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珍珠首先要有很强的珍珠光泽、形状浑圆,颜色以白色略带粉红为最佳。
(8)玛瑙。
玛瑙为硅酸胶体矿物,硬度为6.5~7,密度为2.60~2.65g/cm?,透明或半透明,断口半亮,为较平坦或贝壳状,呈块状、结核状或脉状产出。玛瑙具有各种各样的颜色,俗有“千样玛瑙万种玉”之说。其颜色主要有红、白、黄、黑、蓝、紫、绿、灰等,且有同心状、层状、波纹状、斑纹状各样花纹。根据其颜色与花纹的不同,玛瑙又有各不相同的名称,如缠丝玛瑙、缟玛瑙、红玛瑙等。
玛瑙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种宝石。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这种宝石的国家之一。
据考证,在原始社会,我们民族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用玛瑙来做装饰品,到商周时应用更加广泛。世界上着名的玛瑙产地很多,在我国,几乎各省都有产出,其中主要产地是辽宁、黑龙江和内蒙古。
(9)琥珀。
琥珀是一种多成分的有机树脂混合物,琥珀作为宝石已有六千年的历史了。琥珀颜色有黄、褐、淡黄、淡红、乳油色、橙色等,透明至半透明,硬度为2~2.5,密度为1.05~1.096g/cm?,折光率为1.54,为非晶质,油脂光泽。琥珀色浓而透明度高的为佳品,金黄色的金珀最为珍贵。
含有昆虫的琥珀很稀罕,所含的昆虫清晰而完整,形态漂亮,价值就更高,是名贵的首饰原料。
俄罗斯、罗马尼亚、缅甸都有琥珀矿产出。我国辽宁抚顺煤田出产琥珀,昆虫化石琥珀丰富,含有的昆虫形态完美,栩栩如生,世界知名。
模拟讲解
教学要求:学生分组编写导游词并模拟讲解和点评,提升学生的讲解技能。
导游词案例:
景德镇某瓷厂
女士们、先生们:
瓷器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我相信大家见得很多。那么多姿多彩的瓷器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到了瓷都景德镇,我们就不能不去探寻一番,所以今天我就请各位去参观古窑瓷厂,这个瓷厂为什么用“古窑”二字来命名呢?等会儿到了,我再作解释。现在我利用在路上的时间,向各位介绍一点陶瓷知识。
俗话讲:“民以食为天。”“食”就需要“器”,所以陶瓷的发明,也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
在原始社会,由于雷电常引起森林大火,大火烧过的土显得很硬。据说就是这个现象给人类以启示,人们用黏土加水涂抹在篮子上,然后在火中烧烤,得到了不易透水的容器,这就是最早的陶器。人们用这种器皿来盛水,存放粮食、食品。陶器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我国在五六千年以前就发明了陶器。瓷是在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成的。瓷和陶相比,瓷比陶细腻、光滑、坚硬;瓷以瓷矿石为原料,陶则以陶土为原料,瓷的烧成温度在1300℃左右,而陶的烧成温度一般不到1000℃。
瓷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早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在烧制白陶和印纹陶器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原料和制作工艺,提高烧成温度,创造出了原始瓷器。传说在古代,中国瓷器第一次传到欧洲时,那美妙、坚硬的器具令人惊讶,人们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更不知道如何称呼,只知道是来自中国的,于是就称这奇妙的物品为“中国”,即china;这是为什么在英语中“瓷器”又是中国国名的一种解释。
郭沫若先生在1965年来景德镇视察时,写下了一首诗,开头两句是这样的:“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瓷都。”景德镇以产瓷享誉世界,素有瓷都之称。它古称新平,文献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这就是说景德镇在汉代开始烧制陶瓷,至今已1700多年,“景德镇”这个名称也是因瓷而起。这里的制瓷业发展到宋代已相当兴盛,影青瓷是当时的一大发明,在海内外影响深远。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真宗皇帝赵恒特别看重这影青瓷的产地,他下令这里的瓷工烧制宫廷用瓷,即御瓷。经能工巧匠们的精心制作,这批御瓷尤为精美,而且烧上了“景德年制”的字样,于是天下的人便称这批瓷器为“景德瓷”,朝廷把这种瓷器的产地也改名为“景德镇”。当然,现在这个城市远比昔日的景德镇大得多,是一个拥有100多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在1953年,景德镇被列为江西省辖市。讨论名称时,有人建议改称为“景德市”,但“景德镇”三个字是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被全世界认可,分开不妥当,最后还是定名为“景德镇市”。
在景德镇这块土地上,一千多年来,窑火连绵,制瓷业代代相传,发明创造层出不穷,如南宋末年创造了制瓷原料新配方,即瓷矿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元代创烧了青花和青花釉里红瓷;明代发明了颜色釉、斗彩、釉上五彩瓷;清代发明了玲珑、粉彩瓷等。经过长期的锤炼,景德镇瓷器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古窑瓷厂到了,有关景德镇瓷器的情况请允许我在以后的参观中再作进一步的介绍。
我们现在来到了昌江区的蟠龙岗,这一片树木掩映,错落有致的古代建筑,就是我们将要参观的古窑瓷厂。瓷厂,尤其现代化瓷厂,在国内,在世界上,不少地方有,在景德镇当然也不少。但像眼前这样的瓷厂,据我所知,当今世界,只此一个。这个厂是采用景德镇明、清时期的方法制造瓷器的。制瓷工艺、工具、作坊和窑洞都是古老的,产品也大都是仿古的,所以这个厂被称为“古窑瓷厂”,下面请随我进厂参观。
大家可能已经觉察到了,这里没有隆隆的机器声,道路用青石板铺成,电线杆、电线等现代设施被藏起来了,我们有没有脱离现代城市喧嚣的清新之感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留和继承明朝以来景德镇的传统手工制瓷技术,再现明、清官窑制造皇宫用瓷的过程;同时也为了集中保护当时散落在全市的明、清时期的作坊和柴窑,把它们按照严格的程序搬迁,复原于此。可以说这里保留了陶瓷文化的重要遗产。建成后,工厂按古代方式进行生产,制造瓷器,同时对国内游人开放,现在成了来景德镇旅游的必到之地。这一字排开的四幢古作坊和坯房,每幢占地约600平方米,外形和内部布局基本一样,但制作的产品不同,工艺和设备也有差异。请进这一幢坯房,里面的工人正在紧张地工作呢。
请看,古代的制瓷作坊就是这样,它由正间、廒间、泥房和内院四部分构成。正间和廒间南北相配,两相平行;泥房居西,中间为长方形的内院。各间均向内院敞开,组合成一个封闭式的庭院,光照好,建筑、操作工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正间是坯房的主体,坐北朝南,采光充足,瓷坯制造的各道工序,全在这里面完成。
这是辘轳车,是制作瓷坯的主要设备,它们排列井然有序,各工种操作岗位环环相扣,严谨而且协调。请往上看,那个被称为坯架,用木料托着一排排瓷坯半成品,这样的设置使正间的上部空间得到充分利用。
廒间即仓库的意思,是存放原料的场所,它靠近东门,方便原料运进。
请大家看西面的泥房,这里很阴凉,里面是经过精制的泥料,它比面粉还细腻。工人师傅正在用脚踩,踩好以后还要存放一段时间,再拿去做坯。请各位考虑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好!这位先生讲得很好,是为了消除夹杂在泥料中的有机物和空气,因为这些东西都会影响瓷坯的质量,所以泥料存放时间越长,揉打越充分,越有利于提高瓷器的质量。
现在我们来看看内院,这是瓷坯自然干燥的场地,中间有一个长方形水池,水池上部是一个木架子,统称为晒架塘,这可是古老作坊内的重要设施,而且非常巧妙。是否有哪位女士或先生能解释它妙在何处?请这位小姐讲一讲……很好!谢谢您。水池和晒架一上一下,利用了空间,减少了占地。池内的水大部分是下雨天储存起来的。水是淘洗泥料所必需的,因而既方便又省力。除此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用意。我们知道水分是会蒸发的,而蒸发量又随气温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天气炎热干燥之时,池内水分蒸发加快,增加了池上方晒坯区域的水分,也就是说这个部位的气候得到调节,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架上坯体的干燥速度,而坯体干燥缓慢,收缩就均匀,到高温烧成时,就可以减少或消除成瓷出现裂纹的机率。
景区实训
教学要求:带领学生到景区练习导游词讲解,锻炼学生沿途导游和景区讲解的技能。
实训景区:桂林珠宝博物馆和德天旅游批发商品城。
思考与练习
1.在此项带团工作中,为了符合游客的欣赏水平,你是如何调整讲解的侧重点的?如果游客要求你深度讲解陶瓷文化,你如何突出深度文化旅游特点?
2.请撰写一段关于宝石文化的导游词,尝试简明扼要而又通俗易懂地进行清晰解说。
3.在沿途导游中,旅游途中如果乘车时间长,如何合理安排活动或讲解相关文化知识,给游客带来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华石.中国陶瓷.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2]孔六庆.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3]王先岳.陶瓷:中国国粹艺术读本.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4]马愚.漫话珠宝首饰:来历·识别·佩戴.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5]刘道荣.五大珍贵宝石鉴赏.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6]王蓓.珠宝玉石首饰基础.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