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品日益丰盈的今天,我们的消费欲望总是在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刺激下无限升腾,但是我们的收入却不是总能在短期内有较大幅度提高。因此,盲目而冲动的消费习惯不但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幸福,而且可能会让我们的财政陷入危机,让正常的消费活动受到干扰和破坏。事实上,消费活动并不单单指花钱购物,更多的是要物超所值,让金钱为我们的生活增加幸福的砝码。那么,如何修正消费习惯,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呢?
1.做好消费预算和计划
即使存了一部分钱,那没有存的一部分钱也不能乱花,要花得有计划,要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花在刀刃上,要学会精打细算。比如,有的人看到什么就想买什么,钱是有限的,花了这里,那里就没有钱用了,或者这方面超支了,那方面就资金不足了。这些他们都没有考虑,只是想到什么买什么,没有一个计划,没有合理的预算,哪些是固定要花的,哪些是要多花的,哪些是不必要的花销,哪些是纯属浪费。没有计划,花起钱来就信马由缰,这是最忌讳、最不良的消费习惯。只有懂得怎么花钱、在哪花钱的人才不会把钱乱花出去,才不至于一年到头还是没钱,所以预算很重要,计划很重要,给自己一个标准,心里就有了谱。
2.消费要务实
生活以务实为主,消费也应该如此。以平时的消费而言,不必付多余的钱去买包装比较精美,但内容或实质其实差不多的东西。如此一来,就能省下一大笔钱。消费空有计划是不够的,光靠脑子想出来的东西,在尚未实践之前,都等于零。所以,不单只是计划、记录重要,还要时时评估、时时修正、彻底执行才是合理的消费习惯。
3.改变消费渠道
也许你已经习惯了去百货公司、大商场买东西,但若你经常上网,不如试试网络购物。你会发现同样的商品,在网络上销售的价格可能只有商场的2/3,甚至更低。这是由于网络销售省去了商家租用场地和雇佣销售人员的费用,因此商品价格非常便宜。同时,越来越多的网络销售模式会把商品价格压的越来越低,比如:一些“返利”网站,会根据你购买商品的金额返还现金券供你下次消费时使用;还有一些“团购”网站,利用“集散成群”的方式把零售变成批量采购,从而可以让参与“团购”的每个成员享受到低廉的批发价格。
4.消费不跟风
消费最忌讳一味地追随他人。不要看到朋友用融资的方式来买股票,自己也如法炮制,朋友有什么,自己就要马上跟进。如果不经过深思熟虑,因为一时兴起而草率行事,最后将会造成许多遗憾。投资时一定要先设定底线,不要拿钱去买经验,应该知道什么时候停止消费和投资行为。高报酬、低风险这种口号,绝对不要相信。
5.改变冲动消费的心态
人往往会有许多冲动型消费,尤其是女性,对于“一见钟情”的商品往往毫无抵抗力。这样的消费心态往往会让人入不敷出、财务紧张。试想,如果每周都冲动地买个价值50元的东西,一年下来就需要花2600元。
为了控制自己的这种冲动,不如每次在消费前先问自己一些问题。比如,在外出旅游时,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先问问自己这个东西是买来自己用还是送人?送给谁?若自己用,那么应该把这件物品放置在哪里?也许想着想着购物的欲望就会越来越淡化,就不再冲动了。
当然,偶尔还是要慰劳一下自己,但也不要太过分。如果经常有人陪着购物,并且还鼓励你去买超过预算的东西,那么,最好还是自己一个人去购物。
6.善用选择性消费
我们都曾经站在该不该消费的十字路口不下数百次,而当我们决定去买某件东西的时候,总会有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来花这笔钱的感觉,通常不太明显,而且是下意识的,却常常会破坏买东西或是获得那项服务时的乐趣。更糟糕的是,买下这东西后,往往会让我们口袋空空,这笔钱或许原本可以让我们来做更好的储蓄、消费或投资。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一个解决的方法就是以积极的态度花钱,养成选择性消费的习惯。
圣地亚哥国家理财教育中心提出了选择性消费的观念。比如,面对一件商品时,你不应该对自己说:“我该不该买这东西?”而应该问:“这东西所值的价钱,是不是在我这个月花钱的预算金额内?是否正是我所要花的钱?”换句话说,你要问问自己,到底有多么想要花这笔钱来买这东西,而不仅仅是告诉自己能不能花这笔钱。
“我不应该花这笔钱”就是理财教育中心所谓的“消极的输入”,因为它是消极的信息,容易被忽略,这也是人类的心理。然而,消极的输入会迫使我们合理化我们的购买行为。
其实,若透过“选择性消费”,你想要花钱的本能还是能够得到满足的。这就像一个正在减肥的人必须减少卡路里的吸收,但每天却又还可以吃一点冰激凌一样。你不必试着去完全改变生活方式,而且也不必强迫自己克服心理上的排斥感。
不要误以为“选择性消费”很简单,其实它并不简单,它需要不断的练习。给自己一些选择,先列出物品的优先顺序,然后再列出一个购物清单,问问自己,用同样的金额,还可以购买哪些东西?至少去比较三个不同商品的价格、服务和品质。
7.不要库存物品
有时候囤积物品并不一定真的省钱。虽然花钱买一堆卫生纸、洗发精等生活必需品,没什么不对,反正买得多折扣也多。但是买了一大堆用不完就会过期或变质,反而是一种浪费,应该量力而为。另外,绝对不因为赠品而购物,这是应该铭记在心的消费习惯。
消费有技巧,购物更划算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我们每天都要和生活必需品打交道,现代的家庭生活更不止“七件事”了。做个精明的消费者,并非“寒酸”所为,而是花小钱就能买到实用、便宜、质优的物品,使生活过得更称心如意。那么消费者怎样做才算精明呢?如何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呢?以下是几种购物技巧,消费者可以借鉴一下。
1.经常“算计”
“算计”即指要善于计算。许多商家利用一些数字游戏来引诱消费者。例如,商家经常会进行一些购物返券的活动,如100元返50元购物券,许多消费者都误认为这是相当于5折的促销活动。其实不然,这只是最高折扣为6.7折的促销,而且加上消费者购物金额一般有一部分是不足100元,无法参加返券,使得消费者实际所获得的折扣一般都在7折以上。
2.多关注商品信息
消费年代,即广告年代,多看广告,可以掌握行情,在购物时心中有数。传媒发布的商品信息,不少是给人购物智慧的,如中央电视台周日中午的新闻节目中,有一个“质检报告”栏目,把国家质检部门近期的质检报告公之于众,消费者知道这类信息,在购物时就少了盲目性,可避免受骗上当。但对于来自广告方面的信息,消费者则要三思了。
不久前,王慧收到随报纸派送的某眼镜店的“不用花钱买眼镜”、“配眼镜送镜架”的广告宣传单张。她前去一问,才知道是凭买眼镜的发票抽奖,抽中了才不用花钱;抽不中就要自己付钱。至于“配眼镜送镜架”只是诱饵而已,其镜片不比别的眼镜店便宜,若想选购好一点的镜架,还要补钱。所以,广告不可不看,但决不可轻信。广告的承诺,一定要探个虚实。
3.买适合自己的商品
现在的许多商品都具有很多的功能,但并不是功能越多就越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品才是最重要的。
张先生要买一台彩电。彩电商品琳琅满目,功能五花八门,他看中了一台日本产的彩电后并未立即购买。回家之后,他找了一个在电器维修部门工作的朋友,咨询了一下此款品牌彩电的有关情况,得知此款品牌彩电的许多功能(如高清晰度、多种模式、数字信号等)在中国内地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这些功能对传输线路有较高的要求,国内尚无法满足这些功能的基本要求,所以,这些功能是华而不实的。最后,他购买了日本产的另一品牌的彩色电视机,在相同尺寸、相同显示效果的前提下节省了1000多元的费用。
4.听听营业员的建议
一个有经验的推销员或营业员,往往是某类商品的行家。而且,由于他们每天都处在买卖中,非常了解商品的行情。因此,请他们当消费参谋是十分恰当的。另外,请营业员代为挑选,能避免较大的质量问题。当然,消费者和营业员处于买卖的对立方,请其代为挑选的商品还要经过自己的最后甄别,这样就更有把握。
5.货要比三家
有的消费者通常是凭感觉买东西,才逛了一家店,就被店家忽悠得用高价买下了一堆廉价的货物。其实,对付价格“黑洞”,的最有效的办法,还是货比三家,认准品牌经营,提高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