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就是现金流量管理,每个人一出生就需要用钱,即现金流出,也需要通过赚钱的途径来产生现金流入。因此,了解理财中的金科玉律,是每个想积累财富的人必学的一门功课。
财富管理是一生的事情
生活中,有的人经常抱怨:“富的富死,穷的穷死。”穷人为什么会穷?富人为什么会富?到底富人拥有什么特殊技能,在一生中积累如此大的财富?答案无非是:财富管理的能力。理财知识的差距悬殊是造成穷富差距的主要原因。
世界闻名的诺贝尔基金会每年发布奖项必须支付高达500万美元的奖金。那么,诺贝尔基金会的基金到底有多少?事实上,诺贝尔基金会的成功,除了诺贝尔本人曾经捐献过一笔庞大的基金外,更重要的是归功于诺贝尔基金会的理财有方。
诺贝尔基金会成立于1896年,由诺贝尔捐献980万美元。由于该基金会成立的日的是用于支付奖金,管理不允许出现任何的差错。因此,基金会成立初期,其章程中明白地确定基金的投资范围,应限制在安全且固定收益的项目上,如银行存款与公债。这种保本重于报酬率、安全至上的投资原则,的确是稳重的做法。但牺牲报酬率的结果是:随着每年奖金的发放与基金运作的开销,历经50多年后,到1953年该基金会的资产只剩下300多万美元。
眼见基金的资产将消耗殆尽,诺贝尔基金会的理事们及时觉醒,意识到投资报酬率对财富积累的重要性。于是,他们在1953年做出突破性的改变,更改基金管理章程,将原来只准存放银行与买公债,改变为应以投资股票、房地产为主的理财观。资产管理观念改变后,就此扭转了基金的命运。1993年基金的总资产滚动至两亿多美元。
财大气粗的诺贝尔基金如此,我们更应该做好个人的财富财富管理。
古语云:“富从升合起,贫因不算来。”这句话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要想富裕,需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合理的理财计划和勤俭持家的美德。一个人之所以贫穷,主要是因为不会“算计”。
“吃不穷,用不穷,人无打算一世穷”。世界上的许多富豪都是穷苦出身,他们之所以能够由穷人变成富人,是因为他们拥有积极的人生目标、合理的理财投资计划和勤俭持家的美德。大家熟悉的台湾首富王永庆是小镇上卖米而发家的。他由卖米到卖好米,再到自己加工米,然后投资塑料产业而成为台湾首富,王永庆尽管家财万贯,但生活却非常节俭,打了补丁的手绢继续使用。从王永庆身上,我们看到了那种目光远大、永不满足的精神,渗透着善于理财投资的智慧和勤俭持家的美德。美国的股神巴菲特善于投资自己熟悉的、具有成长性的股票,成为全世界级的投资大师,也成为世界级的富豪。由此可见,做好个人的财富管理对人生有着重大的影响。
其实,我们的一生都处在一个理财的过程中,也都是在为金钱服务,所有人也都是在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财务自由。”很多人把理财看成是有钱人的事情,觉得自己还没解决温饱问题,不具备理财的条件;还有的人认为理财属于专家从事的工作,自己不专业不敢参与;也有一些人认为自己一无所有,平时还靠负债生活,根本无法理财等。
实际上,每个人都需要理财,只不过理财的层面有所区别而已。理财与消费是共存的,进一步说,科学合理的消费就类似理财行为。有的人属于那种“葛朗台”式的人士,恨不得每一分钱都想要掰开做两分钱来花,时时刻刻想着要精打细算做好收支安排和理财规划;有的人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潇洒单身一族,整日里无忧无虑只想着娱乐休闲消磨时光,但他们也得量入为出,做好一定的安排和计划;有的人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家庭支柱,更得要未雨绸缪,为一大家子人的各种可能开支做好提前准备和全面打算。所以,理财是一生的事情,每个人都要面对。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个人生活的改善、自我价值的体现、社会效益的达成,都是以财富的增长作为衡量标准。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创造并享用财富。“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理财,就是希望生活品质愈过愈好,而并非一定要赚大钱或是发大财,就算是所谓的“理财专家”本身,也未必很富有。而理财所想要达到的标准是因人而异的,重要的是与自己比较,只要善于理财,即使不会家财万贯,也能自得其乐。
一位网友在谈及理财时,说道:“理财,对我来说不仅仅是管好自己的钱或者有更多的资金而已,这是一项贯穿我一生的大战略,关于理财的学习和思想也不会停止。理财不仅可以帮助我的收支达到设想的平衡,满足我不同时期的生活需求,而且也会反过来影响我的决策和规划!”
理财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地积累财富,或买收益率最高的投资品,而是通过调整保持人生等式的平衡。做好个人理财,小则让你生活优越、丰衣足食;大则助你建立事业、成就人生。做好财富管理,你的生活会变得五彩斑斓,人生也将多姿多彩。
越是没钱,越需要理财
许多工薪阶层或中低收入者往往持有“有钱才有资格谈投资理财”、“理财投资是有钱人的专利”的观念。他们普遍认为,每月的工资收入应付日常生活开销就差不多了,哪来的余财可理?
有一句老话:“钱多有钱多的理法,钱少有钱少的理法。”事实上,越是没钱的人越需要理财。因为拥有百万、千万、上亿元“身价”的有钱人,即使理财失误,损失其一半财产亦不致影响其原有的生活。而假如一个人身上有10万元,但因理财错误,造成财产损失,很可能立即出现危及到他的生活保障的许多问题。而且,工薪族与有钱人相比,面临更大的教育、养老、医疗、购房等现实压力,更需要理好财。
投资理财是与生活休戚与共的事,我们必须先树立这样一个观念:不论贫富,理财都是伴随我们一生的大事。在中国十几亿人口中,真正的有钱人毕竟占少数,中产阶层工薪族、中下阶层百姓仍占极大多数。所以,没有多少钱的人或初入社会又身无一定固定财产的“新贫族”,都不应逃避投资理财。一个人即使捉襟见肘,通过合理理财也有可能“聚沙成塔”,运用得当更可能会有“翻身”的契机,一跃成为富人,过上优越的生活。
黄婷刚刚工作两年,月薪只有几千元,但她已经开始主动搜索各种理财信息了。她最常做的就是在业余时间上网站搜索理财频道,在论坛里与网友们一起讨论一些理财规划。黄婷说,她希望对自己的金钱有所规划,让自己成为一个财女。
她也学习了一些致富经,比如12存单理财法,就是将每个月的月薪中的一部分存成一年的定期,这样第二年的每个月就会有一笔钱到期,然后可以循环定存;培养开源节流的习惯,这让她渐渐地形成了不少节约的好习惯,将不必要的开支都积攒了下来;她还详细了解了基金定投的方法,为自己挑选了两个基金开始做定投。
如今,黄婷已经买了一个小户型的房子,她的下一个理财计划是投身股市,争取能在两年内买上车,过上小资生活。
其实,对普通工薪阶层的人来说,投资理财就是从小钱开始的。那么,小钱在哪里?小钱不知不觉就在你手中流过了,它们大部分都是我们平时不太注意的。可能是单位临时发放的一笔奖金,或是投资型保险到期的效益,也可能是你在外面兼职获得的一点小报酬。
大钱与小钱的最大分别在于投资理财方式的选择。钱越少,能够选择的方式越有限。举例来说,当一个人手中有1000元想投资时,他能够选择的就是门槛低的低收益理财,比如储蓄和国债;而如果手中有10万元,可供选择的投资方式就多了许多。所以,钱少的时候,投资理财反而不易,相反,花钱的诱惑倒是非常大。
理财专家建议,工薪阶层都从储蓄开始累积资金,这样,才有可能把小钱变大钱。一般薪水仅够糊口的“新贫族”,不论收入多少,都应先将每月薪水拨出10%存入银行,而且保持“不动用”、“只进不出”的情况。如此,才能为聚敛财富打下一个初级的基础。如果一个人每月薪水中有500元的闲置资金,他在银行开立一个零存整取的账户,撇开利息或不管利息多少,20年后,仅本金一项就达到12万了。如果再加上利息,数目就更不小了。所以,“滴水成河,聚沙成塔”的力量不容忽视。
如果嫌银行定存利息过低,而节衣缩食之后的“成果”又稍稍可观,理财专家也建议开辟其他不错的投资途径,或入户国债、基金,或涉足股市,或与他人合伙入股等,这些都是小额投资的方式之一。但要注意参与者的信用问题,刚开始不要被高利所感,风险性要妥为评估。同时,也不要总是嫌小钱投资赚得太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当一个人对小钱投资异常精熟时,他对大钱的投资掌控能力肯定也会非常出色了。
越是没钱的人,越需要投资理财。即使第一笔的收入或薪水中扣除个人固定开支及“缴家库”之外所剩无几,也不要低估微薄小钱的聚敛能力,1000万元有1000万元的投资方法,1000元也有1000元的理财方式。在这场“人生经营”过程中,愈穷的人愈要积极行动,通过不断的投资积累,改变自己的人生。
理财要趁早,莫让金钱空对月
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食吃。”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理财。越早进行理财,你就越能抢占先机,成为富人的脚步就越快。
这里所说的理财并不只是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理财,而是你一生的理财规划。在西方的理财观念里,很多人都事先给自己的人生做了一个规划,在整体上有一个方向和目标。这样,有了一个大的目标之后,再分为几个小的阶段,一步步地进行,有条不紊。
及早进行一生的理财规划,是为了实现人生的理想,以及预防一些不可知的风险。人的一生之中,有太多太多的理想要去实现,虽然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则万万不能,每一个理想的实现都要有一个总体的规划和战略方向。如果没有,就没有明确的目的和前进的动力。
有的人认为自己是个知足常乐型的人,理想抱负并不大,只要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有一部汽车,能使自己心爱的家人及伴侣遮风避雨,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育乐的需要即可。可即使是这么基本的愿望,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一蹴而就的,也是需要规划的。尤其是在人才济济的今天,很多人受过高等教育,是优秀的白领一族。但他们仍赚取着微薄的薪资,一点一滴地节省着。可惜,存款增加的速度永远追不上物价调涨的速度,有的人甚至连节省都节省不下来,钱稀里糊涂地不知道去了哪里,“白领族”变成了“穷忙族”。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做好理财规划。
洪玲很早就定下了买房目标。为了早日实现目标,她做了诸多努力:把年幼的儿子送回老家让父母代养、生活极尽节俭、兼职打字员、督促丈夫赚钱、跟弄堂大妈为水电费斤斤计较等。遗憾的是,所有的努力中,唯独没有投资理财手段,有节流却没开源,可谓事倍功半。
经济学中有这样一个经典案例。甲从25岁开始,每年存款10000元,一直存到35岁,连本带利近14万元,然后直接以这14万元为本金,同样用6%的收益存25年,60岁后取出使用。乙从35岁开始每年存款10000元,一直存到60岁,同样60岁后取出使用。如果假设年理财收益率都稳定为6%,最终甲乙二人退休后究竟谁会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呢?
甲仅仅只拿出了10万的投资资金,而乙投资本金却多达25万,两者相差有两倍之多,且投资收益都是6%,乍看之下似乎乙获得的回报应该比甲多得多。然而,经过一番计算后可以发现,在年收益率为6%的情况下,甲到60岁时可以拿到的本息近60万元,而乙最终拿到的本息却只有58万多元。
理财专家将这个例子称为“时间的复利”效应。从这个例子里,我们可以看出,越早开始理财越好,时间提早就是节约成本。
某报纸曾报道了一个香港人——陈先生致富的经历。陈先生在北京做了将近10年的家具生意,积累了不少财富,对致富有丰富的实践和独特的心得。
陈先生说,要想成为富人,光会赚钱是不行的,理财更加重要。为了让大家了解理财的重要性,他做了一道算术题。如果在2005年拥有100万元的话,按3%的通胀率算,23年后实际资产减半;5%的通胀论则14年减半;而7%的通胀率的话只要10年就减半了。他指出,如果不做理财计划,将是财富缩水。如果将财产进行有效分配,将有助于抗通胀和积累财富。
为了让大家了解理财要趁早的道理,他又做了道题。按8%的年回报率计算,假设帮刚出生的小孩每年投资一万元,到15岁后停止投资,到60岁退休时将达到866.6万元。而如果从15岁开始每年投资一万元,直到60岁,也只能拥有386.5万元。他表示,越早投资,达到理财目标的成本与风险越低。资产的多少对理财并不重要,关键是要从现在做起,对财富影响最重要的是时间。