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同运输方式对物流系统合理化的影响
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5种运输方式各有特点,分别适合于不同的货物运输方式。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速度、规模、成本、可靠性、方便性等方面。所以,不同的运输方式对物流的影响效果和程度也不同,运输方式合理与否,直接地影响物流系统的合理化。不同运输方式对物流系统合理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运输方式对装卸、搬运的影响。铁路、水路和航空运输,由于受车站、码头和机场的限制,必须经过短途转运才能使物品进入仓库,因而增加了装卸和搬运次数,公路运输则方便、灵活,可做到“门到门”运输,装卸、搬运次数少,成本低。
(2)运输方式对包装的影响。散装运输可以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成本(如水泥、粮食等),也便于实现自动化装卸;正在日益普遍采用的集装箱运输简化外包装,也使中途转运换装时的包装变得容易;托盘化运输也可降低装卸、搬运成本。
(3)运输配送方式对库存的影响。铁路、水路运输方式适于大批量、少批次的货物运输,但由于批量大、批次少,必然形成大量库存,存储成本高。如果采用公路运输,一次运量小,运输频率高,可以使库存降低;公路运输还可实现“门到门”输送,既节约了换载转装的时间和费用,也给用户带来了方便。
3.运输方式选择的方法
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如何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是物流合理化的重要问题。一般来讲,应根据物流系统要求的服务水平和允许的物流成本来决定,可以使用一种运输方式也可以使用联运方式。
决定运输方式,可以在考虑具体条件的基础上,结合货物品种、运输成本、运输期限、运输速度、运输可靠性、运输距离、运输批量等因素认真研究考虑。
运输成本因货物的种类、重量、容积、运距不同而不同。而且,运输工具不同,运输成本也会发生变化。在考虑运输成本时,必须注意运费与其他物流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互为利弊的关系,不能只考虑运输费用来决定运输方式,要由全部总成本来决定。
运输期限必须与交货日期相联系,应保证运输时限。必须调查各种运输工具所需要的运输时间,根据运输时间来选择运输工具。运输时间由运输速度决定,一般情况下不同运输方式的速度依次为航空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各运输工具可以按照它的速度编组来安排日程,加上它的两端及中转的作业时间,就可以算出所需的运输时间。在商品流通中,要研究这些运输方式的现状,进行有计划的运输,希望有一个准确的交货日期是基本的要求。
运输可靠性是指在若干次运输活动中履行某一特定的运输所需的时间与原定时间或与前次运输所需时间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影响着买卖双方承担的存货义务和有关风险。例如,当运输缺乏可靠性时,就需要安全库存,增加库存成本,以防缺货发生。因此多年来,运输的可靠性被看做是高质量运输的最重要特征。此外,各种运输方式的可靠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从运输距离看,一般情况下依照以下原则比较经济合理:300千米以内,用公路运输;300-500千米区间的,用铁路运输;500千米以上,用水路运输。
再看一下运输批量的影响,因为大批量运输成本低,应尽可能使商品集中到最终消费者附近,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进行运输是降低成本的良策。一般来说,20吨以下的商品用公路运输;15吨以上的商品用铁路运输;数百吨以上的原材料之类的商品,应选择水路运输。
实际上的运输问题常常是多因素同时起作用的,因此要充分地进行技术经济比较,进行优化组合,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输成本;只有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运输过程中灵活使用运输的规模原理、距离原理和速度原理、运输的可靠性,综合考虑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特征,将其有机地结合,实现高效运输,才能合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优势。从物流系统的角度看,这种有机的结合能够为全社会物流活动提供优良的运输资源保障。
本章小结公路运输技术经济特征是经营性能指标好;货损货差小,安全性、舒适性不断提高;送达快;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快,回收期短;单位运输成本较高,且污染环境。公路运输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汽车、公路和站场。
铁路运输技术经济特征是适应性强;运输能力大;铁路是大宗、通用的运输方式,能够负担大量的运输任务;安全性好;列车运行速度较高;能耗低;环境污染程度小;运输成本较低;资本密集;设备庞大不易维修,且战时易招致破坏;有效使用土地。铁路运输的主要设备和基础设施包括铁路、车站、线路、信号设备、机车车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设备。
水路运输技术经济特性是运输能力大;能源消耗低;单位运输成本低;续航能力大;受气候和商港限制,且可及性低;劳动生产率高;航速慢。水路运输按经营的业务性质可分为定期船业务、不定期船业务及专用船业务3种。水路运输的主要技术设施设备包括船舶、航道、港口及通信、导航系统等。
航空运输技术经济特征是高科技性;高速性;高度的机动灵活性;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建设周期短、投资少、回收快;运输成本高。航空运输的生产组织、经营管理特征是飞行距离远;航空公司与机场分离;适用范围广泛;具有环球性和国际性。航空运输的主要技术设备有飞机和机场。
运输管道通常按所输送的物品不同而分为原油管道、成品油管道、天然气管道和固体料浆管道(前两类常统称为油品管道或输油管道);管道运输系统的基本设施包括管道、储存库、压力站(泵站)和控制中心。
成本、速度(时间)、规模(批量)和可靠性,是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和基本标准。
思考与练习
1.公路运输设备包括哪些部分?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2.简述定期船与不定期船业务的特点。
3.铁路运输设备包括哪几部分?
4.铁路线路等级怎样划分?
5.航空货物运输方式有哪些?
6.简述5种运输方式各自的技术经济和经营管理的特点。
7.运输的规模原理、距离原理及速度原理对运输方式的选择有哪些影响?
8.如何正确选择运输方式?
案例分析
进入21世纪,物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不断显现,各个领域都在规划自己在物流方面的发展,并逐步形成具有本领域特点的物流体系。但这些物流系统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因此使之系统化、一体化就更为遥远。以铁路和公路两种主要的运输方式而言,在各自规划的节点中,大部分都是“分立”,也就是说有铁路、铁路站点的地方没有规划相应的公路及公路站点,有公路及公路站点的地方没有规划铁路及铁路站点。只有少数地区同时具备了铁路、公路及其站点的条件,但是也没有将两者“一体化”地系统规划。
思考题:
1.分析这样做可能出现的弊病及其产生的后果。
2.请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实训
目的:课堂讨论运输方式选择的不合理形式,加深理解,并且对合理运输的标准、途径有更感性的认识。通过讨论,活跃同学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信息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内容:物流运输方式选择不合理的主要形式,合理选择运输方式的标准及其途径。
要求及过程:全班同学分成5人一组进行讨论,每组准备要充分,把每组正式发言录音下来,讨论结束后把录音资料上交任课老师,据此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