是有道德价值的,它承载了许多亲情和义务。婚姻,在形式上是男女双方的个人行为,但在本质上却是一种社会行为,是要接受社会道德约束的。
其次,婚姻是有经济成本的。结婚,既要买房,又要操办酒席,一旦成家还要养儿育女,每一样都需要经济的支撑。单身的时候是“一人吃饱,全家不愁”,婚后要分给配偶和孩子,收入被分流,婚姻又能否换来等值的回报呢?
除此之外,还有事业和情感的付出。如果事业成功,再有个能助一臂之力的配偶,那是锦上添花。但也会有被家庭生活压力所拖,让人停止了事业追逐的脚步,这样的事业成本就非常大。同时,情感的付出更是无价。真心的付出既能成为婚姻的稳定器,也可能让人身心俱损。
如果是女性,婚后还要面临孩子、婆媳间的微妙关系以及身份的升级、贬值。婚前可能是“千金小姐”,婚后则是“丫环”,还有诸如老婆、母亲、儿媳、妯娌等的身份。这些身份的获得,也意味着女人婚后的付出,她们当然期望婚姻能带给她们相应的回报。
而对于男性来说,婚姻也有许多隐性、长远的付出。例如,部分个人爱好和部分自由。得到幸福家庭的同时,必须放弃很多自由的选择,包括与异性的亲密交往,与昔日朋友的呼杯唤盏……
从经济角度来看,结婚需要诸多成本:学历、品行、美貌、财产、家庭背景等。男女双方在步入婚姻殿堂时,会寻求对等。只有当男女双方确定,婚姻带来的收益要大于机会成本时,他们才会选择结婚。而通常情况下,婚姻的成本与收益是平衡的。
曾有一位经济学博士单身多年,最终他想要结婚。作为经济学的博士,他严格按照经济学原理计算出自己的机会成本清单。
收益:两人一起贷款供房;两人赚钱养家;遇事有人商量;下班回家有人做饭;下雨有人送伞;病了有人陪着去医院;出差外地,有人在家照看宠物……
成本:不能随意带女人回家;不能送朋友贵重礼物;下班后不能太晚回家或不回家;家里至少要准备两把伞;如果妻子病了,要陪她去医院;出差去外地,回家前不能不买礼物……
经过比较,经济学博士发现,婚姻中的收益和成本几乎对等,每一条收益都要付出等量的成本。既然如此,博士决定选择结婚。
婚后,博士为了一件小事与妻子争吵,为了哄好妻子他花费了很大力气。由于心情不好,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无法集中精力工作。这个时候他才发现,当初在计算成本和收益时没有把感情计算进来,而感情又是无法量化的数值。于是,博士想到了离婚。
不过,博士在经过计算衡量后发现,如果离婚,前期所投入的成本将全部归零,这就是所谓的“沉没成本”,这些成本包括金钱、情感和社会关系。而离婚后自己要想追回弥补这些成本的话,就得重新开展新的婚姻,那将意味着要付出加倍的成本。如果继续婚姻,一旦有了孩子,那这个孩子就是“利润”;离婚,孩子将是成倍的亏损。认清了机会成本后,博士很快打消了离婚的念头。
几十年过去了,博士一直家庭幸福,事业也一帆风顺。有人问他幸福生活的秘诀,他微微一笑:“没什么秘诀,只要认清机会成本,保持住成本和收益的平衡。”
婚姻中的买卖市场
三十岁的时候,李勇利用多年积攒的资金创办了一家商业网站。网站迅速发展起来,李勇也成为拥有上百万资产、数十名员工的老板。
多年单身的李勇在事业稳定后,选择了婚姻,他的妻子是在某高校当老师的王欢。王欢人长得很漂亮,学历又高。在很多人看来,李勇是看中了王欢的这些外在条件,李勇对此不置可否。
结婚以后,通过王欢与各大高校的关系,李勇又建立了一个与大学教育紧密相关的招生培训网站。由于有王欢的关系网,李勇的新网站办得有声有色。
婚后不久,王欢又有了身孕,为李勇生了个儿子。几年的时间里,王欢的收入并没有太多增加,美丽的容颜也渐渐逝去。而李勇的事业一直稳步发展,他对妻子的感情也始终如一。
由于高校教学任务重,王欢平时工作较忙。李勇的公司已经稳定,反而闲余时间要多,平日里家务活便大部分落在了他的身上。李勇并没有因为收入或身份地位上与妻子的距离逐渐拉大,以及夫妻双方对家庭付出多少的落差而感到不平衡。
因为李勇知道,妻子的学识和关系网,是促进自己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事业上,李勇对妻子是有依赖性的,这不仅包括最初人际关系的开展上,还有管理思维方式和精神支持上。同时,王欢也需要丈夫能给她施展才华的机会,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与那些整日围着丈夫、孩子团团转,逐渐丧失了自我的旧日同学相比,王欢对现在的生活状态十分满足。
在李勇和王欢的幸福婚姻中,两人有着共同的生活目标,并且能够把各自的优势条件综合在一起,婚姻的幸福也是理所当然的。
在经济学家眼中,婚姻是一个买卖市场。199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贝克尔曾说过:“由于男人和女人为寻找配偶而竞争,所以可以假定婚姻存在一种市场。”李勇和王欢婚姻的幸福,则是双方的“买卖市场”达到了一种平衡。
现实生活中,婚姻市场的存在,早已无须假定。在经济学家看来,人结婚的原因并不复杂,当一个人觉得“结婚的预期效用,超过继续单身的预期效用或再找一个更为合适的配偶的预期效用时,就会决定结婚……”
在婚姻的买卖市场上,结婚是需要注重收益的,收益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婚姻的幸福。而控制好婚姻的交易成本,能获得婚姻收益的最大化。那么身处婚姻之中的男女,又该如何控制买卖市场中的交易成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