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原料分档取料的意义和基本要求;熟悉各种家畜、家禽的分档取料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掌握常用烹饪原料的分档步骤、取料方法;重点掌握猪、牛、鸡等原料的分档取料方法。
4.1分档取料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分档取料就是对已经宰杀和初步加工的家畜、家禽的整个胴体,按照烹调的不同要求,根据其肌肉组织、骨骼的不同部位、不同质量,准确地进行分档切割的方法。
分档取料是一项技术性强的操作工序,必须要熟悉原料的组织结构,才能保证在取料过程中取料正确,保证原料完整不烂,便于切配,便于原料的利用,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做到物尽其用。
4.1.1分档取料的意义和作用
一、保证烹调特点,保证菜肴质量
根据菜肴特色和烹调方法的不同,所选用原料的部位也不一样。如用猪肉烹制菜肴,“蒸烧类”的一般用五花肉为宜,用此制作的菜品肥而不腻,香味浓郁。制作“熘、炒”类的用里脊肉才细嫩鲜香。若制作“回锅肉”则首选带皮的坐臀肉。这就是说,只有因菜取料和因料烹饪菜肴,才能保证烹调特色和菜肴质量。
二、保证合理使用原料
家畜、家禽类原料,它们的品质随部位而异,部位不同,特性有别。例如猪颈肉,肉质肥瘦不分,绵老,适宜制馅。里脊肉肉质极为细嫩,以熘、炒的烹调方法成菜最具特色。这说明虽然肉质的部位、特性不同,但都有适合的烹调方法,只有按原料的性质特点,采用相应的烹调方法,灵活运用,才能提高原料的使用价值和保证菜肴的风味特色。
4.1.2部位取料的基本要求
一、熟悉家畜、家禽的组织结构,做到准确下刀
质量有别的肌肉之间,往往有一层筋络隔膜。所以对部位取料时,应按刀路取肉,保证不同部位原料的完整性。
二、正确掌握取料的先后顺序
去骨、分档取料时,要根据胴体结构、操作方便、保证不同部位肉体的完整的原则,来分步骤开刀、去骨、取肉。
三、出骨取肉时,刀刃要紧贴骨骼,徐徐而进
这样出骨操作准确、安全,骨肉分离合理,避免浪费。
四、部位取料重复刀口要一致
出骨取料时刀刃与原料常有离刀情况,再次进刀时,一定要重复在上次的刀口上运行。这样,出骨与取料后才不会出现杂乱的刀痕、骨上带肉过多或碎肉渣太多、部位原料不完整等现象。
4.2家禽的分档取料
家禽中的鸡、鸭、鹅等肌体结构和不同肌肉部位的分布大体相同。下面以鸡为例来说明家禽的分档取料。
1.鸡爪
用刀顺着鸡的腿关节,切下鸡爪。鸡爪胶质丰富,皮嫩而脆,有皮无肉。主要用于制冻、汤或卤、烧、酱、拌、泡等烹调方法。
2.鸡腿
用刀沿着鸡大腿近身躯骨关节割下,然后用手抓住鸡大腿用力向后扳,用力割断连接着的筋膜,用力向后撕拉,割下鸡腿。用上述方法,将另一只鸡腿也割下,去掉鸡腿骨。鸡腿肉多、厚实、颜色深、筋多,宜于加工成丁、块,用于烧、炸、炒、爆、焖等烹调方法。
3.鸡翅、鸡胸脯
左手握住鸡翅,右手执刀,沿着翅骨与鸡体骨骼的连接处下刀,割断筋膜,左手将翅用力向后拉,使翅膀与胸脯肉一同拉下,脱离鸡体。用上述方法,割下另一侧的翅膀与胸脯肉。用刀沿着鸡胸脯肉与翅膀的连接处切下,即可得到两块鸡胸脯肉与两只鸡翅。翅膀的皮与肌肉均细嫩活动,有良好的口感,一般不易剔骨出肉,鸡翅常用于烧、烩、炖、焖、酱、卤等烹调方法。鸡胸脯肉筋少肉厚、细嫩,一般可加工成片、丝、条、丁和制鸡茸等,用于炸、炒、煎、氽、熘等烹调方法。
4.鸡里脊
先用刀劈开鸡的锁骨,刀刃要紧贴胸骨,将里脊与胸骨划开,左手抓住里脊肉趁势往后拉。用同样的方法,割下另一条里脊肉。鸡里脊是鸡身上最细嫩的一块肌肉,除有一条暗筋,其余的部位全是肌肉,是斩茸制作花式菜肴的好原料。一般用于烩、氽等烹调方法,如鸳鸯鸡粥、鸡茸海鲜、芙蓉鸡片、珍珠鸡丸等菜。
5.背脊肉
用刀跟在鸡背脊的凹陷处刮一下,即可得到两块背脊肉,背脊肉无筋,肉质不老不嫩,适用于爆、炒类菜肴。
6.鸡头
用刀沿着头颈的宰杀口,劈下鸡头。鸡头骨肉少,可用于白煮、制汤、红烧、酱卤等。
7.鸡颈
用刀沿着鸡颈与身体的连接处割下,即可得到鸡颈。鸡颈皮脆肉嫩,骨多肉少,用途同鸡头。
4.3猪肉的分档取料
猪肉因其部位不同,肉质相差较大。在烹调中,只有按照各部位的性质特点,选择适宜的烹调方法,才能烹制出符合要求的菜肴来。
1.猪头
猪头部位包括上下牙颌、耳朵、上下嘴尖、印合、眼眶、核桃肉等。猪头肉皮厚、质老、胶质重,宜于凉拌、卤、腌、烟熏、酱腊等。
2.凤头肉
此处肉皮薄、微带脆性、瘦中夹肥、肉质较嫩,适宜做丁、片、碎肉等原料,可用于炒、滑、卤、蒸、烧或做汤。
3.眉毛肉
这是肩胛骨上面的一块重约500克的瘦肉,肉质与里脊肉相似,只是颜色深一些,其用途与里脊肉相同。
4.槽头肉
槽头肉又称颈肉。其肉质老、肥瘦不分。宜于做包子、蒸饺馅或红烧、粉蒸等。
5.前夹肉
前夹肉又称前腿肉。此部位肉半肥半瘦、肉质较老、色较红、筋多。适宜切丁、片、剁碎肉等,可用于炸收、炒拌、卤、烧、腌、酱腊或烹制咸烧白、连锅汤等。
6.前肘
前肘又称前蹄膀。其皮厚、筋多、胶质重、瘦肉质好。宜凉拌、制汤、烧、炖、煨、蒸等。
7.前足
前足又名前蹄。只有皮、筋、骨骼,胶质重。质量较后蹄好,宜用烧、炖、卤、煨、酱、制冻等烹调方法。
8.里脊肉
里脊肉又称扁担肉等。其肉质最细嫩,是猪肉中质地最好的肉,肥瘦相连,用途较广,宜切丁、片、丝,剁肉丸等,可用于炒、熘、软炸、炸收、卤、凉、腌、酱腊等烹调方法的菜肴。
9.正保肋
正保肋肉皮薄,有肥有瘦,肉质较好。宜蒸、卤、烧、煨、腌,可烹制甜烧白、粉蒸肉、红烧肉等。
10.五花肉
这一部位肉因一层肥一层瘦,共有五层,故得此名。其肉质较嫩,肥瘦相间,皮薄,最宜烧、蒸,可烹制咸烧白、香糟肉、红烧肉、东坡肉。
11.奶脯肉
奶脯肉又称下五花、拖泥肉等。位于猪腹部,肉质差,多泡泡肉,带奶腥味,肥多瘦少。一般做烧、炖、炸酥肉等用。
12.腰柳肉
腰柳肉是与秤砣肉连结的长条状一头粗一头细的肉。肉质极为细嫩,水分较重,有明显的肌纤维。适宜切丁、条、剁肉丸等,适合爆、熘、炒、炸等烹调方法或做汤菜。
13.秤砣肉
秤砣肉又名鹅蛋肉、弹子肉、兔蛋肉。在门板肉上,其肉质细嫩、筋少、肌纤维短。宜切丝、丁、片,剁肉丸等,可做炒、熘、爆等烹调方法的菜肴。
14.臀尖肉
这一部位肉质嫩,肥多瘦少。适宜凉拌、卤、腌或做汤菜,可烹制回锅肉等。
15.盖板肉
连接秤砣肉的一块瘦肉,其肉质、用途基本同于秤砣肉。
16.后肘
后肘又名后蹄膀。质量较前肘差,其用途相同。
17.黄瓜条
在门板肉的皮下脂肪处,呈长圆形似黄瓜,质地细嫩,适宜熘、炒,用途同于秤砣肉。
18.后足
后足又名后蹄。质量较前蹄差,其用途相同。
19.猪尾
猪尾皮多、脂肪少、胶质差,多作烧、卤、凉拌等用。
20.门板肉
门板肉又名梭板肉、坐臀肉。其肥瘦相连、肉质细嫩、色白、肌纤维长。其用途同于里脊肉。川菜名菜--回锅肉的原料就首选坐臀肉。
4.4牛肉的分档取料
牛肉在我国烹调中应用较广,它以瘦肉多、纤维质细嫩着称,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川菜中有水煮牛肉、火边子牛肉等许多牛肉烹制的名菜。
牛肉的分档和用途,大致与猪肉相仿,但由于有些部位的肉质与猪肉有所不同,因此,分档名称和用途也与猪肉有所不同。
1.牛头
皮、骨、筋多,肉少,一般酱制、卤制,或凉拌。
2.脖肉
肉丝呈横竖状,宜于制作肉馅。
3.上脑
上脑是背部肌肉,宽且厚,是一条长方形肌肉。短脑是上脑前部靠近肩胛骨之上的一块较短且稍呈方形的肌肉。有时两块肌肉连在一起统称上脑。上脑肌肉纤维平直细嫩,肉丝里含有微薄而均匀的脂肪,断面呈现出大理石的花纹,肉质酥松而富有弹力。烹调时宜熘、炒。
4.前夹
前夹又称牛肩肉,包裹肩胛骨,筋多,宜酱、卤、焖、炖。前夹上有一块双层方片形肌肉,体厚、纤维细、无筋,习惯叫梅子头;相邻的一块纹细无筋的肉叫梅心,质地较好,适合爆、炒、烫。
5.胸口肉
胸口肉在两腿中间,脂肪多、肉质粗,宜熘、炖、烧。
6.肋条
肋条肉中有许多筋膜和脂肪,烹调时需要文火久炖,一般用作炖、烧。
7.腿腱
腿腱是牛的四肢小腿肉,筋膜大,烹调时须文火焖烧,但时间不宜过久。如果与其他部位一起下锅,要掌握火候提前出锅以免散烂,脚腱常用来酱、卤、炖、烧。
8.牛腩
牛腩在腹部内,俗称弓口、灶口,筋膜相间,韧性较强,宜制馅、清炖。
9.扁肉
扁肉又名扁担肉。扁肉是覆盖腰椎的扁长形肌肉,肌肉纤维细长,质地紧密,弹性良好,没有筋膜和脂肪杂生其间,是一块质地细嫩的纯瘦肉,宜作熘、炒。
10.牛柳
牛柳又称牛里脊,是牛肉中最为细嫩的肉,用手就可以撕碎,常用作氽、爆、炒、熘。
11.三叉
三叉又称米龙、尾龙扒。肉质细嫩酥松,常用来熘、炒、文火焖烧,食用时会感到油、筋,肉滋润绵软、酥松、适口。
12.仔盖
13.榔头肉
14.黄瓜条
这几块肉都属后腿肉,肌肉纤维紧密,弹性良好,没有脂肪包裹,也没有筋膜间生,是选取瘦肉的主要部位,由于后腿肌肉很多,在销售时,都按自然形成的部位顺着间隔的薄膜进行分割。分割后的后腿肉,虽然肉质相同,但叫法却不一样。在内侧紧贴股骨纤维较细的圆形肌肉叫榔头肉(和尚头)。腿后外侧的一条长圆形的肌肉,叫黄瓜条。紧靠榔头肉的一块略呈淡黄色、体厚无筋的肌肉称仔盖。这几块肌肉瘦肉多、脂肪少、质地优良,烹调时宜作熘、爆、炒、烫。
15.牛尾
肉肥美,最宜炖汤。
此外,牛腿的筋常干制为蹄筋,牛肝常用作卤制。牛肚(毛肚)、牛肚梁、牛腰、牛肝都是川味火锅中常用原料。
4.5羊的分档取料及用途
1.羊头
皮多肉少,烹调中一般用于熬汤。
2.羊尾
因其品种不同,其尾的质量有较大差异:山羊尾皮多肉肥,适合用烧、卤、酱等烹调方法;绵羊尾肥嫩多油,适合于爆、炒、炸等烹调方法。
3.前腿
包括前胸和前键的上部,肉质细嫩,肉中无筋,适合于烧、炖、蒸、煮等烹调方法。
4.颈肉
肉质老且夹有筋,适合于烧、炖、制馅。
5.脊背
脊背肉俗称扁担肉,背柳肉肌纤维细,长短适中,适合于加工丝、片、丁,用于炒、煎、炸、熘等烹调方法。
6.肋条
位于肋骨部分,又称方肉。羊越肥,这块肉越嫩,肥瘦兼有,肉质细嫩无筋,适宜于烤、爆、炒、涮、蒸等烹调方法。
7.胸脯
胸脯肉位于前胸部位,肥多瘦少,肉性脆而无筋,肉质较好,适宜于炸、爆、炒、烧;位于后胸部位,肌纤维长短纵横不一,肉内夹有筋、膜,肉质老,质量差,适合于酱烧、炖等烹调方法。
8.后腿
后腿肉多而嫩,其中位于羊臀尖的肉,肉质肥瘦各半,上部有一层夹筋,去筋后全是瘦肉,可代替背柳肉使用;位于臀尖下的称为磨档肉,其肌纤维纵横不一,肉质松而粗,肥多瘦少,质量较差,烹调中适合于炒、炸、爆等烹调方法,其余的如黄瓜肉、元宝肉,肉质细嫩,烹调中使用同于里脊肉。
9.前后腱子
肉质老而脆,纤维短,肉中夹筋,烹调中适合于烧、炖、制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