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花生的时候,正赶上女儿从大学放假归来。一家人提着竹篮子、塑料桶来到地头,用手拢上一丛茎叶,轻轻一拔,那黄灿灿的饱满果粒就簇拥着、紧挨着纷纷离开地面,带着泥土的芳香,也带着大地的眷念,玉坠一般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有的核大壳圆、壮硕如拇指;有的核多壳长、形状似小指;有的细小如豆、皮色苍白,那是少数还未长熟的蒂果。每拔起一丛,果粒都在20~30个。没拔上几畦,所带去的盛具都装满了。那种收获劳动果实的欣喜之情是任何灯红酒绿都无法比拟的。仅这一茬,干果就收了一百多斤。看着家里那满满当当的坛坛罐罐,不仅让妻忘记了栽种过程中的所有辛苦,还让我们分享了她成功的喜悦和骄傲,一种和谐氛围长时地洋溢在我们生活的朝朝暮暮。
妻不仅隔三差五地炖上可口的花生汤,消暑降温,还精心制作了一大袋咸味花生和一大袋沙炒花生。每有客人到家,随手装出一盘,十分方便。当客人食用时,每每都要问道:“这花生果粒饱满,是哪儿买的?”这时妻就会喜形于色地告诉他们,这是自己种的。客人听后,无不交口称赞。我们不仅自己食之有余,还把它当成年货,在春节前,给亲戚好友送去大几十斤哩!一次,妹夫从乡下来,说起他在家乡种花生的事。说是种了一亩农田,到收成时,干果只有30多斤。这让妻抓住了机遇,狠狠地传授了一番经验。就这样一个很少从事农事劳作的妇道人家竟底气十足、彻头彻尾地当了一回一位地地道道农民的老师了。那成竹在胸、得意之至的表情如今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人们常说,上天剥夺了你一样东西,就会赐予你另一样东西。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妻从离岗后的一段时间里,心里总是焦躁不安,脾气也越来越大,总想找一份工作来填补生活的空虚与无聊,但未能如愿,深感失落。没想到这半亩旱地不仅排遣了她的苦闷,焕发出了她的许多技能和潜质,还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花生收成后,她又适时地在地里种上萝卜、芥菜、大蒜、韭菜、大、小白菜……自己食之有余,就叫亲戚朋友、左邻右舍随时去采摘,还腌制了好几种菜干,备着“断青”时食用。一年下来,家里也节省了一笔不小的开支。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她找到了一处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让生活常伴的烦恼、茫然、失落和痛苦在劳动中得到驱除;让人生常见的急流跌落险滩、潮汐遭遇暗礁、雄鹰卷进风雨、太阳没入乌云等自然现象在劳动中得到认知;让生命中新的冲动和激情、动力和价值、欢乐和幸福在劳动中得到再现。太阳每一天都会升起,无论前方有多大的艰难险阻,只要你肯迈出步子,都能走出困境,而不只是绝路。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抑或是打肿脸来充胖子——自欺欺人,我却不以为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物质基础对任何人都十分重要,但在温饱已不再是问题的今天,如何能更加充实、开心地过好每一天,恐怕就不是物质条件的优劣所能决定和替代得了的了。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理学大师朱熹的《观书有感》表面上看似说读书让知识保持鲜活、思想保持活跃、胸襟保持开阔,感知始终畅快、清澈、活泼,实际上还有着更深的寓意,那就是精神世界在人的一生中所占的位次至高至重,无与伦比。当然,大师眼中的“半亩方塘”(喻书本)与妻开垦的“半亩旱地”(指实地)尽管指代不同、景观有异,所获得的哲思当然也不可同日而语,但我觉得它们应同属于精神世界百花园中的连理枝条、并蒂莲花,是超越物欲之外的“孪生兄弟”、“连体姊妹”,所焕发出的魅力一样让人赏心悦目、意驰神往。创造和呵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其实就是让诗意与自然这一伟大的双重世界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谁拥有了,谁就找到了幸福。
尺寸盆景黄杨华
中学时,读了茅盾先生的散文名篇《白杨礼赞》,青春的心曾被白杨那不折不挠,对抗大西北凄风苦雨的坚强性格和坚韧的意志深深打动。后来有机会到了新疆,在前往天山天池游览的途中,道经榆树沟口,看到一棵棵、一排排白杨树挺拔苍劲、呼啸凌空,掌儿大的叶片,层层叠叠,团结向上,托举起翡翠般的天际,给寸草不生、成色灰褐的荒滩戈壁簇起片片盎然生机,那绿意霎时就在心海上荡漾开来,恣意汪洋。
回到青山衣带、碧水袖袂的家乡闽北,当第一次认识黄杨树的时候,也许是对白杨树记忆犹新,且两者都嵌上“杨”字,沾亲带故,爱屋及乌,黄杨树的形象便以另一种生存姿态深深地镌刻到了我的心版上。
那是一个初春的周六,内兄来电话说,一同到野外寻找黄杨树种,制作盆景。我的心里犯了嘀咕,杨科树种高大俊拔,如何栽入盆中?带着疑问,欣然前往。到了目的地,从车上取下山锄、洋镐、柴刀,跟随其后,来到了一片近百亩、芦苇丛生的河岸荒滩。这更让我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按常理,高大树木都长在山上田边,这乱石堆砌、沙丘纵横的荒滩野地怎会有黄杨可寻?也罢,一行人随其拨开芦莽,踩着邋遢,艰难地穿过一段旮旯。芦丛尽处,豁然展现出一片零零散散、枝繁叶茂、高低不等的灌木丛林来。矮的高不盈尺,高的也不过一米出头,因林相低矮,举目望去一览无余。内兄说,这就是黄杨树。仔细观看,只见株株小酒杯大小的茎杆上,树皮呈有规则的剥裂,伸展开去的枝条,缀满了倒卵状密集的小叶子。锈红的枝干,淡红的叶片,整体望去,仿佛落霞凝脂、氤氲浮虹,景象迷人。真没想到,黄杨原来还是树中的袖珍“闺秀”,难怪许多人将其作为居家盆中的座上“嘉宾”。
“这么多树苗哪还用得着寻找挖掘。”我边说边用双手抓住一棵齐腰高低、体形笔直的黄杨单株,用力一拔,根断蔸起,以为可用,很是自得。内兄说:“这种树形不能制作盆景,必须寻找蔸粗茎弯,状态佝偻、树冠有形的才行。而此类种苗,往往生长在生存环境恶劣的地方。”听了他的指导,我们便分头寻找开去。当我来到滩涂断头处,只见所有的芦丛、杂草、黄杨全都齐刷刷地向着水流的方向倒伏而去,乱石堆叠、沙墁凹凸,垃圾横陈,不堪入目。正当我被头顶的午阳晒得头晕腿软时,突然发现在沙石堆积的崩塌处,露出一截手臂粗细、虬龙盘旋的蔸根来。在其上方,有一束枝条贴着沙层漫长而去,碎叶繁茂,涌蓝泛绿。乍看,如飘逸长发,丝丝披秀;细观,似晃动琴弦,缕缕可数;光映处,一脉霞红;风起时,一展红旗。从树皮斑驳、蔸瘤茎驼的形状上判断,无论是年轮还是造型,绝对是上品。我急不可待地拿起山锄,用力地向根部挖去,只听“哐当”一声,锄刃凿到了硬石上,手麻锄落,虎口阵阵作痛。无奈,唤来近旁同伴,取来洋镐,轻轻地往下掘去。原来在浅草薄沙下,全是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卵石。弯躬曲背、跪膝倾体、镐手并用,将一个个卵石掏开,只见深处根系盘缠、抱石搂砾、拥沙聚泥,难见根底。没折腾几下,两人都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了。只好叫上大伙聚到一起,轮番掘掏,人休镐不停。半个时辰后,终于在蔸周挖出了大坑。用手摇摇树茎,有了晃动之感。于是大家手握根茎,同时发力,齐心提拔,硬是将主根从地下拔出几十公分,当举刀斩断主根旁须时,这棵巨苗才訇然倒下。那一刻,我看到盘根错节的根系就如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而在根须团簇的中间还紧紧地拥抱着一块重达十多斤的河卵石,任随拨弄,都难以分离,仿佛是大小根须都勒进了石头的肌体里,浑然天成。那一刻,我感觉不是荒滩养育了黄杨,而是黄杨发达的根系坚石固沙,保护了滩涂,保护了农田、道路和村庄。那一刻,我体悟到了黄杨不一定要在肥山沃土占据地盘,而能随遇而安,健旺成长,在与无数的洪魔水患的抗击中发达自己深扎大地的庞大根系,才有了眼下如此高扬的生命绝唱。
后来,我到过一个擅长制作和管护盆景的朋友家中做客,看到他的天台上摆满了种类繁多、造型各异的盆景,观赏其间,就仿佛穿行在苏州园林的通幽曲径,又像是神游在万木争荣的深山林海,让人心旷神怡。而最吸引我眼球的当然是那数量不菲的黄杨盆景了。它们虽然出土不高,但蓬勃旺盛:有的提根露爪、盘龙蛇走;有的茎曲干斜,姿态袅娜;有的枝短节髻,缠绵悱恻……形态各异,尽显神韵。由于主人奇巧的构思,不同的造型,树冠截然不同:有的束发一方,似猎猎旌旗;有的盘槐垂柳,如纤纤挂瀑;有的凌空挺拔,像火炬冲天……而所有的枝蔓,都缀满了紫红的小叶,在轻风下,如云飞霞动,似落虹溢彩,亿万张赤橙或绛紫的叶片,沿着风向舒展,对着蓝空傲笑,喧腾出一方生命的蓬勃。我问友人:“如此美妙的盆景,费了不少心血吧!”友人笑着说:“黄杨这树种,说贱也贱,只要有土壤,不论酸性、中性还是碱性均能生长。当然,要培育高雅的盆景,还得花一番工夫。”他接着说:“首先是选材。若到山野中取材,要选自然形异的老桩。其次是栽培。老桩取回后,先修剪过长的根系及繁密枝条,然后露地养坯1~2年,才能上盆加工。栽培还得讲究选盆、选土。一般来说,选择紫色或浅黄的紫砂陶盆为佳,至于盆形则根据造型选用深千筒、椭圆形或长方形等不同盆盎。而土则须以熟化田园土或腐叶土掺拌适当垄糠灰作为培养土,这种土质肥沃疏松,利于通气透水。同时,黄杨较耐寒,可在春季萌芽前栽培,但要修剪过长过密的根系,切勿使根系窝曲盆中,栽后放至半阴处。第三是管护。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管护应注意几点:一是浇水。水量以保持盆土湿润为宜,不可积水。夏季高温,坚持早晚浇水,并喷叶面水。二是施肥。在生长期5~8月内,施2~3次腐熟稀薄的饼肥水即可。到冬季则要用沤熟厩肥或干饼肥屑施上1次基肥。三是修剪。生长中随时剪去徒长枝、重叠枝及影响树形的多余枝条。四是翻盆。每隔2~3年,在春季萌发前进行一次。结合翻盆剪去部分老根及过长过密根系,换去二分之一旧土,塞以肥沃疏松的培养土,以利根系发育。当然,还要适时进行病虫害防治。只要精心培养,因势向导,造型各异的黄杨盆景就能如愿长成。”他抑扬顿挫、如数家珍地把栽培与管护的原理说个一清二楚,仿佛是在朗诵一首盆景艺术的长诗,让我的身心完全融入到了他的精神世界。
我不知道内兄的黄杨盆景现在培育得如何,但自从观赏了友人的盆艺及听了他毫无保留的技艺传授后,结合有关资料的学习,我对盆景艺术算是有了些了解。盆景其实就是大自然景物的缩影,是集园林栽培、文学、绘画等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造型艺术,是通过制作者的古、幽、雅、俏、雄、险、清、秀、奇、旷等综合性的构思与培育,让其展现出无穷魅力的艺术。在我国,传统沿革将盆景分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两大类。作为树木盆景,是一种生命的“精雕细刻”,就是那么一个小小盆盎、一撮泥土、盈尺之树就能给人以美的欣赏、诗的启迪、画的熏陶、生命的礼赞,就能让人从美学、文学与科学等多个角度开拓视野、启迪心智、激发灵感、获得享受。所以,观赏一盆精致高雅的树木盆景,不仅是在与一个美丽的生命对话,也是在接受一种高等艺术的陶冶。
由此,我想起《礼记.学记》中的两句话:“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意思是说: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这话说入心坎。一株野生黄杨,经过园丁的精心栽培与管护,就能变成“飓尺黄杨树,婆要枝千重。叶深圃翡翠,据古踞虬龙”的叫人赏心悦目的居家盆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我觉得也应该这样:在人生的道路上,当自然因素多于社会因素时,就学习野生的白杨树和黄杨树,绝不自怨自艾、自暴自弃,无论身在何处,都毅然簇起生命的绿阴。而当社会因素等于或多于自然因素时,就学盆景黄杨,绝不错失良机,谦虚恭俭,任随“雕刻”,顺势而长,不负方寸,欣然展现生命的另一种风采,为人间高擎一树绰约,留下一片美丽。
红
有种感觉永难离弃
有一位哲人说过:“生命是一种缘,你刻意追求的东西或许终生得不到,而你不曾期待的灿烂反会在你淡泊从容中不期而遇。”后者我有体会,但幸运的不是太多,并且大都忘记了。前者也有过经历,但仅一次,是在无意与有意之间获得的一种感觉,至今记忆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