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寺喇嘛记不分卷1册,25页。民国希普山撰。记录靖远寺喇嘛的兴衰历史之书。主要叙述靖远寺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在伊犁河南岸建成及光绪十七年(1891年)第二个靖远寺建成后,寺庙喇嘛经历战争和动乱,由最初十几个,发展到兴盛时期几十个,最后只剩一个喇嘛的全过程。对于研究锡伯族的宗教信仰有参考价值。抄本。纸质平装。满文行体墨书。页面30厘米×20厘米,20行。保存完好。今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连芳处。
靖远寺不分卷1册。逸名撰。古建筑资料。记述考证靖远寺的修建年代以及工程规模、建筑风格和特点。靖远寺为伊犁9座藏传佛教寺庙之一,坐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孙扎齐牛录。对于研究锡伯族宗教建筑有参考价值。旧抄本。纸质平装。锡伯文行体墨书。页面规格27厘米×19厘米。保存完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乌珠牛录村文明处。
八卦图1幅。逸名撰。八卦时辰图。中间画有八卦图,图周围有一周日(24小时)各时辰的名称。八卦图用红、绿、黑3种颜色组成。对于研究锡伯族历法有参考价值。黄布。满文行体墨书。页面规格30厘米×30厘米。保存完好。今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文馆所。
抛筐不分卷1册,7页。民国37年(1948年)希普山撰。宗教仪式资料。叙述1948年在宁西县(今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依拉齐牛录举行喇嘛抛筐仪典的情况。抛筐(也叫抛鬼筐)是锡伯族喇嘛教宗教活动中最主要的仪典,也是锡伯族喇嘛教的各项宗教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活动。抄本。纸质平装。锡伯文行体墨书。页面30厘米×22厘米,16行。保存完好。今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连芳处。
第四节锡伯族古典译着古籍文献
在清代,为了扩大满语满文的影响和使用范围,清政府自康熙年始,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智力,在规范该语言文字的同时,编辑语言教材,编撰有关教科书、辞书、训导类图书,翻译汉族古典着作及佛教经典等,至乾隆间,各类文化读物和辞书大量被推出,大大丰富了各级官吏及文人儒士的文化生活。这些读物通过各种途径,又广泛流入到伊犁锡伯营,在锡伯族民间形成了独具特点的汉族古典译着的“念说”(一种带音乐调的说书形式)和传抄活动。通过念说活动的广泛开展,没有掌握满文的锡伯族群众,不仅逐步能听懂满语书面语,还被动吸收了各类文化信息。而且,这些通过念说活动掌握一定文化信息的人们,还利用各种机会,或在田间地头,或在其他聚众之处,将自己掌握的文化信息又传播给其他群众(传播者有时也采取念说形式复述所记忆的信息)。因此,在旧中国,无论男女老少,都受到念说文化的熏陶。在锡伯营每个旗(牛录)代代涌现出很多口齿伶俐、能说会道的文人充当念说者,在其家中收藏有数十种甚至上百种适合念说的读物(多为译着)和其他文化作品。到清末,在伊犁锡伯营又相继涌现出不少文人志士,并加入到翻译和传抄汉文古典名着的文化行列,在弘扬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又大大丰富了锡伯族民间译着文化内涵。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在锡伯族民间,已经形成较丰厚的译着文化基础,仅翻译和传抄的汉文文学名着就达百种之多。自“文化大革命”以来,在锡伯族民间散存的这些文学译着,一是受到人为销毁,损失惨重;二是成为内地文物贩子的涉猎对象,他们通过锡伯族中介人士进行收购,许多流失区外;三是一些人以搞学术研究名义曾经从民间搜罗去不少文献,目前已无法知其所在;四是部分收藏有这些文献的老者去世之后,其后代往往将其进行陪葬,又加大了人为损毁的程度。目前,流传下来的不足其百分之十,而且,现存的也因纸张等原因,许多已经处于濒危状态,已至非抢救不可的地步。
秦香莲不分卷1册,47页。民国32年(1943年)寿谦改编。根据《秦香莲》汉文剧本翻译、改编的锡伯文剧本。对于研究锡伯族翻译文学及戏曲艺术有参考价值。抄本。纸质平装。锡伯文行体墨书。页面30厘米×25厘米,17行。保存完好。今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纳达齐牛录村玖元处。
梁山伯与祝英台不分卷1册,51页。民国32年(1943年)寿谦译。根据《梁山伯与祝英台》汉文剧本翻译、改编的锡伯文剧本。对于研究锡伯族翻译文学及戏剧艺术有参考价值。抄本。纸质平装。锡伯文行体墨书。页面30厘米×25厘米,21行。保存完好。今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纳达齐牛录村玖元处。
十五贯不分卷1册,17页。民国32年(1943年)殷德阿译。译自《十五贯》汉文本。寿谦改编为锡伯语秧歌剧,锡伯营纳达齐牛录的富清、孙扎齐牛录殷德山等出演。对于研究锡伯族翻译文学及戏剧表演有参考价值。抄本。纸质平装。锡伯文行体墨书。页面26.5厘米×19.0厘米,19行。保存完好。今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纳达齐牛录村殷德阿处。
火焰驹不分卷1册,14页。民国35年(1946年)逸名译。译自《火焰驹》汉文剧本,并改编为锡伯语歌剧。民国末年(1946~1949年)曾在各牛录组织秧歌队演出此剧。对于研究锡伯族翻译文学及戏剧表演有参考价值。寿谦抄本。纸质平装。锡伯文行体墨书。页面26.5厘米×19.0厘米,17行。保存完好。今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纳达齐牛录村鄂尔吉拜处。
十五贯不分卷1册,71页。民国年间王兆其根据清朝江苏地区流传的昆剧整理,由知敏翻译,并将其改编成为锡伯语演唱戏曲,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民间演出,逐渐演化成为锡伯族的一个传统剧种。对于研究锡伯族翻译文学及戏曲艺术有参考价值。抄本。纸质平装。锡伯文行体墨书。页面26.5厘米×19.0厘米,13行。保存完好。新疆人民出版社锡伯文编辑室整理本《十五贯》,新疆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小放牛不分卷1册,58页。民国年间逸名译。锡伯族秧歌牡丹平调传统剧目,译自新疆曲子戏《李彦贵卖水》汉文本。剧中反映放牛娃与村姑之间的一段恋情故事。对于研究锡伯族平调剧目有参考价值。1958年关桂珍、丰吉山出演,塔琴台记录整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爱新舍里镇抄本。纸质平装。锡伯文行体墨书。页面7.87厘米×10.92厘米,13行。收入《锡伯族汉杜春》(锡伯文),新疆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钉缸不分卷1册,60页。民国年间逸名译。锡伯族秧歌牡丹平调传统剧目,译自新疆曲子戏《钉缸》汉文本。剧中反映钉缸匠为王大娘钉缸时因不慎将缸锤烂,虽尽力道歉均无济于事,无奈之下钉缸匠只好挑起担子逃跑,但在逃跑时绳子一断箱子也绊烂了,于是一气之下将王大娘踢倒,才得以逃脱。对于研究锡伯族平调剧目有参考价值。1956年寿谦等出演。赵春生记录整理。今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爱新舍里镇抄本。纸质平装。锡伯文行体墨书。页面7.87厘米×10.92厘米,13行。收入《锡伯族汉杜春》(锡伯文),新疆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安什登不分卷1册,41页。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逸名译。译自《安什登》汉文本。对于研究锡伯族翻译文学及民间念说活动有参考价值。抄本。纸质平装。满文行体墨书。页面22厘米×18厘米,16行。保存完好。今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文管所。
土地经不分卷3册,42页。民国14年(1925年)逸名译。译自《土地经》汉文本。对于研究锡伯族翻译文学具有参考价值。抄本。纸质平装。锡伯文行体墨书。页面23厘米×20厘米,11行。保存完好。今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文管所。
孔明卦不分卷1册,12页。民国14年(1925年)逸名译。译自《孔明卦》汉文本。对于研究锡伯族翻译文学有参考价值。抄本。纸质平装。满文行体墨书。页面18厘米×14厘米,13行。保存完好。今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文管所。
大清高公案不分卷1册,28页。民国25年(1936年)逸名译。译自《大清高公案》汉文本。对于研究锡伯族翻译文学有参考价值。抄本。纸质平装。锡伯文行体墨书。页面22厘米×18厘米,18行。保存完好。今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扎库齐牛录村江骄善处。
石头记不分卷5册,65页。民国27年(1938年)逸名译。译自《石头记》汉文本。对于研究锡伯族翻译文学有参考价值。1950年胡兴福抄本。线装。锡伯文行体墨书。页面27厘米×20厘米,16行。保存完好。今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孙扎齐牛录村胡兴福处。
礼经不分卷1册,23页。民国27年(1938年)逸名译。译自《礼经》汉文本。对于研究锡伯族翻译文学有参考价值。抄本。纸质平装。满文行体墨书。页面22厘米×18厘米,21行。保存完好。今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文管所。
楚歌不分卷1册,7页。民国年间逸名译。散文译文集。译自张良《楚歌》汉文,64行。对于研究锡伯族翻译文学有参考价值。民国27年(1938年)贵玉轩抄本,另有石英抄本。纸质平装。锡伯文行体墨书。页面26.5厘米×19.5厘米,17行。保存完好。今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办公室。
唐朝传记不分卷8册,168页。民国28年(1939年)逸名译。译自《唐朝传记》汉文本。对于研究锡伯族翻译文学有参考价值。1950年胡兴福抄本。纸质平装。锡伯文行体墨书。页面27厘米×20厘米,21行。保存完好。今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孙扎齐牛录村胡兴福处。
元朝孟丽君传奇不分卷14册,294页。民国28年(1939年)逸名译。译自《元朝孟丽君传奇》汉文本。对于研究锡伯族翻译文学有参考价值。1950年胡兴福抄本。纸质平装。锡伯文行体墨书。页面27厘米×20厘米,21行。保存完好。今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孙扎齐牛录村胡兴福处。
三国演义不分卷48册,578页。20世纪30年代末扎云齐译。译自《三国演义》汉文本。对于研究锡伯族翻译文学有参考价值。抄本。纸质平装。满文行体墨书。页面22厘米×18厘米,21行。保存完好。今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扎库齐牛录村关小清处。
明代英雄传不分卷4册,84页。20世纪30年代逸名译。译自《明代英雄传》汉文本。对于研究锡伯族翻译文学有参考价值。1950年胡兴福抄本。纸质平装。锡伯文行体墨书。页面27厘米×20厘米,23行。保存完好。今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孙扎齐牛录村胡兴福处。
唐朝萧宗汉传不分卷3册,66页。民国29年(1940年)宫金保译。译自《唐朝萧宗汉》汉文本。对于研究锡伯族翻译文学有参考价值。抄本。纸质平装。锡伯文行体墨书。页面30厘米×20厘米,23行。保存完好。今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纳达齐牛录村关锦图处。
魏朝演义不分卷3册,58页。民国33年(1944年)宫金保译。译自《魏朝演义》汉文本。对于研究锡伯族翻译文学有参考价值。抄本。线装。锡伯文行体墨书。页面30厘米×20厘米,21行。保存完好。今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文管所。
卦书不分卷1册,17页。民国29年(1940年)宫金保译。译自《武侯卦书》汉文本。对于研究锡伯族翻译文学有参考价值。锡伯文行体墨书。抄本。纸质平装。页面16厘米×10厘米,9行。保存完好。今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纳达齐牛录村关锦图处。
隋朝演义不分卷1册,27页。民国31年(1942年)逸名译。译自《续小五义》汉文本。对于研究锡伯族翻译文学有参考价值。1950年逸名抄本。纸质平装。锡伯文行体墨书。页面27厘米×20厘米,21行。保存完好。今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孙扎齐牛录村胡兴福处。
魏朝演义不分卷6册,132页。民国31年(1942年)逸名译。译自《魏朝演义》汉文本。对于研究锡伯族翻译文学及民间念说活动有参考价值。民国32年(1943年)逸名抄本。线装。满文行体墨书。页面26厘米×18厘米,22行。保存完好。今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文管所。
清史不分卷12册,228页。民国31年(1942年)希普山译。译自《清史》汉文本。对于研究清代历史有参考价值。抄本。纸质平装。满文行体墨书。页面30厘米×20厘米,20行。保存完好。今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连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