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见闻
甘肃日报时政部左玉丽
“5·12”汶川大地震虽然已经过去,但在抗震救灾的艰辛过程中,我在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和陇南、甘南地震灾区采访时所经历的、听到的、看到的感人情景,仍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感动着我、激励着我、鞭策着我。
地震发生后,我省迅速启动一级地震应急响应,全省统一、快速、灵敏、高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开始全速运转。
甘肃日报社的记者们也受命于危难,在第一时间分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发回了大量感人肺腑的新闻报道。
在处理记者稿件时,我发现一个问题:记者的稿件来自灾区一线的多、具体的报道多,而反映全省总体情况的少、宏观的报道少。于是,我主动承担起了驻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采访的任务,白天在总指挥部采访,晚上赶回报社协助主任编发记者稿件。
抗震救灾总指挥部虽然不在灾区,但这里是抗震救灾的另一个主战场。抢险救援、群众安置、道路抢修、卫生防疫、审定调拨物资、组织调动各方力量、灾情统计、补贴发放……抗震救灾工作千头万绪,而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就好比一个“中枢神经”,传达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各个受灾地区伤亡人数、受灾程度、物资运送、伤员救治,各种请求等等信息全部汇集在这里,经过紧急研究决定,一条条具体的部署和应对措施又从这里一一发出,整个抗震救灾工作紧张有序。
兰州市威立雅水务集团原定于5月21日上午8点至23日上午8点,对西水东调北线45号等大型重点控制闸阀等进行更换和检修,兰州大部分地区将降压供水或停水48小时。对这次正常的检修,兰州市民反应强烈,纷纷猜测是否与震情有关。
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给兰州市政府连续发出两次专项通知,建议兰州市推迟线路检修时间。兰州市政府接到专项通知后十分重视,积极响应,立即安排兰州市威立雅水务集团将检修时间向后推延,21日至23日继续正常供水。此举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为确保抗震救灾物资快速抵达灾区,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5月21日发出公告,2008年5月22日零点至5月30日24点,兰州—陇南、兰州—甘南、兰州—中川机场沿线及陇南市、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所有收费站,一律停止过往车辆收费。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在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采访的50多个日日夜夜,我目睹了政府部门的应急反应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办事效率,看到一个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政府,使我对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打赢抗震救灾这场硬仗充满了信心。
在省政府四楼会议室的抗震救灾总指挥部里,大大小小的灾区卫星遥感地图挂满了四面墙壁。电话,几乎每分钟都在鸣响,打电话的有省领导,有省直部门有关负责人,有普通市民,也有受灾群众,内容涉及救灾物资运送、加入志愿者队伍、需要政府紧急帮助的请求等诸多方面。前来指挥中心的人络绎不绝,有报送文件的,有落实物资的,有协调运输的,有来领任务的。我记得有一天下午,仅省民政厅就有3位副厅长先后来到总指挥部落实相关任务。从省政府办公厅各处室抽调的精兵强将在指挥中心24小时工作,负责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具体工作,收集报送信息,与国务院应急办及各市州、各有关部门应急办联络,联系新闻单位、发布新闻资讯,收发文件,进行通讯保障……
指挥部的一角,有一处专设的桌子,4位电信局的话务员在这里轮班接听投诉电话。总指挥部利用电子政务网络开通了先进的应急工作平台和信息发布平台。
值班的工作人员接到电话或需要处理的事情,立即将来电内容录入电脑,并上报值班的省政府办公厅主任,办公厅主任提出办理意见后直接上报值班的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冯健身,接到电话的时间、办理过程和办理结果、反馈意见全部记录在案,凡是群众关心、关注的焦点,属于政务公开的内容,全部通过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开。
准确、迅速、高效是总指挥部对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记得有一天,一位处长值班时,因为手头忙不过来,将一份记录晚报了20分钟,受到了办公厅主任的严厉批评:救灾就是救命,如果每一个环节都晚20分钟,伤亡人数就会增加。谁耽误了时间,谁就是人民的罪人!这位处长主动作出了深刻检查。从此,指挥部收到的电文材料再没有发生过拖延。我清楚地记得,5月15日下午2点10分,陇南礼县盐官镇东庄村二组村民赵义宏打来电话:该组十多户村民房屋塌裂,3天来一直在室外露宿。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立即与陇南市应急办公室联系,告知有关情况,要求尽快通知礼县政府派人前往救援。
下午2点40分,陇南市政府应急办反馈,已通知礼县县政府进行了安排。值班的办公厅主任跟踪落实。下午3点45分,陇南市政府应急办报告,礼县救援人员已经赶赴现场。下午4点40分,赵义宏来电话表示,支援的衣被等物资已经到达,向政府表示感谢!
为了更加迅捷地发布信息,省政府办公厅也改革了新闻发布制度,通过政府网站开设抗震救灾专题版块,将各种公告、救灾动态、爱心捐赠等最新资讯在最短的时间内上网发布,供社会公众查阅和新闻媒体下载。我接到很多次总指挥部在半夜一两点钟打来的电话,说有重要信息,比如重要天气预报,余震预告,总指挥部最新公告等,已在网站发布,请下载发布。
这种改革,既不会让新闻单位漏报重要新闻,又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十分适合这种特殊时期的要求。
随着抗震救灾的推进,社会各界捐助的资金和物资越来越多,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决定,所有渠道收到的捐助资金和物资都由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审定统一分配。
为了使这些资金和物资的发放公开、公平、透明,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专门邀请省监察厅、省审计厅专人进驻,全程监督资金和物资的分配和发放。
有一天,我在总指挥部看到一张物资分配表:北京六必居给我省灾区捐了200箱酱菜,总指挥部将部门的分配意见调整为:陇南50箱,甘南150箱。
当时我认为这种分配方式极不公平:陇南受灾面积、受灾人数比甘南多得多,为什么给陇南只分配50箱,而给甘南分配这么多?我觉得自己发现了问题,就拿着分配表去问作出调整的办公厅主任,为什么要这么分配?他回答:因为陇南的新鲜蔬菜多,甘南常年缺菜。
我听了后觉得十分惭愧,同时也敬佩政府工作人员对省情的熟知和办事的精细。
在总指挥部,我经常遇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抗震救灾总指挥冯健身,他在总指挥部经常一待就是一两个小时,同大家一起开会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每天凌晨一两点,他都要到总指挥部了解最新情况,检查当天各项任务和落实情况。
办公厅的干部被抽到总指挥部,就意味着既要在总指挥部上班,同时要处理处室内的日常工作,回家几乎是不可能的。
当所有被抽到的人把这一情况告诉家人时,无一例外地得到家人的极大鼓励和支持,妻子们说的几乎是同样一句话:“你们放心,好好工作,家里有我,孩子有我。”
在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放着一张行军床,值班人员实在困得不行,就在床上眯一会,一听见电话响,马上又一跃而起投入工作,没有人叫苦叫累,没有听到有人抱怨。起初,大家到总指挥部工作都感到责任大、压力大,紧张、劳累,到后来都视为骄傲和荣誉。作为总值班的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火荣贵,从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设立的那一天起,就把办公室搬到了总指挥部,连续50多天在这里和大家集体办公,困了就在行军床上小憩片刻。五处处长郝文杰连续20多天没回家,他十多岁的儿子正在考初中,实在想爸爸想得不行,一天晚上,瞒着妈妈跑到总指挥部。搂着儿子,郝文杰流泪了。
虽然我每天守在总指挥部采访十几个小时,夜深人静时又要赶回报社写稿、编稿;虽然经常在梦乡中被电话叫醒,重新回报办公室工作;虽然50多天早出晚归,没有接送过孩子……
但总指挥部的人们这种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舍小家、顾大家,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深深地感动着我。在驻总指挥部采访期间,我把自己视为总指挥部的一员,尽心尽力做好采访工作。我先后采写了《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召开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紧急会议上强调严格按职责分工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省8个救援组奔赴地震灾区》、《我省启动一级地震应急响应》、《省府向陇南急调救灾物资》、《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发出通知要求把抗震救灾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中国甘肃网开设抗震救灾专题版块》、《省政府办公厅发出紧急通知严格规范社会捐赠活动》、《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会议上强调打赢抗震救灾硬仗重建美好家园》、《省政府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管好用好抗震救灾捐助款物》、《兰州推迟检修停水》等70多篇具有指导意义和群众关心的新闻稿件,同时,还编辑记者稿件200多篇。
5月21日至23日,我跟随省长、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徐守盛前往受灾最严重的陇南、甘南两市州进行实地采访,成为抢险救援阶段甘肃日报社唯一到过陇南、甘南两个重灾区的女记者。
灾难中,伟大的中华民族挺起了不屈的脊梁,赢得了抗震救灾工作的伟大胜利。在这次抗击特大自然灾害的斗争中,作为一个党的新闻工作者,我作出了自己应有的一份贡献,无悔,亦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