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50400000008

第8章 中医男科学概论(5)

【方药理论】《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补略》云“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阐明阴阳相互依存,又互相转化,应注意补阳不忘阴,补阴亦不忘阳,故滋阴方中,宜少佐温阳行气之药。还应顾及阴精亏损,阴不敛阳,致阳失潜藏,阴虚阳亢之候,应于滋阴之中,加入降火之品,如知母、黄柏等,及潜阳之品,如生龟板、生龙骨、生牡蛎等,以达滋阴降火之目的,常用方如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等。其次,滋阴药多滞腻碍胃,故常加健脾行气或消食导滞之药如陈皮、木香、鸡内金、山楂等为宜。

3.补肾填精

【适应症】适用于肾精不足而致天宦、精冷、子隐等。肾精不能化气,肾气亏虚,则精关不固可致遗精、滑精、早泄等,症见年少早衰,腰酸耳鸣,发脱齿摇,舌淡,脉沉细等。

【常用药物】熟地、枸杞、紫河车、龟板、鳖甲等。

【代表方剂】六味地黄丸、肾气丸、龟鹿二仙胶等。

【方药理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强调常用血肉有情之品,以填补肾精,并注意与食物补养相结合,或加黄芪、党参、白术等补气之品。其次除补益肾精以治本外,还须加入收涩止遗之药以治标。

4.固肾涩精

【适应症】适用于肾气不固,肾虚不能藏精,精关不固而致遗精、早泄、滑精、精浊等。

【常用药物】龙骨、牡蛎、莲须、桑螵蛸、金樱子、芡实、沙苑蒺藜、菟丝子等。

【代表方剂】金锁固精丸、桑螵蛸散等。

【方药理论】肾藏精,赖肾气的固摄,精得以藏。气血精液是营养人体的基本物质,不断消耗,又不断得到补充,盈亏消长,周而复始,是为正常。如消耗过度,则滑脱不禁,必须采用固涩收敛之法。本法滑泄为其标,肾虚方为本,故应根据肾阴虚或肾阳虚的征象,予以滋补肾阴或温补肾阳,并加用涩精止遗的药物。

注意凡因实邪如湿热、热毒而致滑泄,不宜使用本法。

另外,涩精止遗为治标之法,仅在肾虚滑泄时配合应用,如病因未除,则疗效不显。

5.交通心肾

【适应症】心肾不交所致的遗精、早泄、阳强、不射精等。伴见心烦不寐,心悸不安,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常用药物】如泻心火之黄连、山栀子、竹叶、莲子心等;补肾阴之生地、熟地、山茱萸、枸杞子、天门冬、阿胶、鸡子黄等。

【代表方剂】交泰丸、黄连阿胶汤、六味地黄丸等。

【方药理论】心为火藏,心火下温肾水,使肾水不寒;肾为水藏,肾水上济心火,使心火不亢。水火互济,则心肾阴阳得以协调,故有“心肾相交”或“水火既济”之称。若肾水不足,心火失济,则心阳偏亢,或心火独炽,下及肾水,致肾阴耗伤,均可形成心肾不交的病理变化。治当交通心肾,使心火得以降,肾水得以滋,心神得以安,水火既济,心肾交通而愈。

临床上用药时常用肉桂取其引火归元,并加人参、茯神、远志、龙眼肉、龙骨等以养心安神。临证可根据肾阴虚、心火旺的偏盛情况随证加减,一般以补肾滋阴为主,辅以降火之药。

(二)疏肝

1.疏肝解郁

【适应症】适用于肝气郁结所致的早泄、阳痿等。

【常用药物】常用药物如柴胡、香附、郁金、青皮、川楝子、荔枝核、橘核、乌药等。

【代表方剂】代表方有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

【方药理论】肝郁乘脾,脾运失健,可加健脾药。本类方药多辛香温燥,易耗气伤阴,故不宜重用久服。

2.疏肝清热

【适应症】适用于肝郁化火所致的早泄、遗精等。

【常用药物】常用药有川楝子、丹皮、山栀子、黄芩、桑叶、夏枯草、菊花等。

【代表方剂】代表方如丹栀逍遥散、龙胆泻肝汤等。

【方药理论】方中宜配以生地、麦冬、天花粉、玉竹等养阴生津之品。

3.疏肝清热利湿

【适应症】适用于肝郁湿热所致的精癃、精浊等。

【常用药物】常用龙胆草、车前子、柴胡、黄芩、黄柏、山栀子、泽泻、茵陈等药。

【代表方剂】代表方如龙胆泻肝汤、泻热汤等。

【方药理论】肝郁乘脾,运化失司,水湿内生,郁而化热;或肝经湿热下注,治宜疏肝清热利湿。

(三)健脾

1.健脾养血

【适应症】适用于脾虚血亏所致的阳痿、早泄、精少、不育等。

【常用药物】常用人参、白术、茯苓、莲子肉、山药、黄芪等健脾益气,辅以熟地、当归、枸杞子、白芍、制首乌,共奏气血双补之功。

【代表方剂】常用方有八珍汤、圣愈汤等。

【方药理论】脾虚运化失司,气血生化之源不足。

2.健脾除湿

【适应症】子痰、阴茎痰核、水疝等病。

【常用药物】常用药有党参、茯苓、苍术、白术、陈皮、大腹皮、泽泻、薏苡仁、赤小豆、砂仁等。

【代表方剂】代表方如白术散、参苓白术散等,或于六君子汤中加入苍术、藿香、厚朴、炒薏苡仁等。

【方药理论】脾主水湿,主运化,脾虚水湿下注或津液凝聚为痰,治当健脾益气与利水渗湿同施。

3.补益心脾

【适应症】阳痿、不射精、不育,心悸怔忡,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神倦乏力,舌质淡嫩,脉细弱。

【常用药物】常用补气健脾药物如人参、白术、茯苓、山药、甘草等,加入补血之当归、熟地、枸杞、制首乌、阿胶及安神定志之酸枣仁、远志、龙眼肉、茯神等。

【代表方剂】代表方有归脾汤、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

【方药理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又具统血功能。脾气虚弱,生血不足,或统摄无权,血溢脉外,均可导致心血亏虚。心主血,血充则气足,血虚则气弱。心血不足,无以化气,则脾气亦虚。心脾两虚。治当补益心脾,以补养心血,安神定志,健脾益气。

脾虚而胃纳不佳者,可常用药物如清半夏、陈皮、砂仁、鸡内金、炒谷芽、炒麦芽、炒山楂等,方如香砂六君子汤、六君子汤等。

脾虚气弱,中气下陷,可见早泄、精浊、精癃等,应重用黄芪、人参、白术等补气之品,少佐升麻、柴胡,以升举阳气,常用方如举元煎、补中益气汤等。

二、调理气血

(一)活血化淤

【适应症】阳痿、精浊、强中、筋疝、精癃等,常伴刺痛,紫绀,肿块,肌肤甲错,舌暗紫,脉涩。

【常用药物】常用药物如桃仁、红花、泽兰、王不留行、乳香、没药、当归、川芎、三棱、莪术、赤芍等。

【代表方剂】代表方有桃红四物汤、复元活血汤、少腹逐淤汤、失笑散等。

【方药理论】血在脉管中运行不息,流布于全身,环周不休。凡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排出和消散,停于体内,或血行不畅,壅遏于经脉之内,或淤积于脏腑时,均称淤血。淤血阻滞,治当活血化淤,以通行血脉,消散淤血。

久病之后,经脉疏泄失常,经络阻塞,致气血淤滞。证见睾丸硬结,少腹或会阴胀痛,排尿困难或闭塞不通。气滞为主者,宜橘核丸、枸橘汤;血淤为主者,用代抵挡丸、活血散淤汤。

(二)清热解毒

【适应症】子痈、囊痈、精浊、下疳、淋症、阴肿、脱囊、梅毒等。

【常用药物】常用药物如金银花、连翘、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大青叶、板蓝根、黄芩、黄连、山栀子、黄柏、大黄等。

【代表方剂】常用方如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等。

【方药理论】湿热蕴结,浸淫阴部,日久不愈,聚而成毒。热淫于内,热阻于血,淤热壅积,亦可成毒。热毒炽盛,可致阴部发热胀痛,甚则腐蚀肌体,脓血俱下,疼痛难忍,目赤口苦,渴喜冷饮,大便干结,小溲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治当清热解毒,以解除火热邪毒壅盛于里的证候,使邪热外泄,毒气消除。

若湿郁生虫,则应清热解毒,祛湿杀虫,多配合外治,常用药如蛇床子、百部、雄黄、硫黄、苦参等。注意本类方药多寒凉,伤正气,故宜中病即止。

三、温经散寒

【适应症】疝气、阳痿、阳缩、阴冷、子痈等,常伴少腹牵引睾丸坠胀冷痛,或阴囊收缩引痛,受寒则甚,得热则缓,舌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常用药物】常用药物如吴茱萸、川椒、桂枝、细辛、小茴香等。

【代表方剂】代表方有暖肝煎、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等。

【方药理论】足厥阴肝经绕阴器,抵少腹,寒邪侵袭肝经,阳气被遏,或素体阳虚,肝经寒盛,而致气血运行不利,治当温肝散寒,以温散肝经寒邪,透达阳气,使气血畅通。

常配伍疏肝理气之乌药、香附,及益气养血的党参、白术、当归等。

因寒凝肝脉多致气血不通,故常配伍活血之品。注意辨证确有肝经寒证者,方可使用本法。此类方药多辛燥,易耗气伤阴,故不可久服。

若因浊痰凝结,可见睾丸或附睾部的慢性肿块,或阴茎上的结节,局部皮色不变,不热不痛,苔薄白,舌边有齿印,脉濡或细滑。治宜温阳化痰散结。方用阳和汤。若寒痰郁久化热化火,则见发红发热,疼痛,或化脓溃破,伴纳差,潮热,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清热化痰散结。方用消核丸。

四、清热利湿

【适应症】阳痿、早泄、遗精、子痈、囊痈、精浊、精癃、下疳、淋症、阴肿等。

【常用药物】常用药物如茵陈、山栀子、黄柏、龙胆草、泽泻、车前草、木通、薏苡仁、萆薢等。

【代表方剂】龙胆泻肝汤,萆薢分清饮,八正散等。

【方药理论】湿热可因感受湿热之邪,或嗜酒肥甘,化生湿热,也可因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湿郁化热,湿热蕴结,常伴尿频,尿急,尿痛,苔黄腻,脉滑数等。治当清热利湿,有清利肝胆、膀胱、肝经、下焦湿热的作用。若肝经湿热,可见阴囊红肿热痛,睾丸肿大疼痛,小便短赤,烦躁易怒,口苦纳呆。苔黄腻,脉弦滑数。治宜清泄湿热,疏肝解郁。方用龙胆泻肝汤。若脾经湿热,阴囊内积水,口干少津,大便秘结,舌干苔少,脉细弱而数,治宜清热化湿,方用萆薢分清饮。若膀胱湿热,尿频尿急,尿黄赤,茎中热痛,白浊,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水,方用八正散。

临床尚需分析湿热偏盛情况,如湿重于热者,可用五苓散;若热重于湿者,可于上方中加重清热之品,如黄柏、山栀子等;对湿热并重者,可用三仁汤;若湿热郁久,酿成热毒者,可酌加败酱草、板蓝根、蒲公英等。

同类推荐
  • 简明中药临床新用

    简明中药临床新用

    简明中药临床新用以表格形式呈现,简明、直观、准确、科学、易懂,突出新颖性和实用性,对拓展医师临证用药思路,扩大中药应用范围很有帮助。简明中药临床新用适合医药临床工作者,医学院校师生,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和参考。
  • 文化与健康:医学人类学实践

    文化与健康:医学人类学实践

    医学人类学是研究在不同文化和社会群体中,人们如何解释“疾患—健康”的原因,他们所信赖的治疗类型,也研究这些信念与实践,如何与人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变化想联系。
  • 抗衡衰亡的现代医学(新编科技大博览·A卷)

    抗衡衰亡的现代医学(新编科技大博览·A卷)

    医药知识有如其他各门自然科学一样,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中国医学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同自然灾害、猛兽、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而成的。在中国历史上,曾有“神农氏尝百草”、“伏羲氏制九针”、“燧人氏取火”等有关医药起源的古老传说。
  • 现代临床生物材料

    现代临床生物材料

    本书分三篇:第一篇现代临床生物材料总论,介绍生物材料的特性、分类,生物材料的研究方法等;第二篇现代骨科生物材料,介绍自体骨、同种异体骨、重组合异种骨以及骨折愈合等;第三篇现代口腔科生物材料,介绍印模材料、牙科用蜡、义齿基托材料等。
  • 传染病护理

    传染病护理

    《传染病护理(供护理、助产专业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不仅增加了一系列传染病法律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自然灾害时传染病防治、职业防护、医院感染等其他教材涉及不多的内容,还将近年我国新出现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iN,流感等传染病护理知识充实进来,使教材内容充实、可操作性强、贴近临床、紧跟传染病疫情变化。
热门推荐
  • 天龙神珠

    天龙神珠

    讲述了一个草根少年龙长空的逆袭之路,比及沧州大陆的奇妙景象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倾世独宠:王爷好难缠

    倾世独宠:王爷好难缠

    前世他曾为自己放下屠刀,今生她甘愿为他堕入魔道。千年恩怨,一朝重生。当沉睡的记忆再次苏醒,她方才醒悟,自己不知不觉的又落入了别人的圈套。只不过这一次,她心甘情愿——“凌霄,下辈子我们还在一起好不好?”“这句话,你上辈子就说过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左手战魂

    左手战魂

    他们是国之利器,他们也柔情似水。他们是军中杀手,他们也只杀该杀之人。世间事,人间事,不尽人意者皆是。姓氏难语,将来难明。血泣……那这又算的了什么???没有姓氏,没有将来,战魂依旧是战魂为战而生,依旧战天动地。。。
  • 夺舍天道

    夺舍天道

    天庭中,神祇俯视大地,目光超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地面上,难民面色凄苦,大声咆哮:“死老天,贼老天!天不长眼呐!”皇宫残垣内,亡国之君流下两行血泪,仰天长叹:“难道是天要灭朕?”大陆某一角落,一名眉清目秀、虎背熊腰的少年决绝起誓:“天若阻我,我便劈开那天!地若阻我,我便踏碎这地!老子生来便是要逆天!”九天之上,方昊从长眠中惊醒,一脸懵逼,“谁又TM咒我?”……天地为局,众生为棋,手握万千生灵,这一世,吾当为下棋人!
  • 误入桃花里

    误入桃花里

    悬疑,悬疑,悬疑。而喜欢看古风案件的可以点击看一下。女主重生男主穿越~
  • 战神杨戬录第一部

    战神杨戬录第一部

    原本天上神仙杨戬,因一次意外被玉帝派下凡间斩妖除魔,却不想是一阴谋......
  • 本姑娘主业是乱臣贼子

    本姑娘主业是乱臣贼子

    一个立志于做平平无奇的谋逆小天才的姑娘,总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屡败屡战,屡战屡败~最后含泪走上救扶天下的道路的故事。五代十国,九州倾覆。藩镇棋峙,英雄辈出。按照嵇攻玉的说法,就是树上掉一片叶子都能砸到一个怀揣帝王将相梦的人。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终不过是人生几回伤心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五代十国背景武艺高强+脑筋不如剑快的女主×各色腹黑男配不是喜剧风,女主一路坎坷,只手难扶,作者水平有限,考据不严的地方还望体谅。
  • 民国之国术宗师

    民国之国术宗师

    真实的国术!真实的国术圈!真实的国术大师!书写真实的国术魂!书友群:696547552,用于书友交流国术、讨论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