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出自佛家,有天竺文化的色彩。武当出自玄门道教,中华本上的色彩极浓。少林功夫蕴藏着佛家的慈悲之理。武当功夫源于道家、老子讲“易”讲“道”,庄子讲“广莫之野”讲“逍遥游”,使武当功夫有较浓的想象色彩和审美意蕴,招式的表现也很有诗意,比如下面这些招式,便十分形象化,富于审美的魅力:迎风铁扇、弃物投先、舜子投井、红霞贯日、乌云掩月、猿猴献果、仙人照掌、兑换抱月、铁门门柳、柳穿鱼、满肚疼、一提金、欢推窗、顺牵羊、乱抽麻、燕抬腮、虎抱头等。
武当派重内丹丹法,主张性命双修,强调要修仙道,先全人道,又主张大道以修心炼性为首,认为“未炼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且修心,心修自然丹信至,性清自然药材生。”
又强调“药”分内外,认为“内药是精,外药是炁,内药养性,外药养命”。而后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最终还虚而合仙道。
总之,武当和少林一样,最初是以地域来命名拳系,到了后来便大大超出地域的范围,武当派并不只是在武当山,正如少林并不只是在少林寺一样,它代表了一大批具有类似特点,如主静、主柔、出自玄门道教的武功派系,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3)峨眉武术。
“无欲则刚少林宗,专致气柔武当功。三足鼎立平秋色,沉脆刚柔峨眉风。”
峨眉派与少林派、武当派是中国武林三大名宗。峨眉派也是一个范围很广泛的门派,尤其在中国西南一带很有势力,可说是独占鳌头。峨眉派之得名,是以佛教四大名山之峨眉山而起的。峨眉山雄跨于四川中部,雄浑高峻,绵亘百里,集天地之灵气,蕴日月之光辉,尽得巴山蜀水之灵气。
关于峨眉派武术的起源,据后汉赵晔《吴越春秋》及乐山、峨眉山地方志记载,先秦时期的司徒玄空,号动灵子,耕食于峨眉山中。他模拟猿猴动作,在狩猎术基础上创编了一套攻守灵活的“峨眉通臂拳”和“猿公剑法”。因为司徒玄空好着白衣,徒众们称之为“白猿祖师”,峨眉派武术可以说是发源于此。
峨眉山钟灵毓秀,峰峦台池泉井妖娆,其主峰高达3099米,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山上寺观众多,有不少名刹。据说峨眉山上的和尚道士很早就有练武的传统,但史料很少记载。
明代中期,抗倭名将唐顺之写了一首《峨眉道人拳歌》,生动描写了峨眉拳法的快速灵巧。
唐顺之本是武林高手,曾向戚继光传授过枪法。他以行家眼光看拳,其描写自然不同于一般文人的夸诞之笔。由此可见,当时的峨眉拳法已相当成熟,在少林拳法之外自成一格。
峨眉派功法介于少林阳刚与武当阴柔之间,亦柔亦刚,内外相重,长短并用。攻防兼具入拳经上讲:“拳不接手,枪不走圈,剑不行尾,方是峨眉。”“化万法为一法,以一法破万法。”总之是以弱胜强,真假虚实并用,融会了南拳、少林、武当等众家之长。
峨眉派理论上主张动功与静功并重,着名的“峨眉十二桩”动功分为:“天、地、之、心、龙、鹤、风、云、大、小、幽、冥”十二大式,静功讲究六大专修:“虎步功,重捶功,缩地功,悬囊功,指穴功,涅磐功”,其中尤以“指穴功”的三十六式天罡指穴功最具威力,既可按摩治病,又可作为武功制敌。
峨眉派武术善用五峰六肘之力。五峰即:头、肩、肘、臀、膝;六肘指:上肘、下肘、左肘、右肘、回肘、倒肘。攻防技术上讲究手脚灵活。“腾、挪、闪、颠、浮、沉、吞、吐”是峨眉派的主要技击方法。明代唐顺之写有“峨眉山僧演拳歌”,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峨眉派拳术的特点。
峨眉派武术特别注意“武德”“仁术”“养气”,要求练武的人必须要有一颗正直善良的心,俗话说:“不讲武德就是武贼”,因而各种武艺以防御保身为主,作为抗暴图存的一种手段,此外,练武者还要有人道主义精神和浩然之气。
峨眉派武术经过许多次盛衰起伏后,传到今天虽然演变出许多支派,但核心技法修炼体系,却始终只在极少数的峨眉派弟子中秘密流传。它的产生是峨眉派前辈大师将佛家北少林总拳龙、虎、豹、蛇、鹤五大形,融合道家以阴阳太极为主的内涵,以武入道,即以武功修炼为外丹,进而修养内丹逐级提高,再辅以密宗心法,独创峨眉招数,功法精华而自成一家,成为融合中国武学精髓而具内外兼修,心武同炼的峨眉派武功。
峨眉派武术在明末清初前,属道家正统,遵清静无为作风,到清代初年,峨眉山僧、道并存,遂成佛道一家的僧、道武术——峨眉派武术。
少林、武当、峨眉武术各有特色,少林派刚劲迅猛,以功架见长,有外家拳术之称;武当派内修养气,以呼吸见长,有内家拳之名;峨眉派则主张内外相重、刚柔皆备。概况它们的特点,少林善刚、武当善柔、峨眉亦刚亦柔。
4.中国武术的欣赏
中国武术文化底蕴丰富,门类众多。按流行地区分类,划分为南拳、太极拳;按山脉、庙宇分类,可划分为少林拳、武当拳、峨眉拳;按形象分类,可划分为蛇拳、猴拳、螳螂拳等;按技术内容分类,划分为拳术类、器械类、气功类、摔跤类等。由于各门类各具特色,因此欣赏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少林棍。
棍是少林僧兵使用最多、最常规的武器之一。少林武僧擅长用棍,世人皆知。以至言少林武术,必称少林棍法。少林棍不仅被少林武僧奉为“百兵之祖”,社会上也把少林棍称为“诸艺之宗”。在少林武术的形成及发展史上,少林棍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棍打一大片,一扫一劈全身着力。”少林棍练起来呼呼生风,节奏生动,棍法密集,快速勇猛。它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克敌制胜,在历代抗敌中,少林棍发挥过重要作用。
古有“三分棍法七分枪”之说。棍和枪的不同点是:枪扎一条线,棍打一大片。枪法全在圈点之伸缩,棍法则以捣劈之神速。古谚云:“慢刀急棍杀手锏。”棍论一捣一劈,全身着力。
近善眉棍者谓:“棍长不过眉,身步要相随,虎口对虎口,上下任翻飞”。
少林棍,可分为猿猴棍、齐眉棍、镇山棍、盘龙棍、六合棍、风波棍、劈山棍、狼牙棍、三节棍、稍子棍、小梅花棍、八宝混元棍、夜叉棍、上沙牌棍、中沙牌棍、下沙牌棍、五虎群羊棍等。
(2)少林拳。
中国拳种之一,得名于少林寺,是在中国古代健身术的基础上,吸收各种武艺之长而形成的中国拳术的一个最有影响的流派,少林拳刚健有力、刚中有柔、朴实无华、攻防兼备,以攻击为主。步法进退灵活,眼法讲究以目视目,运气要气沉丹田。其动作迅速如电、转似轮旋、站如钉立、跳似轻飞。
少林罗汉拳是少林拳典型的拳术之一,罗汉拳拳理渗透“相生相克、此消彼长、物极必反”的中国传统哲学观点。其特点就是:“拳路清晰简明,短捷紧凑,灵活多变。”,“出手似箭,收手如绵,一招得手,连环进击。”罗汉拳手形变化体现阴阳五行之说,按“五行”分为五枝,“仰掌为水,立掌为木,扑掌为火,握拳为土,钩手为金。”同时,各种手形又有不同的运动要求:
“水枝如行云流水,木枝穿插如动箭,火枝如炎冲云天,木枝下沉重如铁,金枝变形如钩。”
变化多端的“三掌一拳一钩”造就了罗汉拳的灵活,往往在实战中能出奇制胜。
罗汉拳不仅在招式上有独到之处,而且在武学之道的研究上也有不俗的见解。“练武者可分为三种境界:以力行,偏刚偏柔,刚而不柔,柔而不刚,为下乘;以气行,能刚,能柔,刚柔相济,气达全身,为中乘;以神运,虚实互补,刚柔俱化,劲透体外为上乘。”习武之人有层次上的差别,武学之道不在于行而在于神,舞形易而入神难,需要练习者的悟性,更需要长久的揣摩与研习。其招式有“和尚捧经、醉卧罗汉、童子摘葱、连环进击……”。
“一字马一片身”是罗汉拳独特的攻守方法。无论进攻还是防守,罗汉拳以自己的侧身对准对手的正中,前手似弓,随机应变以寸劲或防或攻;后手相随,或上或下,守中护肋。
这种技击观念和现今的格斗技术异曲同工!
俗说“南拳北腿”。一般认为腿功不是南派武学所长,但罗汉拳的腿上功夫却不容忽视。
与“北腿”的高起飞踢不同,罗汉拳为低腿劲踢,配合多样化的步伐,隐蔽性大,重心颇稳,每每能出其不意,一招制敌。
(3)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武术项目,也是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太极始于无极,分两仪,由两仪分三才,由三才显四象,演变八卦。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道家导引、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古人称为“太极”。
太极拳与我国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的完美结合,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在太极拳中,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以静制动,都来源于老庄哲学,故太极拳被称为“国粹”。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为当今武术研究中一个旷日持久的争议课题,最主要的说法有四种:一是陈家沟起源说;二是张三丰创拳说;三是王宗岳创拳说;四是武当山创拳说。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史籍中关于武术人物及事件的记载极为缺乏,使得许多武术线索模糊不清。太极拳起源究竟如何,至今仍是一个谜。如今,太极拳有很多流派,较出名的有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及武当、赵堡等多种流派。各太极拳流派的风格、姿势虽不相同,但套路结构和动作顺序基本一致,练拳目的皆为健身治病。“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不偏不依,忽隐忽现。”这就是各流派太极拳的共同特点。太极拳除拳套外,又各有推手和器械套路练法,如太极剑、太极刀等。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更好地推广太极拳,1956年国家体委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删去繁难和重复的动作,选取24式,编成“简化太极拳”。现在,简化太极拳已盛行于国内外,深受人们喜爱。2006年5月20日,太极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北省永年县的杨振河和韩会明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4)武当剑。
武当剑是武当派中武当拳械的极具代表性剑法,也是我国优秀传统器械武功。据传,乃祖师洞玄真人张三丰所创,赵宋时徽宗诏之,因北方多匪,道路阻梗而不能进,祖师以剑飞击之,群盗尽被歼灭。故此武当剑术得以“天下第一剑”之美称,成为我国道教圣地武当山镇山剑术,数百年来因其术玄秘,受道教自我封闭“道不乱讲,技不乱传”原则之影响,仅限嫡传单授,直至近代,武当剑仅嫡传至第十二代。
武当剑系武当派内家剑法,其特点在剑道中以神为先,全凭神意,神足而道成,要求“神、剑、身”三者合一,它不同于一般的“剑身合一”剑术,要求做到“身与剑合、剑与神合。”
这是武当剑的实质。在剑法运用上,要体现“太极腰、八卦步、形意劲、武当神”之要领,其剑战术原则以乘虚蹈隙、因敌变化、不拘成法、顺人之式、借人之力、以静制动、后发先至、避实击虚、以斜取正、走化旋翻、轻稳疾快。武当剑素以奇巧善变的剑法着称,集各派剑术之长,不仅有前后左右之变,还有腾空击舞,滚翻地躺之法,动如轻风,稳如山岳,一发即至,含有“空中舞剑”、“地盘旋剑”、“人中合剑”等概括天、地、人三盘剑法,为武当各派剑术之根本。全套单练剑法为一百三十二式,包括起式,收式,分为六路,各路二十一式,演练时可以分路单练,也可以连续演统,剑路可长可短,式而精,无花招舞姿与重复之式,堪为武林瑰宝,国术精粹。全套剑法演练时间需15分钟,每路单练时间一般2~3分钟,根据演练者身体、年龄、功底情况也可采用缓慢速度,量力而行。
少林棍、武当剑、形意枪、八卦刀,乃武林四大兵器。到武当山旅游的首选纪念品,应该是武当剑。武当剑是用优质铁合金铸成,剑身两边有“龙凤图案”,剑鞘用木质镶嵌铜花纹图案,刻有“武当剑”三个字,剑的护手用黄铜镂花镶嵌,手柄用优质冬青木制成。
(5)形意拳。
形意拳是中国三大着名内家拳拳种之一(形意、太极、八卦),位列中国四大名拳。但是,形意拳的风格却是硬打硬进,几如电闪雷鸣,在内家拳中独树一帜。
形意拳发源于山西太谷,山西形拳讲究功力,具有形松意紧,外形不拘一格,打法变幻多端的风格特点。在形意十二形中,重点突出所取动物的进攻技巧,不求形象但求意真的练法,五行中讲究金、木、水、火、土的内涵。形意拳以五行拳(劈、蹦、钻、炮、横)和十二形拳(龙、虎、猴、马、鸡、鹞、燕、蛇、鼍、骀、鹰、熊)为基本拳法,其桩法以三体式为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形意拳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在全国各地都有开展。
(6)八卦掌。
“八卦”最早见于《周易》,原指八个方位,即北、南、东、西、西北、西南、东北、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