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是一种抉择。求惟一解不叫决策,属一加一等于二的那类事,那不算决策,如何想办法让一加一大于二,才需要决策。从这点说,关于决策问题现实中处处存在。宏观中有决策问题,微观中也有决策问题。组织有决策问题,个人也有决策问题,如个人上学、工作、做事等都有决策。这就是说,人人有决策问题,事事有决策问题,处处有决策问题。
企业有决策问题
企业有决策问题,很多很多。如企业拟生产什么?经营什么?商品怎样进入市场?如何开展竞争?价格如何定?等等。于是出现诸如什么产品决策、经营决策、销售决策、市场决策、价格决策等等题目。
企业领导人要把他的主要精力放到决策工作上来,对此,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总裁杰克·韦乐奇说:“我整天没有做几件事,但有一件事是做不完的,那就是规划未来。”杰克·韦乐奇有“世界第一‘CEO’”之誉,到2001年退休为止,执掌通用电气帅印20年,他决策搞改革,改革前有员工40万,经理头衔的上万人,高层经理有500多个,副总裁130个,管理层次12个,工资级别29个,改革后砍掉350个机构,裁员31万,管理层次减至5个,公司工作效率大增。
做决策要注意三点
■情况要明。有所谓“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的话。要做到决策正确,首先要做到情况明。情况明是做好决策的基础。有利情况,不利情况,各种情况都要力求明了。情况明了,再加上正确的判断,所做的决策才有可能正确,执行决策的决心才会增大,再加实施的方法正确,那么事情的成功就有可能。诸葛亮作隆中决策,因为他十分清楚地掌握了曹操情况、孙权情况、荆、益州情况以及刘备的自身情况,分析判断又正确,隆中对成功的可能性就存在了。
情况不明是做不好决策的。有一故事说,一个黑天,有人在一路灯下找物,一过路人问:找什么?答找钥匙。又问:钥匙肯定丢在灯光下面吗?丢物人答:不一定,只有这个地方才有灯光,才能见得到东西。这个人决定在有灯光处找钥匙,是情况不明而为的,是无奈的。我们在做决策时,决不能做这种无奈的事,要尽量多掌握情况,在掌握足够多的情况条件下做决策。
曾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的阿尔弗雷德·斯隆,在一次主持一个重要的决策会议上,他在广泛地听取了众人发言后说:“既然大家意见一致,我宣布休会,这个问题延期到我们能听到不同意见时再开会作决策。”斯隆领导通用汽车公司33年,他刚到公司时,该公司在美国汽车市场占有率只有12%,到1956年斯隆临退休时,汽车占有率上升到56%。斯隆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认为,企业的成败关键在决策。决策正确,执行中即使出了点偏差,也容易弥补;若决策出错那是致命的,在执行中再作任何努力都将无济于事。斯隆的决策观点是听到了不同意见后再做决策,是很正确的,兼听则明!
■决策不能拍脑袋。决策要搞调查研究,要算,要谋,据情况算与谋,不能拍脑袋。中国原有一家名叫巨人的企业,1992年想建一座高为18层的大厦,后拍脑袋拟盖38层。某领导视察后说楼的位置很好,楼还应该盖得再高些,于是拍脑袋决定盖54层。后又认为,盖就要盖个在全国商界楼层最高的建筑,于是拍脑袋要盖64层。后来,巨人的领导人又觉得64这个数字不吉利,再拍脑袋,决定盖70层。如此没有经过任何调查研究、科学论证,没有任何算,没有任何谋,胡乱拍脑袋的决定,企业焉有不败之理,最后,巨人在胡乱决策中彻底倒下。
■决策要据自己情况做出。因为决策的主体是我,决策必然是据我的需要而做出,因此,决策务求切合自己实际。打个通俗的比方说,假如你是山里人,或者是一位水边人,你为自己的今后生计做决策,你就必须念好你所处地盘的山海经,据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原则,利用好山,或开矿,或打柴;利用好水,或造船,或下海,或抓鱼摸蟹。
现在有人这样胡乱做决策:“凭感觉办事,拍脑袋行事,拍屁股完事。”很不好,要改。应这样做科学决策:情况不明不决策,未经专家论证不决策,没有经过民主讨论不决策,不符合法定程序行事的不决策。
五、借东风与预测
关于“预测”
决策与预测密切相关。预测的“预”,事先之谓;预测之“测”,估计之谓,预测即事先估计之谓。在《孙子兵法·计》中有“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的话,这“算”内含预测的思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上题说了,决策必须正确掌握与决策题目密切相关的情况后才能做出。这相关情况含两个方面:现实情况与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现实情况是主要的,因为是现实的,相对地比较容易了解,我们必须通过知彼知己等办法去获知现实的知,并且力求获真知;未来可能出现的,因为它是属于未来的,了解它相对较难,这只能通过“预”了,对现在的知作了分析判断后,推而测之。预测,对今后状态的估计务求尽量准确,使对今后做出的决策的失败概率尽量减少。
预测的内容与作用
预测有两个方面内容,结局预测与过程预测。结局预测,对事物最后结果作预测,或成或败;过程预测,即对事物发展中某个时段的情况作预测,如事物发展顺利或不顺利,会发生什么问题等。
预测在决策中起两个作用,一是预测某事物的决策因素在决策过程中的表现情况,然后取用我所需要的,抛弃我所不需要的,或改造使其不需要变为需要,为正确决策提供条件;二是对决策结果作初步判别,若可行则确定为正式决策方案,不行,重新再考虑决策方案,再判别,再选定决策方案。
诸葛亮预测
诸葛亮的隆中决策是含有预测思想的,如他在决策中,对种种决策因素,如曹操情况、孙权情况、荆州刘表情况、益州刘璋情况等,作预测分析,最后得出他的结论。
我们再举《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借东风”这个故事为例,说明预测的重要性。这是关于气象情况所做的预测,对当时吴蜀与魏作战关系重大。
故事是这样的(第49回):在赤壁之战中,孙权决意抗曹,与刘备联合抗曹已成事实了,周瑜设计诓了蒋干,诸葛亮草船借得了箭,黄盖行苦肉计投曹已被首肯了,庞统施连环计被曹吸纳了,吴蜀与魏作战胜利可能在即,此刻周瑜在长江江畔踌躇满志,忽然狂风大作,一阵风刮起旗角拂向瑜脸,瑜猛然一惊,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下。
周瑜的不省人事是由于刮起旗角的风引起的,是这个战争中具有决定作用的气象现象导致周瑜病。此时正是冬季,那有能烧曹营的东风呢?诸葛亮看出了周的病症、病因,并为周瑜开出治病处方十六个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并就如何解决风的问题提出了对策,瑜病愈。
周瑜这个气象预测,曹操也考虑到了。曹操吸纳庞统的连环计,让战船拴在一起,使履船如平地,有人劝曹,若吴用火攻怎么办?操预测分析说:“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
周瑜愁风有道理,曹操对风舒心也有道理。但诸葛亮竟然祭天设坛借起东风来了,并得风。当然此是小说描述,但火烧赤壁那天有东风是事实,诸葛亮懂天文可能也是事实。
关于气象预测现在已经成为一门科学。现在在电视节目中,每天还有天气预报的节目呢!过去,如在诸葛亮那个年代里,人们估计未来天气,只能凭局部的天象、地候作分析。如有气象谚语说:“天有五色斑,晒谷不用翻。”是说天有五彩颜色,明天天必大晴;又如观察蚂蚁动静,说蚂蚁如在搬家,明天可能会下雨。现在,天气预报所据的事实绝不只限于这些局部内容了,而是根据大范围的气象信息,我大区、他大区的信息情报,如暖流情况,寒流情况,风团情况等作综合判断,报出可信度很高的天气预报来,报出很多天后的气象预报来。
上述故事告诉我们,预测问题是值得重视的。
做好预测工作的四个注意点
如何做好预测工作呢?注意四条:讲现实性,讲科学性,反对主观性,反对任意性。
■讲现实性。预测从现实来,明天是今天的继续,未来是现在的变化,从现实的情况出发搞预测。拿借东风这件事来说,当时,曹兵众、强,吴蜀兵寡、弱。要以寡弱的去取胜众强的,惟一方法就是智胜。用火攻去取胜曹操,是诸葛亮、周瑜共同看法,是取胜曹操最佳也是惟一的办法。曹操的战船已连在一起了,曹手下懂水战的人被除掉了,去曹操那儿纵火的人也已有了,这个人是肯定可以接触曹军并实施纵火任务的。现在的现实问题是风,火从风势,风助火威,风没有,如何纵火?预测风的情况成为关键,在当时的时空情况下,盼望东风出现,成为周瑜一大心病,诸葛亮给解决了,岂不是一件大快人心事。
■讲科学性。预测,不能搞迷信那一套。喜鹊叫,不见得你能遇上好事;乌鸦鸣,也不见得你就一定会碰上倒霉事。只能用科学的办法才能做好预测工作。讲预测,讲科学就要讲唯物,来不得半点虚假,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从现实预测今后,从今天预测明天;就要讲辩证,辩证地、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从事物因素间相互联系关系去看问题,从事物因素发展地去看问题。
■反对主观性。主观是办任何事的大敌,搞预测也如此。不能搞主观愿望,有人做股票生意,买进卖出,常往有利方面作估计,结果满不是这回事,遭失败。又如,有人希望长高,用一个计算公式作预测,定一个好的预测底数,然后按公式计算,此人在长大后实际身高较之用公式计算出来的预测身高差得很多。
■反对任意性。预测必须认真对待,不能抱无所谓的态度搞预测,也不能搞任意性,任意地想事是会坏事的,要严肃地对待预测。
联系现实说预测
在现实企业管理中,预测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企业要做好决策工作,就必须做好预测工作。企业有各种决策,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产品决策、销售决策等,因此需要做好相关的各种预测工作。例如你做股票生意,你就要预测股票行情的涨与落情况,是牛市?是熊市?然后采取对策,或收或抛,以求赚更多的钱。
搞预测不能搞迷信
预测,要讲科学性,前面已说及,这里展开地再说些关于迷信的问题。
人人有决策问题,人人也有预测问题。正因为如此,有人行骗,如一些属迷信色彩的皇历出笼了。在皇历上日期旁,上面写些什么宜婚,忌婚,宜出行,忌出行等文字以骗人,这些文字也属于预测范畴。
人们关心做事业顺畅与否,做生意成功与否,结婚后婚姻美满与否,子女情况怎样,健康长寿与否,今天出门顺利与否等,做某些预测,预测财运,预测婚姻,预测生子,预测前途,预测生死,是可以理解的。这些预测,假如只是个人想想,不搞迷信,无关大局。但是若搞迷信了,什么算命,什么看相,什么占卜,什么跳神,那就会劳民伤财,甚至出更大问题。
六、诸葛亮两把火与谋胜
战争要以谋取胜
《孙子兵法》首篇《计》首语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兵”即战争,战争是要死人的,要破坏财富,以《三国演义》为例,因为“兵”的原因,很多诸侯消亡了,如陶谦、袁绍、袁术、马腾等。
人们盼望和平。我们应该尽量地让战争不太多地丧人、伤人,少一点财产损失。要少丧人、伤人致胜,关键是要用计,用谋。尽量通过计与谋,做到战争中兵不血刃而利全,不战而屈人兵,做到尽量和平的战争。
《三国演义》故事中谋重要
《三国演义》故事中讲了很多关于谋略取胜的事,列举几例:
■诸葛亮在作隆中决策时说谋重要。隆中决策诸葛亮说:“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亦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请注意“人谋”这二字,曹操凭“谋”胜袁绍。诸葛亮向刘备献上隆中对时,明确地告诉刘备:“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第38回)。请注意“谋者也”三字。这“人谋也”,这“谋者也”,告诉我们“谋”至关重要。
■《三国演义》几大战役说明谋重要。《三国演义》中有几个大战役,如赤壁战等。在这几个战役中胜者何以胜,败者何以败,都是由于兵中的计、谋所致,胜者谋正确,败者谋失当。而且还需指出,在这几大战争里,都是弱者胜了强者,这说明“谋”有化弱为强的功效。
■司马懿胜曹爽说明谋重要。魏明帝曹睿死,曹芳继位,按曹睿遗诏,由曹爽、司马懿辅佐曹芳。起初,曹爽碍于司马懿的威望,重大事情都请司马懿决断。后曹野心日长,想架空司马懿。司马懿觉察到了这个变化,但碍于曹爽是曹芳宗室贵族,司马懿避其锋芒,静思对策。不久,曹心腹李胜出任新职,曹命李去司马懿那儿告别,同时探测司马懿情况。此刻司马懿计来了,他假装老朽糊涂,行要靠人扶,食要靠人喂,讲话语无伦次等,以麻痹曹爽。在曹对司马失去警惕性的时候,司马懿利用曹爽外出机会,发动攻击,围困曹爽的家,剪除曹爽党羽,并以谋反罪名诛杀曹爽。司马氏、曹氏之争是权力之争,无是非可言,但司马善于施谋倒是很耐人思索的。(第106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