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身体缺陷的人容易形成强烈的自卑感、挫折感,以及抱怨、孤独、敏感、求助等心理,但躯体障碍者往往只是一部分身心有障碍,而其他身心部分却变得异常敏捷,感应丰富。如聋哑障碍者只是听觉或语言有障碍,但形象思维较为发达,视觉十分敏捷,对事物形象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盲人的语言、听觉记忆功能都很发达等。
记得有人这样说过“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我们的人生都是有缺陷的。有的人可能缺陷比较大,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芬芳,所以那一口咬得比较大而已。”当然,遗传致残和意外的伤残有时是难以避免的,一旦遭受这些挫折,就应该面对现实,振作起来,不要成为残疾的奴隶。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通过锻炼,某些丧失的功能仍可通过其他方式得到弥补。
1.克服自卑
通常认为,自卑感关键来自于社会评价。自卑感是在家庭影响、学校教育、社会要求和评价以及个人的生理、心理等众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和形成的。父母长辈的言行,特别是对孩子的评价,常常会成为孩子产生自卑感的根源。学习环境的影响,尤其是老师的评价,也是导致自卑的重要根源。再就是个人先天遗传和生理健康状况,也会成为自卑的原因。要克服自卑感,首先应避免对残疾人作任何不正确的评价和比较,其次是要引导残疾人对自身机体固有补偿功能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自身努力,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一员,才能从根本上克服自卑。
2.功能训练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残疾的补偿包括补偿心理和补偿行为,补偿行为取决于补偿心理。他认为,人从童年起就有补偿心理,在补偿心理的作用下,人们力求克服自身低能的努力就是一种补偿行为。这种补偿行为发展到极致,可以形成“过渡代偿”,使尚保留完好的肢体器官功能得到超水平发展,甚至缺陷可以转化为特长、低能可以转化为高超的技艺,从而使残疾损失得以补偿。按照阿德勒上述理论,残疾人可以通过进行功能康复训练,保护并运用好补偿器官以达到社会功能的部分甚至大部分恢复。既积极运用又十分注重补偿器官保护,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协同努力。
3.回归社会
功能代偿是残疾人重树信心、重返社会的必要前提。如“回归主流、回归社会”的口号,就是残疾人工作的指导方针。一些有识之士提出盲童的“随班就读”和聋校的“一体化教育”都是很好的尝试和探索,把盲童或聋童安排在普通学校,与正常儿童一样学习。通过发挥普通学校的各种资源能量,刺激盲童或聋童的触觉和听觉以及综合感知能力,培养他们与人交往和适应能力,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和人生发展。只有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回归社会,才可以说符合于残疾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4.自尊自强
要实现上述目标,除了家长、学校和社会要为残疾人创造各种条件,更重要的是残疾人自身的努力。提倡残疾人既客观看待问题、接受现实,又做到自尊自强自爱,充满信心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努力从事力所能及的活动,在不断进取中体验成功。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事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然,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而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身残疾。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父子二人也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
以上就是着名的“塞翁失马”,这个故事传递给我们一个思想,即人生在世,福祸相依,不要太在意人生的失去与得到。
人生在世,有得必有失,我们不得不面对失去的不幸,哪怕它足以将我们的生活肢解;哪怕它让我们身心疲惫;哪怕它夺走了我们最为珍贵的东西。但是,失去并不意味着人生的终结,失去也不一定就代表大祸临头。失去了就过去了,失去的也许永远找不回来,也许就在回眸一瞬间。失去了,不要太在意,不要为过去哭泣,承认现实、接受现实,从悲伤中走出来,这样才会重新获得希望。
如果一味处在失去的悲伤中萎靡不振,只会让我们失去享受生活的资格。坦然面对失去,才能让自己的眼光更长远,才能让自己获得更多。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失去了,不过是从头再来。
有时候,人会变成一种奇怪的动物,因为,很多人相信得不到的永远是最珍贵的,失去的永远是最好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有这种想法只是我们放不下的一种心理作用。其实,如果在失去之后,能正视自己的内心,将一切心结都解开,就会发现失去的未必就是最好的。人生路漫漫,最好的也许是在失去之后。
印度诗人泰戈尔在他的诗中写道:“如果你为失去太阳而哭泣,你也将失去星星。”也许,每个人都避免不了错过太阳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遭遇不幸、失败的时候。只不过,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去面对。遭遇不幸,能立即想办法补救的人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谁能够拥有星星,谁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就算失去了一切,至少要保留住重新站起来的信心。失去的东西再好,也并不代表我们所能拥有的顶峰。当我们能够重新拥有的时候,回过头再想想,说不定还会感谢以前的失去,正是由于失去,才能有机会朝更高更好的目标前进。
撕掉过去的标签,迎接美好未来
人生在世,总要碰到些许不如意。有不少人在遇到人生困境时,就会悲观、厌世,自暴自弃,生出许多不良情绪来折磨自己。但是,人生没有返程票,只要一上路就得一直走到底,如果只是一时的不如意,却让不良情绪左右一生,实在不是明智的选择。
有人说,每个人从生下来就携带一件法宝,一面写着“太好了”,一面写着“太糟了”,谁都知道这法宝会产生两种惊人的力量:一种能让人获得财富、拥有幸福、享受快乐;一种会使人远离快乐和幸福,整天与烦恼纠缠不清。一句“太糟了”,会让人在痛苦的泥潭中不能自拔,结果终生都与快乐无缘。摆脱痛苦的过去,享受今朝盛开的玫瑰,捷径只有一条,那就是:撕掉过去的标签。
过去的一些痛苦和伤心流淌在我们心中,就如一股带着浓浓的惆怅和无奈气息的死水,让我们感到生命的缺憾。因此,面对变幻莫测的人生和世界,懂得在痛苦面前转身的人是理智的,因为他将在转身之后,获得另一种重生。不得不说,面对痛苦,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过去,我们应该想办法让自己走出昨天的郁闷,而不是昨天的心情无限期停留。学会在逆境中转身,勇敢撕掉过去的标签,才不会把今天也赔上。
如果事情已成定局,我们已经无力回天,那就转身摆脱它,遗忘它,这才是人生的智慧,这样才不至于让自己走投无路而是绝处逢生。转身与站在原地,也许只隔开一步,但在有些人看来,却是隔着万水千山,因为这样的人总是沉浸在过去,缅怀过去,没有力量和勇气去迎接新的一天。这样的人尤其需要遗忘过去,遗忘伤痛,那些不该发生却已经发生的事,既然无力回天,就选择让它成为过去。撇开过去,走出心灵的牢笼,不要再一次次地晾晒那永远也晒不干的往事,面对痛苦,该舍弃的舍弃,该遗忘的遗忘,转身之后,眼前才会豁然开朗,才能迎接美好的明天。
“退步原来即是向前”,有时候,我们在受到种种打击时,就会一下子失去方向。这时,撕掉过去的标签,才能让自己脱离现状,看清楚自己的位置,而后给自己一个崭新的定位,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开始自己的事业,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人生需要太多的放手,放手,才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当我们换个角度自我认定,很可能就此超过了过去贴在身上的标签,从而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自我。
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告诉自己,所有的都是已经过去的,未来还在前方。如果让过去就此囚禁了自己,那就永远无法看到未来的光明。寻求发展,需要适当放弃过去,放弃是意志的升华,是精神的超脱,是一种高深的境界。学会了放弃的人是真正的大智大勇。人生其实只是一段路,从这头走到那头,可以哭,可以笑,却没有停止的理由。经历了重重磨难,经过了大悲大喜、大起大落,才会真正明白放弃的内涵。放弃行囊,是让自己轻装上阵。短暂的放弃才能获得长久的拥有。其实,不会放弃的人已经在过去的圈子中放弃了太多。固守着一寸土地,牢牢护卫着一朵快要枯死的花儿,思想就会随着慢慢流走的时间在寂静中凝固成一堵砖墙,到头来,依然只看到一抹枯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