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线性联结。表现为纵向和横向联结两个方面,纵向为主,横向为辅,纵横交错,星罗棋布。纵的方面,无论传一、传二,还是传三、传四,都是一个个“线”的延续。在这种延续中,有的线长,有的线短;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曲线;有的是延长线,有的是间断线。正是这种纵线的多样化联结,保持了道统源远流长。横的方面,主要是线与线之间的联结。单个的线并不是孤立的,有些线之间还有一些横向的联结。如吾斯玛乃的二子尔牙总吉尼“有四子:赫山亚若、哎布·海力凡·统拉黑、哎布力·嘎细目、尔布董拉黑、哎布·义斯玛尔来,其中,赫山亚若给叔父格兰旦若秘若开门(另有叙述)。”“因为格兰旦若秘若早年无子,其二兄尔亚总吉尼的长子赫山亚若过房接传。”实现了吾斯玛乃二子支系和三子支系的联结。再如吾斯玛乃的长子色尔董吉尼的孙子乙布尼·哈吉斯·若含曼·统拉黑,共有六个儿子,有二个在本支系接传,有三个在旁支系续传。“次子者玛笼吉尼过续穆罕默德·义玛目奴茸吉尼(详见赫山亚若的部分)。”这样,实现了克比若四子吾斯玛乃和五子格兰旦若秘若之间的联结。线的联结还表现在道统的分合上。
如格兰旦若秘若支系分成吓院和上院后,上院一支二个传人传教于同一人,这人叫郎哥。“郎哥十二岁被堂爷张麟凤任命为接班人,十五岁又获父亲西俩笼吉尼授权(前已述),所以一人接续两人的传教职务,‘一个孙子开了两个爷爷的门’。”郎哥把二个儿子培养成大阿訇,先任长子阿麦继承教权,后又任次子乎赛尼接传教门,理由为:“我是一个孙子开了两个爷爷的门,我的两个后人也开两个门,都传,多斯达尼(教众)一定要一样看待。”又说:“小子乎色尼可以传‘完达山爷’的教门。”这样,先分后合,合而再分,两支之间实现了横向的联结。
3.“伞”与“线”的相互作用。道统“伞”状分布,是宗教传播布点的增加,是宗教自身繁衍的需要,如同一个主根分出诸多支根和根茎一样,不断地在宗教的土壤中汲取营养,随着根系的不断发达而枝叶茁壮,果实累累。道统的“线”形联结,使宗教保持了纵向繁殖和横向的沟通,如同一个编织而成的网络。“伞”与“线”的联结,实际上就是一个“伞”状网络的形成,这样的结构使得库布忍耶宗教体系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二)“聚”与“分”的统一。道统“聚”是保持其内在规定性和传承内敛性的需要,“分”则是扩大传播范围和扩充传播力量的举措,“聚”和“分”,是不同宗教学派对传承的认识和规定,也是根据不同历史阶段宗教发展的要求变化的。库布忍耶学派的道统则体现了“聚”和“分”的辩证统一。
1.一个道祖下的多个体系。库布忍耶虽然目前已繁衍出大大小小十多个支系,但千分不离其祖,万变不离其宗,各支系承奉道祖穆乎隐吉尼则是不变的法则。“张门传教的家堂就是道堂,传教老人家是为道祖穆乎隐吉尼开门,世袭罔替的穆若师德,作为导师或引领正道的人,负责收服教徒,是教徒接合真主的媒介和桥梁。每个传教者都有一部分男女教众,遍及社会各个领域,一般是懂得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的人,也有兼通两文或三文的学者。”即使是一分之二、一分为三或一分为四,这个法则却不动摇。马世英认为:“赫山亚若的次子穆罕默德·乎色尼·格曼若·奴茸吉尼,与兄哎罕曼吉·义玛目·奴茸吉尼分别各传教道,宗旨同一,互无矛盾,彼此尊重,这无疑是按主命圣谕办道干功,引导信众归正道的唯一目的的统一观念所致。”
2.一个中心下的多个区域。库布忍耶学派是从大湾头开始向外传播的。“穆罕印地尼第三次出中原是在新疆牙若光、喀什到青海等地传教。最后落居河州东乡大湾头。”马通也认为,穆罕印地尼“最后定居于东乡大湾头,故有‘大湾头’之称。”由东乡大湾头为中心,逐渐向东乡、康乐等地发展。大湾头由于始传教道,成为库布忍耶诸多拱北中最大、地位最尊贵的拱北。大湾头“上院为道祖穆罕印地尼、二辈克若比·白贺达吉、三辈哎布力·考乃尼·吾斯玛乃、四辈格兰旦若秘若、五辈赫山亚若的故居,又是三辈五个太爷的生养之地,是该派的基地,所以力所能及的教众历来有去上院老家敬香的习惯,特别在两个尔德节的早晨,去上院古窑(已失)及先祖住过的木屋祷念者较多。”在介绍到了张明义时,马世英认为:“由于他负责管理着先祖穆罕印地尼、二辈克比若·白贺达吉、三辈哎布力·考乃尼·吾斯玛乃和五太爷。递至十一代的传教多数老人家和先贤‘卧见’近百人睡土的大湾头拱北,相信拜谒道祖坟墓有朝觐之功,同时后院还存着第八辈大贤十七太爷的静窑。所以大湾头(落凤山)成了各地教徒瞻仰的重地,是最有吸引力的拱北。”以大湾头拱北为核心,在康乐等地形成了几个大的拱北群,如草滩林山拱北、赵家湾拱北、杨家房头、兰州五里坪拱北等。
3.一个姓氏下的不同信众。库布忍耶在全国有回、东乡、撒拉等民族都有信众,是跨民族较多的苏非学派之一;库布忍耶在西部的信众有不同的姓氏,是姓氏分布较广的苏非学派之一。但是,库布忍耶的传人全部是张氏后代,这在中国的四大苏非学派中是不多见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库布忍耶学派在道统体系,传播区域和信众姓氏上均体现了分散与聚合的关系,即发展的多样性和特征保有的规定性的关系,正是在这种关系下,聚是为了集中统一,分是为了应变发展;聚是尊重历史传统,分是弘扬多样文化,小分大聚,道分人聚,保持了体系的聚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