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导游词创作的技巧
(一)经典主题要正确、明确
导游员所讲解的内容必须是正确和明确的,以一根主线贯穿始终,从而给旅游者一个鲜明的印象,并牢牢抓住旅游者的心,使他们从中得到知识和留下美好时刻的回忆。讲解没主题,在导游界为数不少,大多数人的问题是出在概念的模糊上,假如能在结尾部分点明主题内容,或许能弥补一些不足。其实,导游词的写作与写文章、写演讲稿等没多大的差别,文章和演讲稿的写作要有中心思想,有主题,导游词也是如此。文章是根据主题将一切关系不大的素材统统舍去,以达到挖掘其深刻内涵,说明主题思想的目的。而导游词的创作,内容却丰富得多,通常是:导游词的写作(公式)=正确和明确的主题思想+景点深刻的内涵+贯穿全篇统一的相关知识+优美生动和风趣幽默的言辞。
(二)写作内容要新颖、有特色
导游词只有不断创新,符合时代气息,才能引起旅游者的兴趣和获得其好感。
案例12: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的几位同志创作的《天安门广场》导游词就显得十分精彩:
今天,当我们站在天安门广场,看着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和正阳门时,尽管它们容颜依旧,但人民却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封建时代的天安门广场两侧,都是皇帝直接掌管的统治机关,主宰着对人民的生杀大权。东侧是卢部、吏部、礼部,西侧是锦衣卫(明朝特务机关)、刑部、都察院。因此,古人说:“天安门广场东边掌生,西边掌死。”现在是人民的天下,天安门广场东侧是国家博物馆,记载着中国人民历史业绩和丰功伟绩,这是总结过去;西侧是、人民大会堂,象征着人民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人民参政议政规划未来。从天安门广场的建筑布局,可以看出我国历史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有人曾把天安门广场比做一架巨大的托盘,一手托着历史,一手托着现在,纪念碑是顶天立地的支点。……举世闻名的天安门广场,以它丰富的历史内涵,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世人向往的地方……像这样的写作方法,既有特色又很新颖,值得广大导游员学习和借鉴。
(三)景点揭示要有文化内涵
导游词内容精彩深刻,给旅游者一种新颖的思考,有助于提高导游的质量。但是,新颖并不一定深刻,只有深入探讨景点内容的实质,把丰富的内涵挖掘出来,讲深讲透,深刻才能在本质上得以体现。一般来说,从审美角度欣赏景物,能启发旅游者的兴趣。对人文景观应作历史背景、地位、特色的分析,对自然景观,除了描述性的介绍外,应有地理特色、科学成因的理性介绍,这样的导游词才不会流于平庸,才会有深度。例如,南京明孝陵导游词中对神道石象路上石兽从建造手段、雕刻手法、艺术品位等各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介绍,使旅游者得到更多的历史、文化美学知识。这样的导游词由于摆脱了一般性介绍,内容深刻,挖掘到位,给人以无限的思考,很耐人寻味。
三、导游词创作的基本要求
(一)准确
准确,即科学性,这是对一篇导游词的基本要求。现在,有不少导游词准确性很差,表现在:一是对史实掌握不准确,以讹传讹,误导旅游者;二是片面追求导游趣味,以野史代替正史,内容低俗,导游词丧失严肃性;三是语言表达不准,语法错误较多,用词不够精当,容易引起误解。
(二)鲜明
在导游词的写作过程中,要想达到鲜明的效果,除了上面目一新提到的拟人比喻、类比对比等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基本方法:
1.排比。排比句虽属短句,但由于有机地排列在一起,一旦导游讲解起来,既可朗朗上口,又可一气呵成,显得鲜明有力。
2.递进。所以“递进”,就是使写作的导游词在词意上逐步加强和深入,给人一种层层深入,步步紧逼的感觉。
3.反复。所谓“反复”,是指某些句子经常地不断出现在整段文章中,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这就好比一首优美动人的歌曲,其中某几句唱词在整个歌曲中不断地出现,有的甚至在结尾部分重复,以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4.幽默。幽默就是一种机智,风趣,凝练的语言,并借助多修辞手去进行的一种艺术表达。
5.俗语、歇后语、谚语、俚语等多种语言形式。这些妙趣横生又具有时代特征的绝妙类比的“妙语”既能一针见雪,又富有语言的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问题,就好比语言中的调味品,说起来很有味道,听起来感觉良好。如有些导游员把旅游受到阻碍说成“脑梗阻”;把我国现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同时发展说成“多了轮子一起转”;把旅游景点的建设比喻成“雨后春笋”等。这些“妙语”一经说出,很容易使游客心领神会,别有情趣,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具体
导游词要抓住重要而又突出的内容,写得越确切,越具体,越特殊越好,这样才能给旅游者留下深刻而有趣的现象。描写景观内容要不断向其纵深延伸,也是具体描写的一个方面。当然,描写具体也应有一个“度”,最主要的是把握景点内容的中心,主次要分明。主要具体,次要精练。其次,还得考虑文章的篇幅,过分强调具体反而显得散乱,这是要值得注意的。
(四)生动
绘声绘色、细致刻画、生动形象、幽默诙谐是创作生动导游词的要素。语句生动流畅,给人以美感。对具体景物的形容,也是构成语言生动性的有效方法。此外,精彩的描写能最大限度地把景物的内涵充分地揭示出来,以达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境界。
四.导游词创作中应注意掌握的几个问题
(一)依照游览路线的顺序展开
导游词是导游讲解的依据,犹如唱戏的剧本,所以导游词内容一定要根据游览景区(景点)的规模、布局和旅游者的消费心理,设计好游览线路。导游词的写作,强调实地操作的可行性。一般选取最佳的游览线路,建筑景观中常选择中轴线作主线。主要建筑是依中轴线配置的,所以依据中轴线的走向顺序展开是突出主题(中心思想)的重要方法。
(二)虚实结合,以实带虚
导游讲解是以景点景物为依据的。就人文景观而言,适当讲解历史背景、地位、价值,自然景观中的地理环境、地理特征的成因、比较等是必要的。但这种“虚”是为深化讲解眼前的“景”服务的。描绘的即景描绘,抒情也是即景抒情。景点导游讲解,要考虑游览动态环境的因素。过虚,易淡化感性的认识。所以虚实结合中,应以虚为辅,以实为主。
(三)通俗化,便于交流
导游词是用于口语表达的,因此在写作方式上,应多用陈述句式,少用书面语言和专业术语,避免空话、套话,代之以常用语言,交谈式语言。对于有些景点重要的专业术语或文物上的名称等,可以适当给予解释。导游讲解的过程同时是和旅游者思想交流的过程,通俗的语言便于表达流畅。景点的素材是作者在掌握并精心研究史料或资料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而表达上应衔接自然,深入浅出,才能取得亲切自然,易于沟通的效果。
口才实践与训练
一、下列导游词语言生动形象、风趣幽默,请究其原因。
1.黄浦江有两个“孩子”一个叫浦东,另一个叫浦西。新中国诞生以前,她们一家子深受三座大山压迫。母亲河身上停泊着的尽是外国的军舰和商舰、商船,“俩个孩子”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跳黄浦这句上海人的口头禅,就是指旧社会实在无法去生活下去的老百姓,到这儿来投江自尽。今天的黄浦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浦江游览已成为上海的物色游览节目之一。游览船从新外滩码头出发,把您从繁华热闹的市区,带到百舸争流的美丽而又壮观的画卷之中!
2.一名导游接了从长崎来的到上海的日本的客人朋友。他在欢迎词中说:“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长崎到上海等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陪同长崎的日本朋友,犹如陪同国内的亲戚,我感到无比亲切。”
3.一名导游员在介绍匾额“人境壶天”(其意思解释为:这里是世外桃源)时说:“‘人境壶天’讲的是过去有一个地方官吏叫费长房,一天,他穿便装去下层了解民情,走到议价药铺门口,发现有个怪老头,等到药铺打佯后,就赶紧钻进药铺的坛子里,一个人独自在坛里饮酒作乐,尽情享受。于是费长房请求老头让他也钻进坛去,二人同酌共饮,过了一会儿,费长房觉得这完全是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真是其乐无穷。后来,人们就用‘壶中天’来比喻身处世外桃源饮酒作乐、忘却人间的烦恼而尽情享受。”
4.“女士们、先生们,这是一块太湖石,人称‘美人腰’,它美就美在这杨柳细腰上,仿佛一位古代穿素装的妙龄少女。传说,当人们在这亭内稍事休息,欣赏周围的景色时,可能会看到一个因突然遇见陌生人而害羞地捂脸欲躲的少女的美妙姿态。但愿各位能有这样的好运气。”
5.一名导游员站在上海着名的“四行仓库”前向游客讲解时说:“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上海人民载歌载舞、欢天喜地,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然而这种幸福很快成为泡影,蒋介石政府‘接收上海’的行径很快打破了人民对和平、民主、独立和自由的美梦,上海人民刚离狼窝又入虎口。这时,长期躲在四川峨眉山上的蒋介石迫不及待地要抢夺胜利果实,为了抢先一步接收上海,他竟不论是汉奸还是流氓特务,只要对己有利一律重用,这时,‘饥鹰满天飞,饿虎遍地滚’的劫收开始了。首先粉墨登场的是那些汉奸、特务和流氓,他们摇身一变成为‘英雄的地下工作者’,并以政府接收要员身份大肆抢夺敌伪财产。第二批轮到军队头目,他们简单地进行了受降仪式,然后十分迅速地霸占日伪产业,人人都成为巨富。第三批才是空运在上海的劫收大员,他们以抗战英雄面目出现,不择手段地劫夺、敲诈和贪污,这些人无一不是‘三羊开泰’(即捧西洋、爱东洋、要现洋)和‘五子登科’(即房子、车子、女子、位子、条子)。难怪上海人民深深地叹息道:天上来,地上来,平民百姓活不来。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
二、下列案例反映了导游口才的那些语言特征?一次,一位导游员带了一个团队到远郊区去参观。用完午餐后,突然发现有一块车窗玻璃碎了一个窟窿。炎炎夏日,热气从这窟窿不断往车里灌,坐在靠窗的这位游客又是一位很挑剔的客人。上车前,他质问导游:“先生,怎么办?”导游员心平气和的告诉他:“知道了。”当全体客人登车完毕,导游员刚上车,那位客人就叫起来:“先生,怎么办哪!你还没答复我呢?”全车客人的目光都注视着导游员。导游员不动声色地走过去,摘下肩上的傻瓜照相机,朝那窟窿那儿按了一下快门,拍了一张照片。然后说了一句:“窗子破了,外面的风景还是完好的。”全车客人友善地笑了起来。导游员从兜里掏出一个夹子,把窗帘夹上。然后,向那位客人深深地鞠了一躬,说:“对不起,让您受苦了。在这荒郊野外,我也没有办法。回去后,马上我就告诉旅行社,立即换车。多谢合作,谢谢!”车上客人报以掌声。导游员面对全体客人,又一次说了一声:“谢谢大家!”那位客人也不便再挑剔了。一场眼看要发生的争吵就这样在轻松的气氛中消失殆尽。
三、情景训练:请运用指示方位法演示案例5的导游词。
四、请运用诚恳谦虚的方法设计一篇导游结束语。
五、案例分析。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以后,台湾同胞陆续回大陆探亲、旅游。一天,一名导游员带领一批第一次踏上祖国大陆的台胞旅游团。也许是相隔太久的缘故,那些游客既兴奋好奇,又凝神紧张,只是紧紧地跟着导游员,谁都不说一句话。这时,导游员指着书有清康熙皇帝字迹的石碑说:“各位请看!这是清乾隆皇帝的手迹,清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乾隆皇帝的手迹在这儿……”这时,有位两鬓灰白的老先生忍不住提着拐杖说:“导游小姐您讲错了,这是清康熙的手迹!”只见导游员面带微笑地说:“是嘛,我讲得并不是全对的,大家可以各抒己见,互补长短嘛。”导游员一番话说得大伙儿都乐了。在以后几天的游程中,大家都互相提问、争论和开玩笑,再也没有拘束感了。
此案例中运用了哪一导游口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