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67900000009

第9章 吊庄:扶贫移民的创举(2)

(三)吊庄移民的政策与原则

1.脱贫致富与山川共济——移民吊庄的指导思想

吊庄移民应以扶贫与开发为宗旨,集开发经济,摆脱贫困,改善生产环境三位于一体。在保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根据自然环境对农业发展提供的容量大小,确定移民数量。坚持人口合理流向,解决水、土、人力资源长期分离和人与资源不协调的矛盾。深入宣传发动,坚持自愿互利、上按中央政策、下合民意要求和遵循自然经济规律的原则。避免移民中的逆向性和资源的“负熵值”效应。坚持国家扶持和群众自力更生相结合的精神,不断增强贫困山区群众自身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的力量。与此同时,开发灌区闲置荒地资源,加快川区经济发展。实现“双赢”的战略目标。

2.安土重迁与故土难离——移民工程的难题

人口迁移对移民群众来说是一件大事,特别是对受农耕文化影响很深的中国农民来说更是如此。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亲情、乡情为纽带的血缘、地缘人际交往圈构成了农村人1:1的生存环境。

中国人故土难离,安土重迁。尽管移民吊庄事实上是为山区贫困农民寻求一条希望光明之路,但宁夏山区长期的落后与封闭,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安贫守穷、亲不亲故乡人、“金窝银窝不如咱的土窝”等落后与保守的思想和观念,这些仍然是移民搬迁的羁绊。虽然“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但离开那几辈子生于斯、长于斯的热土,仍是难舍难分,犹豫不决。

3.来去自由与两地共管——解决移民难题的政策与原则

移民吊庄的决策者和组织者们是山区人民的知心人。他们从一开始就认真分析了宁夏的乡情与民情,也对宁夏历史上移民成败的经验与教训进行了总结。根据宁夏西海固地区的特点,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吊庄移民的方针与政策。根据宁夏山区的文化心理和传统习惯,移民吊庄制定了坚持自愿的原则,给予农民相当长的思考时间和比较、选择的自主决策权。实事求是地向迁出地的群众宣传,不讲过头的话,不开空头支票,既讲迁移的好处,也讲迁移的难处。有的县还组织群众到迁入地参观。规定三年之内允许两头有家,两头有承包地。在三年以后,新灌区的建设已初具规模,才要求移民做出选择,脱开一头。事实证明,这种坚持自愿的原则,使山区群众有了掌握自己命运的主动权。这对于移民吊庄的顺利进行以及最终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政府对吊庄移民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中,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创造性地实行了吊庄建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迁入县和迁出县“两县共管”。“两县共管”的提出,是为了避免由于旧的条块分割体制造成的移民初期管理脱节的问题。在以往的移民中,返迁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属地对移民管理的疏漏所造成的。

由于属地管理人员与外来移民难以沟通,移民感到人地生疏,许多现实具体问题难于解决,加之周边环境的不适应,生产生活困难较多,很容易打道回老家。两县共管,即由迁出县政府选派当地干部带领移民群众在新土地上进行开发建设,吊庄的管理人员也是由迁出地委派。这些吊庄领导者了解移民群众原来的情况;而从移民来讲,感到虽然迁到新地方,可还是老家人领导,从感情上易于接受,这就减少了由于人地生疏而造成的各种顾虑。十多年过去了,两地共管,作为移民吊庄中的一个创举,的确在移民安置与开发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移民吊庄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两地共管,作为一种过渡的管理形式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于是,1999年7月,自治区政府研究决定县外移民吊庄基地移交属地县管理,变两地共管为属地一方管理。

来去自由推动了吊庄移民工作的进展,两地共管在移民安置与吊庄管理方面发挥了创造性的重要作用。但是正如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二样,这些吊庄政策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实施中必然会有利有弊,后来的移民过程及其管理上的某些混乱即证明了这一点。不过,我们认为吊庄政策的上述历史作用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4.开发资金与优惠政策——移民成功的保证

西海固地区是个极贫困地区,搬迁的农民又是贫困地区中最贫困的那一部分特困者。要使他们迁往百里甚至是千里之外的吊庄基地,困难是很多的。搬迁费用要筹措,搬来新家要重建。在新开发土地上从事生产和生活,万事开头难,难就难在缺少资金。对于这一系列的困难,很显然单靠移民是难以承受的。这就非常需要政府给予强有力的扶持。扶持,实际上就是各种旨在鼓励移民搬迁的政策。这其中包括:移民继续享受在山区的各种优惠待遇;新灌区开发中的各项水利骨干建设国家投资采取以工代赈,使搬迁劳力刚进吊庄就可凭自己双手,一边建设家园一边维持家庭生活;开荒整地每亩补助60~80元;移民建房每户补助400元和0.5平方米木材指标,困难户还可由迁出县给予救济补助;移民原居住地的承包土地在二三年内可不收回。除此之外,还有移民搬迁费的提供;第一年口粮由迁出县供应,两年内粮食不能自给的移民仍由迁出县按差额供应;而且搬迁三年内免电费、免税、免提留。

吊庄移民自始至终都是在各级政府组织的有效管理下进行的。从项目计划、移民人口的确定,到完成迁移和在迁入地安置等无不表现着这种管理。可以说,没有政府的扶持,移民就根本走不出大山,没有政府的帮助,移民即使走出了大山也不得温饱,即使能温饱也不可能脱贫致富走向光明与希望。

三、千秋功业——艰苦创业之路

在高尔基的短篇小说《伊则吉尔老婆子》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青年勇士丹柯用他燃烧的心脏,照亮了前进的道路,带领他的族人,走出了黑暗的森林,来到了充满阳光和水的大草原,找到了希望和幸福。

他的心燃烧得跟太阳一样亮,而且比太阳更亮,整个树林完全静下去了,林子给这个伟大的人类爱的火把照得透亮.回想吊庄移民的艰苦创业的道路,真难为了吊庄移民的那些带头人。要不是他们那颗火热的心,要不是他们那无私的奉献精神,哪有移民吊庄的今天!

(一)“拓荒牛”精神

1.荒滩沙窝闯天下

泾源人98%是回民,泾源县是名副其实的回民县。县外吊庄移民属1983年开始的首批三处之一。尽管作了大量的宣传,但泾源的回族群众还是将信将疑,思想上不能接受。于是县委作出这样的决定,把泾源的村级以上干部用车拉到银川,看看银川郊区的发展。银川郊区红花乡、银新乡、良田乡已率先在宁夏地区进入了小康村的行列。利用城郊的区位资源优势,这里的农民大搞种、养业,外加多种经营,有了房子有了车,兜里钱塞得鼓鼓的,让银川城里人看了都眼热。泾源人又来到芦草洼附近的银川新市区。新市区是银川市的工业区,宁夏自治区和银川市的重点企业大都集中在这个地方。宁夏化肥厂、轴承厂、机床厂,高大的厂房和一幢幢工人住宅楼林立其间,使这儿充满了现代化的产业气息。在这片工业区内,还有很多外地人打工、摆摊谋生。泾源的基层干部们这么转一转、看一看,真是大开了眼界,心里踏实了许多,对于移民搬迁的前景更充满了信心。芦草洼,位于靠近银川市的永宁县境内。

包兰铁路穿过其腹地。这里曾经是湿润低洼地,芦草丛生,由此而得名为芦草洼。而由于连年风沙弥漫,常年未加开发,渐渐的芦草洼面目全非,成了一片沙海。正如记者在调查文章中描述的那样:“千百年来的历史演变,已经使这里由一个有着绿色生命的婀娜少女变成了黄尘滚滚、皱纹满面的黄脸婆了。”好在这里有着交通上的优势,同时引黄河水的西干渠横贯全区,水源充足,地下水位只有1.3米左右,且水质良好,大部分土地可以自流灌溉。移民工作开始后,经过自治区的协商,这里划给了泾源县作为吊庄移民基地。

站在芦草洼的沙包上,泾源人看到的是一片荒滩。万事开头难呵!县政府在芦草洼移民基地设立了“芦草洼农业建设指挥部”,实际上不过是几个帐篷搭起的“房子”。上百台拖拉机调集在这里,日夜不停地推铲着沙丘和沙包,只有待土地大体平整后,山区的群众才得以搬迁下来。原泾源县副县长陈忠海担任了第一任指挥。他带领着一行30人在芦草洼安营扎寨,在方圆万亩沙地上,开始了丈量土地、勘察道路。陈副县长带着大家走遍了芦草洼‘的每一个角落。荒滩上,太阳一晒,热气蒸腾,沙子把人的脚都烫起了泡。风沙太大,烧上一锅饭,饭煮熟了一掀锅盖,半锅沙子半锅饭6晚上睡觉的地方是在沙地上挖下的地窝子。早上起来,连人带被子都让沙子埋住了。接着打井,盖起了第一批简易房。于是移民搬迁工作就这样开始了。泾源县农建委动用了38辆卡车,专门运送移民,长龙似的车队,载着第一批回族移民,奔向希望的明天。

2.碱滩变乐土

移民开始后,宁夏北部平罗县境内的潮湖划给了隆德县做为吊庄基地。这是宁夏吊庄基地中迁出、迁入两地距离最远的移民吊庄基地,从宁夏的最南端到最北部,距离五百多公里,被称为“千里吊庄”。

潮湖,顾名思义可知此地水满为患。它处于贺兰山洪积扇的地势低洼地段,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土壤严重盐碱化,形成了大量的白僵土。开发之初的潮湖,除了原劳改农场和农牧场栽种的少量沙棘刺和针叶植物外,没有其它的林木成活。大量的土地荒芜闲置,风沙经常在这里肆虐。

位于六盘山区的隆德县,当时有18万人口。全县62万亩土地中,粮食亩产上不了百斤的山地占了61万亩,1982年全县平均粮食亩产63kg,人均纯收入不够五张“大团结”。六盘山深处有个奠安乡,是全县最穷困的一个乡,那里有相当一部分贫困农民长年不得温饱,加之交通闭塞、观念落后,真是一方水土难养育一方人。

被贫困压得喘不上气来的隆德人,面对着潮湖的一片荒滩,并没有使他们打退堂鼓。他们在潮湖扎下了根,将这片碱滩变成了他们生存的希望和发展的乐土。隆德县移民群众在隆德县党政领导的带领下,开始艰苦创业的历程。从一开始,隆德县就十分重视潮湖吊庄基地的经济开发这项建设工程。隆德县在最初选派了一批精兵强将组成35人的先遣队,于1983年开进了潮湖。当时主要负责人是原副县长李登弟,带队的还有县委副书记杨石忠、副县长石月圆。开发初期,条件十分艰苦。他们从原平罗县潮湖农场接收了已开垦过的5623亩熟地连同4万多亩未开垦的荒地,又接收了一些原农场的旧房子,加上自己盖了几间土坯房,先遣队驻扎下来。这样伴随着拖拉机的轰鸣声,他们开始了最初的丈量土地和开垦荒地的工程。潮湖是个碱滩,春天风沙漫天,夏天气候闷热蚊虫猖獗。不少人拉肚子,生病住进了医院。但困难并未压倒隆德人,一年过去了,1984年春移民搬迁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接着,第1批隆德县的移民来到了开发区。

在最初开发的几年,潮湖(后改称“隆湖”)开发区主要办了这样几件事。

一是治理白僵土。开发区所处地区土壤的盐碱化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开发区指挥部在移民建设中极为重视对潮湖的土壤改造。他们采取挖渠排水、放水压碱等措施,硬是靠人工一锹一锹的开垦、一畦一畦的灌水排盐碱,开垦了近万亩优质的农田。同时通过大规模的治碱治沙,换土栽树,使开发区逐步向绿洲经济转换。

二是帮助移民群众学习掌握先进的生产方式。搬迁前的移民大多习惯于“二牛抬杠”式的粗放耕作方式,产出少,效率差,往往是广种薄收。同时,山区适应种植冬小麦等旱作物。而对于川区的春小麦、水稻的种植都是陌生的。开发区指挥部积极组织移民群众学习川区的耕作技术,促使他们逐步适应较先进的生产方式。

他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一方面到周边先进农业地区参观学习,亲眼看一看人家的种植方法;另一方面和大武农业局取得联系,由那里派人在隆湖开发区举办培训班,讲授科学种田,水稻种植技术。并且发展养殖业、果菜种植业,搞多种经营。

三是组织劳务输出。在土壤改造的头几年,地里长不出庄稼,农耕效益一时还见不到。这个过渡时期吊庄农民靠什么生活呢?

同类推荐
  • 教学相长文丛-享受着,如此美丽的教育

    教学相长文丛-享受着,如此美丽的教育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 传媒管理学

    传媒管理学

    当前及未来,加强管理是中国传媒组织的首要任务。进入21世纪,中国传媒业的发展遇到了新的瓶颈,跑马圈地、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已经没有了初期制度解放所提供的市场空间,传媒组织的运作重心必须转型。本书一是深入结合传媒组织管理实践,二是努力用专业的管理学视角进行解析,三是论述了传媒组织运作流程中的生产、销售、广告、人力资源、财务、战略等所有环节,它既是传媒管理理论的系统梳理,也是传媒综合评判;既为研究者提供认识论,也可为业界提供决策依据。
  • 好事也出门——一个地方党报记者的记录

    好事也出门——一个地方党报记者的记录

    本书分时光碎片、县域观察、乡村走笔、青川纪行、人物素描、编采札记六部分,收录了《思念如潮慰忠魂》、《湖州工业园区完成“格式化”》、《长兴民企兴无限投资》等文章。
  • 英才炼成记

    英才炼成记

    世界著名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任务在于为每一颗年轻的心都找到一把金钥匙。张丽雪相信,她能为自己的学生找到这把金钥匙。正是怀着这种信念,多年来,她一直默默地为每个学生寻找各式各样的金钥匙。张丽雪深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质,在她的引导下,学生们各个考入理想的学府,走上英才之路。《英才炼成记》是张丽雪教学生涯的纪实作品,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真实地为读者呈现了班级学生成才的历程。为完成本书的写作,作者殚精竭虑,增删数十次,它不仅是一部感人至深的育人书籍,更是一部激人奋进的学生自主发展之作。
  • 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艺术

    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艺术

    班主任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岗位,但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是未可限量的。正如2006年8月教育部下达的《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中所指出的:“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热门推荐
  • 爱情,是美丽的穿肠过

    爱情,是美丽的穿肠过

    一天一个男孩送给他的女朋友一台汉显传呼机,温柔的对她说:我以后再也不怕找不到你了。女孩调皮的说:“如果我离开这座城市,你就呼我不到了。“男孩得意的摇摇头:“我可是办了漫游的,无论你走到哪里我都会呼到你。“女孩问他传呼号是什么,男孩说:“这是爱情专线,号码不公开。“从此女孩每天都把它带在身边,一刻也不离开……
  • 呀!老婆说今天要官宣

    呀!老婆说今天要官宣

    沈蔚蓝在还债的路上走的好好的,忽然天降一个男人说是她的老公。这男人不仅颜好、钱好,听说人也好。某日,沈蔚蓝将他抵在墙边,“听说你是我老公?”男人不语,沈蔚蓝继续上前,“听说你人不错?”“听说……”“太太别听说了,试试不就什么都知道了?”男人勾唇,嘴角勾起,笑的冷魅。
  • 争霸之魔武世界狼来了

    争霸之魔武世界狼来了

    普通大学生李小狼意外穿越魔武世界,被美丽的小精灵艾莎和村长所救。李小狼很快喜欢上了村子里轻松平静,没事泡泡精灵美女的快乐生活。一群蒙面人的突然闯入粉碎了李小狼的平静生活,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弱者只有在绝望中哭泣。几经波澜后李小狼得到自己想要的力量。当他拥有力量以为保护身边的人时,却遇到了另一个同是来自地球的人类告诉李小狼。地球已经毁灭而这个世界一切都是虚假的存在,这个世界的生灵只是他们成为更强的食物。带着无数的疑问李小狼继续前行……同步小说《争霸之微光世界杀戮者》
  • 呆萌小白:哥哥我爱你2

    呆萌小白:哥哥我爱你2

    他们的爱情,即使隔着血缘和世俗的偏见,也要逆行而上!
  • 山海镇

    山海镇

    一代天骄损凡尘,镇魔神器落无痕;九连环锁扑迷离,弑妖弑魔弑鬼魂。————且看平凡小子,奇遇升仙传……
  • 史上最强御兽师

    史上最强御兽师

    简介:崔枫穿越到沧灵大陆,意外成为了斯特兰特文明的继承着,于是便踏上了归家与寻找斯特兰特的旅途。伊卡:“崔枫哥哥,要召唤兽吗?”崔枫想也没想道:“要。”就这样崔枫有了成千上万的超神级召唤兽。有了力量崔枫却想着低调。超级大帝国正在残暴百姓。崔枫大怒,召唤万千召唤兽一日蹋灭。异域文明攻打沧灵大陆,崔枫想保护大陆人人有责,干脆召唤百万兽军反攻异域文明,于是乎异域文明被干翻。一日崔枫感叹沧灵大陆太小,伊卡嘿嘿一笑,带着崔枫寻找家乡的征途。一时间,宇宙中的各个文明开始瑟瑟发抖......?
  • 傅先生你好娇妻来报到

    傅先生你好娇妻来报到

    “什么?谁那么色胆包天竟敢光天化日之下向我商哥哥告白,当我这个护花使者不存在的吗?”昨晚在某人的威逼利诱之下答应当护花使者的林然气愤的拍了拍自己的大腿,“快!给我也写一份加油稿,就说,我林然是傅商的护花使者,谁要再来骚扰他,先过我这一关!”广播小姐姐:“下面是一封宣战书哦,大家注意听,我林然是傅商的,谁要再来骚扰他,先过我这一关!哇哦,小姐姐好霸气呢”因为话筒时常说着说着就没音了,故这次直接把“护花使者”给略过去了坐在台下的林然心里一万头草泥马奔过……当天下午被逼在墙角的林然:“商哥哥,你先冷静下来,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哦~我想的哪样?”某人邪魅的沟了勾嘴角,林然见事情有转机,开心的说:“我林然是傅商的呜呜呜……”傅商放开了她的唇:“看来传言是真的,你确实向我告白了,那我就勉强答应你做我的女朋友吧”林然:“……”
  • 使者世界

    使者世界

    在未来的世界,每个人一出生就拥有超能力,这些人中的佼佼者,被称为使者
  • 穿成妖孽男神的心尖宠猫

    穿成妖孽男神的心尖宠猫

    大火席卷!她,来到异世!却化做媚世猫妖。情深似海!他,来自异世!却为她重伤失忆。前世的他,与今生的他,究竟谁最重要?默默保护,与霸道夺爱,究竟如何抉择?——————————————————————————片段“灵气是什么?可以吃么?”某女装傻。妖孽一脸黑线:“可以吃。”某女虽懵逼,还是硬着头皮装傻:“我要学着做灵气给哥哥吃!”妖孽妖艳一笑,极富磁性的声音带点挑逗:“嗯,日后,你便每日都做灵气给哥哥吃。”某女就这样,被妖孽缠着,相守一生。
  • 还好有你在啦

    还好有你在啦

    都说赢了青梅竹马就特别有成就感,那万一输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