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什么是视错觉
视错觉又叫光学欺骗。我国古书《列子》里,曾记载着春秋战国时代两个小孩辨日的故事。故事说:孔子有一次出去游历,看见两个小孩正在热烈地争论,一个说,早晨的太阳离地近,中午的太阳离地远,他所持的理由是,早上的太阳看起来像车轮,中午的太阳看起来像个小盘子,当然是太阳越靠近我们看起来就越大些;另一个孩子争辩说,早晨的太阳离地远,中午的太阳离地近,他所持的理由是,早上的太阳凉,中午的太阳热,当然是太阳离我们越远觉得它就越凉些。孔子听了这一场辩论,一句话也答不出来。我国在2000多年以前,就发现了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视像大小不同的问题,由于当时科学不发达,像孔子这样有学问的人,也不能解释这种现象。
现在已经查明,太阳在早晨和中午的大小几乎是一样的,凉热上的差异也微不足道,也不是由太阳与地面距离的变化所造成,而是大脑的“改正”作用在作怪。在一天当中,早晚和中午的太阳,视像大小都一样,在近地平线和在天顶,它的视角几乎都是32分。
用照相机把早、晚和中午的太阳摄下来进行比较,没有大小之分,由于地球自转的缘故,地面和太阳的距离,在早、晚和中午是有些变动,但这个变动所产生的影响很小,即便是在距离相差最大的一天,春分和秋分,中午的太阳也不过比早晨的太阳约大1/25000,这样一点点变动,眼睛是看不出来的,同时这一距离的差别所引起的冷热变化,也不可能感觉出来。
31.什么叫视暂留
眼睛具有保持视觉印象的特性,保持视觉印象的时间有的很短,有的较长。时间短暂的叫视暂留作用,时间较长的叫视后像。
视网膜受到光的刺激,发生了很强的化学变化,在光刺激停止以后,化学分解物不可能立即还原,因而视(物)像只能暂时地消失。实际测量结果表明,在光线既不强也不弱的情况下,眼睛保留视像的时间大约是0.1秒。电扇高速旋转,看起来好像叶子连在一起。雨滴下落,看起来好像连成一条线。这些都是视暂留作用。
另外,在比较长时间地直视太阳或其他强光以后,太阳的形象就会长时期地停留在视网膜上,眼再转向墙壁,就会看到墙上有一个黑色的圆盘,如果在直视太阳或明亮的电灯以后,闭上眼睛,我们也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明显地看到这些强发光体的形状。这种现象的发生,是因为视网膜在受光刺激以后所发生的兴奋和神经冲动,并不随着刺激的停止而立即消失,而是在刺激停止以后,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我们经常看电影,活动电影所以能够实现,正是利用了眼睛的视暂留作用。
32.什么叫视觉纠正
首先从变倒像为正像的视觉过程谈起。物体在我们眼的视网膜上造成的像,和照相机里的像一样,也是倒立和左右换位的,这种形成倒像的过程,是一个简单的纯物理过程,但眼睛的视觉,还有更为复杂的生理过程。由于在长期的生活实践里,视神经习惯地把倒像看成正像,这种习惯视力对视觉的改正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就不可想象了。
美国心理学家斯特拉顿,在1897年做了一次有趣的实验。他将一个两端各装有一个凸透镜的管子,牢固地安装在他的右眼上,不让光从旁边漏进去,再用不透光的东西把左眼蒙蔽起来,不使光线进入,只让右眼通过管子看东西。他第一天开始练习的时候,觉得很混乱,很不习惯,看到的人和物都是脚朝上,头朝下,左右互换位置。他想拿右边的东西,而手却伸向左边,想拿地面上的东西,手却伸向天花板。虽然这样,他还是很有耐心地练习下去,三天以后,混乱的现象有了明显的改变,到第八天,混乱情况差不多完全得到了克服,觉得很习惯了,他想拿什么东西,手就会很自然地伸向放着那个东西的正常位置。当他撤去右眼上的管子和左眼上的遮蔽物后,他又感觉到一切物体都是上下颠倒,左右互换的了,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感觉才恢复正常。在上述实验中,如果把右眼蒙蔽起来,让左眼戴上管子,情况也会一样。后来有人重新做过这样的实验,结果完全相同,这就证明,视网膜上的像和一个凸透镜所成的像一样是倒立的,只是由于大脑的习惯作用,把它改正过来了。
33.什么叫心-眼反射
凡是加压眼球,或者在手术中牵拉眼外肌,每分钟心率减慢10~20次以上,自觉胸闷、心悸、头晕的,临床上叫“心-眼反射”。
15岁以下的小孩“心-眼反射”发生率较高,为90%,成人发生率为50%,老年人较少见。有人说女性比男性容易发生。眼珠颜色不一样,发生率也有差别,虹膜呈棕色的人,阳性率最高,为85%;蓝眼珠的人最低,为50%。
眼部手术时牵拉眼外肌,可以发现部分病人心跳变慢。一般认为六条眼外肌中,内外直肌比其他眼外肌容易发生“心-眼反射”。
“心-眼反射”在近20年来愈来愈被大家重视了。内科医师利用这种检查来了解病人自主神经的功能,出现“心-眼反射”,表明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亢进。也有的医生利用“心-眼反射”来治疗一些病。但是,应该注意,在眼科手术中,有报道而导致死亡的。
眼和心脏怎么会互相联系起来的?原来,眼球里和眼眶里都有感受器,当你压迫眼球或牵拉眼外肌时,感受器把兴奋传给睫状神经和三叉神经的眼支,再向上传导到延髓迷走神经核,这是神经中枢,它发出命令,通过迷走神经把命令传给心脏的效应器,心跳马上就变慢了。
有的专家通过各种实验认为,当血液中缺氧或碳酸过多时,容易发生“心-眼反射”。因为这种情况下心肌变得容易受刺激,也有人认为术前心理恐惧,情绪激动,对过量药物敏感,贫血,心绞痛等也容易引出“心-眼反射”。
34.什么叫瞳孔反射
瞳孔的大小受神经反射性调节,主要的瞳孔反射有三种:
(1)光反射:外界光线强时,瞳孔缩小;光线弱时,瞳孔散大是为光反射。不单被照侧眼的瞳孔有改变,而且对侧瞳孔也发生同样的变化,叫做交叉反射。这是由于在光反射的传入通路上,自中脑顶盖前区发出的纤维支配两侧缩瞳核的缘故。
瞳孔光反射的生理意义在于调节装入眼球的光量,协助眼睛适应较大变化的光照条件。光线强时瞳孔缩小,限制了入眼的光量,避免过强光线损伤视网膜;光线弱时瞳孔散大,增加入眼的光量,以使视网膜得到够强的刺激,保证看清物体。
(2)调节反射:看远物时瞳孔散大,由远处转而注视近物时瞳孔缩小。检查的方法是用一手指放在被检查的前方,移动手指,改变手指与眼的距离,观察瞳孔的变化。瞳孔调节反射与晶状体的调节反射同时发生。
瞳孔调节反射的意义在于:近视物时,缩小瞳孔,遮蔽边缘光线,减少球面像差,增加视觉的准确度,同时缩小角膜的视角面,减少由于角膜曲度不规则所造成的散光。病理情况下,大脑功能障碍可使调节反射迟钝或消失,中脑顶盖前区发生病损时,光反射发生障碍而调节反射正常。
(3)瞳孔-皮肤反射(睫背反射):针刺或手掐颈后皮肤时瞳孔散大。无论是皮肤或内脏所引起的疼痛,总是伴以散瞳反应,这可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上述反射的结果。颈交感神经受损伤的病人,这一反射可消失。
35.人在睡眠过程中眼为什么不停地快速跳动
人在睡眠过程中,眼不停地快速跳动,是一种非常有趣又有益的生理过程。195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大学生尤金·阿西卡斯基和物理学家纳撒尼尔克莱特曼,做出一项成效卓着的实验:他们在睡眠实验室中,对酣然入睡的实验对象进行观察,测试出脑电流在通过眼皮紧闭着的眼球阶段时活动特别迅速。这样,他们两人就发现了脑在睡眠状态中的积极活动功能,几乎与非睡眠状态时一模一样,这种活动功能,可以通过脑电图的曲线反映出来。当你按自己最喜欢的姿势昏昏打盹时,大约过90分钟后,眼睛迅速跳动就开始有声有色地发挥作用,促成做梦的神经传送器,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其化学名称为乙酰胆碱,在眼睛迅速跳动过程中,接通电流的细胞或分泌出此种物质,或被此种物质“激发”,立即引起整个细胞群照片运转,科学家就这一特定的人,在睡眠时眼睛迅速跳动,叫“自发积极活动”。
36.睡觉为什么要先闭眼睛
睡眠与眼的关系最为密切,“睡眠”二字都以“目”为偏旁,睡眠闭眼睛,把外界的各种干扰拒之于心灵之窗外,这是入睡的基本条件之一。睡眠的本质,就是大脑皮质抑制状态扩散和加强的结果,位于间脑和中脑某些活动内的睡眠中枢,是专司睡眠的特定机构,控制着整个睡眠过程。
宋代蔡季通曾写过一篇《睡诀》,“睡侧而屈,觉正而伸,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正确认识了心与眼在睡眠中的互相关系。“先睡心”就是强调精神情绪的自我放松,只有心静才能入睡。“后睡眼”就是强调排除外界的干扰,闭上眼睛,更能促进心静,这叫“眼不见为静”。
37.眼球为什么会灵活转动
人们都把眼睛比作心灵的窗户,也就是说人们的喜怒哀乐可以从眼睛里表现出来。看过电影的人都知道,演员的眼睛时而东张西望,时而左顾右盼,时而上下翻飞,机动灵活。眼球为什么会如此灵活转动?原来在眼球的外边有6条肌肉。位于眼球内、外、上、下各有1条肌肉,分别叫做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和下直肌,在上直肌和下直肌的下方,又各有1条斜着走行的肌肉,叫做上斜肌和下斜肌。这6条肌肉,在中枢神经的支配下,既互相配合,又相互制约,使眼球能够围绕中心轴,随意上下、左右、内外转动。
38.眼泪是从哪儿来的
许多外界因素以及精神方面的刺激,如风沙、强光、疼痛、异物刺激等都可使人流泪。这么多的眼泪究竟从哪儿流出来的?原来眼睛有专门制造眼泪的工厂——泪腺。
在眼眶外上角的骨凹里,有一个泪腺窝,眶部泪腺就位于这个窝内,睑部泪腺位于眶部泪腺的下方,在结膜穹隆处可清楚显示。
在正常情况下,泪腺分泌的泪液很少,在白天16小时内,可以分泌0.1~0.6毫升,仅仅用来湿润结膜及抵消眼球表面的蒸发作用。
在闭眼睡眠的状态下,泪腺的分泌则完全停止。一个健康人,每年大约要分泌出1000毫升的眼泪。眼泪分泌过多或过少都是不正常的。泪水过多不但会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麻烦,而且由于折光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视力。泪水过少或无泪,常常会使眼球干燥,角膜混浊,称为“干眼症”。
39.眼泪为什么有咸味
人们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眼泪流到嘴里会尝到一种咸涩味,这是怎么回事?原来眼泪的成分中98.2%是水,1.8%是固体,呈弱碱性,固体中除了蛋白质以外,还含有无机盐等。蛋白质可降低泪液的表面张力,盐分可维持一定渗透压,使泪水能够均匀地分布在眼球表面,形成一层透明而光滑的保护薄膜,称为泪膜,它不但能湿润眼球,还可以提高角膜的光学性能。
40.悲喜过度为什么会流泪
泪液分泌过多,超出正常的排出量而流出眼外称之为流泪。
正常情况下,泪腺根据生理需要分泌的泪液是有限的,在觉醒状态下16个小时不间断的分泌量约0.5毫升至1毫升,睡眠时则完全停止分泌。泪液分泌后湿润眼球表面的角膜,部分蒸发到空间,部分由泪道排入鼻腔,不会引起流泪。但在某些情况下,泪腺可以分泌大量的泪液,泪液的大量分泌由泪腺的神经控制,支配泪腺的神经较为复杂,有泪腺神经、交感神经和面神经。生理状态下经常性的分泌泪液,是面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当情绪激动如哭泣和大笑时,交感神经兴奋,刺激泪腺大量分泌泪液,不可能都从正常的泪道排泄,就会“夺眶而出”。
41.迎风为什么会流泪
在寒冷的天气外出时,迎面吹来一阵冷风,眼睛里立刻会涌出泪水来,这是为什么?原来,泪液是由泪腺分泌,泪腺又受神经支配。当眼睛受到寒冷的刺激后,主管泪腺的神经,立即作出反应,于是泪腺便超常量地分泌泪液,而泪道排出的泪液量反较正常排出量少,因为负责排出泪液的泪小管,也因遇冷而收缩,过多分泌的泪液来不及由泪道排出,于是就发生了迎风流泪。迎风流泪本是一种生理现象,但有些人这个现象特别突出,可能与存在某些眼病有关,如沙眼、慢性结膜炎、泪道狭窄和阻塞、慢性泪囊炎等,有的病如慢性泪囊炎对眼睛危害较大,应到医院检查治疗。
42.为什么瞳孔能开大和缩小
瞳孔是虹膜中央的一个圆形孔洞,正常人在一般光线下,直径为3~4毫米,在人的一生中,瞳孔的大小随年龄的增长有一个周期性变化,1岁以内的婴儿,由于瞳孔开大肌发育不全,瞳孔直径较小,青少年和成年人较大,女性略大于男性,40岁以后到老年瞳孔直径又开始缩小,近视眼大于远视眼,清醒时大于睡眠时,强光刺激、情绪激动、剧烈疼痛都会使瞳孔缩小。总之,在正常情况下,瞳孔的大小是处在持续不断地动态变化中。那么,瞳孔的大小为什么会有变化?原来在虹膜组织内有两条很小的肌肉,一条是在虹膜内围绕瞳孔呈环形排列的瞳孔括约肌,它收缩时使瞳孔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