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10700000004

第4章 信什么,怎么信(3)

济群法师:现代人喜欢谈进步和发展,在我们的想像中,进步和发展总是比落后要好。而我们所谈的进步和发展,又往往局限于经济和科技。在这样的浪潮中,纯朴的民风、传统的美德、悠闲的心境都在渐渐失去。以失去这些为代价的发展,是否值得呢?因为人类的幸福,更在于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

而佛经中所说的“不”、“空”、“无”,并非我们理解的一无所有。佛教所说的“空”,是要否定我们错误的认识和执著,因为这正是我们的烦恼之源。倘能认识到存在的一切都是缘起、无自性空,一切都是因缘的假相,那么生活中的任何变化都无法伤害我们,我们才能更从容地面对人生。

觉照:健全的法律和良好的社会制度能取代宗教吗?

济群法师:西方人文主义的兴起,就是对中世纪神权统治的否定,认为通过良好的社会制度就可解决一切问题。通过几百年的努力,虽然社会制度已日趋完善,但各种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因为健全的法律只能制裁犯罪,却不能消除犯罪;良好的制度只能减少导致犯罪的因素,却不能消除实施犯罪的动机。可见,社会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个人的问题。如果我们的内心无法获得宁静,如果我们的行为失去道德准则,社会又怎能出现安定的局面?

五、信仰的现象分析

愿斋:前面说过,烧香礼佛的现象往往带有迷信色彩。那么,这些行为能否将我们导向真正的宗教信仰呢?

济群法师:信仰是寻找一种终生的依赖,这种依赖将贯穿我们整个人生。所以,当我们确定自己的信仰时,往往需要举行某种仪式,如基督教的洗礼、佛教的皈依。凡没有经历这一过程的,不能算作真正的基督徒或佛教徒。

就佛教来说,皈依的关键在于宣称三皈的时刻,即“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这是我们选择佛教作为信仰后宣告的誓言,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获得教徒的资格。当然,成为合格的佛弟子还须遵行相应的戒律,如佛教的五戒等。这才是区别佛教徒与非佛教徒的标准。

至于那些不曾皈依受戒而只知烧香礼佛的人,或是出于朦胧的宗教需求;或是停留在民间信仰阶段,对寺院、道观、神庙都一视同仁地顶礼膜拜;或是纯粹的功利行为,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来投机。严格地说,都不属于宗教信仰的范畴。当然,若以虔诚心礼佛,也能因此获得内心安宁,并种下善根和福德。而在亲近三宝的过程中,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正信的佛教。

觉照:有些人是因为事业或感情受到挫折才转向宗教寻求安慰,应该如何看待这种信仰的动机呢?

济群法师:每个人都有自己寻找信仰的契机,但这只是出发点,关键是在此基础上引发正确的信仰。从佛教的角度来说,如果只是因为遭遇挫折而寻求心灵安慰或精神寄托,并不是佛教所提倡的发心,很难引发健康的信仰,对我们探索真理也不会有切实的帮助。

不可否认,苦难和挫折也是引发信仰的因素。因为人生有种种苦难,我们才会生起离苦得乐的愿望。生命是脆弱的,佛陀当年也正是有感于世间生老病死的痛苦才发心求道。所以,信仰并非逃避现实的手段,而是改善人生、探索真理的动力。

愿斋:一个人是否可以拥有多种宗教信仰呢?

济群法师:这通常是因为信得不深。如果信得很深,自然不会这么杂。许多宗教都有强烈的排他性,佛教虽然比较包容,但也要求专一。比方说,即使我们同时拥有几处房子,但睡觉也只能在一个地方,如果整夜在各处游走,势必无法安眠。信仰是为了寻找归宿,而真正的归宿应该是唯一的。

觉照:有些人觉得佛教信徒中,文化层次还是偏低。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愿斋: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对宗教始终持批判态度,这使很多知识分子视佛教为迷信,自然也就很难信佛。相对而言,没有多少文化的人不易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但西方的佛教徒往往文化层次较高,说明这种现象只是地区问题,而不是佛教本身的问题。

云海:五四运动前,儒家是中国的主流文化,它对佛教也是排斥的,所以受过教育的人对佛教普遍有抵触情绪;而没有受过教育的人,这种抵触情绪就小得多。久而久之,就使人们误以为佛教只是“低”层次的人所信。东南亚泰、缅等佛教国家,佛教传入几乎与文明进程同步,因此以佛教为基础的人天乘善法自然成了这些民族的主流知见。泰、缅等国几乎全民信佛,不管文化水平高低,对佛教的信仰都被当作光荣的事。中国藏地的情况与此相似,甚至历史上的文化精英也多为僧人。但是在汉文化圈子中就不同,因为汉文明本身的知见是和佛教相抵触的。

济群法师:佛教信徒的文化层次偏低,只是特定时期的特殊现象,是人们对佛教的隔阂与无知所造成的。在古今中外的社会精英中,信仰佛教者比比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佛教具有博大的哲理体系和严密的思辨逻辑,假如没有精深的学养,也很难步入佛教思想的殿堂。

觉照:从现状来看,佛教徒中女性占了相当比例,这一现象又说明了什么?

云海:女性富有慈心和同情心,在逆境中的忍耐力较强,于佛法也容易生信。但由于受“三纲五常”等封建专制流毒的影响,传统模式的中华女性在心智方面存在很多缺陷:如拒绝理性思维、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等。这对有志于修学解脱道的女性来说都必须引起重视,否则就会出现“能信而不能行”、“信而无解”或迷信等令人遗憾的结果。佛教光有信仰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依教奉行。

济群法师:从总体上看,学佛的女性的确比男性多。因为女性感情细腻,比较容易感受人生痛苦。此外,女性更需要寻找依赖,而男性则相对独立,容易自以为是。再有一个原因是,男性事业心强,当他沉溺于事业时,根本无暇考虑人生问题。相对来说,女性有更多时间和机会去接触佛教。

愿斋:常听人说:“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三年,佛在西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信仰淡化的现象?作为一个佛教徒,应该如何坚定自己的信仰?

觉照:当今社会对人的诱惑实在太大了,如果一个学佛的人没有法喜,得不到佛法的真实利益,信仰必然要受到冲击。其次,发心不正、动机不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佛教最终是要解决苦的问题,但我们对苦的认识往往很肤浅。仅仅通过书本认识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在现实人生中亲身感受并体验自己和他人的痛苦。苦难能呼唤人的信仰,增强人的道心。

济群法师:佛教信仰应以出离心和菩提心为基础,这也是我们坚守信仰的重要保证。很多人虽然信仰佛教,但从未生起过出离心和菩提心,或者在初发心之后逐渐将它们忘失了。原因在哪里呢?心的活动需要因缘去滋润。过去的修道人非常重视无常观和不净观的修习,就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出离心。如果我们平时深陷于世俗环境和欲望需求中,久而久之,心就会进入世俗的轨道。同样,菩提心也要通过不断的观想和实践来深化。而汉传佛教在这两方面都做得很不够。

信仰还要建立在对佛法义理的认识之上。很多人之所以会信仰淡化,关键在于他们的信仰本身比较盲目,对佛法缺乏足够的认识。换句话说,信仰并未在他们的思维中扎下根来。如何使我们的信仰得到巩固?或者是通过理性认识,或者是通过实践证得,或者通过感应道交。如果既没有胜解,也没有实证,又没有感应,信仰自然就会逐渐空洞,最后淡化或退失也就不奇怪了。即使表面没有放弃信仰,也会落入“习惯性的麻木”,甚至逐渐转向对世俗名利的追求。

所以,要依正见建立正信,佛法与外道的不共之处就是正见。但对于信仰的实践,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认识上,它需要我们去身体力行。如果有正见的指引,再辅以出离心和菩提心,信仰就能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不断得到深化和升华。

同类推荐
  • 疗心

    疗心

    时代的快发展,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的心灵极易蒙尘。于是,焦虑烦闷、悲伤绝望等各种负面情绪便无孔不入,一一袭来。而受其困扰的我们,则如踩在浮木之上,一刻不得放轻松,因而也无法生活,只是生存而已。要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因此,我们需要从心灵上进行自救,让心灵得以自由、放松,让身心回归自我。本书便是这样一本心灵开解之作,它为我们传授16种心灵疗法,帮我们消除各种负面情绪,锻造强大的内心,从而自在安然地享受生活,发现生命之美。
  •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在历史的长河中,西北地区是多种宗教的传播区域,祆教、佛教、摩尼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性的宗教在这里竞相呈现,成为人类宗教文化的大展台。这些世界性的宗教也是最先在这里发生碰撞、交流与汇合,并互相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宗教文化景观。长安以西的丝绸古道上,遍布着佛教的石窟和造像,诉说着佛教从印度一路走来的历史:祆教、摩尼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亦无不取道于丝绸古道,进入中国内地:中国土生的宗教道教亦由此传入西域、印度,丝绸古道堪称为宗教文化之路。
  •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2)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2)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报恩般若地

    报恩般若地

    本书是中国禅都文化丛书之一,讲述惠能不仅是佛教禅宗派的六祖,是佛教的一位大师和领袖,而且是中国禅学文化的创始人,是中国和世介思想史、哲学史上重要地方的思想家、哲学家。特别是,他创始的禅学文化,典型地体现了珠江文化的传统特质,尤其是在中古兴旺时期的思想文化意识。
  •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禅诗》是对禅宗诗歌偈颂的体悟与阐释,探讨了历史上五家七宗的禅僧们所创作的修禅悟道诗偈,同时对禅宗形成之前的禅僧诗歌、禅诗美学境界、禅门七家之外的禅僧诗歌,也都设有专章加以阐释,将禅的精华要义原汁原味地和盘托出,使读者深入透彻、直观亲切地领悟禅的精髓要义。
热门推荐
  • 心悦君兮泽已知

    心悦君兮泽已知

    人人都说沐店长有才,有教养,有洁癖,是云城少女的求偶标准,当然最羡慕嫉妒的当然是把沐店长收入囊中的陌妍兮了在校园的生活当然美好了,但出了就不一定了,刚踏入社会闺蜜三人一个追求爱情,一个追求事业,还有一个当然是事业家庭两奔波但现实没那么美好,因为一场车祸………
  • 创世纪元之征程

    创世纪元之征程

    一个具有魔法的位面,一片充满战争的大陆,一个危机起伏的帝国,一群同心协力的伙伴,一个意志坚定的少年,一段曲折离奇的命运,一个不可告人的真相,,一场奇幻激烈的征程。
  • 奈何之彼岸花开

    奈何之彼岸花开

    彼岸花,花分两色。白色自天帝九公主出生之日起,盛开于天堂;五百年后红色于冥府陆将军嫡小姐陆珠莎出生之日起,绽放于地狱。那天帝九公主轩辕萝华,是为神将军常子锡情窦初开之白月光。冥将军陆府独女陆珠莎,却是常将军铭记一生无法忘怀的朱砂痣。常子锡当年无奈之下拒了心中的白月光,五百年后,又含恨不甘弄丢了胸口的朱砂痣。而孟小川,不过是黄泉道上奈何桥头的一散鬼游商。莫说是白月光和朱砂痣了,就是常将军府内那满后院掉落在桌上的白饭粒和粘在墙上的蚊子血,她也是万不敢痴心妄想的。可是,总架不住心猿意马蠢蠢欲动,该如何自处?
  • 进化在万界

    进化在万界

    李一鸣因意外重生蛮荒大陆。咸鱼十六年后,在觉醒的金手指的帮助下走向崛起诸天的道路。从小说、影视世界获得强悍的神话血脉,神功道法,动漫世界获得护道手段...不断进化变强,称尊诸天万界!
  • 废材逆天嫡出五小姐

    废材逆天嫡出五小姐

    在东德大陆上都是以实力说话。废材,从不被重视。在这片大陆上一共有四个国家,分别为古月国、梦楼国、凤溪国、江陵国。然在江陵国大将军家的废材嫡出五小姐董秋涵从小就被鉴定为废材,不能学武。这样的她从来无人问津。身边只有忠实的丫鬟巧巧。从出生开始董秋涵就被虐待。直到14岁时二十一世纪的金牌杀手董秋涵穿越到了这个架空时代董秋涵的身体里一切开始改变。金钱?势力?权势?自身能力?!(他孤傲冷漠藐视一切更加看不起只会争风吃醋的女人们,独独对她产生不一样的感觉,从此步步沦陷)哼!我要的男人谁敢阻碍我和他的脚步,那么我就灭了谁。哪怕是那天是那地,一样要把它毁灭。
  • 一念成执半生相思

    一念成执半生相思

    我喜欢你的时候恰好你也喜欢我,只不过,我们都不知道……
  • 猎血魔人

    猎血魔人

    一个只要吸收血就能增强功力的人,一个杀道的世界。
  • 我与魔王同行

    我与魔王同行

    空中的落红还在飞舞可苍穹之下“你在哪里”战场的鲜血不曾干枯锋刀石裂“我再也找不到回去的路”如果没有出口少年握紧手中的武器杀出去吧“宁死不退”
  • 翩跹花

    翩跹花

    翩跹花开放在每年五月,象征着友谊永存,她无论怎么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翩跹花能化作缘分将他们许配在了一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