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97300000017

第17章 汉(7)

于定国少时从父学法,接受了于公的思想熏陶。于公死后,他继父任为县狱吏、郡决曹。由于他熟悉法律,治狱严谨,声誉渐高,补任廷尉史。因处理案件有才能,受到汉昭帝的器重,被调到京城,提升为侍御史、御史中丞。汉昭帝死后,昌邑王刘贺即位。刘贺是一个荒淫无道、不理朝政的昏君。于定国上书劝谏。刘贺只做了27天皇帝就被废掉。汉宣帝即位后,大将军霍光领尚书事。霍光上奏汉宣帝,凡谏昌邑王的都应提升官职。因此,于定国也就升为光禄大夫平尚书事,受到特别重用。几年后,又升为水衡都尉、廷尉,位列九卿之一。西汉时,廷尉是掌管刑法的国家最高司法长官,凡郡国决狱有疑,皆由廷尉审核平决。在决狱断案中,于定国执法公正,量刑得当,有口皆碑。他做过县狱吏、郡决曹,对郡县情况十分熟悉,加上他明白文法,见多识广,因而办案明快,对一些疑难案件也是剖决如流。于定国善饮酒,多饮而不乱,堪称海量。寒冬腊月时,他总是先喝酒再审理案件。他喝了酒以后,不仅头脑依然很清醒,而且显得精神倍增。他一如当年于公,“决疑平法”影响极大。在决狱断案中,不管是当朝权贵,还是平民百姓,或是鳏寡孤独,只要案子有疑问,他都一视同仁,十分审慎地处理。他量刑时主张宽平,人们都感到他为廷尉,没有受冤屈之虑。他为廷尉十八年,朝野称颂,与汉文帝时的着名廷尉张释之齐名。当时有“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为不冤”的赞誉。

于定国身居高位,但为人谦虚好学。任廷尉后,坚持拜师学《春秋》,常常手捧经史,“北面备弟子礼”。对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分高贵卑贱,即“徒步往过”,也“皆与钧礼”,这是难能可贵的。

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于定国做了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次年丞相黄霸死,于定国当了丞相,封西平侯。汉宣帝死后,太子刘爽即位,是为元帝,对于定国十分敬重。在处理国家政务中,于定国表现了较好的“民主”作风,“率常丞相议可”,他和御史大夫陈万年并位八年,“议论无所拂”,因而国家也较为安定。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于定国感到自己年事已高,体弱多病,适逢灾异,春霜夏寒,日青无光。于定国即以病辞官,汉元帝赐予安车驷马、黄金60斤还乡,72岁病卒,被谥曰“安侯”。

匡衡——精通儒学,抗疏建言

匡衡(生卒年不详),字稚圭,西汉着名经学大师,东海郡承县(今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王庄乡匡谈村)人。匡衡幼年好学,勤奋努力,据《西京杂记》载:“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匡衡读书不但刻苦勤奋,而且对《诗经》见解独特,当时流传着这样的话:“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匡衡任少傅数年,多次向皇帝上疏,陈述治国之道,并经常参与研究讨论国家大事,按照经典予以答对,言合法义,博得元帝信任。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为丞相,封乐安侯,辅佐皇帝,总理全国政务。在后几年里,匡衡与同僚间渐有离隙,被人弹劾,贬为庶民,返回故里,不几年,病死于家乡。

凿壁偷光

匡衡的父辈世代务农,家境贫寒,从来没出个读书人。匡衡小时候很聪明,特别喜欢读书,父母也希望儿子能读读写写,使匡家出个文化人。因家中贫穷,没钱拜师求学,匡衡只好替别人做工换取生活和学习的费用。有一年,他在村庄南山坡放猪的时候,看到山上有一块石碑,就手沾口水,仿照碑上的字,一笔一划学着写。不久,碑上的字他都能默写下来了。

这一年的端午节,匡衡的母亲拿出一个葫芦,说:“鼎儿(匡衡的乳名叫匡鼎),这葫芦是农家的吉祥物,咱穷人家,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宝葫芦保佑咱家平平安安。快挂上吧。”匡衡想到自己刚刚在碑上学会的字,就用木炭在葫芦上写了“吉祥”二字。这时,有三个富家公子去书馆读书,看到葫芦上的字,都很吃惊。他们不相信匡衡那么小的年龄就会写字,而且写得那么好。一个矮个公子说:“哼,连放猪娃都识字,这不是糟蹋孔圣人吗?”匡衡反问道:“为什么放猪娃就不能识字?”一个高个儿走上前对匡衡说:“你看这‘吉祥’二字写得多俗气啊,应该写‘福寿无疆’才对。你会写吗?”匡衡摇摇头说:“不会写。”瘦高个儿说:“我替你写吧。”说着他擦掉“吉祥”,用木炭写了四个字。写完后,三个人又说说笑笑地溜走了。这时,有识字的人告诉匡衡母子,原来那四个字写的是“槽头兴旺”。槽头,就是给牲口喂饲料的地方。匡母一听,气得晕倒在地。小匡衡急忙扶起母亲,说:“娘,从今往后,孩儿只要饿不死,就要学识字。”

匡衡不光给人家养猪,还要经常上山砍柴,下地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简册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干活,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境贫寒,连点灯的油钱也支付不起。怎么办呢?

匡衡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足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有一天晚上,匡衡正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霍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烛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一些,他就凑着透进来的一丝烛光,读起书来。尽管光线幽暗,他还是为自己的发现欣喜若狂了。过了几天,乘邻居不在家的时候,匡衡借来一副锤錾,在裂开的墙壁上凿开了一个手指大的小洞,光线完全照射了过来,匡衡终于能看清楚简册上的字了。“凿壁偷光”的典故就是从这里来的。

从此,匡衡白天用柴草把洞口堵上,晚上,便掏出洞里的柴草,借光读书。夏天,村里的人都在屋外乘凉,而匡衡则闷在屋里借光读书。汗流浃背,蚊叮虫咬,他全然不顾。冬天,寒风刺骨,他冻得手足发麻,仍然坚持不懈。时间长了,他读的书越来越多,并且都默记在心。读书使他明白了,一个人活在世上,要立德、立功、立言,要为国家和老百姓多做贡献。越读书,他越感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远远不够,他想看更多的书。

匡衡家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要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几年的勤学苦读,匡衡不仅诵读了大量文献典籍,文才超群,而且为人正直,在齐鲁一带,大有名气。当时的读书人中流传着这么几句口碑:“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意思是说,不要谈论《诗经》了,匡衡要来了;匡衡讲说《诗经》,逗得人哄堂大笑了。可见他声誉很高。当时,许多读书人都拜他为师,跟他学习。而关于他的“凿壁偷光”的故事也广为流传,成为美谈。

身居高位

匡衡成年以后,参加了朝廷开设的甲科考试。这种考试当时叫“对策”,即皇上就军国大事提出若干问题,要各郡县推荐有才学的人一一回答。东海郡推荐了匡衡。遗憾的是,匡衡对答的文章不切合题意,被录取为乙科之士,授了个太常掌故官职(专门掌管礼乐制度的官职)。

匡衡在京任职期间,又结识了不少名人学者,他们谈古论今,对诗作赋,相处甚为融洽。此时,在京师做大官的鲁南人确实不少。他们是太子太傅疏广,疏广的侄儿、太子少傅疏受,谏议大夫、丞相司直萧望之等等。他们之中,有的是博学多识的经学家,为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有的是朝廷重臣,显赫一时。匡衡分别拜访了他们。当时,太子太傅(辅导太子的官)疏广和侄子、太子少傅(也是辅导太子的官)疏受都很欣赏匡衡的才华,但是当疏广的亲戚希望疏广能在宣帝面前举荐这位同乡的时候,却被疏广婉言拒绝。疏广说:“宫廷渐危,外戚专权,贤良忠贞,朝不保夕。我已经老迈,不日即乞骸还乡,匡衡虽有才华,然不便进言……”不久,疏广便对疏受说:“我们官也当了,名声也有了,这个时节再不引退,怕有后悔之事。我们父子还是辞职还乡,以享天年,如何?”疏受叩头曰:“听长辈的。”于是两人一道辞官。回乡那天,有数百辆车送二人于长安东门外,路人见状皆叹曰:“贤哉二大夫!”

疏广和疏受不肯引荐匡衡,有种种原因,其中就有保护匡衡的意思。当时,朝廷里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大将军霍光刚刚去世,以汉宣帝为代表的皇权势力与气焰嚣张的霍家势力正势不两立,朝廷里关系十分复杂,确实如疏广所言“贤良忠贞,朝不保夕”。后来,果然霍家集团铤而走险,举行了叛乱,要侥幸推翻汉宣帝,保住他们的既得利益。但叛乱在严阵以待的汉宣帝面前很快瓦解了。据说,在镇压叛乱中,受到牵连而灭族的霍家集团就有千家、近十万人之多。当初,如果疏广、疏受向把持朝廷权力的霍家集团引荐匡衡,恐怕平叛中匡衡也要受到牵连。

匡衡没有人引荐,从长远看也并非坏事。数年以后,匡衡被调往离京城很远的平原郡(今山东平原南)担任文学官职(在州郡设置的教官)。在京师的许多学者闻讯后都上书推荐匡衡,说他精通经学,当世无双,应该让他回京师任文学一职,不应该留在远方。很多后辈学生还都要跟随匡衡去平原郡。

宣帝看到上书以后,把这件事交给了太子刘奭的师傅萧望之和少府梁丘贺处理,让他们负责对匡衡进行考察。萧望之在西汉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公元前51年,汉宣帝为功臣们画像表扬的十一人中,萧望之即赫然在内。他官至御史大夫,是朝廷三公之一,且通《诗经》、《论语》、《礼记》。梁丘贺则是着名的《易经》大师。匡衡在京时,曾多次请教过萧望之。萧望之对匡衡印象颇佳。这次萧望之把匡衡招来,两人叙过乡谊以后,即与少府梁丘贺一起对匡衡的才学进行了测试。匡衡解答了《诗经》各篇的主旨,他的解释深刻而全面,使萧望之和梁丘贺十分赞赏。于是,萧望之上奏皇帝说:“匡衡的经学水平精深、纯熟,有儒学的师法和大家风范,他的文章也值得一读。”

尽管汉宣帝对今文经学的各学派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态度,然而他并不十分喜欢儒术,也不太重用儒士,他推崇的是儒法并用,听说匡衡经学学问很深,就把匡衡的事搁置起来了。皇太子刘奭曾劝宣帝说:“陛下持刑太重,宜用儒生。”宣帝听后,怒形于色,认为汉朝历来杂用霸王二道,刘奭偏好纯儒,将会败坏汉室。从而担心刘奭不能承担皇位重任,曾一度有意要更换太子,但又不愿意背弃自己已故的患难之妻、刘奭的生母许皇后,便叹息道:“乱我家者必太子也。”所以,仍旧叫匡衡回平原郡当他的教官。

萧望之见匡衡的事情没有了动静,便把匡衡的对答文章拿给自己的学生皇太子看。皇太子刘奭看后,暗自佩服匡衡的学问和才能,不过,父皇在,他没有说话的地方,只好请萧望之转告匡衡,先屈就此职,等待时机再说。

公元前49年12月,43岁的汉宣帝驾崩,好儒的皇太子刘奭(公元前75-公元前33年)即位,是为元帝。同时,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凭借皇帝亲属的身份任尚书,掌管尚书署的事务。前将军萧望之作他的副手,同元帝的另一位师傅周堪三人一起辅佐朝政。汉元帝很看重萧望之,即位之初,接连数次宴见萧望之,研究国事,讨论朝政。当时,萧望之向朝廷推荐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儒生,均得到了任用。

元帝为了发展儒学,重用儒生,上任后便指令京师太学的博士弟子取消定员限制,凡能通一经的民间儒生均免除兵役、徭役。后因用度不足,博士弟子定员千人,即使这样也比宣帝末年的名额增长了5倍。元帝在位期间重用的大臣,多为汉代知名的经学大师,师傅萧望之以《齐诗》着称,周堪以《尚书》闻名,御史大夫贡禹精明《公羊春秋》,匡衡则是当时公认的《诗》学泰斗。

萧望之再次向元帝推荐了匡衡。不过,最先重用匡衡的还不是元帝,而是史高。

外戚史高是一位行事圆滑老到的人,其学识和威信远不如萧望之,很是苦恼。一天,长安令杨兴劝史高说:“将军凭借亲戚的身份辅佐朝政,地位显贵而重要,天下没有第二个人能超过您,然而众人议论的美誉并没有集中在将军您的身上,这是为什么呢?平原郡的匡衡文学才能很高,经学水平无与伦比,但是因为朝廷里没有门路,被派往很远的地方,将军若能将他召到幕府,学士们就会欣然归附于您的仁德。先和匡衡一起讨论事情,观察他的水平、特长,然后向朝廷推荐,他一定会成为有治国本领的人。将军用这种方法显示给众人,一定会声名流传于世。”

同类推荐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外交家下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外交家下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大明名相杨士奇

    大明名相杨士奇

    在明朝历史上曾有“朝士半江西”之说。据《明英宗实录》卷二六八载,明代状元、内阁首辅泰和人陈循不无自豪地对英宗说过:“江西及浙江、褔建等处,自昔四民之中,其为士者有人,而臣江西颇多,江西诸府,而臣吉安府又犹盛。”作为吉安府重要组成部分的泰和县,也是人才济济,文风鼎盛,历史上孕育出了众多人物,杨士奇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 曹雪芹:清朝才子的红楼一梦

    曹雪芹:清朝才子的红楼一梦

    《曹雪芹:清朝才子的红楼一梦》为《书立方·人物传奇》系列丛书之一,由李丽编著。他是出身富贵温柔乡的公子哥儿,他是惊才绝艳的江南才子。一朝大厦倾,繁华转眼成空。穷困潦倒之际,于悼红轩中著成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原名叫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少年的玛丽,虽然家境贫寒,但十分好学,16岁那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华沙女子中学,并获得金质奖章。但那时的波兰,已被俄、普、奥三国瓜分,波兰女子没有上大学的权利。家境贫困,又无力到国外求学,因此只好到乡下当了5年家庭教师。在此期间,她省吃节用,积了一点钱准备到国外求学。1891年的冬天,这个年轻波兰女青年只身踏上了去巴黎的旅途。虽然这时天气很冷,但这位女青年的胸中,蕴含着一股渴望的烈火,因为,她马上要到著名的巴黎大学学习,这是她多年梦寐以求和为之奋斗的理想。现在,她的理想就要变为现实,怎么能不激动呢!
  • 思想之王——伏尔泰

    思想之王——伏尔泰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封建叛逆、反政府诗人、在英国、回国的日子、在瑞士、抗争、胜利、最后的岁月等。
热门推荐
  • 警哥启示录

    警哥启示录

    这是一本关于警察在多年的工作中经历过的,看见过的,听说过的,一些事,一些景。我以小说的形势写出来。如果你是一片迷茫的云彩,那么我会给你一些启示。如果你是一片聪颖的云彩,那么我会给你一些享受。每一个人都会找到自己的乐趣,这就是我的喜悦。看完我的故事,我希望让善良的人更善良。让想作恶的人,改变了想法,学习向善。
  • 不可思议的学院

    不可思议的学院

    一封录取通知书,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赵阳
  • 重生剑神之纵横

    重生剑神之纵横

    本是一带巅峰强者,奈何被他人围杀,但老天给了他一次重来的机会,让他再度重生在了这个世界,那些人欠他的,他会一点一点讨回来!
  • 席先生好久不见

    席先生好久不见

    他是席氏企业未来的继承人,却迷恋了游戏世界的一个人四年多。 她是一名平凡的女大学生,却因一个游戏改变了人生。当她女扮男装,加入电竞战队,与战队队长却发生剪不断理还乱的纠葛。当他步步紧逼,追踪寻找那个游戏里的恋人,期待与她现实中会面。最后她登上耀眼的舞台,隐藏至深的大神级马甲却被人扒出……原来,最想找的人就近在咫尺。 他拿着她的手机,翻着游戏界面的聊天记录,步步紧逼,风雨欲来地阴沉着脸,嘴角似笑非笑的勾着。她心惊胆跳,步步后退,想要逃离男生邪肆的目光。 “原来,你就是她啊?” “队长在说什么?我……我听不懂。” “你说我要怎么办才好呢?那个让我等了四年的人,是不是该给我点利息?” “……”她退无可退了,看着眼前渐近的俊颜,只有莫名的危险感。“楠楠?”“队长在说什么?我不是……”
  • 爸爸可以再爱我一次吗

    爸爸可以再爱我一次吗

    夏伯衍利用自己的女儿夏天偷取钻石而间接害死了余寒俊的父亲,而余寒俊与夏天之间又存在着很微妙的关系,他,不想放开这个女孩的手啊……然而,错过了她的生日,就是与她错过了今生吗?他们之间究竟是还隔着什么样的障碍?很讽刺的是,这个障碍依然是夏伯衍——夏天的父亲。当恨意燎原的时候,作为父亲的你可否给我们一个合理的解释?爸爸请爱我。
  • 快穿之女配光辉buling

    快穿之女配光辉buling

    黎郁百无聊赖,点进了那本叫《快穿之女配光辉buling》的小说,刚点进,耳边就响起了一个温和的男声……校园逆袭&宅斗风波&婚恋情缘&娱乐盛世&宠冠后宫&丧尸围城&经商种田……
  • 至暗逐光

    至暗逐光

    天黑了,高挂天穹的圣帝行宫突然陨落,光明隐没。三皇长眠,王欲成皇,无人引导光明,弱小之物消逝殆尽。三神教和无数集信仰之力的教统继递光明,世界混沌,逐光路开。
  • 毕业了我们就散了

    毕业了我们就散了

    当离别拉开窗帘当回忆睡在胸前要说再见真的很伤感只有梦依旧香甜当蜻蜓不再飞翔当蝴蝶不再流浪我的心已告别青苹果只有爱依旧灿烂请相信我们明天一定会再见就像白云离不开蓝天请相信欢笑泪水所有的约定都是忘不掉的日记请相信我会再次回到你面前唱起我们无悔的青春请相信虽然此刻就要说ByeBye明天我们会再见
  • 晋候

    晋候

    在这个纷乱的时代,他有许多称呼...大晋第一侯,掀翻时代的黑龙,刽子手,笼罩蛮族天空的梦魇——李羡
  • 腹黑堡主:独宠小毒妻

    腹黑堡主:独宠小毒妻

    一本毒经,一种体质,惹来灭门惨剧。十年前,她幸运逃生。十年后,她决心复仇。复仇之路遥遥无期,可为什么还会碰上一个腹黑无赖!是觉得她还不够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