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06200000017

第17章

杨振宁开车送两人去车站,在车上他高兴地告诉他们,12月底他要去北京参加中国科学院举办的一个会议,到时候再见面。16点15分,他们到了石溪车站,火车已停在那里,徐迟和洪蓝快步登上火车。火车开动了,杨振宁教授还站在那里向他们挥手。

4.好朋友邓稼先

1964年10月16日,一则消息震惊了全世界。浩瀚的戈壁滩上空升起一团蘑菇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对这个消息最早作出反应的是美国,美国总统约翰逊发表言论说:“中国不过是爆炸了一个小东西。”

马上又更正说:“中国爆炸的这颗原子弹要比美国当年在日本广岛投的威力要大得多。”

接着,苏联的赫鲁晓夫在中国原子弹的爆炸声中下了台。世界有人评论:“中国原子弹爆炸这一天,宣告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提高了。”

过了短短的两年多时间,1967年6月17日,中国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消息令西方人瞠目结舌。西方的物理学家根本没有把中国的物理学发展放在眼里,当中国造出了原子弹以后,西方人似乎才明白,中国也有很杰出的物理学家。更使西方人不能完全弄懂的是中国发展氢弹的速度会如此之快。人们都知道,在美国,奥本海默被称为“原子弹之父”,泰勒被誉为“氢弹之父”,而中国的“两弹之父”又是谁呢?中国的“两弹之父”就是与杨振宁有深厚交情的邓稼先。邓稼先与杨振宁从小就是好朋友,他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与杨振宁是同乡。

在清华园两家又是邻居,两个人的父亲是多年的老朋友。少年时代的邓稼先和杨振宁总在一起玩耍,他们一块儿打墙球,弹玻璃球,比赛骑车、爬树。小学毕业后,两人同在北平崇德中学读书,后来成了西南联大的校友。解放前夕,两人又都赴美留学。邓稼先在美国普渡大学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到了祖国,从此,两人天各一方。

但是,他们的友谊却一直保持着,绵延了半个世纪。邓稼先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他接受了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告别了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儿女,带领十几位大学毕业生进入了茫茫戈壁滩。这年他只有34岁。戈壁滩上物质匮乏,大家吃的是骆驼刺和沙枣捏在一起的黑色窝窝头。这里的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冰雪覆盖着大地,气温往往在零下30多摄氏度,风沙不断。

但在这以后的28年里,邓稼先始终坚守在这里,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20多年来,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姓名,没有人宣传过他们的事迹,他们把自己的姓名和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深深地埋在祖国最荒凉、最偏僻的地方。只有当蘑菇云在戈壁滩升起的时候,人们才想起他们的存在,才向他们投以敬佩的目光。当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后,邓稼先依然在从事着他的工作。十年浩劫开始了,在那是非颠倒的年代里,就连为中国的核武器研制做出巨大贡献的邓稼先也不能幸免。他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为了国家的利益,他顶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顽强地工作着。

1971年的夏天,杨振宁第一次回国访问,一下飞机,他就列出了要见的人的名单,名单上的第一个就是邓稼先。这张名单很快传到中央,邓稼先立即被召回北京。邓稼先回到北京,他做梦也没想到会见到分别了21年的老朋友杨振宁。一见面,两双大手就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两个人眼里都闪动着泪花。

在宴会上,杨振宁悄悄地问邓稼先:“听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是有外国人参加了?”

邓稼先回答说:“你去问问周总理吧,总理最清楚。”

当杨振宁得知中国的“两弹”全部是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邓稼先是中国的“两弹”元勋时,他独自离开宴席走进了洗手间。这时,他已是泪流满面了。他为稼先而自豪,更为祖国而自豪!谁也不会料到,杨振宁和邓稼先的这次会面,对邓稼先来说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不久,基地里暗无天日的局面结束了。

1971年以后,杨振宁每次回国,两人都要聚在一起叙旧聊天。有一次,杨振宁和邓稼先全家在一块儿吃饭,大家边吃边谈笑着。触景生情,杨振宁想起了在美国留学的日子,笑着对邓稼先说:“这回你可以吃饱了,想当年在美国留学的时候,你可是常常饿肚子的呀!”

说完这话,两个人都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之中。那时候,生活十分艰苦,有一段时间,邓稼先和另一位同学合住在一位美国老太太的阁楼里,有一次吃饭,两份牛排端上后,邓稼先看了看,对那个同学说:“我这块小,你那块大。”

那位同学就把自己那份给了邓稼先。回想起这些往事,两个人禁不住都笑了。

后来,杨振宁多次送书给邓稼先,有《杨振宁论文选集》、《读书教学四十年》等。

1984年,邓稼先60岁生日时,细心的杨振宁还特意送给他一副国际象棋。

5.痛悼挚友

由于生活条件的恶劣,邓稼先患了重病。远在美国的杨振宁听到这个消息,万分难过。他四处奔走为邓稼先寻找特效药,回国时还特意带来了邓稼先喜爱的音乐唱片,劝他要乐观起来,争取早日康复。

1986年6月,邓稼先病情恶化,杨振宁最后一次到医院看望自己的老朋友。他手捧一大束鲜花,放在了邓稼先的床头。这鲜花象征着两人永存的友谊。

1986年7月29日,为中国的核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的邓稼先在北京逝世。全国上下为失去这位中华精英而感到悲痛万分。中国各大报纸都在首要位置介绍了这位了不起的科学家,赞扬他“名字鲜为人知,功绩举世瞩目”。核工业部号召广大科技人员向邓稼先学习,学习他那不计名利、甘当无名英雄和艰苦奋斗、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他的同事和朋友们怀着无比悲痛、崇敬的心情,写下了一支催人泪下的挽歌:天府杨柳塞上烟,问君此去几时还?……实验场上惊雷动,江河源头捷报传。……不知邓老今何在?忠魂长眠长江畔。国防部长张爱萍也写诗赞扬他“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远在大洋彼岸的杨振宁听到这个消息悲痛万分,立即给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教授发来了唁电。

1987年10月23日,杨振宁在有关领导的陪同下,来到了八宝山公墓,祭奠与他有着半个世纪深情厚谊的老朋友邓稼先。时值深秋,寒气袭人。

在安放骨灰的灵堂外面搭起了一个灵棚,邓稼先的巨幅遗像前摆着杨振宁送的花篮,缎带上写着:“邓稼先千古,杨振宁敬挽。”

杨振宁眼含热泪站在瑟瑟的寒风中,面对邓稼先的遗像肃立默哀,鞠躬悼念。祭奠仪式结束后,许鹿希教授按照邓稼先的生前嘱托,把一套安徽出产的石刻文房用具送给杨振宁,上面写着:“振宁、致礼存念,稼先敬留”。面对此情此景,杨振宁再也抑制不住眼中的泪水。

杨振宁说他收集了邓稼先的许多材料,期待有一天有人能写一篇关于邓稼先的传记,把他对中国的贡献详细记述出来。

6.为老师祝寿

吃过早饭,杨振宁又和往常一样来到了办公室。他站在高大的书架旁,目光停留在一本杂志上,这本杂志的名字叫《现代物理评论》。

由于年代久远,书纸都已泛黄。这是1941年的秋天在西南联大吴大猷教授送给他的。40多年过去了,他一直珍藏着这本杂志。睹物思人,这本杂志引起了他对老师的思念。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过去了,自己已由原来的风华少年步入老年,但在内心深处,一直保留着对吴大猷教授的深深的敬意,是吴教授把自己带入了对称原理与群论这个领域,自己以后的工作及成就,都与此有关。几十年来,他经常给吴教授写信,吴教授每次到美国来,师生俩总要见上一面,但吴教授每次都是来去匆匆,杨振宁无法向老师表示自己深深的敬意。

后来,吴教授去了台湾,杨振宁想专程前去拜见,可一直没有机会。两个人已有3年时间没有见面了。

杨振宁忽然想起,今年是吴教授80大寿,到时候一定要亲自去台湾为老师祝寿。他立即提笔给吴教授写了一封信,表示了自己的心愿。很快,杨振宁收到了老师的回信,信上说,大家工作都很忙,决定不举行生日祝寿活动了。读完信,杨振宁感到很失望。可是不久,机会来了。一天,杨振宁收到台湾寄来的一份会议通知,他立即决定借7月份参加会议的机会,提前为吴教授祝寿。

1986年7月28日,杨振宁和夫人杜致礼一起飞抵台湾。得知自己的学生要来台湾,80岁高龄的吴大猷兴奋不已。

这一天,他早早地来到台北中正机场的停机坪航空桥上,伫立迎候3年未见面的自己最得意的学生。飞机徐徐降落了,杨振宁刚步下飞机,一眼就看到了那熟悉的身影。吴教授满头白发,但精神矍铄。

杨振宁三步并作两步走向吴教授,高兴而急切地问:“老师,您身体还好吧!您去年住院,现在身体怎么样?”

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吴教授紧紧拉住杨振宁的手,频频点头:“还好,还好!”

因为杨振宁是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也因为杨振宁是第一次来台湾,他的台湾之行成为当时台湾新闻界关注的焦点。

在中正机场华航贵宾室,杨振宁被一群记者围住了。镁光灯闪烁,他接受了记者的简短采访。记者:“您跟吴院长的一段师生情谊中,您认为他给您的最大指导是什么?”

杨振宁:“我在1938年进西南联大时就认识吴先生,第一次听他的课是1941年。

1942年在西南联大需要写学士论文,我的论文就是吴先生指导的。这篇论文对我一生影响很大,我一直觉得非常受益,也非常感谢吴先生。”

此次台湾之行,了却了杨振宁要拜见吴教授并为吴教授祝寿的心愿,师生二人在一块儿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

杨振宁虽说成了世界名人,但他对所有教过自己的老师,都怀着一份深深的敬意。当他得知自己的老师费米病重的消息,心中非常着急。

在费米弥留之际,他风尘仆仆地赶到芝加哥,出现在费米的病床前,探望自己的引路人。当他在香港讲学时,得知王竹溪先生病逝的噩耗,悲痛之余,匆匆赶往北京,悼念先生,安慰师母。

杨振宁这种尊重师长、不忘师恩的行为,在科学界一直被传为美谈。

同类推荐
  • 豫约幸福

    豫约幸福

    本书以知名主持人陈鲁豫的视角,将目光放在星光璀璨的影视界名人身上,以女性细腻的关爱,挖掘明星台前幕后的私密故事,将明星的理想与无奈,艰辛与幸福分享给广大读者。……在浮华与星光背后,是温暖单纯的微笑与感动。把生命中的美好讲给你们听,一起体味那些年我遇见的幸福故事。
  • 陈布雷与陈伯达:历史转折点上的两个“秀才”

    陈布雷与陈伯达:历史转折点上的两个“秀才”

    他和他在一起,就是一本文人从政与从政文人的必读书!国共两文胆,浮尘一悲歌。他们,一个以死来为旧王朝殉葬,一个在新时代把自己送入牢笼。他们,虽有纵横文字之才,却身不由己。他们,是政治与人性冲突中历史的人质。以陈布雷、陈伯达两人一生的轨迹为主线,以国共两党的“四次历史转折点”为基本环节,叙述了国共两党相关人员的群体活动,勾勒了国共两党政治思想文化宣传建设的基本风貌与当年思想文化斗争的宏大场景。对陈布雷与陈伯达个人的人格人品、学养学风、情感与家庭生活、行为的是与非、优点缺点与错误、世界观人生观的转变与演变轨迹,及与各自政党领导人的交往、恩恩怨怨等,都有较为细致的叙述。
  • 甘肃历史人物

    甘肃历史人物

    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人杰地灵,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数千年来,先后有众多的民族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甘肃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人类文明,孕育和产生了众多的杰出人物,在历史的长空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本书在认真查考史籍及遗文碑刻等史料的基础上,吸收了最新研究成果,收入了365名各个朝代、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杰出历史人物。
  • 变法先锋:商鞅

    变法先锋:商鞅

    本书为“中华历史贤臣”系列丛书之一。共分为六章,介绍了改革家商鞅的一生。他是中国历史上最铁腕的改革家,是大秦帝国的设计师,是中国走向大统一的奠基人。他大刀阔斧地除旧布新,却没有留意前方的地雷阵和万丈深渊,最终受到旧贵族的诬害而亡身。
  • 戏剧天才莎士比亚

    戏剧天才莎士比亚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名人。这样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有益于人格的健康发展。名人活在我们的心里,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伴随着我们的精神世界,遥远而又亲近。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他出生在英格兰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
热门推荐
  • 傲史天外天

    傲史天外天

    吾辈穿越入世间,山登绝顶我破天,男儿当遂凌云志,笑傲九重天外天。新人新书,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本人一定会努力的。
  • 宠婚难逃:穆少,夫人要爬墙!

    宠婚难逃:穆少,夫人要爬墙!

    新书【头号婚宠:大叔,放肆撩!】求关注~他是集团军长,冷酷如狼,唯独对她束手无策。自从那晚醉酒他亲了她后,乔颜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她要征服这个男人,就得撩他、亲他、上他!矜持啊羞涩什么的,去它嘛哒!乔颜:“靳哥,我要吃肉。”穆靳尧:“红烧,清蒸,水煮还是凉拌?”她瞟他八块腹肌,“原味更好。”她问,“穆靳尧,你信不信有天我红杏出墙?”他轻蔑一笑,“有我这堵墙,你能出的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权臣大人上上签

    权臣大人上上签

    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重生前
  • 男神老公不请自来:逼婚33天

    男神老公不请自来:逼婚33天

    两年前,她与他一夜错情,但从那晚过后便分道扬镳,再无瓜葛。两年后,她身后忽然多了一个形影不离的尾巴。她吃饭的时候对面桌上坐着的是他,上班的时候老板背后站着的是他,就连她睡觉的时候,自己床上躺着的……还是他!最后,她忍无可忍,一枕头摔在那张性感的人神共愤的脸上,“总裁大人,你到底要做什么!我们已经没有关系了!”他精准无比的接下枕头,随后从口袋中取出一只小盒子,“唔,我只是新买了一只钻戒,想让你帮我品鉴品鉴。”“你看这钻戒,贵吗?”“……贵”她只想让他快点走。“这可是你说的。”他眼睛一亮,于是便举着钻戒,在她面前单膝跪了下来!
  • 穿越之笙歌

    穿越之笙歌

    现代职业药师刘葵穿越到古代一个架空的朝代,成为阳国丞相府的上官大小姐,于是开启了她的不一样的人生之旅。
  • 我同影帝成眷侣

    我同影帝成眷侣

    朱色在她一千零一百岁的时候,开始学做人。但是做人是一门挺高深的学问。太出格不行,太普通不行;太直白不行,太内敛不行;太随心所欲不行,太唯唯诺诺不行;太……朱色觉得,做人真难,她还是想回不周山做一块不思、不想、不动的五彩石。周言若:游戏、光脑、快餐店,它们不香吗?朱色:香!真香!
  • 噩梦临晨

    噩梦临晨

    改变,不是明天不是后天,哪怕是下一秒都好错,要改变,就必须马上开始……
  • 最后的鲸落

    最后的鲸落

    鲸在死去时,会给大海最后一片馈赠,找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孤独的等待死亡,最后尸体沉入海底——这就是鲸落
  • 精典教育-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精典教育-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本书介绍斯宾塞的教育方法。内容包括: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快乐教育拥有神奇的力量、进行快乐教育所需的教具、对孩子实施快乐的教育、找出让孩子不快乐的因素、快乐教育法开发孩子的智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