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导入
请××导游于2011年8月接待泰国华人中国传统文化考察团一行16+1人。
工作要求
1.对泰国华人中国传统文化考察团的团队结构、文化背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
2.了解合同要求,熟悉旅游路线安排和旅游景区景点文化。
3.根据客人背景,结合行程接待的特点和要求,做好讲解准备工作。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熟悉接团的准备工作。
2.指导学生分析该旅游团队的特点。
3.指导学生掌握查阅、搜集相关资料的方法。
4.指导学生撰写带团计划与模拟讲解导游词。
5.指导学生进行现场导游讲解。
实践场所桂海碑林博物馆。
背景知识
教学要求:利用导游实训室等的教学多媒体设备分析讲解背景知识,使学生了解书法、绘画、戏剧的基本知识,提高养学生欣赏书法、绘画、戏剧的水平,并掌握相关导游词写作、旅游景区景点讲解和旅游线路设计等方面的技能。
6.1中国书画戏剧文化概述
6.1.1中国书画戏剧的演变
1.中国书法的演变
(1)先秦时期——书法艺术的产生阶段。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一般认为,中国书法的自觉化直到东汉末期才发生,但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应当始于汉字的萌芽阶段。学术界普遍认为,作为我国最早的古汉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章法、结字三要素。这些最早的汉字笔画均为单线条,运笔瘦挺有力、时露锋芒;布局多为纵行,行款错落,大小变化,疏密有致。甲骨文在结字上已经体现出了汉字的线条美和单字造型的对称美。甲骨文也因此奠定了我国书法艺术的基础,标志着我国书法艺术的产生。商周时期的金文(“钟鼎文”)外形偏长,字体整齐,大小匀称,各部分讲究呼应与配合。字形字体整齐而且笔画粗壮,起笔、收笔及运转都比甲骨文圆润,曲直变化丰富。《毛公鼎》、《散氏盘》是其代表作。从金文遗迹看,书法的艺术性已逐渐丰富起来。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毛笔在书法上的广泛应用,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越发丰富起来。
书法家们利用毛笔丰富的表现力,特别是内蕴的笔法技巧,一改过去甲骨文、金文沿着刀刻、凿铸的主流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以后中国书法的重要因素——书者的情性、审美趣味、用笔技巧等。从尚存的这一时期的“石鼓”拓片中看,结字比金文有更大的规律性,笔画遒劲凝重,结构茂密浑厚。同时,“石鼓文”开始向小篆转化。“石鼓文”不仅是以后秦统一文字的基础,而且对后代的书法风格影响极大。春秋战国时期,在各诸侯国不同的艺术追求下,书法艺术朝着各种审美趋向发展,形成了书法艺术绚烂多彩的局面。
(2)秦汉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阶段。
秦朝统一中国以后,秦始皇下令“车同轨,书同文”,由丞相李斯普及小篆,小篆于是成为当时的官方文字。文字的统一,为书法艺术的成熟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小篆字形扁长,笔画多为弧线,结构复杂,不便速写。于是,便于迅速书写的隶书便应运而生。秦代隶书结构已经较为简单,笔画由小篆的圆转成了方折。汉代的隶书逐渐占据统治地位,成为官方标准字体,并进入了定型化时期。汉代隶书具有笔画平直、结构简便、顿挫明显等特点。隶书的出现,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从用笔到结字所形成的风格,显得既庄重严整,又变化多姿。
这种字体上承篆书和古隶,下启楷书,用笔通行草。所以隶书在书法艺术上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秦汉时期,由于书体的发展和毛笔快写及笔法发展的缘故,草书、行书和楷书便产生了。这三种书体,写得近于谨严些的就成了真书(楷书),写得近于奔肆些的就成了草书,介乎真、草之间的就是行书。至此,汉字的几种书写形式均已产生,写字不仅仅在于实用,美感和享受也成为发展的动力,书法艺术进入成熟阶段。
(3)三国至唐代——书法艺术的成熟阶段。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书法艺术体现出如下几个特点。其一,草、楷、行各体已完全成熟,中国书法的技法体系基本形成。后世的技法在此基础上虽有所丰富和变化,但已不再有本质上的突破。其中东晋的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各类书体的书法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被称为“书圣”,《兰亭序》是他的代表作。
其二,书法艺术走向完全自觉的阶段,书法在社会各阶层普遍成为一种有意识的欣赏对象。
其三,文人有意识地追求书法之美,把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实践活动,并在技法功夫、审美风貌上孜孜以求。其四,书法艺术上出现了帖与碑两种不同的风格,呈现出婉丽风流和雄奇朴拙的书法艺术境界。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当时,社会经济的空前繁荣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唐代博大气象所形成的唐人激越的胸襟和心态,在书法艺术上体现为洒脱奔逸、恢弘宽博的气势。唐代书法艺术成就最高的是楷书,所以有“学习楷法从唐入手”的说法。
这一时期书法的代表作有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它们或壮美森严,刚正厚重,体现郁郁盛唐气象;或骨力劲健、均匀而瘦硬,体现书者“心正则笔正”的书法意念。有唐一代我国书法艺术进入全盛时期。
(4)宋代以后——书法艺术进入个性化时代。
宋以后,字体已经没有太大的建树和突破,书法家们仅在原有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风格,以发挥个性为主。宋代由于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统治者重文轻武,书法成为文人普遍爱好的一项艺术,随意挥洒的行书尤为盛行,代表人物有着名的“宋四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元代书家、画家多集于一身,当时的书家也许不擅长作画,但画家则绝不可不学书法。中国画有题跋文款正是始于元代,这对后世的书法绘画艺术的影响极为深远。明初的几位皇帝如朱元璋、朱棣都喜爱书法。国家设有中书科。当时“凡能书者,授官中书舍人,在内阁中办理文书。”清代是中国书法史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书家们将中国书法艺术两大传统较完整地开发出来,书坛渐成“帖学”和“碑学”二水分流的局面,导致了书法流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分化,这对中国近现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传承作用。这一时期着名书法家有清初“四大家”——汪士宏、何焯、陈亦禧和姜宸英,以及乾隆年间的“扬州八怪”等。
2.中国绘画的演变
(1)先秦至两汉时期——中国绘画的起源阶段。
石器时代是中国绘画的萌芽时期,伴随着石器制作方法的改进,原始的工艺美术有了发展。近年来,在中国的许多省份发现了岩画。据推测,这是宗教或巫术的感召促使先人们不辞辛劳地创作了这些图像。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又创作了彩陶画。以质朴明快、绚丽多彩为特色的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图案,是我国先民的杰出创造。仰韶类型的彩陶以在西安出土的半坡陶盆——《人面鱼纹盆》最具特色,也最耐人寻味。
战国以后,我国进入“青铜文明”,绘画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这时期出现了彩绘布帛、漆画、壁画等。在长沙的楚墓中先后出土了两幅战国时期的带有旌幡性质的帛画,它们都属于公元前3世纪的作品。秦汉时代的绘画艺术,大致包括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帛画等门类。秦汉时代艺术以其深沉雄大的气魄,在中国美术史上放射着夺目的光彩。
(2)三国魏晋南北朝以后——中国绘画不断发展阶段。
①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是由统一而分裂的过程。政治的不稳定、时局的混乱动荡,带来的是经济的普遍衰退,但在意识形态领域却有了超乎寻常的改变。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映像之一的书画艺术在此时也发生了强烈的变化。绘画中的人物画得到了突出的发展,但对其他对象的描绘则还处在很不成熟的阶段。
②隋唐时期。隋唐是魏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重要时期。隋朝书画,继往开来,酝酿着新风格的出现。唐代在人物、山水、花鸟画等领域均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后世所仰慕。初唐的人物画继承了隋的细密画风,风格上分为以阎立本为代表的中原风格和以尉迟乙僧为代表的边陲风格。山水画以李思训为代表的青绿山水和王维的水墨山水是这一代的特点。花鸟画有设色和水墨两种,代表画家是薛稷和殷仲容。中唐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空前繁荣时期,人物画达到了一个新高潮,人物造型更加生动准确,心理刻画与细节描写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代表人物有吴道子、张萱。同时,山水画获得了独立的地位。花鸟画也在发展,牛马题材十分盛行。晚唐的绘画,开始转向新的方向。人物画更加趋于完满,山水画不断变化并最后完成了“改步变古”。花鸟画也获得突出发展,在工细花鸟画日臻成熟的同时,疏淡简洁的花鸟画也开始形成了。
③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时期的书画,在唐代和宋代之间形成了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
无论是人物、山水,还是花鸟,都在前代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变化和面貌。在山水画的创作方面,将唐人的水墨法大大发展了。画院的创立为画家开辟了新的出路和去向,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开始左右民间的绘画观念和风尚。人物肖像画、宗教画和仕女画都有名手出现。花鸟画也由于宫廷贵族的喜好而逐渐发展起来。
④两宋时期。北宋初期,宫廷中设立了“翰林书画院”,对宋代绘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培养和教育了大批的绘画人才。徽宗赵佶时的画院日趋完备,“画学”也被正式列入科举考试之中,天下的画家可以通过应试而入宫为官。这是中国历史上宫廷绘画最为兴盛的时期。北宋画坛上,突出的成就是山水画的创作。花鸟画在北宋时期的宫廷绘画中占据了主要地位。北宋人物画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宗教绘画和人物肖像画及人物故事画、风俗画的创作上。武宗元、张择端都是人物画家中的卓越人物。南宋时期,文人画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有较大的成就,被称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在南宋时已基本成为文人画的固定题材。
⑤元代时期。元代绘画的特点是取消了画院制度,文人画兴起,人物画相对减少。绘画注重诗书画的结合,舍形取神,简逸为上,重视情感的发挥,审美趣味发生了显着的变化,体现了中国画的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山水画方面,元朝初期,画家们对唐、五代、宋以来的山水画的继承和发展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元朝中后期,众多画家出现,他们探索以简练超脱的手法,把中国山水画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明清的影响极大。当时的许多山水画家也兼擅水墨、花鸟和梅、兰、竹、菊“四君子”画及松石题材的画。“四君子”及松石题材为主体的文人画广泛流行,讲求自然和笔墨情趣。
⑥明代时期。明代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逐渐稳定,绘画艺术变得发达起来,出现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派,流派纷繁,各成体系,各个画科全面发展,题材广泛,其中以山水画和花鸟画的成就最为显着,表现手法有所创新。整个明代绘画大体可以分为前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这三阶段相互有所区别,但也不能截然分开,而应该说是相互交替衔接的。总的来说,元四家的影响在初期犹存,前期以仿宋“院体”为主;中期以后,以吴门各家为代表,回到继承元代水墨画法的文人画派,占据画坛主流。
⑦清代时期。清代,文人画日益占据画坛主流,山水画的创作及水墨写意画盛行。在文人画思想的影响下,更多的画家把精力花在追求笔墨情趣方面,形式面貌的更加多样,愈加派系林立,画坛流派之多,竞争之烈,前所未有。清代绘画的发展,大致也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四王”画派占据画坛的主体地位,江南则有以“四僧”和“金陵八家”为代表的创新派;清代中期,宫廷绘画得到很好的发展,但在扬州,却出现了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文人画派,力主创新;晚清时期,上海的海派和广州的岭南画派逐渐成为影响最大的画派,涌现出大批的画家和作品,影响了近现代的绘画创作。同时,壁画的创作渐趋衰败,版画和年画在明代中期以后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直至晚清,出现了众多的版画流派和年画生产中心。
3.中国戏剧的演变
中国戏剧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戏曲是中国固有的传统戏剧,话剧则是20世纪引进的西方戏剧形式。中国戏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雏形、成熟、南移、蜕变、复兴五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1)雏形阶段。
作为中国传统戏剧的戏曲源于何时?根据戏剧起源于祭祀性歌舞的一般说法,中国戏剧的雏形应始于人类社会的初级阶段。成书于公元前1500年的《商书》,已经有了神、巫合歌及灵、巫共舞的记载。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指出:“后世戏剧,当自巫、优二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