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老子与孙子以判断是非。清代魏源在《孙子集注序》中说:“‘天下莫弱于水,故敌坚强莫之能先’,吾于斯见兵之形。孙武其言通之书乎。‘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善用兵者,无智名,无勇功’,吾于斯见兵之精。”魏源这段话的前半部分中的引语,即“天下莫弱于水”是《老子》七十八章上的话,后半部分的引语,即“百战百胜”句及“故善用兵者”句分别是《孙子》中《谋攻篇》、《形篇》中的话,魏源是把老子的话与孙子的话对比着说的。
在魏源看来,“天下莫柔弱于水”是“兵之形”,“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之精”。在这里,魏源把老子的“柔”论与孙子的“谋”论联系起来了,“柔”中内含“谋”,“谋”中蕴有“柔”,老子、孙子都讲谋略问题。
孙子尚谋,世人公认,孙子也讲“因利而制权”,这在《孙子·计篇》中可以读到。孙子还讲“兵者,诡道也”;“兵以诈立”(《孙子·军争篇》)。应该说孙子是最提倡、最会用“权术”的人。但人们并没有因为他讲“权”、讲“谋”而贬斥他、鄙弃他。相反《汉书·艺文志》还封他是“兵权谋家”。
假如说,孙子说的是 “兵”, “兵者,国之大事”,是“立尸之地”,讲诡、讲诈、讲权谋是正常的事,是值得倡导的事。那么,《老子》中不是也讲了很多“兵”吗?老子讲了些“为无为”那样的话,讲了些“歙之、张之”的话,就要向他舞去皮鞭大棒,飞去“变诈之祖”那样的不实帽子,岂不冤哉。
让我们学用“谋略艺术”
老子所以被一些人贬称为权术家,而吕尚、孙子则不,只能有两种解释:
权术问题本来是普遍存在的,但人们羞于公开谈论此事,而老子在他的著作里却谈出来了,而且谈得又如此精辟,如此形象,比如“将欲歙之,必固张之”等。
把权术思想理论化了,而且又“理论”得如此深刻,近之于哲理,比如“为无为”。
假如上述两点揭示能成立的话,笔者认为,不仅不能亵渎老子,而且还要尊敬老子,因为他立了功,是他大胆地把人们不敢谈的思想明之于世,并形成理论。
笔者认为,《老子》中确有“用权艺术”,或称“权谋艺术”,或称“谋略艺术”,不必躲躲闪闪。在实际生活中让我们学一点“谋略艺术”没有坏处。
为人处事也要讲艺术,待人也要讲艺术,接物也要讲艺术,这没有错。关键是要用得得当,用得合理,用得科学,用得有道义。不得非法,不得非理,不得非义,不得非分。
八、“柔弱胜刚强”与“全胜”
柔弱者生
“柔弱胜刚强”具有普遍性。老子常用借喻的手法来阐明他的一些观点。“柔弱胜刚强”,老子也用借喻的方式来说这个理。
以水的自然现象喻理。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七十八章)。水是软的、韧的,石是坚硬的,刀是锐利的。水滴可以穿石。刀不能断水,但水却能锈化刀。
以人的躯体现象,草木的躯体现象为例喻理。《老子》七十六章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在老子看来,活着的人躯体柔软自然,死去了却成僵硬;草木生长时质地是脆柔的,死去了却变成枯草枯木。老子认为,坚硬的东西属于死亡一类,柔弱的属于有生命一类。
“柔弱胜刚强”举证
上面说的是老子关于“柔弱胜刚强”的例证,我也列举几则。
动物现象,狡兔击败凶鹰。兔鹰相较,兔是弱者,鹰是强者,但聪明的兔能斗败凶狠的鹰。
凶鹰以兔为猎物,企图吞噬它,在凶鹰俯冲扑兔的一刹那,狡兔来个仰卧,四脚朝天伸腿蹬凶鹰,这猝然一变,使凶鹰反应不及,兔乘鹰犹豫间逃脱鹰爪。凶鹰第二次扑,兔用头猛撞凶鹰,鹰再度受惊,当凶鹰企图再搏兔时,狡兔进窟了,弱兔胜了凶鹰。
工程建设,地震力服软不服硬。1972年12月23日拉丁美洲尼加拉瓜发生了强烈地震,市中心地陷10多毫米,房屋纷纷倒塌,惟独60米高、位于震中区的19层美洲银行大厦巍然屹立。
人们探究这奇迹的原因:原来是奇迹创造者美籍华裔科学家林同炎教授,根据地震力服软不服硬的特点设计了这座大厦。建筑物越坚固,吸引地震力越大,反之则小,这座大厦抗震成功是柔弱胜刚强的成功例子。
兵战,孙膑胜庞涓。兵战中柔弱胜刚强的例子比比皆是。著名的如公元前353年孙膑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齐兵打败了由庞涓统率的魏军,再以后十多年,公元前341年,孙膑又巧施小计,用减灶迷敌的办法,给庞涓以错觉,以为齐兵已溃不成军,诱敌人进入埋伏圈,一举歼敌,此谓“马陵之战”。
商战,里兰德挑战西屋。美国有两家生产汽油发动机的公司———西屋电气公司和里兰德电气公司。前者拥有强大的生产实力,有优良的机器设备,具备大批量生产轻型标准型发动机的条件。后者生产经营条件明显不如前者,仅有数百名职工,设备状况也差。
但是弱者敢于向强者挑战,里兰德不与西屋打“阵地战”,却打“游击战”。里兰德专门生产西屋不屑生产、不易生产、零星生产的异型汽油发动机与西屋展开竞争。他们生产的发动机或机型特异,或安装方式特异,或发动机附件特异等,致使西屋对它也奈何不得,呈对峙状。
“柔弱胜刚强”有条件
“柔弱胜刚强”,具有普遍的特点,但也不是绝对的。
其一,自然界、人类社会中有广泛的柔弱胜刚强的例证,但也存在广泛的刚强胜柔弱的例证。例如鸡蛋就碰不过石头。1991年海湾战争中伊拉克不敌多国部队也是例证。
其二,“柔弱胜刚强”命题的成立也是有条件的。新生事物处于上升时期的“弱”,可以战胜对方的“强”,处于腐朽状态的“弱”就胜不了对方。
其三,“柔弱胜刚强”也是有条件的。水滴石穿,那滴水必须终年滴在同一个位置上;林同炎教授设计的美洲银行大厦之所以大震不倒,是因为这建筑物是据地震规律设计的;里兰德电气公司所以能与西屋相抗衡,是因为里兰德公司运用市场规律经过主观努力而取得的。
逆反,智慧的思考
但是,“柔弱胜刚强”却是智慧的命题。人们的定向思维一般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刚比柔厉害;强比弱厉害;大比小厉害;粗比细厉害;攻比守厉害;治比防厉害。老子却一反这些惯性看法,独具慧眼,提出“柔弱胜刚强”的命题,这个反向思维开阔了人们的思路,开启了人们的智慧之窗。
“柔弱胜刚强”是催人奋进的命题,属于老庄学派的列子说过:“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柔弱胜刚强”(《列子·黄帝》)。这话是说,实际力量处于相对弱小的一方,通过“柔守之”、“弱保之”、“积柔”、“积弱”而成刚、成强,激发自己做出“柔弱胜刚强”的努力。
“柔弱胜刚强”思想作用于企业管理,除了上述启迪外,哲理上还启示我们,看问题除作正向思考外,还要作逆向思考,辩证地看问题,“弱”可以转化为“强”,“强”也可能转化为“弱”,不要凝固地看所谓 “弱”或 “强”,不要囿于“弱”以畏缩,也不要矜于“强”以狂妄,努力使“弱”转化为“强”,“强”的变得更强。
此外,它启示我们要做好谋划工作。
管理双柱:刚与柔
日本学者村山孚先生1984年来中国人民大学讲学,说日本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是使用了两根柱子管理的结果:生产经营景气时期,使用美国那套现代管理经验;在不景气时则使用中国那套传统管理,特别是《孙子》中所揭示的谋略管理。
村山先生的管理两根柱子论,实际上讲的是柔与刚的问题,这是有道理的。正常时期用正常办法管,用“刚”的一套办法管,用“力度”、“硬办法”如规章制度等手段管;在非常时期用非常办法管,用“柔”的一套办法管,用“韧度”、“软办法”管,依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谋略观去管。
当然,这些说法是相对的,讲“柔”不是不要“刚”,讲“刚”也不一定非排斥“柔”不可。经济不景气时需要意志、需要谋略,景气时也需要头脑清醒,需要谋略。
“谋”要注意的七个问题
“柔弱胜刚强”,关键在“谋”,为此要注意七个问题。
一要注意“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计”在先,“谋”在先。谋要谋在长远利益上,全局利益上。没有远虑,必有近忧。不谋万世,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不足谋一域。为此,需要调查研究,需要知彼知己,需要预测分析,审时度势做决策。
二要注意“慎”。工商竞争,套用《孙子》的话,是企业的“死生之地”;套用《老子》的话,是“不祥之器”(三十一章)。为此要“慎”,要“多算”,要“多得算”,即要谨慎,要多分析,要多得制胜因素。谋胜利时如何行动?谋挫折时如何行动?谋失败时如何行动?谨慎决策。
当然,作“慎”字说,不是说可以优柔寡断;说要“多算”,不是说可以无休止地算;说要“多得算”,不是说把所有战略制胜因素全把握了才可以行动。对上述若做机械的理解,竞争肯定是要失败的。
古人说“六十算为上算”,现代管理学家美国人德鲁克、日本人盛田昭夫都说过类似的话,慎算到有60%的胜利把握时,就要敢于拍板定案。
三要注意“变”。事物是环境变化的函数,随环境变化而变化,使自己在变化的环境中争取主动,不被环境牵着鼻子走,而是驾驭着环境主动走。
以水喻兵,以水喻商,水无常势,兵无常形,商无常情。水因地而致流,兵因敌而制胜,商亦然。能因竞争环境变化而变化者获成功。参与商争切忌墨守陈规,固执一法,切忌机械照搬他人做法与经验。
四要注意“反”。“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四十章)。看事物要看到事物的反面去,背向去,把自己视作“弱”者,即使自己处于较强的位置上。在竞争中,要考虑自己也有可能被“歙之”、“弱之”、“废之”、“取之”,必须使自己处于“以利为患”的思想状态中。
事物是发展的,事物发展不会笔直又笔直,“直”中会遭到“曲”,“曲”中蕴涵“直”,为此要作“反”的谋。
五要注意 “胜”。讲两种 “胜”:成功的 “胜”;效益的“胜”。
竞争获胜利,竞争获效益,成功与效益结合,并把效益作为竞争获胜利的砝码与出发点。为了胜,要按孙子观点行事,“先为不可胜,待敌之可胜”,就是说要“先胜后战”,打有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要打必胜之仗。
六要注意“谦”。柔弱本身就含有“谦”。“企者不立”(二十四章),踮着脚尖翘望高处会站立不稳,“跨者不行”(二十四章),两步并作一步行会摔跤反而走不快。
竞争是要讲胜利的,但为人要讲谦字,谦诚地对待顾客;谦逊地对待竞争对手;谦和地对待合作者。老子说“果而勿骄”,“物壮则老”(三十章),成功了不能骄傲,强大了的事物会走向反面。
七要注意“全”。按孙子的说法,全,“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顿而利可全”,“以全争天下”(《孙子·谋攻》)。按老子的说法,“为无为”(二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二十二章),“不争而善胜”(七十三章),就是说通过“无为”实现“为”,通过“不争”实现“莫能与之争”,达到不战而胜的“全胜”效果。
自然,在竞争中要做到不付出任何资源、代价取得全胜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全胜”,通过“谋”尽量减轻损失,应该有这样的指导思想。
九、“知雄守雌”与攻守燮理
知雄方能守雌
“知雄守雌”,是《老子》二十八章中说的:“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这话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知道雄的强大,却安于雌的柔弱,心甘情愿地充当天下的沟溪。老子在这里所持的,仍是他一贯主张的“柔弱胜刚强”的斗争观。
“雄”与“雌”是一对矛盾。“雄”的特性是强,是动,是攻;“雌”的特性是弱,是静,是守。雄雌对峙中,“知雄”,知得深,“守雌”才能守得正。
但是,“守”不是退缩,不是躲让,不是退避三舍,按当代学者陈鼓应的说法,守,“含有主宰性在里面,不仅要掌握着这个‘雌’,而且要借用对方以‘雄’,如此‘知雄守雌’处理各种事物”。
近代学者严复说:“今之用老者,只知有后一句,不知其命脉在前一句也。”这是说,知雄是极为重要的,知雄是守雌的基础,是力的保证与所有,是力的凝聚与隐藏。
守雌,兵战,经营
老子的上述思想,在十章的话中也有透露,说:“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意思是,在自然对立的开合变化中,能心安理得地退居在雌柔的位置上吗?老子仍然在提倡要安于雌,守于柔,乐于弱,为无为。
在《老子》六十九章中,老子用“用兵有言”的口吻又讨论了安雌、守柔、乐弱的问题,议论得更为明确,更为形象。他说:“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此话是说,用兵作战,我不敢持攻势而持守势;不敢前进一寸而退却一尺。这里,老子把守雌观同用兵理论交织起来讨论。
我还试图将守雌思想与经营竞争联系起来以讨论问题。
知雄守雌观作用于经营竞争,以柔克刚,强调柔胜,知对方之雄,守我方之雌,以此制胜对方,这是一种新颖有益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