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有这么一则故事。刘备得名马“的卢”后,遇到单福即徐庶时,徐庶说“的卢”伤主,教刘一法以避祸:“公意中有仇怨之人,可将此马赐之;待妨过了此人,然后乘之,自然无事。”刘闻言正色说:“公初至此,不教吾以正道,便教作利己妨人之事,备不敢闻教”(第35回)。其实,这是徐庶试探刘备是否有仁心而讲的话。刘备的回答就很符合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好。己爱恒爱人,己恶勿施人。你喜欢得到爱,你就施爱于他人;对坑蒙拐骗、抢盗偷劫,你讨厌,人人讨厌,那你就不要去做这方面的事。人人若都如此做了,天下岂不太平?
我们需要“仁”
我们现实中也需要讲仁。纵然你政绩昭然,难免有失误的时候;纵然你财富很多,难免有贫穷的时候,必须不忘仁。
我们社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这里更需要仁:如搞生产,生产价廉物美的商品就是仁;搞交换,买卖公平就是仁;搞分配,分配公平合理就是仁;搞消费,让顾客消费到货真价实的商品就是仁。
让仁布满世界,让社会充满爱。
九、刘备借兵———信之思
治国要讲诚信。诸葛亮说:“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
“信”之义
何谓“信”?诚实为信,虚假为不信。
《孙膑兵法·威王问》中,孙膑在回答“令民素听,奈何”时说:“素信。”“素信”就是要靠诚信。孙武认为,将的素质有五“智,信,仁,勇,严”,“信”是其中之一。
“信”,人言惟信。“信”是人特有的品质,有信的人是正直的、受人尊敬的人。
《三国演义》中关于“信”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有不少讲“信”的故事,下面列举三则。
■诸葛亮六出祁山期间,在第五次行动时,与司马懿战,为了缓解兵力的矛盾,诸葛亮接受杨仪建议,把二十万兵力,分成两个部分,每部分十万人,轮流上前线,每隔百日轮换一次。一次,正当部队与敌人在卤城激烈战斗的关键时刻,百日时限到了,诸葛亮闻知后方汉中的兵已出川口来接班,急命交战部队准备换防。可是就在这个时刻,魏军有孙礼率领二十万兵力前来助战,司马懿乘势又来攻,情况十分紧急。杨仪建议,暂不交换兵力,原部队留下继续抗敌。诸葛亮不同意说:“不可,吾用兵命将,以信为本,既有令在先,岂可失信?且蜀兵应去者,皆准备归计,其父母妻子倚扉而望。吾今便有大难,绝不留他。”即传令即日执行,众军士非常感动,都愿意留下来与魏军作战,诸葛亮劝说无效。蜀军与魏军战,人人奋勇,一举败敌。(第101回)
■刘备在北海孔融处,孔要刘救陶谦,刘需向公孙瓒借兵抵御曹操,于是向孔融告别,答允事后回来,还说:“圣人云:‘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表示借到或借不到,必然亲至,备践诺。刘到公孙瓒那儿,求助公孙出兵,公孙瓒劝:“何苦替人出力?”刘答:“备已许人,不敢失信。”(第11回)
■周瑜欲夺荆州,设一计叫“假途灭虢”之计,是说,假装帮刘备取西川,假道荆州。其实,周帮刘取川是假,取荆州是真。诸葛亮识破周瑜伎俩,周瑜抵达荆州城下,赵云已在城上等待,赵对周说:“孔明军师已知都督‘假途灭虢’之计,故留赵云在此,吾主公有言:‘孤与刘璋,皆汉室宗亲,安忍背义而取西川?若汝东吴端的取蜀,吾当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第56回)。作为战事,周瑜施无信的“假途灭虢”计可以理解,但诸葛亮却能识周瑜无信,并以信的名义取了荆州。
诚信古训
诚信,古训很多。“仁,义,礼,智,信”五常,“信”是其中一常。上述第二例故事中,刘备所说的话“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句,语意就出自儒家宗师孔子与其弟子子贡讨论一个问题时说的话。子贡向老师孔子提问,一个国家有三件要事:“足食”,“足兵”,“民信”,这三者中谁最重要?假如这三者要去其一,去什么?去其二,又去什么?孔子答,去一,去兵;去二,去食;信不能去,必须保留。最后孔子总结性地说了上述这句“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的话(《论语·颜渊》)。孔子还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是说,假如一个人没有信了,那么这个人就什么都没有了,人将不成为人。
管理要讲信
上面我们讨论的是军争中的“信”的问题,下面我们讨论管理中“信”的问题。
“信”是重要的,有信才有用,人有信用;有信才有誉,人有信誉。信用、信誉值千金。一个企业如果失去信用,这个企业就会完蛋。如南京老企业冠生园食品公司生产陈馅月饼,使该公司当年的生产产量锐减四成以上,该企业面临破产险境。“货不二价”,“童叟无欺”,“货真价实”是经商的必备素质。企业若违背了这个经商原则,焉有取胜之理。
我们说成功企业的例。在医药行业中,北方有老字号企业同仁堂,南方有老字号企业胡庆余堂。前者开办至今已三百多年,后者开办至今已一百余年。它们何以长寿?主要原因就是讲“信”。同仁堂有堂联说:“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产品十分讲信誉;胡庆余堂信奉的经营信条是“戒欺”,并把它悬挂在厅堂里,做生意规规矩矩,诚信待人。他们两家企业经营都极为重视信誉,有信誉得人信任,得信任生意火爆,于是企业得长寿。
这几年,我们开展“质量万里行”活动、“百城无假货”活动等,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就是树“信”。一个企业如果失去信用,人们就会不光顾这个企业,这个企业就会遭困,就会倒闭。我们要千方百计地为提高自己的信誉形象而努力。
“信”是无形的手
“法”是一只有形的手。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运作中,谁做了违反市场经济原则的事,就要用这有形的手去制约,去调节。“信”是一只无形的手,市场经济也需要用人的觉悟、人的信、人的德,去信守、维持市场经济秩序。
企业失信,给市场经济秩序带来混乱,而且波及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2002年3月25日,中国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张彦宁,在福建省企业家活动日时说:中国每年因为逃避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约20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2000亿元,上述因诚信缺失造成的损失合计高达5855亿元。
应该承认,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制度以来,很多企业奉公守法、恪守诚信道德准则,这是主流。但也存在不少违法失信的企业与个人。十多年前,温州冒牌劣质鞋充斥市场,导致上海等十几个城市火烧温州鞋,一些商店贴出告示:“本店无温州鞋”,其市场损失无法估计。此外,还有朔州假酒案使山西白酒行业惨遭灭顶之灾,险些崩溃。社会上还出现过什么黑心棉、毒大米、黄祸、白祸等,危害无穷。这种道德缺信问题,在市场中,到现在仍有存在,有些还十分严重,如假商品、假品牌、假广告等,危害社会。
诚信缺失,大大地增加了企业彼此的交易成本,扰乱了市场秩序,降低了经济运行的效率,使企业得不到正常有效的成长与发展,搞乱了安宁的社会,必须大大反对。我们呼唤诚信,呼唤道德!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这是朱镕基同志说过的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任何事情不能丢失这个基石。个人失去它,就无人与之交往;企业失去它,企业就会无人与之联系,就无法生存于市场中;国家失去它,国家生活就会混乱,安定生活得不到保障。
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外企业纷纷进入我国,我国企业与之较量,有实力方面的较量,也有诚信方面的较量。
我们急需树立、健全诚信机制
■我们政府首先要做好这方面工作,政府绝不能做假,发布消息要真实,发布数字不掺水,发表讲话要算数,政府的承诺要兑现。政府不能搞地方主义,去保护、包庇下属错误行为,保护、包庇失去诚信的企业或个人。
■建立、健全信用系统,如建立、健全全国的信用资讯库。发达国家有些做法可以借鉴,在美国,大多数人都建有一个社会安全号码,伴随人的一生,在一生中,你的收入情况、纳税情况、借贷情况、还款情况等,一一登录在案,据此,银行对你的行为做出判断,你的信用度是好还是不好,为你提供信贷服务。
■强化失信处罚,加大失信惩罚力度,增大失信成本,对失信严重者,罚得其不得安生。
■强化诚信教育。
军争、商争中信的区别
现在,再回过头来说有关军争中的信与商争中的信的问题。《三国演义》中的信基本都是发生在交战状态中。军争讲信是必要的,但是是有限的。军争中更多实行的是诡道、诈术原则,所谓“兵者,诡道也”,所谓“兵以诈立”。一部三国历史,多半讲的是战争问题,其中充满着权谋问题、诡道问题、诈术问题。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军争嘛,你死我活的战争!那么商争呢?商争可以讲诡道吗?可以讲诈术吗?我认为,不能,尽管同行业企业间,在竞争中有一个信息资料保密问题,但诡骗人家、欺诈人家总是不道德的,是错误的。对于顾客、消费者更不能搞欺骗,务必诚实待人才对。
十、华容道的故事———义
“义”,是文德治国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要做好“义”的工作。
“义”之义
“义”,是儒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仁、义、礼、智、信”中有“义”,“礼义廉耻”中有“义”。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论语·卫灵公》)。是说君子要以义作为本质去工作,以礼仪的方法来实行,以谦逊的态度来表现,以诚信的作风来完成。管仲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仲认为,“义”是四维治国中的重要一维,“义”不做好,国是要灭亡的。孔子的话,管仲的话,告诉我们,千万不能忽视了“义”。
何谓“义”?“义”是一个含义宽泛的词。忠义,信义,仁义,道义,正义等都含义。还有“见义勇为”,“义愤填膺”等话。“见义勇为”中的“义”,指的是正义的“义”;“义愤填膺”中的“义”,指的是正直公正的“义”。我们提倡上述的“义”,就是说,我们提倡公正道德的“义”,诚信正直的“义”,忠义、信义、仁义、道义、正义的“义”。
还有另一种“义”我们不赞成。哥们儿义气的“义”,那是私利的义,小集团的义,忘了大利益的“义”,我们反对。
关羽重义
《三国演义》中有一位十分著名非常讲义的人,那就是被称之为关公的关羽。
关公,即关羽,字云长,汉寿亭侯,刘备的义弟,张飞的义兄。关羽是英雄,是刘备五虎大将之首。他有勇有谋,智勇双全。他武艺高强,在《三国演义》里,他温酒斩华雄,斩颜良,斩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水淹曹操七军,单刀去吴赴会,刮骨疗毒。但是,关羽也有致命弱点,导致他失掉荆州,败走麦城,丢了脑袋,那就是高傲自负、骄狂自大,关于这个问题我将另设专题作讨论。
关于他“义”的故事,在《三国演义》的第25、26、27、28回有集中的描绘。故事是这样的:董承、王子服等人密谋杀曹的事败露,曹操杀董、王等人,涉及刘备。曹操发兵攻刘备,刘备溃败从小沛逃往袁绍处栖身。此刻关羽把守下邳,曹操攻打下邳。曹操使计诱出关羽,令关羽挚友张辽做关羽工作,劝降。关羽表态:“仗忠义”视死如归。与张一番争论后,关提出与曹约法三章,若获答允,才可以卸甲归从:其一,“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其二,“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赡养”;其三,“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曹允诺。关羽这三约,是他的忠义观、仁义观、信义观的体现,忠于皇叔刘备,仁及嫂嫂亲人,义与曹操订定信诺。
关羽进入曹处以及到许昌后,曹操为了让关死心向曹,施尽心机,用尽各种手段,企图挽留他。如在去许昌路上,曹故意让关与他嫂嫂同住一室,企图搞乱关的君臣之礼,造成乱伦,关不为所动,在嫂嫂室外通宵秉烛夜读《春秋》等书不进屋。既到许昌,曹三日设小宴,五日设大宴款待关羽,送美女,赠战袍,给官爵,极尽拉拢之能事,腐蚀关意志,关不为所动,把美女悉数送嫂嫂,新战袍穿在里面,刘备给的旧战袍穿在外边,说是“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官爵不受。曹还赐关护髯囊,赤兔马。关感谢曹赐赠,对曹送赤兔马这件事说:“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曹遣张辽做关的工作,张说:“倘玄德已弃世,公何归乎?”关答:“愿从于地下。”关的回答令曹操感慨不已,慨叹:“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义士也!”
当关羽得知刘备下落以后,不顾曹操三番四次劝阻,“千里万里,就当辞去”。辞去,挂印,他把汉寿亭侯的印挂在堂上;封金,他把曹操历次赏赐给他的金钱一一封存于库中;他护送两位嫂嫂离曹出许都,于是出现了“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出现了“斩蔡阳兄弟释疑,会古城主臣聚义”的故事。关羽的品德可谓忠义节烈,仁信备至。曹操叹服关羽“真义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