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广电总台广播电视文艺中心齐霄
2008年“5·12”地震发生之后,文艺中心领导根据总台领导指示精神紧急召开了宣传报道工作会议,我所在的《梦工场》栏目在震灾发生3天后迅速派出外景记者赶赴陇南灾区进行实地采访,由于工作分工的不同,领导安排我和其他几名同志留守后方策划关于抗震救灾的晚会节目。那之后的四天四夜,我们平均每天只休息两个小时。前方记者不断发回的消息震撼了我们的心,有些女同志看着稿件忍不住失声痛哭。“我们一定要为灾区人民做点什么!”,我在心里告诉自己。于是,甘肃省第一台以抗震救灾为主题的文艺晚会“生命之歌”在震灾发生七天后录制完成。在晚会现场我们共向甘肃省慈善总会和甘肃省红十字会捐赠赈灾款项人民币700多万元,达成捐款意向1900多万元,广电总台的品牌节目主持人在演播现场捐款达3万余元,现场观众捐出的善款也将近6万元。晚会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共鸣,许多企业和个人纷纷打来热线表示要为灾区出一份力。晚会主创团队也得到了总台领导和中心领导的鼓励以及肯定。
但是,在很多外地打来的热线中,一些身在他乡的甘肃籍观众表示平时简短的新闻报道不能让他们全面了解灾区的情况,希望能看到一档内容丰富的抗震救灾专题节目。于是,文艺中心领导迅速做出决定,《梦工场》节目马上从常态娱乐节目转型成为每周50分钟,以抗震救灾为主题的文艺专题节目。作为节目的执行制片人,我和栏目同事加班加点拟订了新的节目方案,派出外景记者再次赶赴灾区进行实地报道。接下来的每个周末,我都是在制作机房度过的,父母把换洗的衣物和铺盖送到了机房叮嘱几句就离开了,他们怕影响了我的工作。《温暖进行时》、《生之恋歌》、《我们在一起》、《士兵日记》、《手牵手》等一系列的文艺专题片通过甘肃卫视每周日晚10点30分的《梦工场》节目让广大的观众了解到了灾区重建自救的过程,一幕幕抗震救灾的感人画面、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人物,一个个动情的温暖故事把我们和灾区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
2008年6月29日的《梦工场》节目中我们播出了“七一”特别节目《永远的长城》,人民子弟兵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所付出的艰辛、汗水甚至生命凝结成了“永远的长城”,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潸然泪下。作为这期节目的导演,节目播出时我已经四天三夜没有合过眼了,我左手输着液,用右手完成了最终的剪辑。《永远的长城》后来也选送到了抗震救灾节目评选活动中,并得到了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局《视听通报》“荧屏亮点”的嘉奖和局台领导的表扬。
其实,比起在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工作中的一线记者,我的付出还远远不够。但是我觉得,制作机房就是我和天灾战斗的阵地,我手中的笔和剪辑台就是宣传报道抗震救灾感人事迹的有力武器。现在,灾区的工作已经恢复到了重建家园的状态中。
我也和栏目的同事一起为给老百姓制造快乐而继续忙碌着。我深刻感受到,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工作是对我个人事业发展的一次洗礼,媒体工作者的公众责任感无时无刻不在撞击着我的内心。它提醒着我在今后的宣传报道工作中要全力保障老百姓的利益,着眼于老百姓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老百姓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