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坚决维护祖国统一
1944年,新疆爆发了反对国民党统治的作为中国民主革命运动一部分的“三区革命”(三区是指当时新疆的伊犁、塔城和阿勒泰地区),分裂分子艾力汗·吐烈(苏联乌兹别克人)窃取了“三区革命”初期的领导权,在伊宁成立了所谓“东突厥斯坦共和国”,自任主席。1946年6月,“三区革命”领导人阿合买提江、阿巴索夫撤销了艾力汗·吐烈的职务,将“东突厥斯坦共和国”改组为伊犁专区参议会,分裂势力受到了致命的打击。“东突厥斯坦共和国”政府自1945年12月中旬成立到1946年6月中旬宣告解散,只存在了6个半月。阿合买提江、阿巴索夫等进一步掌握了三区革命政府的领导权。1948年8月1日,由阿合买提江等三区领导人为成员成立了“新疆保卫和平民主同盟”(简称“新盟”),选举了由35名委员、5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并决定成立“新盟”中央组织委员会。中央组织委员会由阿合买提江·哈斯木、伊斯哈克伯克·穆努诺夫、赛福鼎·艾则孜、艾斯海提·伊斯哈科夫(塔塔尔族)等11人组成。阿合买提江·哈斯木任“新盟”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组织委员会主席。在阿合买提江·哈斯木领导下,三区革命初期的错误开始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得到初步纠正。在清理艾力汗·吐烈的分裂主义思想、纠正三区革命初期的错误的过程中,艾斯海提·伊斯哈科夫始终与阿合买提江·哈斯木站在一起,领导三区政府干部群众和民族军指战员严肃批判和纠正艾力汗·吐烈的分裂主义思想及其错误行为,维护了祖国统一。在“新盟”领导下,三区革命政府辖区内的各族人民,包括塔塔尔族人民革命的力量,逐步汇入了人民民主革命的洪流,有力地牵制了国民党新疆驻军,密切配合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1949年9月28日,伊宁三万人举行集会,庆祝新疆和平解放。这三万人中有来自乌鲁木齐、塔城、阿勒泰、喀什、阿克苏地区的塔塔尔族代表数百人,与伊犁地区的包括塔塔尔族群众在内的各民族群众共同庆祝新疆和平解放。新疆保卫和平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临时代理主席艾斯海提·伊斯哈科夫(塔塔尔族)代表各族人民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发出贺电,电文如下: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毛泽东主席:
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最近在西北的胜利,特向阁下及新政协全体代表表示庆贺。伊犁、塔城、阿山三区人民为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所进行的武装斗争的结果,虽然自己建立了民主的新生活的基础,但仍不断遭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压迫、经济破坏、民族欺辱及文化摧残等破坏活动。此次由于人民解放军的影响,本省国民党反动派已趋消灭,我们全体人民听到本省省政府及国民党军归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消息,莫不欢欣鼓舞,并隆重地召开群众大会,人民游行示威,坚决拥护和庆祝此一历史事件。三区人民除向阁下表示最大敬意外,特表明全省人民在阁下领导下,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之下,愿在巩固的经济和幸福的生活和文化进步的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基础上,为建立新生活而努力。
新疆保卫和平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
代理主席艾斯海提·伊斯哈科夫
1949年9月28日于伊犁
10月21日,毛泽东复电艾斯海提·伊斯哈科夫,电文如下:
艾斯海提·伊斯哈科夫先生并转新疆保卫和平民主同盟全体同志们和伊犁、塔城、阿山三区全体同胞们:
感谢你的祝贺。伊犁、塔城、阿山三区人民的奋斗,对于全新疆的解放和全中国的解放,是一个重要的贡献,谨祝三区人民和全新疆人民团结一致,协助人民解放军,为共同建设人民民主的新新疆而奋斗。
毛泽东
1949年10月21日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宁各族群众3000多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隆重集会。伊宁市及伊犁专区各县的塔塔尔族市民、农牧民参加了这次集会。大会通过了艾斯海提·伊斯哈科夫代表三区各族人民给中央人民政府及毛主席的贺电。电文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阁下、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阁下:
三区人民今天在各地举行庆祝大会,我以新盟盟员和三区人民的名义,热烈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衷心祝愿你们工作顺利,并表示坚决地百分之百地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交给我们的任何任务。
新盟中央组织委员会代理主席
艾斯海提·伊斯哈科夫
1949年10月1日于伊宁
新疆各地的塔塔尔族人民与兄弟民族人民共同集会,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对祖国坚定的认同。各民族的历史是祖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在共同缔造我们伟大祖国的长期过程中,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第二节在近代新疆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一、塔塔尔人在新疆的商贸活动
19世纪前,新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的内陆地区。18世纪末,沙俄商人开始了与伊犁、塔城之间的贸易,但贸易额有限,且清政府对之控制较严,是非正式的。19世纪起,随着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沙俄加强了对中国边疆地区的经济渗透。40年代,更迫切地谋求与伊犁、塔城的正式通商。1851年8月,沙俄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根据这个条约,伊犁、塔城、乌鲁木齐、奇台、吐鲁番等地成为俄国商埠,同时沙俄政府在伊犁、塔城设立了俄国贸易圈,并享有免税特权。1881年,又在迪化(乌鲁木齐)设立了贸易圈(北起皇城巷,南至三屯碑,东达八户梁,西到西河坝),最初叫“买卖圈子”,但实际上同后来的租界地没有什么两样,不纳税,也不受当地官吏的约束,只接受俄国领事的直接管辖,俨然独立于中国的行政、司法权之外,形成了中国境内的俄国人地区,成为以贸易为名、享有租界地位的俄国领土的一角。
在近代塔塔尔族经济活动中,商业较之其畜牧业和养蜂、园艺业,已占有突出比重,随着俄商进入新疆的塔塔尔人的主要经济活动即从事经商,且集商贸和畜牧业于一身。
当年,在迪化俄商贸易圈里,较大的洋行有八家,其中最大的三家都是俄国塔塔尔商人开办的:“吉祥洋行”是胡赛音·哈桑兄弟合办的,20世纪初,拥有资本130万卢布;“天兴行”是伊斯哈克兄弟几人合办的,1914年前后,拥有资本100万卢布,合黄金3.8万两;“芝盛行”是孜牙巴依开办的。这些塔塔尔人开办的洋行,通称为“塔塔尔商行”,在俄国的斜米、中国的塔城都设有总店和分店,有的还在吐鲁番、奇台等地设有分店。如天兴行,总店设在斜米,经理伊斯哈克及其三弟司马义哈吉在斜米主管全盘业务;大弟阿里夫和二弟依布拉音掌管塔城分店;迪化分店的经管人是塔塔尔俄商哈桑;吐鲁番分店是规模最小的,聘用了当地人穆海特经营。其时,伊宁市俄商贸易圈里,最大的洋行“阿尔泰公司”是俄国塔塔尔商人帕特赫·阿力·尕力甫和帕孜力江玉·努斯等人合办的。塔城俄商贸易圈里,名扬中外的“塔城商行”,俗称“红屋”,是塔塔尔富商海山·卡尼林于1913年开办的。这些塔塔尔俄商开设的洋行,集商贸和畜牧业为一体,经营范围广泛而直接。他们廉价收购新疆的牲畜、棉花、牛皮、羊皮、驼皮、狐皮、貂皮、银鼠皮、旱獭皮、驼绒、马鬃、羊毛及羊肠等土产和关内来的各种茶叶运往俄国,再将俄国的各种棉毛纺织品、针线、文具、瓷器、化妆品、糖果、火柴、纸张、玩具等工业品运进新疆,在各地销售。其经营方式是按不同的土特产品的生产季节,每年直接派店员或委托当地中国商人到各产地,向那里的农牧民放一部分贷款,订立收购合同。其时,新疆的农牧民因受地主、牧主的剥削,生活困乏,没有资金,只有接受俄商的订货预付款,有的生产者直接到当地分店门市部来商谈交易条件或买卖货物。
塔塔尔俄商的洋行还大量收购活畜,各分店还经营一定规模的牧场,占有水草丰盛的草地。如天兴商行在昌吉县三屯河地区有一牧场,牧放的羊群达两千多只,还有不少其他牲畜。各洋行收购的各类土特产外运之前,都要进行不同的加工,加以不同的包装,以便驮运出口。如羊毛收购后,要按毛色分类,除用于制毡的以外,都要清洗;羊肠清洗、去油垢后,要用盐腌制;皮棉要经过清花与棉米子分离后,分等级打包;等等。因此,各地塔塔尔俄商的洋行,都有自己的加工作坊。如迪化南梁羊毛湖一带,设有吉祥行的加工作坊,旺季时雇用的临时工多达上百人,每天劳动十多个小时。
俄商设在新疆的大小洋行由塔塔尔人直接开办的只占一小部分,多数是由俄罗斯人开办的,但分布在天山南北的俄商代理人,几乎都是由善于交际,通晓俄语、哈萨克语、维吾尔语的塔塔尔族小商人担任。有些塔塔尔族俄商代理人就在当地置产、成家立业,渐渐由俄商代理人变成了巨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新疆与沙俄的贸易萎缩,塔塔尔俄商开办的洋行很快由商业转向牧业,后来这些塔塔尔富商又变成了大牧主。
十月革命后,居住在新疆的许多塔塔尔俄商把资金和家眷转入新疆,在乌鲁木齐、伊犁、塔城等城市落户,逐渐成为中国塔塔尔族的一部分。新疆解放前,北疆地区较大城市的塔塔尔族居民,一般有点资本的都开办商店和作坊,没有资本的大多给当地其他民族的富商们充任会计、出纳、营业员、采购员、推销员或技术员等。
综上所述,自1852年沙俄开始在新疆正式通商至新疆解放前,俄籍塔塔尔族商人逐渐在华定居,成为中国塔塔尔族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他们主要在中俄之间购运,或在新疆开商行或商店,或在俄商在疆洋行里做店员,有的到农村牧区做生意或为老板放牧,还有的远至中国内地城市设商业机构。这成为俄商塔塔尔人定居新疆的重要渠道和阶段,并为新疆的商品经济打开了近代的窗口。同时,也改变了塔塔尔族过去以游牧业为主的经济形式。
二、新疆新文化教育史上塔塔尔知识分子的作用
居住在城市的塔塔尔人除经商外,还有不少知识分子从事塔塔尔族教育事业。塔塔尔族的教育事业始于19世纪末,是以教授现代新文化、新科技为宗旨的新文化教育,主要分布于迪化(今乌鲁木齐)市、伊宁市和塔城市。
受近代工业化和国外教育思想的影响,新疆的塔塔尔族知识分子从19世纪末开始重视科学文化教育。20世纪初,清政府迫于国内风起云涌的革命形势和资产阶级改革派的强烈呼声,于1903年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其主要内容就是兴办新式学堂。在政府推进新式教育发展的同时,塔塔尔族知识分子提倡改革旧教育制度,举办讲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新式学校,得到塔塔尔群众的支持。塔塔尔族知识分子、着名的社会活动家孜南托拉先生、司迪克·阿吉·阿比托夫是这场改革的发起人。
20世纪初,迪化、伊宁、塔城等城市的塔塔尔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哈萨克族人民中出现了发展新文化教育的思潮,社会上出现了经文学校和科学学校之争。所谓“经文学校”是讲授伊斯兰教知识的学校,而“科学学校”是指讲授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学校。
1910年,塔城巨商吾买尔阿吉·阿布里宁筹资兴建校舍、聘用塔塔尔族教师在塔城县开办了塔塔尔小学,取名“吾买尔(人名)小学”。
1912年,迪化巨商哈山·夏克卢夫先生筹资在洋行街塔塔尔清真寺旁修建校舍,兴办了一所塔塔尔小学。由塔塔尔族知识分子、教育家孜南托拉先生任教,人们称这所学校为“乌鲁木齐塔塔尔学校”。
1910年,伊宁塔塔尔族知识分子司迪克·阿吉·阿比托夫、凯然非里·艾斯拉、艾孜热提等人筹资,在伊宁县(今伊宁市)塔什来普凯修建了校舍,兴办了塔塔尔小学。
1914年,伊宁市塔塔尔族市民捐款,对原塔塔尔清真寺旁边的塔什来普凯塔塔尔小学进行扩建,修建了一座二层楼房,共有10间教室、14间办公室、2间库房,设初中班,办起了名为“闪光”的图书馆,藏书数千册。聘请了俄国喀山市着名教育家哈不都拉·波比和他的妻子哈迪且任教,该校开学后取名“曙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