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8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下发以来,农发行宁夏区分行积极参与,鼎力支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在1998年5月至2004年4月1日实行粮食市场化前的7年间,累计发放收购(调销)贷款43.4亿元,收购(调入)粮油48.6亿公斤,没有出现农民“卖粮难”问题,没有发生给农民“打白条”现象,做到了让政府放心、农民高兴、企业满意。
一、“三老”问题基本解决
(一)妥善解决了“老人”问题。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宁夏区分行积极参与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区、县(市)两级财政和粮食企业按照6∶2∶2的比例配套改革资金,自治区政府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采取内部退养、补偿养老金、置换身份等办法,分流企业富余人员。
全区国有粮食企业职工由1998年的1.2万多人减少到1590人,减幅达88%。全区95户粮食附营企业顺利完成了改制,较好地落实了债权债务,全面推向市场。
(二)彻底处理了“老粮”问题。
该行主动积极与自治区粮食、财政、物价、工商部门配合出台处理办法,从2001年开始,用两年时间分期分批处理了长期压库的近10亿斤超期储存和高价位粮食,共落实价差补贴9627万元,一举甩掉了“老粮”包袱,目前企业库存粮食结构、存期、价格比较合理,品种、品质较好。
(三)基本解决了“老账”问题。
1992年老账问题早已消化。1998年5月31日前中央和地方共同贴息挂账贷款14511万元,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已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剥离到市(县)粮食主管部门。1998年6月1日到2004年3月31日的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经清理认定,自治区政府以实拨资金的方式,一次性拿出2.4亿元基本予以解决。
二、储备粮管理体系步入科学发展轨道
两年多来,该行共发放储备贷款5.5亿元,确保中央、地方两级储备粮增储、轮换计划的顺利完成,促进储备粮两级管理体系步入科学发展轨道。在该行的大力支持下,两级储备体系无论从仓储基础管理、吞吐调节,还是从应急调控等方面的能力都大大增强。宁夏全区的2家中储粮直属库中央储备规模由粮改前的××亿斤增至××亿斤,贷款集中统一管理比例达到80%。2003年自治区成立的8个自治区直属储备库,目前储备规模达到××亿斤。
三、粮食购销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
针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初级粮油市场规模小且分散,区域粮食市场发育慢,专业市场还未形成的实际,宁夏区分行以培育和扶持骨干企业为重点,因地制宜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布局结构调整,构建粮食购销市场体系。同时,根据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积极支持了一批产业化龙头、骨干企业和粮食经纪人入市收购,引导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带动了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2004年4月1日全区粮食市场化后,该行不断改善金融服务,积极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转换经营机制,面向市场搞活经营,减亏增效。一是根据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发放贷款,把企业有效资产全部抵押存量贷款;新增贷款必须有一定比例的风险保证金,方予以支持,使企业经营既有压力又有动力。
二是利用农发行的信息渠道和信息资源,及时为企业提供市场价格信息。三是统筹考虑企业的贷款资格确认,确保每个县域都有一家购销企业能够获得贷款开展收购,不留收购“空白点”。四是配合粮食、财政、物价等部门,在收购季节适时出台粮食收购指导价,支持企业托市收购,稳定市场,保护农民利益。在放开粮食市场后的2004、2005两年,该行通过落实贷款价格支持政策,合理调控粮食收购价格,支持各类粮食收购主体入市收购,使全区农民增加现金收入近2亿元。五是提前做好收购资金的预测工作,及时足额供应资金。六是通过信贷杠杆,支持购销企业与粮油加工企业、储备企业联合经营,实现了优势互补,延长了产业链条。
此外,该行还会同自治区财政、粮食部门加强了粮食风险基金管理。从2004年开始,该行重点配合自治区各级财政部门落实农民直补工作,在全国率先兑现了粮食生产直接补贴,加强账户监督和管理,以“一卡通”方式将直补资金直接补贴到农户手中,保证了此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截至2006年,全区直补面积达536万亩,涉及农户54.3万户、271.5万人,补贴总额8080万元,平均每户补贴148元,人均补贴38.5元。
目前,全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已进入产权制度改革攻坚阶段,现已有2家企业实施了产权制度改革,彻底转型为民营粮食购销企业。从产权制度改革的形式来看,主要有三种:
一是以公开竞价拍卖方式一次性整体出售企业,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完全私有民营化。如贺兰县2006年6月对贺兰县粮食购销公司以底价600万元公开竞价进行一次性整体出售,最终以658万元的价格成交。二是拍卖部分偏远、收购主体不明显或亏损的库(站)。吴忠市粮油购销公司、平罗县粮油购销公司、灵武灵粮收储公司采取这种方式,实现了减员增效。三是吸收优良资产,进行资产重组。如宁夏粮食产业集团的组建,是采取控股、参股等方式,通过市场运作,吸纳了5个资产较为优良的粮食购销公司,进行资产重组,使国有粮食企业布局结构得到调整。
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制的过程中,该行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存量贷款均落实有效资产抵押担保。已拍卖的县级购销公司或库站,政策性挂账贷款剥离到县(含)以上粮食局。存量贷款本息由库站直接承贷的已全额收回;由购销公司承贷,但拍卖粮库的,这部分库站应分割承担的历史遗留问题和经营性亏损挂账贷款由购销公司承担,拍卖收入除安置职工外,全部收回不良贷款;由购销公司承贷,整体拍卖的,库存粮食和保证金全额作为归还贷款本息来源,县政府还出具了全额归还贷款本息的承诺书,农发行的债权债务得到了很好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