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忙说:“不过还有一事不明,不知当问不当问?”此时,她已没有了刚才傲气十足的夫人派头了。周恩来和气地说:“请讲不妨。”“贵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公然宣称,像我们这样的资产阶级是你们的死对头。我不明白,对这样一个不共戴天的仇敌,你们怎么突然变了呢?难道……”“妹妹!”宋子文叫道。“请继续讲,”周恩来说,“很有意思。”“所以,我怀疑贵党的真诚……”宋美龄吞吞吐吐地说。“我把夫人的话,不妨挑破了吧!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党想乘这个机会向你们要点什么,是吗?”宋美龄用外交辞令说:“我敬佩阁下惊人的坦率。”周恩来听罢哈哈笑了。他饱含深情地说:“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自己的信仰和目的,并且在任何时候都不改变。我前面已经说过,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什么是我们求同的基础呢?那就是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是轩辕黄帝的子孙!面对着日寇的步步进逼,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不愿当亡国奴!”讲到这里,周恩来站起来,庄严激昂地说:“所以,在此民族危亡之刻,我们中国共产党别无所求,亦不需要求!此话可以公诸天下的!”周恩来以民族利益为重,话语短促高昂,激情洋溢,措词斩钉截铁、铿锵有力,情理相融,感人至深;运用设问,一问一答,语气强烈,升华题意,使对方思想共振,情感共鸣而达到了感染对方、说服对方的目的。
欲擒故纵,达成协议
宋氏兄妹至此心里已经踏实,连忙站起来,微微弯腰说:“周先生,请原谅我们刚才的冒昧。”“没有什么,话不说不明嘛。”周恩来轻轻一句,了结了刚才紧张的争执。周恩来说:“……听说上海市场的公债价格在12日后曾跌4元停板,紧接着又回升起来。至今保持着事变前的水平。宋先生,请教:这是什么原因呢?”“哦!这吗,这是英美朋友帮助的结果。”宋子文回答,心里又惊又疑。周恩来怎么会如此谙熟经济行情呢?老于政治的宋子文终于清醒,周恩来全局在胸,一言一语,都紧扣主题。英美为什么需要蒋介石呢?因为如果让何应钦取蒋代之,到时日本帝国主义独占中国,就会侵犯英美在华的利益。宋氏兄妹冒险赴西安会谈,也是这个原因。“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眼下蒋先生并不认他们的账!他一意孤行,甘愿受南京亲日派的摆布了!”周恩来说。宋美龄又拿出夫人的气派坚定地说:“这由不得他,我能把他拧过来!”周恩来欲擒故纵,感叹道:“蒋夫人,恐怕……”宋美龄拍着胸脯说:“这一点请你放心!”周恩来说:“那就拜托夫人了。”至此一场扣人心弦的舌战结束了。
周恩来凭借其广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高明的策略,犀利的语言及炽烈的情感在舌战中峥嵘崭露,力挫宋氏兄妹之嚣张气焰使谈判取得显着成效,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赛
辩题: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正方:英国剑桥大学队
反方:中国复旦大学队
主席:各位来宾,观众朋友,今晚的辩题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双方的立场是抽签决定的。正方是英国剑桥大学队;反方是中国复旦大学队。现在我宣布:1993年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初赛第四场正式开始。首先请正方第一位代表汤之敏表明立场和观点,时间三分钟。
正方汤之敏:各位好!今天的命题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温饱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谈道德是推行道德。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判断是非好坏的价值标准。那么我问对方同学:判断是非好坏的基础到底是什么,归根到底是它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我再问对方同学:人要生存最起码基本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再问对方同学:在温饱都达不到的时候,我们还要不要道德;——当然不要。这就是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人的行为准则。我问对方同学,那么定出行为准则是干什么的?定出行为准则是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我再问对方同学,人们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我再问对方同学,人们定出这些行为准则如不能成为达到温饱的基本保障时,我们还要不要这些行为准则?当然不要。所以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饥寒,对于饥寒的人能不能脱离温饱而谈道德?当然不能。请问大家,那么对于饥寒的人最需要做的是什么?我们最需要做的是为他们解除饥寒。所以此时,我们最应该讲的是能够帮助他们求得温饱的道德,饥寒的人最爱听的是什么?是能够帮助他们解除饥寒的道理,而不是脱离他们生活实际的空洞说教。我们谈道德,如果连温饱都不能保障,是不可能成立的。也就是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仁人志士一生奋斗,为了什么?为的是救天下。那我再问大家:天下人要生存,最基本最需要的是什么?——就是温饱。我还要问大家,如果仁人志士一生奋斗连人们的肚子都填不饱,他们还会不会那样做呢?当然不会。所以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笑声,掌声。)
主席:谢谢汤之敏同学。接下来我们请反方第一位代表姜丰同学表明立场和观点,时间也是三分钟。(掌声)反方姜丰:谢谢主席,谢谢各位。刚才对方辩友把温饱放在了统包一切的地位,还问了我们很多问题。我要告诉对方辩友的是——温饱,比温饱更重要的是道德。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我方认为,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有理性的人类存在,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只要有理性的人类存在,不论什么情况,都能谈道德,在追求温饱的过程当中,也应当谈道德。第一,温饱决不是谈道德的先决条件。古往今来,人类尚未解决衣食之困的社会比比皆是,都不谈道德了吗?今天,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埃塞俄比亚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在国困民乏的索马里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古语说,人无好恶是非之心,非人也。人有理性,能够谈道德,这已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所在。无论是饥寒交迫还是丰衣足食,无论是金玉满堂还是家徒四壁,人类能够而且应该谈道德。第二,道德是调节人的行为的规范,由社会舆论和人的良心加以支持。众所周知,谈道德实际包括个人修养、社会影响和政府倡导三个层面,而且从事实层面上看,人类历史上有衣食之困但仍道德高尚、品德非凡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孔老夫子的好学生颜回曾经只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逆境中,他不是照样严身律己有理性吗?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时候,他不是还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吗?说到政府,新加坡不也曾经筚路蓝缕,李光耀总理告诫国人:“我们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我们自己”,他强调:道德是使竞争力胜人一筹的重要因素。试想,如果没有政府倡导美德,新加坡哪有今天的繁荣昌盛、国富民强呢?第三,所谓“必要条件”,从逻辑上看,也就是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的意思。因此,对今天的命题,我方只需论证“没有温饱也能谈道德”。而对方要论证的是“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而这一点刚才对方同学恰恰没有自圆其说。雨果说过:“善良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生命的灯;道德是灯,通向人类之路;道德是路,引我们走向灿烂的明天。以上,我主要从逻辑上阐发了我方观点,接下来,我方辩友还将从理论、事实、价值三方面进一步论述我方观点。谢谢各位。(掌声)
主席:谢谢姜丰同学。接下来我们再听听正方第二位代表孙学军同学的发言。时间也是三分钟。(掌声)
正方孙学军:对方同学刚才说“温饱比道德更重要”,她还说“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大家都知道:不吃饭,我们还怎么活着?不活着我们还怎么谈道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温饱和道德这个问题是不能简单化的问题,这不仅包括在达到温饱之后再谈道德的问题,还包括在达到温饱之前,处在温饱不同程度上谈道德的问题。在达到温饱后谈道德,是天经地义,不能忽视的事实。在温饱前如何处理好温饱和道德之间的这种关系,如何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之间的这种关系,这才是我们今天要谈的问题,也才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而对方恰恰忽略了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温饱是人类生存最基本最必须的条件。一个人类社会要繁荣要发展,它必须有足够的经济力量来维持人们的生存。所以,我们讲道德的时候,不能脱离人民的温饱。对方似乎还讲,一个社会只要有了道德,经济就会自然而然地上去,只要有了道德,大家的肚子就填饱了。真是可笑!这是一个做梦的幻想。我方承认道德之于一个社会的重要性,但是,更深刻地体会到温饱对每一个人及每一个社会生存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提出谈道德不能与温饱相脱离。建设一个国家,就像培养一个孩子。我们都知道要教育孩子的重要性,要教育孩子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要教育孩子好好做人。但是,如果你不给孩子吃饭,这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后果呢?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如果我们不对他进行养育,那么,做为父母的过失不就更大了吗?从现实看,一个国家只有坚持道德与温饱不可分割,才能取得成功。对方同学从中国大陆来,对中国十几年来的经济变化所取得的成绩一定感触颇深,世界上对这个问题也是有目共睹。这正是中国政府在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的情况下取得的。如果中国政府还像过去一样,像文革时期一样,只顾道德建设而不讲经济建设的话,那么,我们就很难想像中国会取得像现在这样的成绩。谢谢大家。(掌声)
反方季翔:谢谢主席,各位好!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是人活着就是为了吃饭吗?!我再次提醒对方辩友,你们今天所要论证的是“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不管这种道德是保证温饱的道德,还是保证不了温饱的道德。既然对方还没有能从逻辑上理解我方观点,我就进一步从理论上来进行阐述:第一,道德是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出现的,有了理性的人,有了人际关系,就有了道德规范,所以,不管人类存在于哪一个阶段,谈道德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应该的。《礼记·礼运篇》中记载着: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描述的正是中国远古时代的道德状况。而《圣经·旧约》里,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和原罪的传说,不也表明了道德的最早起源吗?有关贫困中人们谈道德的文化学和人类学的证据,在大英博物馆里是汗牛充栋的。想必对方辩友对此也了如指掌吧?!第二,从本质上看,道德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尽管在温饱的情况下可能会给谈道德提供一些方便,但,这决不是必要条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文化背景下,人们都在谈道德。达尔文在环球旅行中就发现,南非的布希曼人即使快饿死了,也不会独吞发现的一条小鱼,而是要与族人分享。——他们有温饱吗?没有。——他们谈道德吗?当然谈。正如我们不能超出自己的皮肤一样,人类也不能超出乃至摆脱道德。人类谈道德,在贫困时有贫困的谈法,在温饱时有温饱的路数。谈道德既可以做而论道,也可以言传身教,甚至特立独行;千万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第三,从功能和目的上看,道德能够协调人际关系,达到至善的人生境界。道德,自古至今目的是“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如果像对方所坚持的那样在温饱之前都不能谈道德,都不去谈道德,而是用牙和爪子来横攫天下的话,那么,人类恐怕早就销声匿迹于洪荒蛮漠之中了,又何来我们今天在这里辩论什么道德问题呢?!最后,奉劝对方辩友不要对大量的事实听而不闻,不要对人类的历史视而不见。请对方举出实例,哪怕一个,人类社会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一点道德都不谈呢?谢谢。(掌声)
主席:谢谢季翔同学。我们再听听正方第三位代表吴俊仲同学怎么反驳,时间三分钟。(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