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2007年相比,网民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性别结构
《中国统计年鉴(2008)》显示:2007年底,中国居民的男女性别比为51.5∶48.5。与2007年相比,中国网民性别结构进一步优化,网民性别结构趋近于总人口中的性别结构。
2007~2008年网民性别结构对比
虽然网民总体的性别结构较为接近,但是城乡之间的网民性别结构差别仍然较大。城镇网民中性别结构几无差异,而农村网民中,男性仍然高出女性约15个百分点。
城乡网民性别结构对比
首先,从性别结构上看,与2007年相比,中国网民性别结构进一步优化,网民性别结构趋近于总人口中的性别结构。城市中男性上网比例是50.5%,女性是49.5%,比较接近。农村中男性上网比例是57.4%,女性是42.6%,男性比女性高出15个百分点。尽管这个数字鸿沟在不断缩小,但是农村男女教育水平的差距依然存在。
(二)年龄结构
与2007年相比,10~19岁网民所占比重增大,成为2008年中国互联网最大的用户群体。该群体规模的增长主要有两个原因促成:首先,教育部自2000年开始建设“校校通”工程,计划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师生共享网上教育资源,目前该工程已经接近尾声;第二,互联网的娱乐特性加大了其在青少年人群中的渗透率,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等服务均对互联网在该年龄段人群的普及起到推动作用。
2008年40岁及以上网民所占比重略高于2007年。近年来网民中高龄群体比例不断上升,增长率已经超过了网民总体的增长速度,显现了我国网民结构在年龄上不断优化的趋势。
2007~2008年网民年龄结构对比
(三)学历结构
与2007年相比,网民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进一步下降,高中、初中学历所占比重继续提升。互联网日益向低学历人口普及。
2007~2008网民学历结构对比
非学生网民的学历结构
在非学生网民中,初中及以下网民的比例明显低于网民总体,而高中及以上比例都高于总体。在此群体中,互联网向低学历人群的渗透速度明显低于学生群体。我们认为这与高学历人群的工作紧张度有密切联系。
(四)职业结构
网民的最大构成群体是学生,学生群体的大量存在,一方面极大地活跃着中国的互联网应用,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中国互联网的商业价值。我们认为,学生网民的增加为网络的道德规范和网络犯罪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网民职业结构除了学生之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者、企业公司管理者、职员、专业技术人员等文职人员占有较大比重,而占中国人口最大比重的农民、产业服务业工人在网民中所占比重还比较低;与2007年相比,网民中无业人群从11.9%下降到5.5%。
网民收入结构
2007~2008年网民城乡结构对比
(五)收入结构
与2007年相比,网民中无收入群体所占比重从4.4%下降到1.5%,降幅明显,这与职业中无业人群的比重下降形成对应。其他收入段变化较小。这意味着上网的价格仍是制约上网的一个重要因素。
(六)城乡结构
农村网民规模达到8460万人,网民中乡村人口所占比重不断提升,互联网正在不断向农村地区渗透。
2007年上网电脑以互联网用户个人使用为主。2007年关于上网电脑的使用人数情况,表示“只是我自己使用”和“主要是我使用,偶尔他人使用”的比例之和为74.5%,仅25.5%的被调查者表示电脑为多人共用。
2007年中国互联网用户笔记本拥有率为22.5%。2007年中国互联网用户笔记本拥有率为22.5%,已经具有一定的普及程度。
2007年中国互联网用户电视机拥有率为65.2%。2007年中国互联网用户中仅34.8%表示没有电视机,超过八成的互联网用户拥有电视机。
2008年,在网络接入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上网时间
网民在网上花费的时间与网龄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网龄越长,在网上花费的时间越长。
不同网龄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
与2007年相比,网民在2008年的平均每周上网时间略有提升。但是,由于新增网民上网时长略低的影响,网民的平均上网时间增长有限。考虑到网民总体的巨大规模,网民总体实际花费在互联网上的总时间较2007年要大大增加。
2007~2008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对比
(二)上网地点
家庭、网吧是网民上网最主要的两个场所。但是对不同身份的网民,其上网地点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其中,体力工作者和下岗失业人员更多地在网吧上网。
网民上网场所
(三)上网设备
台式电脑是网民上网的主要设备,手机作为上网终端迅速崛起,随着中国3G应用的发展,可以预计,2009年及未来更长一段时间内手机上网将会更加普及。
网民上网设备
不同的职业身份,对上网设备的使用具有很大影响。对应分析和交叉表显示:管理者更加倾向于使用笔记本电脑上网,办公室职员则主要通过台式机上网,而学生则有明显的手机上网倾向。
网民身份与上网设备对应分析
手机为学生的移动上网提供了最为便捷的手段。一方面是在学生中应用最多的客户品牌“动感地带”、“UP新势力”等,在套餐中直接加入了上网的资费;另一方面,学生普遍关注的应用,如即时通信、图铃下载、手机小说等,都可以在手机上网中方便地实现。这些对推动学生使用手机上网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体力工作者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也很高,这与手机的普及关系密切。另一方面,电脑价格较高,并且对体力劳动者而言又不是必需品,因而偶尔的上网需要可以通过手机部分满足,而无法使用手机替代的需要则在网吧实现。第三,该人群的上网需求简单,聊天、棋牌游戏是主要的应用,而这些应用在手机上都可以实现。
(四)接入方式
网民通过宽带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已经占到总体网民的90%强,宽带上网已经成为绝对主流。
宽带窄带在网民中的普及率
42.4%的网民使用过窄带接入,这里的窄带接入已经不同于互联网初期的拨号方式,而更多的是移动互联网的无线接入。下图是只使用窄带接入的用户的上网设备,从图中可以看出:手机是此群体最常使用的上网设备。
仅使用窄带接入的网民使用的上网设备
由于宽带窄带之间存在复用,实际上只使用窄带接入的网民只占总体网民的9.4%,另外有33%的网民是宽带和窄带的复用群体。
《Netguide 2008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相关市场分析显示:2007年中国互联网用户互联网消费总规模为3988亿元人民币。2008年中国互联网用户互联网消费总规模将为5815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45.8%。
相关市场分析显示:中国互联网用户人均2007年度互联网消费规模为2191.2元人民币,比2006年增长7.7%。
据统计,2007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月网络购物消费平均为109.2元。月网络购物消费主要集中在20~300元之间。
目前,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应用日渐成熟。网络的各种应用大致分为如下几类:网络媒体、互联网信息检索、网络通讯、网络社区、网络娱乐、电子商务、网络金融等应用。
(一)网络媒体
2008年网络媒体的使用率较2007年提升了近5个百分点,达到78.5%,用户群体增长7900万,达到23400万人。
互动性是网络新闻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它将传统媒体与受众的传播关系转变为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传播关系。另一方面,网络新闻在表现形式上实现了多媒体整合运作,表现力与感染力更为突出。
对重大事件,例如奥运会的报道,使网络媒体站到了主流媒体行列。
(二)信息检索
搜索引擎是网民在互联网中获取所需信息的基础应用,目前搜索引擎的使用率为68.0%,在各互联网应用中位列第四。2008年全年搜索引擎用户增长了5100万人,年增长率达到33.6%。由于互联网整体网民规模快速增长,新增网民中低学历网民比重增大,而该部分网民的搜索引擎的使用率较低,导致搜索引擎的整体使用率下降。
搜索引擎的使用存在明显的城乡、年龄、学历、收入差异:城镇网民搜索引擎使用率明显高于农村;20~40岁网民搜索引擎使用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学历越高,搜索引擎使用率越高;收入越高,搜索引擎使用率越高。搜索引擎应用人群的特点决定了它在互联网领域的高商业价值。
(三)网络通讯
1.电子邮件
2008年电子邮件使用率为56.8%,与2007年保持稳定。研究发现:网民学历越高,电子邮件使用率越高;职业分类中的办公室职员、管理者、大学生等电子邮件的使用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网民的学历结构会继续向低学历人群倾斜,而随着互联网向办公场所的进一步普及,会有越来越多的职业人群使用电子邮件。将以上两种因素结合考虑,未来电子邮件的使用人群会继续增长,这种增长在职业人群中会尤其明显,但是由于低学历人群不断涌入互联网用户大军,未来电子邮件使用率有走低的趋势。
2.即时通信
即时通信承载的功能日益丰富,一方面正在成为社会化网络的连接点,另一方面,其平台性也使其逐渐成为电子邮件、博客、网络游戏和搜索等多种网络应用重要入口。
2008年底即时通信应用的使用率为75.3%,比起2007年年底,用户群规模增长了5300万,但使用率降低了6.1%。从年龄分析看,40岁及以上人群即时通信用户所占比重略高于2007年,主要的用户增量体现在40岁及以上的老网民中,而40岁以下的即时通信用户使用率均出现了下降。
(四)网络社区
1.交友网站
2008年交友网站较2007年有较大规模的增长,目前使用率达到19.3%。婚恋交友网站通过与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合作等方式,提高了对用户的影响力,网民对专业婚恋交友网站的认同程度也在提高,用户规模在持续增长。校园和职场网络交友形式,在2008年发展非常迅速,凭借已有的用户规模基础,吸引了更多的新用户加入。丰富的应用种类(如网页游戏)和使用手段(如手机交友),为交友网站的用户增长起到了更大的推动作用。
2008年博客用户规模持续快速发展,截至2008年12月底,在中国2.98亿网民中,拥有博客的网民比例达到54.3%,用户规模为1.62亿人。在用户规模增长的同时,中国博客的活跃度有所提高,半年内更新过博客的比重较2007年底提高了11.7%。博客数量的增长带来了用户聚集的规模效应。博客频道在各类型网站中成为标准配置,其中SNS元素的加入对博客用户的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博客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
(五)网络娱乐
1.网络游戏
2008年网络游戏用户规模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用户使用比例从2007年的59.3%升至2008年的62.8%,这主要受益于网络游戏产品内容以及形式的丰富:一方面,网络游戏产品内容的多样化加大了其向高低两个年龄段用户的扩张力度;另一方面,网页游戏作为新兴的游戏形式在2008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无须下载客户端、操作方便等特性使工作时间玩游戏成为可能性,而SNS网站加入了网页游戏因素,又进一步加大了网络游戏的传播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