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712700000041

第41章 作家作品名称与作家心态(3)

天启年间,冯梦龙的“三言”文字淳雅,取名也注重内在含义,此后的小说作家都比较重视作品名称的独特性和艺术性。小说名称开始变得空灵,由接近史传风格转向接近文学本质。

明清之际的小说作品名称多显得空灵而独特,因此对作品名称加以阐释就很有必要。此时作品名称也如作家名称一样,多用“警”、“醒”、“觉”等字样,是小说作家警世、救世、劝世、愤世、隐世等诸种创作心态的一种表现方式。

一、书名的阐释

如前所述,以前小说不重命名,取名较为随意,多以历史时期(如《三国演义》、《两宋志传》等)、事件(如《封神演义》、《西游记》等)、人物(如《包龙图公案》、《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等)命名,比较质实,所以也用不着解释书名。

明清之际小说作品名称开始独具匠心,文辞空灵,寓意深远,一般都需要通过解释才能使人明白,因而此时小说作家开始有为小说“释名”的意识和习惯。

明清之际有阐释小说书名的习惯,为小说释名的一般是书商、作者、序者或评者,也从一个侧面道出作家的创作心态。

书商出面解释作品名称的命名原因,一般是以“识语”的形式出现。

《喻世明言》“识语”,解释《喻世明言》的名称,是因其语体“明言显易”,而又能起到劝人为善的作用。兼善堂刊本《喻世通言》“识语”,也谈到书名来源,

自昔博洽鸿儒,兼采稗官野史,而通俗演义一种,尤便于下里之耳目;乃射利者而取淫词,大伤雅道。本坊耻之。兹刻出自平平阁主人手授,非警世劝俗之语,不敢滥入,庶几木铎老人之遗意,或亦士君子所不弃也。

说明《警世通言》的命名也是来源于两个方面,即多“警世劝俗之语”的作品内容和“便于下里之耳目”的语言风格。

为作品作序的人,也往往谈到作品的命名因由。有时,作品名称本身就是作者请作序者题写的。无碍居士在《警世通言·叙》中,叙述陇西君请他命名及他题写书名的经过:

陇西君海内畸士,与余相遇于栖霞山房,倾盖莫逆,各叙旅况。因出其新刻数卷佐酒。且曰:“尚未成书。子盍先为我命名?”余阅之,大抵如僧家因果说法度世之语,譬如村醪市脯,所济者众。遂名之曰《警世通言》,而从臾其成。《警世通言》,作家出版社1956年版。

据他所说,陇西君在完成小说创作之后,特请自己的莫逆知己为小说命名。而被邀请的无碍居士在阅读之后,根据作品内容加以命名,所取名称得到了作者的认可。

可一居士在《醒世恒言·叙》中,谈到“三言”总体上的命名原则:

六经国史而外,凡著述皆小说也。而尚理或病于艰深,修词或伤于藻绘,则不足以触里耳而振恒心。此《醒世恒言》四十种所以继《明言》、《通言》而刻也。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恒则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耳。《醒世恒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他总说“三言”的命名缘起,是取其可以“导愚”、“适俗”,可以令人“习之而不厌”。三部作品名称虽然不同,但作品内容心态和命名原则却是相同的。衍庆堂刊本识语也点明“三言”的内容和命名原则是“总取木铎醒世之意”。

有时是作品的评点者点出作品命名原由。如《型世言》的命名原由,就是陆云龙在评语中点出的。《型世言》第一百零七回《烈士不背君,贞女不辱父》的回末评语中,陆云龙说道:

若屡抗王师,殚谋报国,人不能胜天,卒以死殉,是为公。而高贤宁之作《论》,又不食禄,见之史册。铁氏二女之诗,见之传闻,固宜合纪之,以为世型也。

《型世言》第一百零八回《悍妇计去孀姑,孝子生还老母》卷首“小引”中,陆云龙又说:

运奇谋于独创,何必袭迹古人?完天伦于委蛇,真可树型今世。

他的这两段话,道出了“型世”的命名由来,即“以为世型”、“树型今世”,也就是强调作品劝诫教化的功用。

一般来说,一种书名只有一种解释,但有时一个书名还可有多种解释。譬如对于《鼓掌绝尘》的命名由来,不同的序者就有不同的解释。闭户先生认为《鼓掌绝尘》的命名来自于崇祯初年“万民鼓掌”的大好形势:

方今一人当头,万民鼓掌,逆珰传首,叛焕划肠。

而临海逸叟则认为《鼓掌绝尘》的命名,是源于精彩的作品内容令人“鼓掌绝尘”,他说:

兹吴君纂其篇,开帙则满幅香浮,掩卷则馀香钩引,入手不能释者什九,遂名之《鼓掌绝尘》云。

他认为吴君所纂写的这部小说,文辞优美,不但在阅读时令读者感到“满幅香浮”,而且在掩卷之后,还能够感受到“馀香钩引”,美妙绝尘之处,令人鼓掌,因此命名为《鼓掌绝尘》。这两种对书名的阐释,见仁见智,各有道理。

二、书名的特点

明清之际小说作品的名称,有的来自作品立意,有的来自典故,有的来自作品艺术特色等。来自典故的书名,实际也可包含在来自作品立意的书名之中,只是在小说史上,明清之际似乎是首次出现以典故命名作品的做法,故单列出来,以示强调。

来自典故的书名有《石点头》、《鸳鸯针》、《醉醒石》、《照世杯》等。有的书名用意与所借鉴的典故用意一致,有的书名用意却与其所借鉴的典故用意相反。《石点头》的书名用意与其所借鉴的典故用意一致。托名“龙子犹”序的《石点头·叙》中,谈到《石点头》的命名由来,他说《石点头》的书名,来源于生公在苏州虎丘说法、精妙的讲义将一块顽石感动得频频点头的故事。他以此来说明《石点头》这部小说作品,能够起到和“高僧悟石”一样的劝世作用。《鸳鸯针》的书名用意却与其所借鉴的典故用意相反。独醒道人《鸳鸯针·序》中说《鸳鸯针》的名称取自一句古谚语。这句谚语的原意是将劳动的成果展示给人看,却不把劳动的技术传授给人。但《鸳鸯针》的作者却与此做法相反,“不惜和盘托出”自己的处世经验和人生见解,把他的小说创作比作“痛下顶门毒棒”、“针针见血”的医疗手段,期望能够起到“救度”世人的作用。

《醉醒石》的书名用意和《石点头》一样,与其所借鉴的典故用意相同。《醉醒石》取“醒醉之石”可令人“醉态立失”之意,也就是说小说的立意是警醒世人、劝人为善。

《照世杯》的书名,应取自明朱国桢《涌幢小品》中的一条记载:“撒马尔罕在西边,其国有照世杯,光明洞达,照之可知世事。”则其作者将自己的小说比作“光明洞达”的域外奇珍“照世杯”,希望读者阅读之后“可知世事”。

来自作品艺术特色的书名,往往表露了作家的文体观念。譬如《无声戏》这一作品名称,透露出李渔的一种独特的小说观念。《无声戏》的命名用意,是将小说比作舞台上的戏曲作品。虽然印在纸上的小说没有声音,但却像讲究音律的戏曲作品一样,有其内在的韵律感和戏剧性。这是李渔对小说的一贯看法。他在《十二楼·拂云楼》第一百零九回末尾也说:“各洗尊眸,看演这出无声戏。”

明清之际小说的名称,大都来自作品立意,强调其劝化功能。《清夜钟》的立意,在于“唤省奸回”、“惊回顽薄”。其他如“三言”、《觉世名言》等,更是如此。关于这一点,前面所论甚多,此处不再赘述。

此时小说作品的名称,也和当时的小说作家名称一样,多用“警”、“醒”、“觉”、“醉”等字,如《警世阴阳梦》、《醉醒石》、《觉世名言》(《十二楼》)、《觉后禅》(《肉蒲团》),《觉世棒》(《鸳鸯针》)等等,体现了小说作家的警世、醒世、救世和劝世的诸种心态。

小说作家谈到“醉”、“醒”之处也很多。可一居士在《醒世恒言·叙》中说:

夫人居恒动作言语不甚相悬,一旦弄酒,则叫号踯躅,视堑如沟,度城如槛。何则?酒浊其神也。然而斟酌有时,虽毕吏部、刘太常,未有时时如滥泥者。岂非醒者恒而醉者暂乎?繇此推之,惕孺为醒,下石为醉;却嘑为醒,食嗟为醉;剖玉为醒,题石为醉。又推之,忠孝为醒,而悖逆为醉;节检为醒,而淫荡为醉。耳和目章、口顺心贞为醒,而即聋从昧、与顽用嚣为醉。

……自昔浊乱之世,谓之天醉。天不自醉人醉之,则天不自醒人醒之。以醒天之权与人,而以醒人之权与言。

……若夫淫谭亵语,取快一时,贻秽百世,夫先自醉也,而又以狂药饮人,吾不知视此三言者得失何如也?

冯梦龙在这里具体阐释了什么是“醉”,什么是“醒”。

而无名氏在《醉醒石·叙》中阐释的醉醒观,则更进了一步,说明世人醉者多,醒者少;醉为非,醒为是:

古今尽醉也,其谁为独醒者!若也独醒,世孰容之!虽然,亦不可不醒也。不醒,则长夜不旦,世间之大事业,安能向醉梦中问之。第人不醉则不醒,不大醉则不大醒。从一醉日富后,忽而得醒机焉,醒乃大矣。不醉而自谓能醒者,惟圣贤豪杰则然。非圣贤豪杰而自谓能醒,非好行小慧,则懵无识知之妄人也。《醉醒石》,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作者在此处发出深沉感慨:世道不容独醒者。他还指出醉和醒的辩证法:不醉则不醒,大醉则大醒;并最终将对醉和醒的阐释归入一种对尘世的责任感:唯醒才能做大事业。

同类推荐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萧伯纳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萧伯纳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镜子里的时光

    镜子里的时光

    本书中作者以优雅灵动的语言,细腻的出人意料的视角,以及女性散文作家中罕见的幽默感,讲述了一个人乃至一个群体成长中的幸福和疼痛,翘望和忧伤,从一只鸟、一棵树的身上,窥视到这人间深藏不露的真相。手持铁铲,臂挎柳条篮,挖野菜的时光多么让人沉醉。又是一个不劳而获的春天。多少年过去,大头菜还是一味试图把自己伪装成一棵草,因为太专心了,反而露出了马脚。这个小蹄子!一群一群的小蹄子嗒嗒嗒跑在土层下边,深深浅浅的,让我一路追着它们,把朋友和春天都丢在后面。
  • 独行者

    独行者

    《独行者——罗锡文散文新作选》本集子是罗锡文在近些年创作的散文新作选。另,本集子名《独行者》,2011年3月由德宏民族出版社出版。罗锡文已经出版十五部个人文学著作。
  • 乡野闲人

    乡野闲人

    《乡野闲人》为安宁“乡村三部曲”第三部,前两部分别是《我们正在消失的乡村生活》(2016.3,黄山书社)、《遗忘在乡下的植物》(2016.7,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书中所选个案,代表了中国大部分乡村的组成,比如村长、小贩、乡村医生、手工艺人、大学生、单身者等。这些个体人物的悲欢离合,也代表了大多数乡村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尤其在当下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农民经受的冲击强烈,他们的日常生活,人生际遇,也便有了表现的价值。乡土文学需要以有温度和悲悯的笔触,去展示乡村普通民众的人生悲欢与命运起伏。
  • 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

    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

    《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聚焦美国愈演愈烈的住房问题——房价持续上涨、生活成本不断上升,收入却停滞不前、甚至不增反减——马修·德斯蒙德决意深入贫困社区,一探问题的核心。读者将直面贫穷带来的流离失所,见证匮乏者拒绝屈从的优雅身影。这是一本关于贫穷和驱逐的启蒙之书,也是一部呼吁行动与改变的作品。
热门推荐
  • 是妃不是祸

    是妃不是祸

    “阿娇,寡人将整个天下送给你,你可满意?”某男子一身玄色衣衫,龙纹金绣,玉冠束发,受着天启黎民百姓跪拜,柔声询问。凤娇冷冷瞥向城门楼下朝拜的臣民,许久才开口:“您爱阿娇么?”某人沉默...一阵冷风吹过,吹乱凤娇额前碎发,只见她无奈苦笑,“圣上,您答应臣妾的诺言该实现了,臣妾...该离开了。”言罢,她便转身朝着城门楼下缓缓走去。站在高处的某人嘴角微微抽搐,许久才喃喃自语道:“寡人爱你,却愿还你自由...”凤娇行走在川流不息人群中,默默流下了眼泪...
  • 全能影后要修仙

    全能影后要修仙

    【双洁高能宠文】传说中高冷得一批单身了二十多年母胎solo的慕氏财阀总裁慕九琛脱单了!对方还是个娱乐网臭名昭著的十八线小明星?谈恋爱后的慕总表示,高冷?薄情?不近女色?呵呵哒,那是不可能的!高冷薄情的大狼狗秒变忠犬小奶狗。谈恋爱前,慕九琛的目标是世界首富,谈恋爱后,慕九琛的目标只有一个,撒狗粮,撒狗粮还是撒狗粮!本书又名《慕总又双叒叕撒狗粮了》《当着全网谈恋爱》《妻奴慕总在线虐狗》!
  • 剧本制冒险学园

    剧本制冒险学园

    青仪的‘未婚妻’不是自己的‘未婚妻’。甚至连女朋友都莫得……这是不同维度的‘奔现’攻略。一切都要从开启‘冒险学园’讲起。
  • 会有人来拯救你

    会有人来拯救你

    世间三万字写不尽的人间沧桑悲欢离合,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 那年大山里的秘密

    那年大山里的秘密

    那个秘密苏玲没有向任何人说过,她一直遵守着与叶怜姐姐的约定,直到长大,这个秘密就像一根刺,扎在了她的心里,慢慢的变成了毒瘤。或许只有创造这个秘密的本身消失,苏玲才能解脱,她不只一次的在心里祈祷着
  • 推理只在校园外

    推理只在校园外

    似乎无论宫藤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发生命案。青梅竹马郝兰、郝兰的闺蜜骆小圆、交流生萧平、刑侦大队队员欧阳俊廷,跟着宫藤,一起经历着惊心动魄的生活。
  • 孙子学院——孙子的兵战谋略

    孙子学院——孙子的兵战谋略

    孙子是世界军事史上最负盛名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不但在中国,而且对中国之外的许多国家都有很大影响。而《孙子兵法》一书自问世以来,就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乃至整个中国传统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极其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封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历代军事家、政治家甚至是医学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其自身的实践。《孙子学院》正是以孙子的兵法谋略为底料,从《孙子兵法》中汲取智慧,试图将孙子的兵法谋略与现代商战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广大读者朋友编写一本商战谋略全书。
  • 校草大人vs极品女

    校草大人vs极品女

    此时的夏萱儿看着自己手里的红本本,心中一阵哀嚎,我怎么可以向恶势力低头呢!可是看着眼前的男人,这个一言不合就说杀她全家的男人,她还是默默的低下了头!想找竹马?没门~想追暖男?想的美~想迷恋其他学长?你试试~早已经盖了章,拿了本的人还想跑,哼╭(╯^╰)╮不会给你机会的,你只能是我的金世琪的人,放心,不会让你死的,所以一直会是我的人除非我死了~→_→
  • 三小只的独宠宝贝

    三小只的独宠宝贝

    一个电话,三公主被揪回国订婚,三公主左藏右躲,最后竟然发现,自己的订婚对象竟然是六大家族的霸道少爷,是圣伊格林贵族学院里只手遮天的王子............
  • 大侠是凡人

    大侠是凡人

    这是个古代大侠重生在现代的生活故事。没有了古代江湖的快意恩仇、恣意洒脱。有的只有小时做不完的作业,大时做不完的工作。庞文汐泪目:“麻麻我要回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