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天真是够忙的,二十号早上五点知道儿子的成绩,以为一本上不去了。十点多在第一时间知道了一本分数线,儿子超出一本线将近四十分,我的心这才慢慢舒展开来。中午儿子从学校拿回分数条,全区第3218名,一本线以上总人数为6985人,呵呵,看来还行,可选择的院校和专业还是比较多的。关心我的朋友说,你好好选,把心得写出来供我们分享。这不,刚刚填报完志愿就开始写了。
儿子从学校拿回三本书,一本是关于网上填报志愿说明和平行志愿解读,一本载有2009~2011年各个院校在宁夏录取的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的招生简讯,还有一本是关于今年宁夏招生计划的填报志愿指南。
茫茫然不知所措的我开始翻第一本,大概搞明白了平行志愿的填报规则,然后拿着第二本找儿子这个分数段有可能够得着的院校,并用红笔标出来,再对着他够得着的院校看招生计划,就这样一直忙到晚上十一点,我和儿子才把所有的院校筛选了一遍,儿子感动地说:“妈妈太感谢你了,有你这么认真的妈妈我实在是太幸运了。”
二十一号,开始打电话请教身边孩子已经上了大学的朋友,听他们介绍当时填报志愿时的心得体会和各个院校的情况,这样对各个院校的情况就有了感性的认识,而且搞明白了哪些因素是自己可控的,哪些因素是不可控的。很幸运,儿子想要选的院校里居然有自己靠得上的人,咨询了所有的情况后得出一个结论,如今网上平行志愿的录取是相当公平的,其流程不仅科学,而且几乎无漏洞可钻,绝对地以分数论英雄,网上录取工作让你差一分都不行,人情在这里根本使不上劲!
尽管知道人情在这里根本使不上劲,但还是不死心,二十二号还是约了招办的人见面。儿子说:“都已经使不上劲了,再约人干吗?”我说:“你走在一个三岔路口,路边有一个人,他虽然不能陪你走余下的路,但他能够告诉你每条路上都有什么,哪条路能让你走到你要到达的目的地。你说这个人重要不重要?”儿子说:“哦,我明白了,他虽然使不上劲,但他会告诉你很多与招生有关的细节,让你避免犯错。”是这样的,因为前一天问了学校的校长、老师,但还是有一些细节每个人的说法和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困惑还是不少的。儿子辛辛苦苦十二年才取得这样的成绩,我能不认真对待嘛。况且填报志愿只有五天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一点马虎不得的,亲身的经历告诉我不能马虎。当年的我一心想当军人,从高一的时候就按照军校的标准做着十足的努力,当我将军校的报考志愿交上去的时候,父亲不知从哪儿听到或者看到,说报军校的是定向分到新疆、西藏的,便不由分说将我的志愿表要了回来,等到我心不甘情不愿地上了随便填的学校的时候,才发现父亲是大错特错了,定向只是专科,而以我的条件正规的本科军校是可以上的,父亲知道后也非常后悔。这样的无心之过我不允许在儿子身上再次发生,所以我一定要搞清楚所有的细节再做最后的决定。
十点钟,经朋友引见,我和老公还有两个朋友四个人一起见到招办的工作人员,咨询了近四个小时,真的是受益匪浅!每年的招生工作都会与往年有所不同,如果招办有认识的人最好,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找到负责招生的人认认真真地咨询,就像逛街要和会逛的人一起逛,打球要约会打的人一起打,登山要跟老驴一起登,每个行当都要跟那个行当的专业人士一起做才能得到真传!切不可道听途说、切不可断章取义、切不可模棱两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真的不能马虎的哦!
回到家里,我、老公、儿子开始分工合作,对于可选的院校,我选专业,儿子上网看这个学校的招生简章及网上评论,老公查近三年的分值,经过这样的筛选,三个人对高考招生似乎都理出了一些头绪。晚上十点多,大致确定了报考的方案。
二十三号,早上五点多我就起来,又将前一天确定的方案梳理了一遍,觉得还是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一个小时后,儿子也起来了,他似乎也有了一些更清晰的想法,说要上一个用英语思维、用英语交流的专业,他很确定地说这是他的理想,如果他上了这个学校他会很认真学习的。按照他的说法,我们又调整了报考院校的顺序。就这样,经过我们三个人慎重合议,填报的志愿整体看起来很完美了,这个时候已经是下午一点多了,三个人都感觉肚子饿了,于是老公开始做饭。
经过紧张的三天,我对于报考志愿有了较为深刻的体会。
如今好多资源都是要继承的,军队会给军人的孩子国防生的优惠,神华宁煤、宝塔石化都给本系统的孩子有定向的优惠,医生的孩子学医就业就比没有背景的孩子容易,建筑世家的孩子学建筑的可能性就比别的孩子大。所以对一般的孩子来讲,家长都是根据自己的条件来选择孩子的就业方向,但这样做的前提是一定不要忘记征询孩子的意愿,应当将孩子的兴趣爱好放在家长可利用的资源之前。
在儿子情绪最不稳定的时候我的一个闺蜜说:“中国的高考就像女人十月怀胎,是一个自然过程,不要看得太过重了,考完了就好了。”呵呵,现在看来这话实在是有道理,算了算现在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学生都有大学可上,并且很多三本院校的专业都特棒,所以作为中国的家长实在没有必要对高考太过紧张。未来社会是一个凭实力立身的社会,文凭的作用将越来越小,所以应该把高考看成中国高中教育的一个结束,然后选择一个真正喜欢的专业并一生为之奋斗,这样的态度我认为才是正确的,也是积极的。
在学院的选择上遵循的原则应当是根据爱好选专业,根据专业选院校。很多人的观念是:能上一本不上二本,能上二本不上三本。这样的观念我认为是错误的,一味追求学校的排名而忽视专业的选择,孩子进校后发现所选专业不喜欢也学不进去,然后混上四年出来一无所长。这样的例子还是很多,我认为这是很大的浪费。中国的高等教育如果能够像国外一样进校后根据兴趣累积学分,根据最高的学分给学生颁发毕业证,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一定会避免很大的人才浪费。我若是人大代表就会呼吁高校在专业选择上的改革!没有办法,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在只能在这样的体制下将自己孩子的遗憾降到最低。
但愿儿子能够热爱录取他的院校,热爱录取他的专业并为之奋斗,受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