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月,《无国籍的女人》在《飚》月刊副刊号上发表。
9月25日,小说集《传奇》再版,炎樱设计封面,附有作者像,并加了一篇《再版序》。
11月1日,散文《谈跳舞》在《天地》月刊第14期发表。
11月10日,《殷宝滟送花楼会(列女传之一)》在《杂志》月刊14卷第2期发表。
11月12日,日本大东亚文学者大会第三届曾邀她参加,报上登出的名单内有她,她立即写信辞去:“承聘为第十四节 大东亚文学者大会代表,谨辞。张爱玲谨上。”但报纸上登出的宣传仍然没有把她的名字去掉。
11月15日《致力报主编黄也白信》,载《春秋》1944年第12期。
11月19日,散文《被窝》载《新中国报》学艺。同月,散文《谈音乐》,在《苦竹》月刊第1期发表。
同月,胡兰成到武汉接办日伪刊物《大楚报》后,与汉阳医院一位护士周训德关系暧昧,瞒着张爱玲,年底与这位护士结婚。
12月1日,《上海影坛》一月剧讯报道《〈倾城之恋〉上舞台》。
12月8日、9日,《罗兰观感》在《力报》连载。
12月9日,《关于(倾城之恋)的老实话》在《海报》发表。
12月10日,苏青的《读〈倾城之恋〉》在《海报》上发表。
12月16日,自编话剧《倾城之恋》在上海新光大戏园上演。导演是朱端钧、罗兰饰白流苏,舒适饰范柳原,在上海公演了一个月,共演80场,引起轰动。《力报》还特意出了“《倾城之恋》特刊”。
同月,小说《等》在《杂志》月刊14卷第3期发表。《桂花蒸:阿小悲秋》在《苦竹》第2期发表。同期还转载有她的《自己的文章》。
同月,汪宏声《记张爱玲》在《语林》杂志发表。提供了张爱玲中学时期的一些珍贵史料。
散文集《流言》由五洲书报社初版。《流言》收录散文共30篇:《童言无忌》、《自己的文章》、《公寓生活记趣》、《夜营的喇叭》、《必也正名乎》、《烬余录》、《到底是上海人》、《道路以目》、《更衣记》、《爱》、《谈女人》、《借银灯》、《走!走到楼上去!》、《银宫就学记》、《洋人看京戏及其他》、《说胡萝卜》、《炎樱语录》、《存稿》、《写什么》、《造人》、《打人》、《诗与胡说》、《有女同车》、《私语》、《忘不了的画》、《雨伞下》、《谈跳舞》、《谈画》、《传奇再版序》、《谈音乐》。附录照片三帧,手绘插图多幅。封面为炎樱设计。
1945年
1月,散文《气短情长及其他》(包括《气短情长》、《小女人》、《家主》、《狗》、《孔子》、《不肖》、《孤独》、《少说两句罢》八则)在《小天地》第4期发表。《流言》由街灯出版社重印。
1月25日,《不得不说的废话》在《语林》发表,力图澄清自己和平襟亚之间的稿费风波。
2月,散文《〈卷首玉照〉及其他》在《天地》月刊第17期发表。
2月10日,小说《留情》在《杂志》月刊14卷第5期发表。
2月27日下午,在张爱玲的寓所,由《杂志》记者主持苏青、张爱玲对话,讨论关于妇女、家庭、婚姻等问题。
3月,散文《双声》在《天地》月刊第18期发表。同月,胡兰成从武汉回到上海,与张爱玲相伴一个多月,5月离开。《苏青张爱玲对谈记——关于妇女、家庭、婚姻诸问题》登在1945年3月号的《杂志》上。
3月—6月,小说《创世纪》在《杂志》14卷第6期,15卷第1—3期发表。
4月1日,散文《秘密》在《小报》发表。
4月3日,《丈人的心》在《小报》发表。
4月6日,散文《炎樱衣谱》在《力报》发表。
4月10日,散文《吉利》在《杂志》月刊15卷第1期发表。同月,散文《我看苏青》在《天地》第19期发表。
4月15日,散文《天地人》在《光化日报》发表。
5月,散文《姑姑语录》在《杂志》月刊15卷第2期发表。
7月21日,《杂志》社在咸阳路2号以茶宴的形式召开纳凉晚会,邀请张爱玲与日本电影女明星李香兰(山口淑子),日本军人政客松本、川喜多长政以及汪伪政府文人陈彬龢、金雄白等,闲谈生活与艺术,张爱玲由炎樱陪同参加。8月10日,由记者整理记录的《纳凉会记》在《杂志》15卷第5期刊出。
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投降仪式上签字。汉奸胡兰成遭通缉,化名张嘉仪潜逃。
从1945年8月到1947年4月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由于外在舆论的压力,以及个人感情上的重大打击,张爱玲放下了手中的笔,没有发表一篇作品。柯灵对此有过很贴切的比喻:“内外交困的精神综合征,感情上的悲剧,创作繁荣陡的萎缩,大片的空白忽然出现,就像放电影断了片。”(《遥寄张爱玲》)
1946年
2月,胡兰成为躲避通缉,隐匿于杭州温州一带,与范秀美同居。张爱玲去探望胡兰成,“我从诸暨丽水来,路上想着这里是你走过的。及在船上望得见温州城了,想你就在那里,这温州城就像含有珠宝在放光”。在温州与胡兰成相聚20天,返回上海,次年二人最终分手。
母亲第三次回国,张爱玲与姑姑和表哥到码头去迎接。母亲戴一付墨镜,形神憔悴。这段时间,张爱玲基本上是陪母亲聊天,顺便整理这几年的手稿,准备再出增订本。母亲在上海过了近两年,1948年,为料理男友在英国的遗物,她又回到了英国。
7月,桑弧委托柯灵请张爱玲做文华影业公司的编剧,并策划了一次文艺性的聚会。张爱玲携炎樱一起参加聚会,大家劝她从事写作电影剧本,张爱玲最终同意创作电影剧本,她所写的第一个剧本是《不了情》,写一对男女在世俗的观念下,爱也难,恨也难的恋爱故事,剧中感情处理上的反复波折,正好与她此时的心态相合。
被上海小报攻击为“文化汉奸”。
1947年
4月,散文《华丽缘——一个行头考究的爱情故事》在《大家》月刊创刊号上发表。《华丽缘》以纪实的手法写成,文中所记大概是她去寻找胡兰成时在温州乡下看戏时的见闻与感想。文章叙述有些迟滞,少了先前的灵动与飞洒。此时的张爱玲,已经过了创作的青春期了。
4月中旬,电影剧本《不了情》被上海文华电影公司搬上银幕。桑弧导演,刘琼、陈燕燕主演。被誉为“胜利以后国产电影最最适合观众理想之巨片”。
5月16日—31日,小说《郁金香》在《小日报》连载。
5—6月,小说《多少恨》(根据《不了情》改编)在由唐大郎主编的《大家》月刊第2、3期上发表。这段时期,龚之方、桑弧、唐大郎等常去张爱玲家里谈天,给她不少的安慰,精神也逐渐开朗起来。
5、6月间,为庆祝《不了情》和《太太万岁》拍片成功,张爱玲应几位影业界朋友邀请,到无锡乘船游太湖,吃船菜,偶遇剧作家洪深,彼此相谈甚欢。
6月10日,张爱玲给胡兰成的决绝信。信中写到:“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的考虑的,彼时唯以小吉(劫)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并随信附上她新写的剧本《不了情》和《太太万岁》的稿费30万元给胡兰成,于情于理都仁至义尽。
11月,小说集《传奇(增订本)》由上海山河图书公司出版。在初版基础上增收新作六篇,依次为《留情》、《鸿鸾禧》、《红玫瑰与白玫瑰》、《等》、《桂花蒸:阿小悲秋》,另有前言《有几句话同读者说》、跋语《中国的日夜》。增订本完全由张爱玲一手策划,一手编排,请炎樱设计封面,版权页上印有“版权所有,翻印必究”。书名“张爱玲传奇增订本”是上海书法金石名家邓粪翁所题。
开始着手构思第一部长篇小说《十八春》。
同月,上海曙光出版社出版由司马文森编的《文化汉奸罪恶史》,将她和张资平、关露、潘予且、苏青、谭正璧等16个作家列名其上,书中历数她的“卖国行为”、“罪恶事例”,指责她在《杂志》、《天地》、《古今》等“汉奸”杂志上发表文章,还参加一些亲日性质的文化活动,如1945年7月由《新中国报》主办的“纳凉会”等,更为严重的是说她出席1944年11月在南京举行的第三届“大东亚文学者大会”。
12月3日,《〈太太万岁〉题记》发表于洪深主编的上海《大公报》副刊“戏剧与电影”,洪深热情地写了“编后记”。
12月12日,上海《时代日报·新生》刊出署名胡珂的《抒愤》,对张爱玲《太太万岁》及“题记”进行猛烈的批判。
13日,东方蝃蝀(李君维)发表《〈太太万岁〉中的太太》对剧本做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14日,《太太万岁》在上海皇后、金城、金都、国际四大影院同时公映。桑弧导演,蒋天流主演。12月下旬的《大公报》、《申报》、《新闻报》都报道放映盛况。
同日,方澄《所谓“浮世的悲欢”——〈太太万岁〉观后》载《大公报·大公园》。
15日,徐曾《张爱玲和她的〈太太万岁〉》载《新民晚报·夜花园》。
19日,沙易《评〈太太万岁〉》,载《中央日报·杂艺》。
1948年
1月7日,莘薤《我们不乞求,也不施舍廉价的怜悯——一个太太看〈太太万岁〉》,洪深《恕我不愿领受这番盛情——一个丈夫对〈太太万岁〉的回答》在《大公报·戏剧与电影》上发表。
母亲迁居英国,领养一个华侨的女儿。
张爱玲与姑姑由于经济拮据,搬出赫德路公寓,辗转搬迁过两处房子。
父亲与后母搬到一间14平米的小屋子居住,再没有搬迁。7月,弟弟在中央银行无锡分行工作。
1949年
2月,参与桑弧创作的电影剧本《哀乐中年》,在上海潮锋出版社刊印,列为“文学者丛书”之七。
5月,上海解放。夏衍负责上海的文艺工作。对上海小报进行整顿,端正风气,要给读者提供有益的、多样化的趣味性内容。
6月,夏衍指示龚之方,要他与唐大郎组织一个能力强、素质好的小报班子。一个月后,《亦报》创刊,龚之方任社长,唐大郎任总编辑。向张爱玲约稿,张答应用笔名供稿。
是年,《哀乐中年》拍摄公映。仍由桑弧导演。
弟弟转上海中央银行总行人事处工作。
本年,胡兰成出逃香港,后转赴日本定居。
1950年
3月25日至1951年2月11日,张爱玲用笔名梁京撰写的长篇小说《十八春》在《亦报》上连载,全文18章,25万字。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地影响。不少读者天天抢读《亦报》,张爱玲在上海又引出一批“梁迷”。《十八春》还引起周作人的关注,他曾在自己的文章中两次提及这部小说。桑弧在《亦报》用叔红的笔名发表评论《推荐〈十八春〉》。张爱玲参加《亦报》组织的“与梁京谈《十八春》讨论会”。
7月24—29日,上海召开第一届文艺代表大会,大会主席为夏衍,梅兰芳、冯雪峰为副主席,周信芳(麒麟童)为执行副主席,陈白尘为秘书长。张爱玲在夏衍的关照下,应邀出席,坐在后排,在一片灰蓝中山装的代表中,她身着旗袍,外面罩了件网眼的白绒线衫,显得非常突出。这次会议对张爱玲的触动很大,也是她最终出走的原因之一,她发觉时代变了,而她自己却没有变,这中间就产生了难以逾越的距离,她是跟不上这时代的。
弟弟失业。张爱玲与姑姑搬到南京西路附近的卡尔登公寓(今长江公寓,黄河路65号)301室居住。
1951年
2月11日,《十八春》在《亦报》连载完毕。
因想要写的一篇小说需以西湖为背景,她参加了中国旅行社办的观光团体,到杭州去实地体验。
11月,《十八春》由上海《亦报》社出版单行本。单行本发行后,报社专门组织一次“与梁京谈《十八春》”座谈会,张爱玲到会并作了发言。
11月4日至次年1月24日,中篇小说《小艾》在《亦报》第三版连载。上海市电影剧本创作所成立后,夏衍兼所长,柯灵为副所长,夏衍拟聘张爱玲为编剧,但因有人对她的背景持否定态度,只好等待时机。张爱玲知道香港大学早已复学,写信联系申请继续因战争中断的学业,得到许可后,便积极策划离开大陆。
1952年
1月24日,《小艾》在《亦报》连载完毕。香港大学批准张爱玲的复学申请。
7月,持港大证明从广州坐车经深圳赴香港,离开大陆。走时与姑姑约定互不通信。在香港先寄居于基督教女青年会,8月20日,在港大注册登记,香港大学注册表内,附有文学院长贝查的函件,指出:(一)张爱玲已是难民,生活困难;(二)她曾获得何福奖学金,证明她是当年最优秀的学生;(三)她申请重读,应该得到助学金。之后张爱玲得到一千元的助学金。由于经济困难,她读了不到一个学期便辍学。(出处见黄康显《张爱玲的香港大学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