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赫哲族渔业村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25%,人均收入达到500元。1996年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38.7%,人均收入达到650元。1997年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64%,人均收入达到900元。1998年虽然遭受了严重损失,但由于几年来转产效益使赫哲族渔民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加上党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呵护,1999年春国家又投资65万元,保证了受灾后的赫哲族渔民种上地种好地,保证了受灾后的赫哲人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获得了农业大丰收。在此同时,国家又投资60万元用于修复水坝民堤,使赫哲族群众农业生产得到了保证。1999年总收入47.8万元,人均收入1140元,其中农业32万元,其他各业15.8万元。1999年收入47.8万元,是转产前的3倍。
国家宏观调控引导和扶持投资给赫哲人民带来了实惠,赫哲人民致富的冲天干劲没有辜负祖国母亲的期待,结出了丰硕成果。有50%的赫哲渔民盖起了砖瓦房,家家看上了电视,用上了电冰箱,洗衣机,安装了电话,喝上了自来水,赫哲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这都是在党和国家的扶持下,赫哲人民建设祖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5.旅游带动城镇建设,赫哲人生活锦上添花
二〇〇〇年世纪之交,全国跨入了旅游经济时代,世界翻开了崭新的历史性的一页。
赫哲族人民也随着时代的步伐,响应党的号召“打民族牌,走特色路,念旅游经,充分利用要地资源优势,以旅游为龙头带动其他相关产业进行家庭致富,建设美好的赫哲家园。”
为赫哲人民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国家预先进行了一系列大手笔的铺垫,大手笔的战略,大投资地建设,大踏步地发展,进行了各行各业相关的旅游设施的建设及相关产业的开发,为开发旅游拉开了优美环境大建设的前奏。制定了开发建设赫哲乡旅游区及赫哲民族文化村等一系列旅游设施的可行性规划。对于这个大规模的宏观图景规划,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着名社会民族学家费孝通在一九九九年一月十八日,专程来到街津口赫哲族乡考察街津口赫哲族旅游度假区规划及地域旅游资源,他批示时指出:“我很支持这个规划,并建议上级政府,特别是民委系统要重视这个措施,帮助小民族发展它自己的特点。成为经济增长点,达到自力更生建设民族的目的。”于是国家在二〇〇〇年投资2190万元建设了具有浓郁赫哲风情的集展览表演、民族手工艺的经济、饮食文化住宅文化为一体的“赫哲民族文化村(村名已由费孝通题写)”。在此之后,又有大批国家和省市领导人来赫哲乡视察,研究做出决策,然后,国家逐步兴建了旅游各项基础设施及与其相匹配的小城镇建设和桥梁道路等。
1995年以来,国家先后投资150万元修建了两条通往同江市的两条水泥公路(一条绕山路、一条直通路)。改变了过去上路难行的条件,接通了两条未来旅游大动脉。1999年,国家又投资1600万元建成了街津口莲花河大桥,真正接通了街津口通往市区的道路,圆了赫哲人民久已梦想渴盼的愿望。解决了过河难,有粮运不出去的问题。2000年国家投资80万元修建街津口环形街路4100米,同年又投资100万元兴建了街津口莲花河550米的护岸及河岸休闲广场。在这一年,国家又投资200万元将街津口1/2的几十年的旧草房翻建成砖瓦化赫哲住宅小区,给乡所在地的街津口披上美丽的新装,改善了赫哲人民居住条件。
青山环绕,绿水添锦,这是赫哲儿女心灵写照的民族风情,流水如歌吟唱着赫哲少女如水的情怀,群山如郭舒展着赫哲水秋坦荡剽悍的胸襟。坐落在这么优美清纯环境中的街津口,每到春夏秋三季便游人如云,山水不仅醉了赫哲人而且也倾倒了国内外游人。在众多的游人中有来自日本、韩国、俄罗斯等许多国家的游客,每天游人几千人次,每年都在几十万人次。
在祖国母亲为儿女织就的锦绣的发展旅游经济之路上,赫哲渔民感恩祖国母亲热切的期待,甩开膀子开始了旅游经济大会战。先后开办了民族旅游公司,赫哲族纯手工艺品经销,赫哲族特色美食餐饮文化,仿古“撮罗子”旅店,渔民水上游乐中心、异国风情游等几百种旅游致富项目和途径。与此同时,国家伴随着旅游经济护航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文件、法规,减免了赫哲人旅游经商税费。确保了赫哲人民开发旅游经济及正常舒畅地享受收获带来的快乐。充分发挥了地理地源特色的优势,民族特色和边境观光,渔猎文化等旅游自然条件。
旅游牵百业,滚滚财源来,这也是在每年国家组织召开旅游节宣传的结果,这是党带领赫哲人民勤劳致富的具体体现。在党的指引扶持下,赫哲渔民用智慧的头脑,勤劳的双手,住上了花园式的赫哲住宅小区,有的家庭置办了电脑,利用新型高科技经营系列旅游,有的购置了小汽车小轿车营运旅游生意,赫哲渔民步入了一个崭新的科技致富的历史阶段。
旅游产业给赫哲人民带来了无限生机,也拉动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大发展。在国家为赫哲渔民创造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机遇的同时,又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公益事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据2005年统计,街津口赫哲族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自来水入户率达100%,电话入户率达99%,赫哲族住房砖瓦化率达95%,国电联网入户率达100%,卫生事业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乡卫生院舍404平方米,并配备了心电、X光、B超等先进医疗设备,使偏远地区的赫哲人民看病容易并得到及时治疗保障,提高了治疗、防病水平。在教育方面,国家先后为街津口赫哲族乡投资120万元发展教育事业,建中心校舍1600平方米,还买了四十台微机,在先进的教学条件下,当地学生有的考入中央民族大学,有的考入了哈尔滨师范大学等全国各大院校。毕业后的赫哲族大学生,有的在科学业领域里为祖国做贡献,有的在艺术界里为广大群众送出精神食粮,更多的在国家各级领导岗位上为群众办事,为百姓谋福,大力推动祖国建设。
二、八岔赫哲族乡建设情况
位于黑龙江下游的八岔赫哲族乡位于三江平原东北部的边境线上,虽然水草丰美,一马平川,但地势较低,经常受到洪水侵袭。一九八四年百年罕见的洪水漫过了八岔赫哲族乡。在灾难面前,赫哲族人民毫不畏惧,重建家园。在党和国家对八岔赫哲族乡等其他受灾乡镇给予亲切关怀,无偿投资救灾巨款,在原乡址为每户赫哲渔民盖起了二层楼房,既防止了今后遭受水害,又给赫哲人民带来整洁美观的生活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关怀支持和全乡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八岔赫哲族乡已由昔日的一个不足百人的小渔村发展成为民族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各项基础设施完备的新型乡镇。成为三江平原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建乡以来,八岔赫哲族乡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种植业为主的多元经济,实施农、牧、渔、林、企各业并举的工作方针,使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1998年生产总值为2002万元,是1979年的36倍。其中农业产值2432万元,非农业产值450万元。粮食总产8757吨,大牲畜存栏1022头,全乡人均纯收入达到3180元。八岔赫哲族渔业村在保持传统产业的同时,自1995年初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经过几年的实践,已从单一的渔业经济逐步向农、渔、牧、林、企多元经济格局的方向发展。全村现有耕地2.1万亩,大型农机具20台套,小型农机具23台套。1998年实现总收入296.8万元,比上年增长18%,是1978年的30倍。其中种植业收入为255万元,比上年增长18%,传统的渔业收入占全部收入的13.5%,人均收入2900元,是1994年的4.5倍。民族村的多种经济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棚室蔬菜,鲟、鳇鱼繁育等高新生产技术得到了运用,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交通、电力、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临八”公路工程、同抚大堤工程、八岔万伏输变电工程、光缆通讯工程等一系列工程的建设为八岔赫哲族乡的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八岔赫哲族渔业村的村民不仅住上了宽敞的楼房,而且还看上了有线电视、吃上了自来水、用上了程控电话。目前全乡实现了村村通车、通电、通话。群众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